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例析“大单元”的“大”,包含了大概念、大任务、大情境和大评价,不同于传统理解的自然单元,它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体现更加注重整合单元目标、任务、情境与内容的课程属性。怎样聚焦语文教育核心素养,促进大单元教学有效实施呢?这里结合八下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谈一些理解与做法。一、统整核心要素,确立单元目标大单元教学设计应强调统摄中心之大,以“大任务”“大项目”驱动;强调教师站位之“高”,着眼大概念,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思考课程育人本质;强调在时间维度上,学生学习历程的“完整”。统编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每单元都有单元提示语,通过阅读,教师能够快速识别单元中的人文要素及技能“大概念”,从而找到单元教学的整合点。因此,对民俗的认识、民俗文化要义的理解与接受以及民俗价值的认同,顺理成章地成为该单元整合学习人文主题方面的“大概念”。从具体的单元文本语料来看,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分别是小说《社戏》、诗歌《回延安》、散文《安塞腰鼓》和《灯笼》。四篇课文均含有民俗文化的教学元素,文体有一定差异性。这里对四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民俗文化和情感主旨作了简要整理,如下表所示。单元四篇文章的阅读对比表课文《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主要内容体察水乡生活及自然风光回到阔别10年的延安时的喜悦安塞腰鼓,打腰鼓的人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民俗文化水乡敦厚和睦的民风陕北的地方风俗高原的民俗民风旧时乡村民风民俗情感主旨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歌颂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建设精神赞美高原人民蓬勃的生命力怀念故乡,保家卫国的热情除以上4篇课文外,本单元还设有写作任务:学习仿写。除了立足教材外,还应依据学情确立教学目标。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了散文、小说和现代诗歌等体裁的语料,也学习了鲁迅的其他作品,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因此,学生对鲁迅的文风和各种表达方式也不陌生。但是,本单元所写题材时代久远,内涵也较为丰富,学生受年龄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课文内容及主旨的理解会有一定难度。基于此,确立以下单元学习目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语言运用】1.用准确、流利的语言介绍民俗文化;2.学习仿写,提高写作水平。【思维能力】1.为民俗文化设计海报、课本剧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组织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交流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创造】1.体验、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2.欣赏本单元主要人物的形象美;3.介绍民俗文化,获得审美体验。【文化自信】1.了解文中民俗文化,理解并领会民俗文化内涵。2.热爱家乡民俗文化,记录并传承民俗文化。二、创设情境体验,设置任务驱动创设体验情境,设置驱动任务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大单元教学应创设真实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核心素养。这几篇文章从各个方面展现了他乡民俗文化,于是这里设计了以下情境任务:当地旅游局正在开展网络寻找最美家乡活动,请你以微视频的形式推介自己家乡的民俗。为了这一学习目标,下设四个子任务:寻找文中的民俗、寻找家乡的民俗、拍摄家乡的民俗、推介家乡的民俗。第一课段【子任务一:寻找文中的民俗】寻找文中的民俗文化,填写民俗文化信息表。1.默读四篇文章,说说文中所述之事所发生的地域,概括主要内容。2.找出文中所涉及的民俗,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其文化内涵,整理成知识小卡片。作者及课文地域主要内容民俗文化内涵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第二课段【子任务二:寻找家乡的民俗】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搜集资料。因此,本课段的活动是对课本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将语文学习从书本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去寻找和发现身边的民俗。预习任务:1.实地调查、口头交谈、上网查阅资料、查文献,寻访民间习俗。2.整理、填写家乡民俗文化调查表,具体如下。第三课段【子任务三:拍摄家乡的民俗】“拍摄家乡民俗”可分为前期准备、作品制作、作品提交三个阶段,作品时长十分钟左右。1.前期准备阶段: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文稿,确定相关背景音乐、视频资料,准备道具、设备、服装等。2.作品制作阶段:选定场景,录制讲解视频。课标提倡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长、作品的类别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利用“三点半课后服务”的时间,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进行排练,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完善作品。教师可适时点拨,给予帮助。3.作品提交阶段:小组短视频制作完毕以后,可发送至公众号、微博、微信群、抖音、美篇等,以供教师、家长、同学和其他网友进行点评。4.组织拍摄以“家乡民俗”为主题的交流会:教师按照作品类别安排学生上场的顺序,选定主持人、点评嘉宾、评委,组织学生有序进行交流分享。第四课段【子任务四:推介家乡的民俗】这个子任务的设计意图是从本单元四篇文章中学习仿写的写作技巧,为拍摄家乡的民俗文化撰写文案。创设真实情境,依托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落实本单元的仿写任务,统整单元内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习仿写部分,设计、实践操作过程如下:1.仿方言口语词示例:“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回延安》)鉴赏:“树根根”叠字词语,“亲山亲水有亲人”口语化表述,陕北人自然淳朴接地气就凸显出来了,也直白地彰显了诗人热爱延安、赞美延安的强烈感情。这些方言使用口语化,也有地方特色。2.仿修辞示例:“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社戏》)鉴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孩子们当时愉快的心情。有乡村气息和童话感。3.仿句式示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安塞腰鼓》)鉴赏:运用短句,有力量感,“发狠”“忘情”“没命”用排比层层递进,把陕北高原人蓬勃的热情凸显出来。①仿选材与组材(以《灯笼》为例)。②运用仿写技巧,为你最想推荐的一种家乡民俗写一篇推文,不少于600字。③交流展示,评选“最佳文案”。课后任务【建立民俗文化档案】在完成前四项任务的基础上,为家乡民俗文化建立档案,集成到文件夹里。这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其创造潜能。教师可提示学生吸收同伴的想法,图片展示、文字介绍、歌曲、视频、微电影、话剧均可囊括其中,让自己建立的档案内容更加丰富完整。通过绘制、打印、粘贴等方式来整理人物档案,学生需调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实现跨学科学习,让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制作好的人物档案,可以放在学生的成长记录袋里,记录、激励学生的自我成长。三、重视教学评价,促进整体优化大单元教学要注重评价,注意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评价表能科学有效地实施教学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实施教学评价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综合运用多维评价方式,建立立体化教学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促进反思,从而及时调整,提升作品水平。比如,学生拍摄的宣传家乡民俗文化的短视频上传到各平台后,可以邀请校内其他班级的教师、校外指导教师和家长,组建成专家评审团,与由学生组成的大众评审团一起点评。还可通过教师、家长、学生转发等渠道,吸引更多的评价主体参与点评。其次,在评价内容方面,可以采用制作评价量表的方式。评价量表可以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就,促进学生及时反思,提升自我,同时可以促使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清晰了解学情,从而优化教学方案。最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单元教学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一方面,目前关于单篇教学的成熟资源有很多,而关于大单元的教学资源则很少,也给一线教师的备课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