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_第1页
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_第2页
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_第3页
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_第4页
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城镇化与商用车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4月目录一、城镇化可从两方面促进商用车市场 PAGEREFToc368679069\h31、“新型”城镇化关键词:中西部、中小城镇、产业转移 PAGEREFToc368679070\h32、城镇化从基建和物流两方面拉动商用车需求 PAGEREFToc368679071\h4二、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证明商用车需求受益于城镇化 PAGEREFToc368679072\h51、基建和地产将保持较快增长 PAGEREFToc368679073\h52、产业转移是长期大趋势 PAGEREFToc368679074\h63、城镇化深化过程中货运与客运量稳定上升 PAGEREFToc368679075\h84、商用车需求有保障,销量持续增长 PAGEREFToc368679076\h9三、中国城镇化:直接推动重卡需求,客车轻卡稳健增长 PAGEREFToc368679077\h111、重卡:伴随城镇化,总需求有保障 PAGEREFToc368679078\h11(1)城镇化持续推进将维持对重卡的需求 PAGEREFToc368679079\h11(2)城镇化→基建房建→重卡需求:预计2023年约74万辆 PAGEREFToc368679080\h122、客车、轻卡稳健增长 PAGEREFToc368679081\h14四、新型城镇化下的投资机会—重卡 PAGEREFToc368679082\h151、重卡投资观点:回暖预期下值得配置 PAGEREFToc368679083\h152、城镇化为投资回暖推动重卡景气再添动力 PAGEREFToc368679084\h163、推荐公司:潍柴动力、威孚高科 PAGEREFToc368679085\h17一、城镇化可从两方面促进商用车市场1、“新型”城镇化关键词:中西部、中小城镇、产业转移城镇化是城镇数量规模扩大的过程,也是结构功能转变的过程,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结果,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高层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发改委主导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23-2023年)》已编制完成,预计将于今年两会期间发布。这表明新一届政府将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率已在2023年达到50%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接下来的发展应该是既注重量、更注重质,走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体措施包括: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和中小城市群的形成,加强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认为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改善农民工、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引导他们进入城市。大力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促进中小城镇的发展和中小城市群的形成,增加这些地区的农民进城,就这方面内容来说,城市建设与住房假设将不可避免。2、城镇化从基建和物流两方面拉动商用车需求城镇化对商用车市场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大规模城镇建设带来对工程用车的大量需求,二是中小城镇和相关配套设施初步完成后物流量的上升对客、货车需求的提升。工程方面:大规模的建设主要来源于三块,一是现有城镇部分地域的改造,二是中小城镇的规模扩张和新城镇群的建设,三是新老城镇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预见新型城镇化一旦开启,将引致大量的商品房、公路铁路、厂房、工业园区建设,对工程类重卡的需求将有实质性拉动。物流方面:在中小城镇群和相关配套设施初步完成后,农民进城,居住集聚和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不同城镇之间、产业园区与城镇之间的人流和物流量必有显著增加。随着城镇和产业的扩张和成熟,人员货物流动还会更加频繁。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用于远距离大量货运的重卡、用于小规模运输的轻卡,还是用于人员输送的各类客车,其保有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证明商用车需求受益于城镇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走过了第一个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从不到20%提升至50%,达到全球平均水平。这个过程伴随着全国性的大范围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也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接下来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继续向发达国家靠拢,我们将通过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证明在城镇化率突破50%后,投资与基建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而商用车也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潜力。1、基建和地产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与美国1920年、日本1955年、韩国1977年的水平相当。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率将在现在的51%基础上继续提升,远期可达65%~70%,这个过程对应于美国1920~1950年、日本1955~1970年、韩国1977~1988年。美国19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后的30年,除了1930年前后的大萧条和40年代初的二战,其余时段用于建设的投资(包括住宅建设)都保持着较快的增速,直到50年代初期城镇化率超过65%后,投资增幅才有所放缓。日本在60年城镇化率达到63%后用于建设的投资维持了10年以上的,这一状态直至1974年接近75%时才发生转变。美、日的历史进程在韩国也有所体现,尽管显著性略弱。三国经验表明大规模的基建和房地产开发在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70%)前不会停止。我们认为中国现有的城市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加上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较高,因此在城镇化水平赶上发达国家前,基建、房产投资可维持现有高增速,保证了对重卡的大量需求。2、产业转移是长期大趋势这方面美国经验参考意义较大,美国发展初期地区不平衡问题也较突出,1920年全美国城镇化率50%,东部地区75%,中西部50%左右,南部不到30%。后在政策引导下多个产业向西部南部转移带动当地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增加值占比从不到20%提至42%。人口结构因此有重大调整,西南部人口比例上升,不同区域城镇化水平逐步趋同。我国东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大,中西部提升空间广阔,根据美国历史经验,中西部地区将承接不少由东部转移来的制造业。自发机制:东部地区城市承载能力日渐加大,资源压力凸显,人工成本上升较快,制造业企业有动机将部分生产职能转移至中西部;引导机制: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进步,有赖于通过由东部地区转移过去的制造业吸纳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居住后的富余劳动力。预计政府将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移,引导资源向西部移动,以此加快落后地区工业化进程。产业转移对商用车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两方面:1)产业转移中涉及大批工业园区、厂房建设,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工程量甚大,需要大量工程类重卡满足施工需要;2)上述转移初步完成后,园区与城镇、园区与园区之间的物流、人流更加频繁,货运和客运量必将显著提升,货运增加催生对重中轻卡的需求,客运增加催生对各类客车的需求。3、城镇化深化过程中货运与客运量稳定上升货运:以日本为例,70年代初期是一个分水岭,其前后的公路货运量增速有显著的差异。70年代前增速波动中枢在20%,,高水平城镇化实现后出现较大滑坡。客运:发达国家公路客运情况与公路货运类似,客运量和周转量增速在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后才有显著下降。中国的公路货运增长速度总体上慢于日本同等发展阶段,近几年在10%~20%之间,客运增速稳定在10%左右。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公路物流和客流的现有增速可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得以维持,在城镇化率达到70%前,下滑风险难以显现。4、商用车需求有保障,销量持续增长城镇化能带动基建地产,也能带动客流物流,从而可从工程和流通两方面保障商用车的需求。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在城镇化后期(50%~70%阶段),商用车大多处于生命周期的快速或平稳发展期,销量持续增长;当城镇化水平较高后,行业才逐步过渡到衰退期。货车:美日韩货车销量在城镇化后期仍然有较快增长,这一趋势在城镇化进程基本完成甚至出现逆城镇化后才有所扭转。美国和韩国销量波动中枢约为10%,日本的波动中枢接近20%,从生命周期角度看均处于快速发展期向平稳发展期过渡阶段,波动剧烈。客车:客车是汽车工业中市场形势最为稳定的子行业。从日韩两国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客车销量增速波动性远小于货车;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过程中,销量增速尽管趋势向下,但幅度不大,没有出现如货车般明显的阶梯性;在城镇化进程后期的10~15年间,客车销量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增速一般在10%~20%。我们认为依靠城镇化建设对投资和物流的拉动,未来十年中国商用车的需求都可得到保障,销量有持续增长动力。货车增速波动中枢可维持在10%左右,客车可继续现在的稳增态势。三、中国城镇化:直接推动重卡需求,客车轻卡稳健增长1、重卡:伴随城镇化,总需求有保障(1)城镇化持续推进将维持对重卡的需求美、日、韩的经验显示,城镇化率从50%提高到70%的过程中,商用车仍然处于高增长的过程中(波动的幅度也很大)。目前没有必要担心重卡持续走下坡路:中国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健康增长,无论是工程层面还是物流层面对重卡的需求都不会出现急剧下降;城镇化提高的百分点变动与重卡的销量增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认为只要城镇化率还在以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提高,那么重卡的销量增速变动就仍然会很大。城镇化为拉动重卡需求再添动力。城镇化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推动经济的手段,我国的城镇化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未来十年经济的新增长点,将有效带动基建和房地产,对重卡需求形成持续有力支撑。根据我们前期报告的观点,只要正常的经济周期仍然存在,重卡的投资品属性就能显现,并使得其销量一直呈现剧烈波动的特性,即使在进入平稳期后波动幅度也不会减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属性与美国的属性更为接近,经济体量大,需求多样化,因此重卡增速会体现与美国经济更为接近的,即幅度较大的周期性波动。(2)城镇化→基建房建→重卡需求:预计2023年约74万辆我们认为,城镇化虽然以“市民化”为主题词,但是市民化仍然要解决新增市民基本的住房与城市公共设施需求,所以我们认为城镇化必然会带来重卡行业的需求。我们将重卡分为物流用与工程用两大类,物流用重卡假设相对是稳定的,随着经济的稳定增长而有所增长。工程用重卡的需求则受基建和房建推动。我们从城镇化进程推动房建、基建角度测算重卡的年销量,首先做了如下假设:从历史数据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所对应的投资额越来越大,这也意味着原有的城市越来越饱和,必须进行更多的投资建设,才能容纳更多进入城市的人口,以GDP年增7%为考虑,假设单位百分点城市化率对应的投资额增速为7%。2023~2023年,单位投资所需要的重卡数量平均为14辆,只有在金融危机2023出现了11.5辆的情况,我们假设2023年的不仅气对应的单位投资需要的重卡也为11辆,其余年份假设与平均情况一致。保有假设物流用重卡在2023年的保有量与2023年一致,其余年份以5%的水平增长。以此测算2023年重卡的销量在74万辆左右,同比增速16.5%。2、客车、轻卡稳健增长客车:汽车中最为稳定的子行业,中国公路客流量和周转量一直是缓步提升,以下4个促进因素可维持客车销量长期的稳健增长,其中客运和公交是直接与城镇化相关的:1)稳定的更新需求:一般的客运车辆,短途每日行驶100~500公里,长途每日500公里以上,更新周期5~6年;旅游用车每日行驶100~300公里,使用方式和客运车类似,更换周期也在6~8年;公交车每日行驶100~200公里,使用过程中损耗很大,但我国公共交通投入不够,大部分城市存在超期服役现象,更新周期8~10年;团体车、专用车等由于使用频率较低,更新周期比公交车更长。根据目前的产品结构,我国大中客的平均使用年限约8.1年。客车安全状态与乘客的生命高度相关。因此国家对营运性大中客的车辆安全状况一直高度重视,安全检验频率较高,报废执行力度较强,构成客车稳定的更新需求。2)客运车、旅游车需求强劲: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城乡间、城际间的人员流动更加频繁,旅游热情不断提升,相应车辆采购量有望进一步提升。3)公交普及空间大:我国公交普及率不高,至2023年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仅5.8辆,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如上海市民公交出行量占总体出行量的比重仅为27%,发达国家同等规模城市巴黎、纽约、东京等这一比例都在55%以上。公交车供应不足,导致公交出行效率低、服务不到位、舒适感差是市民不愿意选择公交出行的主要原因。新型城镇化强调质量,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都有待不断完善,公交车市场空间广阔,尤其是中西部地区。4)校车近两年订单激增轻卡:与重卡同为物流行业的生产资料,但与重卡相比,投资品属性稍弱,其销量主要取决于物流行业景气,城镇化对轻卡需求的推动因素主要在于:城镇化过程中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业集聚,货运需求空间巨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或个体户。轻卡销量受宏观经济影响产生的波动小于重卡,总趋势是低速、稳健增长。四、新型城镇化下的投资机会—重卡1、重卡投资观点:回暖预期下值得配置行业普遍怀疑重卡是否真的会复苏。我们认为2023年重卡景气回暖是大概率事件。1.宏观、先导、相关指标持续向好,预示重卡行业销量有望见底回升。2.大量的进入替换周期的车:我们假设进入需要替换的重卡总数中58%的车进行替换,2023年的替换量达到50万辆,目前经销商销售中2/3为替换需求,则估算2023年总重卡销量达到74万辆,同比增长16.5%。3.国四推动进入替换周期的重卡进行替换:国四的车比国三的车贵2万多元,重卡仅是一种生产资料,个体运输户、承包户具很强的价格敏感性,大量本身已经进入替换周期的车极有可能受到国四影响而真实进行替换,从而保障2023年的销量。催化剂:①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建设需求,这将带动工程用、物流用重卡需求。②大范围空气污染:汽车排放的污染物占所有排放的90%,降低排放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排放标准与淘汰黄标车,这都将触发重卡需求上升。2、城镇化为投资回暖推动重卡景气再添动力宏观经济于12年3或4季度见底并走上弱复苏通道,公路、铁路等投资从4季度开始有显著好转。最新城镇化规划称“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说明城镇化中基建仍将处于重要地位,城镇化加速对于房地产行业拉动作用同样巨大。如果城镇化能有效推进,那么基建和地产的增长都是有支撑的。基建投资增速是重卡销量增速较好的领先指标,基建投资从今年3月开始回升;房地产新开工增速是较好的滞后指标,一般滞后3~4个月,房地产团队预测新开工将于13年1~2季度见底,由此重卡行业回暖将从12年底开始有所体现。3、推荐公司:潍柴动力、威孚高科威孚高科作为国内国四产品份额最大的企业,国四标准实施将打开公司业务长期成长的空间。潍柴动力作为重卡发动机和整车领域的龙头,行业复苏下比较容易实现业绩反转,业绩弹性和股价弹性都较大,估值较低。从上市公司历史上的业绩表现看,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对行业销量弹性较大的是潍柴动力和威孚高科。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胰岛素内市场容量进行测算,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二代胰岛素,目前基层农村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一半,如果假设基层患者全部使用国产二代胰岛素,那么其市场容量应该在200亿元左右。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市场对于糖尿病市场的潜力,以及胰岛素在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已经没有太大分歧,市场的分歧点在于三代胰岛素出来之后,二代胰岛素的市场是否会被逐步替代,二代胰岛素基层放量的逻辑是否成立。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三代胰岛素与二代胰岛素目前面对的患者群体重叠部分较少,三代胰岛素主要在一线城市进行销售,而二代胰岛素主要面向基层市场。目前总体市场情况应该是一线城市在逐步用三代替代二代,基层市场再用二代替代一代,一代逐步淘汰。外资企业仍集中在一线城市,通化东宝等国内企业面向基层市场,市场的分层使得二者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我们用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三代胰岛素的增速与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的近几年的增速做了一个对比,虽然三代胰岛素增速较二代胰岛素快,但通化东宝20%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