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道路交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基础。良好的交通秩序,安全的交通环境,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更是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之必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人口的相对集中和增长,加上汽车拥有量近年来呈大幅上升趋势,交通的繁忙和拥挤随之加剧,由此带来的交通事故总量亦呈上升的趋势,交通事故已跃升为当代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事故猛于虎”,有识之士呼吁:道路交通整治和全民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有效管理道路交通这把“双刃剑”,在大力发展经济和享受快捷交通的同时,尽量避免交通事故,减少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增加幸福指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众多的大大小小交通事故中,最让交通管理者头疼和受害者心痛的莫过于交通肇事者的逃逸。所谓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案件无法处理;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及法律追究的行为。现实中有相当多的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主观上出于逃避法律制裁之目的,抱着侥幸心理,置受害者生命安危于不顾,或伪造现场或驾车逃离现场,尔后偷偷整修车辆,毁灭证据,致使受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而加重伤情甚至死亡,也给公安机关破案带来相当大的难度,给社会管理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这是一种情节恶劣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针对当今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的现状,本文特从道德、法律及管理的角度作一番深入的探讨。案件频发触目惊心一、先来看几宗交通肇事逃逸的典型案件案例1:2008年5月20日,在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塘溪隧道口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值班民警赶赴现场勘查,除发现一辆被撞翻的斗车和几条斗车轮胎与地面的搓印及少许碎片外,再无它物;现场群众反映,伤者躺在公路边排水沟里,生命垂危,已被好心群众送往医院抢救,肇事司机已逃之夭夭,没有目击证人。伤者姓伍,后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为侦破此案,专案组民警理清重重迷雾,从案发现场遗留的一小块塑钢片入手,凭借超群的智慧和丰富的经验,经过大量的工作,终将肇事司机许某和车主唐某抓获,维护了社会正义和法律的尊严。但因许某的逃逸,使本来并不复杂的一起交通肇事案成了“无头公案”,公安人员为破案费尽周折,付出了不菲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20
多天才抓到真凶,占用了警力,加重了破案成本。(《郴州日报》2008年6月23日周末版报道)案例2:2009年4月3日19时左右,省道S213线51Km处资兴唐洞收费站附近发生一起摩托车与小汽车相撞事故,摩托车主阳某被撞伤致死,肇事小汽车逃离现场。案件发生后,资兴交警立即启动肇事逃逸案件应急预案,成立专案组,组织精兵强将分三组展开调查:一组对事故现场进行细致的勘查;一组对全市汽车维修点和配件店进行全面摸排;一组对医疗机构进行询问调查。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案件没有取得有效进展。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和案件的重大迷雾,办案民警没有气馁,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肇事者抓获归案。在案件分析会上,分管领导结合各方面调查情况,重新调整思路,要求办案民警扩大调查范围,广泛收集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在摸排中得知,家住七里镇的段某有重大嫌疑。案发后,段某及其小汽车都不见了。正当民警准备进一步调查时,6月中旬,七里大石庵人工湖清淤现场惊现一辆小汽车。民警经过认真比对,该车正是肇事车辆,车主为段某。民警多次到段某家做思想工作,在强大的压力和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段某终于到交警大队投案自首(湘警网•警界新闻2009年7月21日报道)。案例3:2010年1月29日,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梨树村村民罗四军在攸县交警大队投案自首,至此,攸县交警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破获“1.13”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1月13日早上7:50左右,106国道菜花坪镇苏西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人死亡,肇事车辆逃逸。攸县交警火速赶到现场,确认事故发生于当日凌晨5时许。民警在现场勘查中提取了肇事车辆的油漆脱落碎片与一只雨刮器片,并在死者尸体下面提取了一块号码为湘L22694的小型汽车号牌。经对该车牌信息与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比对,民警发现该轻型货车有重大肇事嫌疑。经网上查询,湘L22694号车主系郴州市苏仙区廖王坪镇的罗外军。在郴州交警支队的配合下,民警找到了罗外军,据罗外军反映,2005年该车已卖给永兴县湘阴渡镇李某,警方找到李某,李某却称该车已转卖给郴州市北湖区芙蓉乡梨树村罗四军。攸县交警迅速查明,罗四军在事发前一天下午驾驶车辆外出后一直未归。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判断罗四军很有可能躲藏在临武县水东乡畔塘村其姐姐家。随后,办案民警驱车赶往临武县,在临武交警大队的协助下,查扣了湘L22694轻型货车,但罗四军仍在逃。在强大的压力与政策攻心下,罗四军家属主动配合,最终劝说罗四军投案自首。(平安在线2010.2.2报道)案例4:深夜撞人后留车当赔偿,逃12年后还是被抓黄亮出生在江西省宜春一个偏远山区,小学文化,1999年,20岁的他开始跑货运,当年11月27日凌晨1点左右,黄亮开车从萍乡方向驶往株洲,当车行至醴陵市境内320国道时,与迎面一辆小型货车相撞,小型货车上的曹某、汤某等5人受伤严重,黄亮安然无恙。“他看对方有5个人,自己人生地不熟,怕吃亏,就决定不要车子了,留给他们做赔偿。”3月3日,在株洲中院刑一庭法庭上,负责审理此案的株洲中院审判员宋红介绍。黄亮交代,事故发生后,他拦下过路车央求报警,然后趁着夜色弃车逃离。事后,曹某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其余4人痊愈出院。直到去年(2010年)6月,逃窜至宁波的黄亮才被民警抓获。原来,事发后黄亮四处逃窜,后渐渐淡忘此事,过上了正常人生活。被抓时,黄亮已是二个孩子的父亲,负案在逃达12年之久。株洲中院判决黄亮因交通肇事罪获刑三年。(《三湘都市报》2011年3月4日报道)点评:以上是从近年来发生的众多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撷取的几宗典型案例这一桩桩真实的案例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一方面我们为公安交警能及时破案和最终破案叫好,他们为受害人伸张了正义,维护了法律尊严,我们要赞赏他们的机智和神勇;另一方面,又为肇逃者的自私、丧德和法盲行径感到痛心疾首,他们的逃逸行为无疑加重了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损失和痛苦,让他们雪上加霜;同时,也给交警部门依法处理案件增大了难度,费尽了周折,增加了破案执法成本,使本来简单明了的案件复杂化,给珍贵的交管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其成本无疑应该算到肇逃者头上去,理应加重对交通肇事逃逸者的处罚。二、再来看几组统计数据这些年来,全国公安交管部门为应对日趋复杂的交通局势,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加大交通整治力度,继推出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以后,又高调推出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效果明显。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并在一定程度上呈下降趋势。以下是笔者整理的2007-2010年近四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发案情况统计数据:年份事故总数(起)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产损失(亿元)同比上年分别上升下降2007年3272098164938044212下降2008年2652047348430491910.1下降2009年238351677592751259.1下降2010年3906164652252540759.3上升、下降下降、上升(发布机关:公安部交管局)上表揭示了近几年全国交通事故总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10年有所反复)。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交通事故发案率总体有所下降中却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逃逸案件有所增多,其在交通事故中所占的比例也有所增大。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新闻报道,结果大吃一惊,可谓比比皆是,层出不穷。为说明这个问题,笔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地:一是天津市。属于中心城市,发达地区,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普法程度在中国算是比较高的。请看下面相关报道:冬季道路交通事故进入多发期,肇事逃逸居高不下据市交管局交通事故肇逃查缉部门统计,今年(2008)1-11月间,全市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777起,直接造成180人死亡,498人受伤。去年同期发生肇逃案件772起,死亡152人,528人受伤。统计显示,两年来的肇事逃逸事故次数相近,但冬季和年底的事故次数明显增多。(《今晚报》张梦辉2008.12.29)二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属于中西部地级市,欠发达地区,经济和文化相对比较落后。据该市公安交警部门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市辖区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74起,侦破54起,侦破率73%。其中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3起,侦破25起,侦破率76%;伤人交通肇事逃逸案件37起,侦破26起,侦破率75%。按照省交管局黔公交[2010]53号《2010年全省交警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文件中规定“年度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不低于85%”的目标,我市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还没有达到要求标准。(参见《六盘水市2010年第四季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系统应用通报》,来源:互联网)。三是毗邻广东的湘省某地级市。属中等发达地区,近些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据该市公安交警部门统计:2010年全市共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95起,侦破83起,侦破率87%;与2009年相比,逃逸案件增加了7起,上升了2个百分点。从以上三地的情况不难看出:一是肇逃案件由于线索少,证据难固定,存在破案难,破案成本高的问题;二是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因经济发达程度和道德水准高低的因素,肇逃案件存在数量上区别,但此类案件发案率总体上还是呈上升趋势。这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频发背后深究原因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之所以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德层面上的问题道德分公德和职业道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行善还是作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因素。特别是人在独处时的所作所为,最能体现其道德水准,故中国人很强调“慎独”。司机驾车外出特别是货车司机,很多时候是“单兵作战”,当遭遇车祸时,在重大责任面前,最能考验驾驶员的道德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重利轻德,功利心日隆,社会上“拜金”主义、损人利己、唯利是图者多了起来,全民的道德滑坡成了不争的事实;现如今机动车及其驾驶人的数量猛增,构成成分非常复杂,成大众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可以说为交通肇事逃逸者的出现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土壤,对于道德水平本来就不高的人而言,一事当前,其不良道德心理就会抬头,只顾自己私利,不管他人死活,其在权衡利弊时道德的天平就很容易向自己眼前的利益这边倾斜,再加上侥幸心理作祟,肇事后就极有可能作出逃逸的行为。因此,当前交通肇事逃逸案居高不下的深层次原因是人的道德出了问题。二、法律层面上的问题法律是惩治一切犯罪行为的利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交通肇事逃逸者的惩治力度不够狠,这也是不能有效减少肇逃案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是我国法律专门针对交通肇事罪及其逃逸行为的量刑规定,在这里,“逃逸”只是“交通肇事罪”中的一种加重处罚的情形,尚未作为一种单独的“罪”行来看待。此外,2004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身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同期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道安全法实施条例》第92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后面的这两个法规是针对“逃逸”行为所作的补充性规定。从以上不难看出,我国法律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量刑过轻,不足以震慑交通肇事逃逸者。这一点有时颇让公安交警部门的人感到困惑:为破获一起肇逃案件,公安机关往往要费尽周折,花了九年二虎之力抓获了案件当事人,送到法院却往往只作一个轻判,根本起不到教育和震慑犯罪的作用。笔者上文曾引用天津《今晚报》的文章,该文在分析肇逃案件居高不下的原因时也说道:“据交管部门统计,从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本市审结的183起肇事逃逸案件中,有162起事故致人死亡,但103起事故的责任人被判缓刑,还有3起事故责任人被免于刑事处罚。肇逃查缉部门负责人也表示,缺乏震慑力的处罚让原本就心存侥幸的肇逃司机更加无视后果,同时也让受害人一方更加感到痛心”(同上,《今晚报》张梦辉文)。可见,法律上的这种宽和软对有效遏制交通肇事逃逸极为不利。三、管理层面上的问题交通环境治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学的角度讲,如果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一定存在管理上的疏漏。交通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相当广泛,难免会有“短板”和疏漏,交通肇事逃逸案频发反映在管理上,似乎与对驾驶人的日常组织管理不够严,肇逃案件侦破率不够高,宣传教育的深广度不够到位,管理措施不够得力等诸多因素有关。虽然近些年来公安交管部门在治理交通环境,创新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肇逃案件频发的现实,就要不断研究,推出新的管理办法和举措,并收到实施。对症下药重拳整治毫无疑问,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它挑战了社会的公序良德,危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亵渎了法律尊严,已成为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股灰色浊流,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敌。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有悖于文明社会发展方向的行为,必须把它作为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要从道德、法律、管理等层面上对症下药,出重拳予以整治。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今社会“没有任何一种社会管理手段是完美无缺的,必须注重法律、政策、道德、宗教等多种形式的相辅相成和良性互动。法律重在规范人们的外在行为和事后纠错,道德强调良心教化和事先预防,宗教能帮助把外在的法律规则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内心自觉”。[1下]面着重从道德、法律、管理三方面加以阐述。一、道德教化功德无量道德是指导社会舆论和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是约束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力量,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荣辱的评价标准。道德形成于教化,毁于不良的社会环境。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道路上体现的文明礼貌和交通道德不仅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现实反映,也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自古就有浓厚的道德传统和道德教化的风尚,在正统的儒家思想里一直是把“德治”放在经邦治国的首位,认为德政的救世作用要远远长于惩戒的功效。因此,治理交通肇事逃逸,也必须从道德教化上着手。(一)要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重视道德对行为的约束力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当前要继续大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大力宣传全国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重塑道德环境,让人们知荣明耻,并以此做为行事的准则。虽说在如今“重利轻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准有所下降,但大多数人还是良心尚在、良知未泯,良心就是人们的底线,说话做事都应凭良心,否则,良心就要遭受煎熬。有一个故事叫《只为心安》:2007年1月的一天傍晚,一个叫塞纳昂的美国人驾车到异地签一份订购合同,在高速公路上疾驰了三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突然发现车右前轮上沾有血迹,他怀疑是自己因为赶路撞了人,但又没有车子碰撞物体的任何印象,为了心安,他不顾艰苦谈判得来的300多万美元合同泡汤,毅然掉转车头沿路返回去查看,果然在高速公路行程一半的路边,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躺在地上,头部受了重伤,血流了很多。塞纳昂没有多想,就把孩子送到医院抢救。女孩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一时昏迷不醒。孩子的父母把塞纳昂当成肇事者,骂他、打他,塞纳昂不做辩解,默默忍受,一直陪护在女孩身边,并支付医疗费用。家里人都说塞纳昂傻,既然没有事实证明他就是肇事者,何苦要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即便是他闯的祸,当时并无人知晓,为什么还要自寻麻烦?天道酬善。26天后,女孩终于苏醒过来,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撞倒他的不是塞纳昂,而是另外一个摩托车司机;塞纳昂车轮上的血迹,只是经过时沾上的。事情真相大白后,当地电视台给予报道,主持人问塞纳昂,为什么不想逃避责任,又问他是否为无故损失金钱、时间和精力而感到后悔,塞纳昂说:“当时,我只是想到,如果不返回去查看清楚,我一辈子都不会心安。从事情一开始,我的做法就是为了让自己安心,我哪里会有什么后悔!”(《特别关注》2007年第5期)这个故事说明,道德良心有多么大的感召力和约束力,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故事虽然发生在国外,但人类的道义善心是相通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更应该弘扬这种基于道德良心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象塞纳昂这样德行高尚的驾驶人,不应只出现在美利坚,而应在有着古老道德传统和悠久历史文化的神州大地上大量涌现!(二)增加对机动车驾驶员开展职业道德培训教育一个社会有公德标准,各行各业还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要求。机动车驾驶是个很复杂、高风险的行业,有其特殊性,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可以更好地规范驾驶人的职业行为。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本市某成人高校与市交警支队合作,曾成功举办了以“忠于职守,热爱驾驶;遵纪守法,严于律己;按章驾驶,确保安全;礼貌行车,文明装卸;珍爱生命,救死扶伤”为主要内容的《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培训》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做法当时在全省全国都是首次,受到媒体的充分肯定,可惜未能坚持下来。建议重新推广这一做法和经验,利用现代十分发达的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更有效地开展好这方面的培训。二、法为利器“重典”治乱从前述对我国惩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条分析中可以看到,我国现行法律惩治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存在立法“宽软”问题,达不到严惩逃逸者和儆戒教育他人的效果。法律的作用有很多,除了能让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罚,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不敢去以身试法,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笔者建议从严立法,严格执法。比如《刑法》第133条的量刑,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可以提高下限和上限至7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可以规定一律以“故意杀人罪”论处。道理在于,法律讲具体的个案,更重普遍的公理,个案千差万别,公理概莫能外,这就是: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毕竟人家是一条鲜活的生命,不能因为使用了交通工具,致人死亡就可以大大免责,轻轻的判几年就可以了事;如果这样,那么,借助交通工具的谋杀案就可能大大滋生。这是人们所不愿看到的。再者,当一个社会道德体系坍塌、信仰缺失、意识形态混乱而导致道德约束乏力而又难以修复时,就该彰显法治的力量,“重典”治乱,以匡扶正义。我国先秦时期著名法家人物韩非子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丈布帛,微乎其微,但只要拿了没事,也会有很多人去拿;百镒黄金,贵重无比,但如果处于熔化着的状态,则胆大如盗跖也不敢去拿。不一定会受害时,再小的东西也有人贪取;一定会烧伤手时,面对百镒黄金也不敢有非分之想。这就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普遍心态。用在法律上,如果法律规定得严格,他就不敢去碰;如果宽软,则大家都不当一回事。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对此,法律界当然有不同看法,甚至还有人鼓噪要在中国废除死刑,其实这都是脱离中国国情的痴人说梦,于国于民都是非常有害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但是在法律上对少数犯罪分子的“以人为本”,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犯罪,就是对广大群众的不负责,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客观地说,立法和修法是一件非常严肃和复杂的事情,可能目前尚不具备修法的条件,但必须认识到上述问题,以便条件成熟时加以修正。毕竟任何法律都是为了适应现实的需要,罚不当罪,罪重刑轻,是不利于社会安定和社会发展的;“重典”治乱,严刑峻法,在当今世界号称“人道至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实例,如新加坡,该国对污损车辆外观都要处以残酷的鞭刑。据报道,曾有一位美国男孩在新加坡生活时,一次闲来无聊,拿油漆在别人的小汽车上乱涂乱画。此举触犯了新加坡的相关法律,结果被判处鞭刑,要打三鞭以示惩戒。此事惊动了美国总统,总统出面求情,也只能减去一鞭,另二鞭照打不误。我想这二鞭对这位美国男孩的教育作用是任何温情教育所达不到的,其皮开肉绽的痛楚和恶梦将使他终身难忘!污损车辆外观都要受此“酷刑”,更何况是开车撞人后逃跑呢?值得一提的是,本来《刑法》对交通肇事逃逸的量刑就失于之“宽软”,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则又作出了更宽软的解释,直接影响到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15日法释[2000]33号)第三条称:“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是指行为人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此条解释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行为的认定又加进了五种附加条件,削弱了它的刚性,而且界定也并不严谨和科学,逻辑上欠严密,与前面的解释自相矛盾,造成理解上和司法审判中的混乱。笔者建议删除第二条第二款中的第六小项内容,修改第三条“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解释条款,使之臻于科学严谨,避免含糊和产生歧义。三、创新管理效能当先管理是一门科学。面对当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创新社会管理,治理交通肇事逃逸也不例外。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从源头上治理,不断研究新办法,拿出新举措。在中央有关部门的主导下,各地都有一些好的作法和经验:(一)以活动为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全民交通安全教育在前些年成功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基础上,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又推出了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2010—2012),推出以“六倡导、六摒弃、六抵制”为内容的文明交
通宣教活动,并出台了“六项”措施。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宣传活动声势浩大,有声有色。此项活动开展已一年多,效果明显。各地在“规定动作”之外又创新了一些“自选动作”,比如长沙市,推出了旨在提高新驾驶人素质的“五个一”活动:所有驾培机构设立一个文明交通宣传基地,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贯穿驾驶人培训过程始终;在学期内组织一堂不少于一个学时的文明交通常识课;每位报考学员在科目一考试之前要观看一次文明交通宣传片;报考学员在科目三考试之前,要在当地中心城区交警定点岗位亭开展一次文明劝导志愿者服务活动;最后,学员顺利通过科目一、二、三考试,领取驾驶证时,要举行一次文明驾驶宣誓仪式。[2]笔者认为,这样的活动不乏创意,对增强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强化文明交通安全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能再进一步,要求新驾驶人签订一份《“文明交通安全驾驶”承诺书》,把宣誓仪式固化为文本形式,将对驾驶人起到更好的约束作用。(二)把综合治理和专项行动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整治交通环境,频出“组合拳”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形势,湖南省郴州市交警部门通过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综合措施,狠抓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出了“三四四”组合拳:1、三大区域。要在城市道路、国省道、农村道路等“三大区域”集中开展区域性整治。2、四大行动。继续深化和推进反酒驾“雷霆行动”;以整治涉牌涉证为重点的“猎鹰行动”;以反超速为重点的“飓风行动”;以整治客货运输车辆为重点的“蓝箭行动。”3、四大攻坚。继续抓紧落实“百千万生命防护工程”;运输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建设;农村客运公交体系建设。[3]这些措施体现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原则,设计周到,考虑全面,对确保区域内道路安全形势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三)严打肇逃,提高破案率rz三)严打肇逃,提高破案率rzz_'不能做到“有案必破”是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共享服务合同的签订流程详解
- 工业耗材购买合同
- 镜头采购与技术版权合同
- 标准化的采购合同模板
- 石油产品购销合同
- 托管转让合同优势
- 保洁服务合同签订指南
- 设计专利权试用版合同
- 承诺的坚定个人保证书
- 招标文件的严格审查流程
- 小学生细菌科普知识
- 可持续建筑技术B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医保基金监管知识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情绪的管理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 (2024年)诊疗规范培训课件
- 2023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专科《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教学实施报告(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
- 网络工程职业生涯展示
- 难治性高血压诊治护理课件
- 2024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车载红外热像仪行业市场前景分析2024-2030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