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_第1页
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_第2页
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_第3页
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_第4页
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研究

“失语症”一词源自希腊语a和phanai,意思是“不能说话”,原意指由于大脑损伤使患者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现象。为了帮助病人恢复健康,人们展开深入研究,试图了解人类的语言生理机能。现在“失语症”已经突破了医学界限,产生了更多的引申含义。可用来描述生活中形形色色的语言及理论“遗失”现象,如:“中国文论失语现象”、“失语现象”等。本文所指的中国文化“失语”是高职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对中国文化相关内容进行表达的现象。高职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已得到认同,广大外语教师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也加大对语言文化的导入,然而这种导入主要体现在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上,认为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语言、接纳目的语都有极大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过度地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但却完全忽视了母语及母语文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导致学生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中国文化,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而且不能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播给世界,影响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进而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1、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提出的,他在2000年10月《光明日报》中发表的《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中指出:“由于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语用学与跨文化交流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一理念,已逐步成为我国外语界的共识。加大外语教学的文化含量,已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非常值得欢迎与肯定的。然而,纵观我国多层次英语教学,在增大文化含量上却有着一种共通的片面性,即仅仅加强了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而对于作为交际主体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之英语表达,基本上仍处于忽视状态。”文章中又指出:“在与西方人交往过程中,许多青年学者,英语水平相当高,却始终显示不出来自古文化大国的学者应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进而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即:中国学生缺乏足够的中国文化知识,对表示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或表达法不熟悉,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本民族文化,最终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甚至造成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吴利琴也这样描述:“许多年轻人知道“圣诞节”的来历,喜欢“情人节”的浪漫,熟悉“复活节”的典故,知道莎士比亚的“悲喜剧”,有的甚至还通晓“潘多拉”的盒子,但不知道“清明节”的神圣肃穆,“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和“七夕节”的爱情故事,对孔子、孟子、《唐诗三百首》以及《古文观止》了解就更少了。对母语文化缺乏重视,不知道自己的根之所在,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和思想。在缺乏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地去突击英语的表层学习,其结果只能是对两种语言都一知半解,跟在他人后面行事。”可见,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严峻性应得到广大教师及学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及学者们一直强调西方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而忽视中国文化的教学。近十年来,在中国大学生中进行的调查证实了被从丛教授定义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严重而又尴尬现象的存在。

2、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之原因分析

教学方面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忽视对学生中国文化的导入。高职英语教育没有发挥中国文化教育的特有优势,中国文化的缺失是高职英语教育的普遍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传统教学模式的沿袭、受传统教学思想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英语教师迫于现实的压力。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即预计教学活动对学习者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品德及其它非认知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因素,是人们设计教学模式时处理结构、安排操作程序、选择策略方法的依据,对其它因素起具体制约作用,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和尺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显示出固定化和封闭性。近年来,确定职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时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即将课堂教学目标分解为英语知识的单方面的传授、英语能力培养以及英语相关的思想教育三个方面。这种固定化因素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导入。课程安排不甚合理,测试内容不包括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以及大纲没有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能力都是造成大学英语教学忽视母语文化的原因。

教材选用方面

我国的英语教学课堂语言输入主要依赖于教材,英语学习和英语教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纵观现有的面向高职高专的英语教材,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英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等,这些教材都顾及了英语的原汁原味,课文所选内容大多来自国外的报刊杂志,多选取介绍西方社会及文化背景的文章,语言中处处洋溢着英美文化的气息。这些对学生掌握纯正外语,了解西方文化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母语文化相关内容的输入明显匮乏,特别是表达中国文化的英语词汇和文章,在众多大学英语课本中难得一见。也很少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供查阅,造成了学生不能从英语教材中学习到中国文化的有效英语表达。其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母语文化时,表达能力明显不足,甚至是错误频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水平明显都低于表达英美文化的水平。

教师方面

虽然教师对文化教学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但在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分歧;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薄弱,无法利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刺激立体输出教学内容,致使教学效果不良,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教师文献检索能力差,无法为学生从纷繁庞杂的中国文化中查找和辨析出正确的英语表述,满足学生需求;教师自身中国文化知识比较缺乏,同时对此缺乏清醒的认识,在介绍西方文化时极力赞美西方现代文明,贬低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这些不仅与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格格不入,甚至是背道而驰。教师的素质高低对中国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有着直接而明显的影响。

学生方面

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人群,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但同时又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对于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兴趣不大,单纯式的英语教育淹没了母语及母语文化的教育。身处母语环境下的中国学生怠慢了母语的学习,对母语文化的精髓浅尝辄止,成了崇尚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主流。在“西风颂”的伴随下,效仿西方人,吃着洋快餐,过着情人节、圣诞节,西方文化在不经意间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和行为理念,我们的母语及母语文化处于边缘状态。同时,在英语教学中忽视了中国文化教育,迷失传统文化教育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