泰山神信仰的双重性_第1页
泰山神信仰的双重性_第2页
泰山神信仰的双重性_第3页
泰山神信仰的双重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山神信仰的双重性

泰山庄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在中国早期的法律概念中,泰山死后,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主人。随着佛教的影响,它逐渐成为阎罗王统治下的“十大地狱王”之一。作为日本阴阳街的主要神,他受到了天皇和政要的崇拜,这无疑是泰山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围绕泰山府君,尚存诸多疑问没有解决,就连先行研究中对泰山府君的态度也是分歧明显:泰山府君在泰山民间信仰研究中备受关注、甚至时常被理所当然地视作泰山之神,在讨论泰山国家祭祀等问题时却极少被提起,遑论被当成崇祀的对象了。出现如此差异化的结论,却未必源于泰山府君性格的复杂,毕竟在以泰山为死后世界或死后世界中心的民间信仰中,对于泰山府君司职冥界这一点是并无争议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前述先行研究中,关于泰山神乃至泰山信仰的性格与形成过程等讨论的前提和背景缺乏有效的共识。这种基本认知的分歧,也使得我们对于“泰山冥界”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演变之理解同样存在讨论的余地。换言之,有必要从“何为泰山府君”这一问题出发,重新梳理泰山在古代国家祭祀与民间信仰中的具体表现、基本性格及其形成过程,在此基础上探究泰山死后世界观念的真实状态,以期对泰山神和泰山府君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信仰内容得出准确和全面的认识。一、泰山信仰的确立依托于山体雄浑挺拔的自然特征和周边地区悠久深厚的文化传承,以泰山为对象的信仰活动出现很早,甚至可以上溯至大汶口文化时期。不过,这种以泰山为中心的山东(胶东)原始山岳信仰具有显著的地域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先秦以降的大一统国家。关于泰山祭祀活动的早期记载,见于《礼记·王制》中周天子巡守的相关描述:天子分别于均分一年的四个时间巡守四方中的一方,并以该方一座名山为目的地祭祀山川诸神;其中,二月巡守东方时“至于岱宗(泰山),柴而望祀山川”;《尚书·尧典》中亦有相近叙述。诚然,早期地域性山岳信仰为泰山成为大一统国家的山岳最高代表提供了必要条件,亦有研究指出,周初的泰山祭祀乃是周天子对东方宗教文化的妥协与认同,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也深受齐地方士影响。在这一山川信仰体系中,泰山不仅是毫无争议的“东岳”,更成为五岳之首,与黄河分列山川之长。另外,秦汉时期的泰山祭祀,特别是汉武帝多次封禅、巡幸泰山等崇祀活动,也进一步强化了泰山的特殊地位。田天就认为,至汉武帝时,泰山已经成为东方地区祭祀的地理中心、山岳祭祀的中心乃至武帝管理东方事务的施政中心。对于封禅为何选定泰山,历来存在多种解释与推测。不过,至少在东汉以前,以东方在古代时空观中的性格作为泰山特殊性与泰山封禅之依据的观点已经趋于主流:《白虎通义》“封禅”章言“(封禅)所以必于泰山何?万物之始,交代之处也”,同“巡狩”章又言“东方为岱宗者何?言万物更相代于东方也”这一性格的确立还不仅源于其地处东方的地理属性。在以《礼记·月令》为代表的“时间空间化、空间时间化、时空一体化”的古代时空观念中,空间上的东方与时间上的春季相应,本就与初始更新、阴阳交替同义;而且,泰山更精确的地理位置其实在中岳的东北方,东北乃是古代空间中“四维”之一,与二十四节气之始的立春相应,更是后天八卦中象征山岳的艮卦所属之方位。可以推断,作为泰山信仰首要载体和直接表现的泰山神,其性格也必然会受此影响,从而区别于一般的山神或性格单一的下级神灵。值得一提的是,唐宋以降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各地东岳庙中,都设有“七十二司”分管阴阳两界事务,恰恰反映出其与前述“神德”相吻合的兼司生死之双重性格。二、汉字以前的泰山神与太山君那么,无法完整匹配泰山“神德”的泰山府君,是否有可能在特定的时期或条件下—比如泰山神形象确立的过渡阶段,或者仅在死后世界观念中—被视作泰山之神呢。解决这一疑问,需要尝试梳理对应泰山信仰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泰山神形象,及其与泰山府君之间的关联性。早期的泰山神形象往往具有原始山岳崇拜的特征,如《庄子·大宗师》言“肩吾得之,以处太山”随着周代以来基于儒家思想的国家祭祀活动逐步制度化,五岳四渎成为山川最高代表,并以“具有神格的自然神,或超自然的自然神”当然,“泰山神”这一概念的所指范围并不局限在国家祭祀之中。在泰山“神德”和泰山祭祀逐步确立的两汉时期,就同时存在区别于国家祭祀中自然神的人形化泰山神,汉画中题榜为“泰山君”的冠服驾鹿者,抑或是怒目持剑立于“大山上”者;性格可考且符合泰山神身份的,则要数出现在汉代墓券(镇墓券或买地券)文中的“太山君”。值得注意的是,太山君一般被认为是民间信仰中的人格神,故而先行研究中往往在否定其与泰山国家祭祀有关的同时,又视其为泰山神人格化进程的阶段之一。实际上,在汉代民间信仰中,太山君所依托的泰山本身,就不仅具有“死者归处”的一面,还有作为“求仙长生处”的一面:在大量制造于两汉之际、被统称为“上太山镜”的汉镜上,多有“上太山,见神人”等相似叙述的铭文,这些铭文清晰地反映出以泰山为通天之路、神仙居所的求仙观念。已知材料虽然无法确切证明太山君与长生或求仙直接相关,但是同样无法否定其关联性。更何况,即便我们可以推知泰山为死者归处、太山君有召阅死者之权的观念在汉代已经流传,但由此便将太山君推定为地下世界的总管,或者将其等同于泰山府君,仍未免有过度解读之嫌。与其将太山君(泰山神)视作冥界之主,不如将其定义为民间信仰中逐渐形成的死后世界之所在,同时也是沟通天地与阴阳两界之地的泰山之主更为妥当。这一身份不仅与泰山二元交替性格相吻合,而且能够合理解释《孝经援神契》等文献中关于泰山为天帝孙且召魂魄、知生死的叙述。当然,这也意味着,专司冥界的泰山府君在身份和性格上都与太山君有本质区别,绝非民间信仰中的泰山之神。三、民间信仰中的泰山神与泰山府君如此一来,以泰山府君为泰山神的可能,就只有泰山死后世界观念成为泰山信仰核心内容,或泰山神兼司泰山冥界时被称为泰山府君这两种情况了。明确这两种情况的关键,无疑是泰山死后世界观念的真实性格及其形成过程。前述《孝经援神契》等文献中关于泰山召魂魄、知生死的叙述,以及墓券文所表现出的死归泰山观念,无疑推动了泰山在死后世界(冥界)观念中的地位上升。不过,前章也已经说明,这些内容基本源于东岳泰山的二元交替性格,并不意味着泰山冥界观念已经形成。事实上,不仅泰山冥界的成立时间无法确定,其成因和具体位置也存在争议。余英时就认为原本分别上天下地的魂魄二元,因神仙占据天界才魂归泰山;汉武帝之后泰山成为仙界,魂魄只得各自归于其下的梁父与蒿里,故而辖制二者的泰山郡才是泰山府君的管辖所在。据前章可知,泰山和泰山神与冥界之关联,本质上是由东岳二元交替“神德”延伸而成的沟通天地、干涉生死之能。因此,泰山原本既非“天堂”亦非“地狱”,泰山神也不应被视为二者主宰。神仙界亦不等于天界,无论是泰山变成仙界,还是神仙居所因两汉之际神仙观念的“现世化”而由山中向市井转移,同理,于泰山之下所祭之“地”也不是泰山,与冥界主宰含义相近的“地下主”也不会是泰山神。两汉以后关于泰山冥界所在的认知并不明确,不过从唐代《括地志》中引道书所述“周回二千里”的泰山“又有地狱六,曰鬼神之府;从西上,下有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考谪之府”另一方面,泰山之下能够成为冥界或冥界中心,或许确与“死者归山”或“天帝治鬼”有关,但恐非缘于其山岳之首或天帝之孙的地位,而是基于泰山沟通天地的二元交替属性。在汉代信仰中真正定夺生死的乃是天神,除了天帝治鬼以外,北斗及其下辖司禄、司命等星神主杀注死,与北斗并举的黄神“生五岳,主死人录,召魂召魄,主死人籍”等内容,也都见于《后汉书》《老子中经》等文献和汉代墓葬材料之中。在此之前,民间信仰中已经出现了对于冥界实际管理者“地吏”的体系化构想。汉代墓葬材料中出现的地吏官职经吴荣曾整理,由最高级别的地下二千石至最低级别的亭长、父老、伍长乃至狱史、卒史等,基本“以汉官制度为范母扣制”需要指出的是,贾海建也注意到了地下二千石的意义,并认为泰山府君是泰山神与土府及地下二千石结合的产物。当然,随着汉魏以降泰山冥界观念的确立与广泛传播,加之佛教地狱观的影响与重塑,泰山府君在民间信仰中的地位也一度提升,未免出现越俎代庖的情况。不过仅就所见之魏晋至隋唐志怪、游冥文献和资料而言,其中罕有明言泰山府君为泰山神的例证,隋唐以前更是只有魏晋之际成书的《列异传》“蔡支”节中,出现过自称“太山神”的天帝外公,有仪卫“具如太守”的间接关联而已,更何况这位“太山神”也必须将人间生死交由其外孙“天帝”裁断,自己并无实际主死之权。民间信仰中的泰山神:自然神以从地域性中心山岳向大一统国家之山岳最高代表这一转变为契机,古代时空观念中东方(东北)所代表的万物更始、二元交替性格,由此构成了国家和民间信仰中泰山“神德”的本质特征。随着政治、宗教特别是国家祭祀的发展,泰山成为通天达地、沟通阴阳的神山,由此化生而成的自然神则构成了后世加爵封王以至于“东岳大帝”等泰山神的正源;另一方面,民间信仰中的泰山同样具备“仙人居所”与“死人归处”的双重身份,由此推动了与国家祭祀中自然神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