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_第1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_第2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_第3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_第4页
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练习-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考研历史学基础模拟题177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的具体时间是______。A.1952—1953年B.1950—1952年C.1952—1954年D.1949—1954年

ABCD

A

[考点]此题考查新中国大学院系调整的具体时间。

[解析]院系调整工作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基本结束。

2.范缜的《神灭论》主要批驳佛教的______。A.因果报应说B.般若说C.大乘学说D.小乘学说

ABCD

A

[考点]此题考查范缜的思想。

[解析]范缜的《神灭论》主要宣扬无神论,批驳佛教的因果报应说。

3.蔡元培在北大改革中提出兼容并包的方针,其实质是______。A.倡导传播资产阶级文化B.无政府主义C.鼓励马列主义的传播D.文化保守

ABCD

A

[考点]此题考查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改革。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兵役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志愿兵役制改为义务兵役制是在20世纪______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ABCD

A

[解析]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正式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亦称“五五兵役法”)。兵役法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实行志愿兵役制改为实行义务兵役制。

5.在击溃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中,人民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______。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B.在运动战游击战中击溃敌人C.占领广大农村D.保卫根据地

ABCD

A

[考点]此题考查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战术。

[解析]具体作战方式是游击战和运动战,作战目标是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6.在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时,英法经济发展缓慢下来的共同原因是______。

①技术装备相对落后

②战败的割地赔款

③资本大量输出

④资源和劳动力的匮乏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④D.①③

ABCD

D

[解析]由于英法两国工业革命发生较早,工厂企业的技术设备陈旧,同时资本家人为地阻碍技术设备的更新,把巨额资金投资到殖民地,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广阔市场,获取超额利润,从而影响了国内工业的发展。

7.元曲是元代文学的重要成就,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与作品对应错误的是______。A.关汉卿《窦娥冤》B.郑光祖《梧桐雨》C.马致远《汉宫秋》D.王实甫《西厢记》

ABCD

B

[考点]此题考查元曲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解析]元代涌现出很多重要的戏曲作品,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非常杰出的代表。

8.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争是______。A.夷陵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ABCD

C

[考点]此题考查三国时期的三场著名战争。

[解析]其中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战;夷陵之战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______提出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二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

ABCD

D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10.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______。A.南斯拉夫B.波兰C.匈牙利D.捷克

ABCD

A

[解析]在铁托时期,南斯拉夫联盟开始摆脱斯大林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

11.反映“一战”引起的精神危机的著作是______。A.《格尔尼卡》B.《白银时代》C.《西方的没落》D.《存在与虚无》

ABCD

C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主流社会对西方文明优越性的迷梦。

12.在晚清,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被欺骗、拐卖至海外,从事奴隶般的劳动。使西方国家“招募”华工出国合法化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中法《天津条约》C.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ABCD

D

[解析]《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诉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签订。这个条约除确认《中英天津条约》仍有效外,又增加一些条款,包括开天津为贸易区,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国八百万两白银。

《中法北京条约》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咸丰十年)10月24日清钦差大臣奕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签订。这个条约除确认《中法天津条约》仍有效外,又增加一些条款,包括开天津为贸易区,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归还法国天主教产,允许法国传教士自由传教,赔偿法国八百万两白银等。

13.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______。A.种植土豆运动B.种植高粱运动C.种植小麦运动D.种植玉米运动

ABCD

D

[解析]赫鲁晓夫对农业的调整:改变过度集中的农业计划制度,扩大农庄、农场的自主权;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增加农业投资,开展大规模开垦荒地及种植玉米运动。

14.阿拉伯数字的最早发明人是______。A.古巴比伦人B.古代埃及人C.古代印度人D.古代阿拉伯人

ABCD

C

[解析]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由阿拉伯人传到西方。

15.1973年,对以色列发动“十月战争”的埃及总统是A.纳吉布B.纳赛尔C.萨达特D.穆巴拉克

ABCD

C

16.在下列哲学学派中,不属于希腊化时期的是______。A.斯多葛学派B.伊壁鸠鲁学派C.犬儒学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ABCD

D

[解析]毕达哥拉斯学派属于早期希腊哲学流派。

17.最早以立法形式巩固大化改新成果的法令是______。A.《飞鸟净御原令》B.《养老律令》C.《大宝律令》D.《德政令》

ABCD

A

[解析]坚持改革的大海人皇子建立政权后,于681年颁布《飞鸟净御原令》,巩固了改革的成果。

18.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______。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马家窑文化D.河姆渡文化

ABCD

C

[解析]此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是史前时代的重点内容,一定要掌握。新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不同,早期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主要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及河姆渡文化;晚期主要有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另外这些文化的分布区域也需要了解。其中马家窑文化因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遗址而得名。

19.五四运动爆发后,国内很快出现亲俄“狂飙”和宣传社会主义的浪潮,研究系和国民党人的一些刊物也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引发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A.苏俄发表《对华宣言》B.巴黎和会的召开C.国内工人运动的兴起D.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

ABCD

A

[解析]1919年7月苏俄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对华宣言》的发表是亲俄和宣传社会主义浪潮的直接原因。

20.没有参加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的苏联加盟国家是______。A.阿塞拜疆B.摩尔多瓦C.亚美尼亚D.立陶宛

ABCD

D

[解析]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外,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12国领导人聚会哈萨克首府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这12个国家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摩尔多瓦。

二、史料分析题

(每小题30分,共6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重申粮食垄断和价格都是不可更改的,重申必须同粮食投机商进行无情斗争,同时责成每一者,必须在本法令公布后一周内,把超过播种田地和自己到下次收获前的定额消费量的全部余粮呈报交售,呈报的办法由粮食人民委员会通过地方粮食机关确定。宣布所有握有粮食而又不送往收粮站的人以及浪费存粮酿造私酒的人为敌人,把他们交付革命法庭,使犯罪者判处十年以上的监禁,把他们从村社中永远驱逐出去。

——选自《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经济问题决议汇编》

材料二

征收的税应当根据农户的收获量、人口和实有牲畜数量,从农产品中按百分比扣除或按份额扣除。税额应当具有累进的性质;对中农、力量薄弱的农民和城市工人等,税额应当低一些。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巩固和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

——选自《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全会决议》

问题:1.材料一的内容体现了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政策?实施这一政策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余粮收集制。当时协约国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国内反动势力的反叛活动猖獗,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为了集中人、财、物用于战争,苏维埃政府用了强制性的非常措施来征收粮食。

2.材料二中的内容体现了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农民有什么影响?

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减轻了农民特别是贫苦农民的经济负担,农民可以自由处理自己的剩余粮食,因此受到农民的欢迎,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努力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生产。

3.在材料二所述政策的时期,该政府在除农业之外的其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什么采取了与以前不同的政策?

其他方面的变化:工业方面,改变了以前对所有企业都实行国有化的做法,允许一定限度的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存在;在商业流通方面,放弃了过去取缔一切自由贸易、国家垄断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的做法。确保自由贸易,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工业管理方面,废除“总管理局制度”,给予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分配方面,改变过去的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贯彻按劳取酬指导下的多种分配方式。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受到人民的抵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威胁着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暂时的策略,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这种政策,引起了社会动乱。列宁及时改变经济政策,推行新经济政策,缓和了社会矛盾。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统五年(公元1264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诸斡脱(为蒙古王公贵族经营商业与高利贷的西域商人)、商贾,凡行路之人,先于见住处司县官司具状召保,给公凭,方许他处勾当……经过关津渡口验此放行。经司县呈押,无公引者,并不得安下。遇宿止店户亦验引,明附店历,每上下半月。违者,止理见发之家,笞二十七下。

中统五年八月初四日,钦奉圣旨条画内一款:往来客旅、斡脱、商贾及赍擎财物之人,必须于村店设立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其间若有失盗,勒令本处巡防弓手立限根捉。如不获者,依上断罪。若客旅、斡脱、商贾人等,却于村店无巡防弓手去处止宿,如值失盗,并不在追捕之限。

——《元典章》

材料二

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冬十二月,立诸位斡脱总管所……至元九年八月丁酉,立斡脱所……至元二十年五月己卯,立斡脱总管所。

——《元史》

问题:4.概述材料一中加点句子的大意。

斡脱及商贾、外出之人,先到居住所在地官府衙门递交申请并找担保人,由官府给予凭证,才能去他地办事。

往来客旅、斡脱、商贾及携带财物的人,须到设有巡防弓手的村店住宿。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的商业发展。元代实行的是不同于中原传统的重商政策,因此政府对商业的控制和管理就宽松得多。斡脱是元廷重视商业的一个反映,是元朝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们经营商业,发放高利贷,从中坐收高额息银。

5.简述材料所反映的忽必烈统治时期行商管理的背景和措施。

背景:①忽必烈统治时期,随着疆域扩大,中外贸易活跃。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和发展,元廷重商观念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商业发展起来。当时使用统一的货币,遵奉着统一的政令,驿站邮传遍布各地区,商队往返络绎不绝,元代商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②朝廷推行惠商政策,在鼓励客商贩运的同时加强管理,特设管理斡脱的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不服差役,不纳商税。

措施:元廷对商人进行防盗及旅途安全等方面的保护,带有财物的商贾可到设有巡防弓手的村店住宿,还督促各级政府为商旅提供方便,保护他们的安全,并且责令官、民赔偿其“失盗”的物品,这些政策促进了元朝商业的繁荣;商旅出行须持官府许可证明,在要道路口和渡口等处经查验方可通行。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160分。)1.论述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甲午战争及其签订《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它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条约规定的日本对中国巨额赔款的勒索,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三倍。清政府除了加重搜括外,被迫大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条约允许日本在华直接投资设厂,适应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需要。它强占中国大片领土,不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同时甲午战争也给中国人民敲起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成为中国民族觉醒的真正发端。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2.简述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前提。

(1)客观因素:

①物质基础:生产高度社会化为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物质基础,垄断资本主义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②俄国的基本国情:俄国是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导致工业发展相对落后;沙皇专制制度是俄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国家内部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俄国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基本矛盾。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主观因素:俄国无产阶级较早登上了政治斗争舞台。

(3)俄国无产阶级独有的特点:

①集中程度高,具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和革命传统。

②无产阶级拥有强大的同盟军——农民阶级。

③无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④俄国启蒙思想家注重革命实际行动。

[解析]十月革命是民族国家向现代化迈进的一种发展模式。

3.试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最终还是被袁世凯窃取,革命最终失败。其中失败的原因有:

(1)客观原因: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财政等各种手段来破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它们的代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齐勾结起来,从外部破坏革命。

(2)主观原因: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革命追寻者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左右和妥协退让思想的支配,革命党人最后甚至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在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也曾经联合新军和会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动员了群众的力量,但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后,不但不去领导农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反而派兵加以镇压。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散,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考点]此题考查辛亥革命。

[解析]答案中应当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来论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4.试述共和初年罗马平民对贵族的斗争。

(一)原因

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是罗马共和国早期一大主题。平民和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不平等关系,导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展开反对贵族的斗争,要求分得土地,取消债务奴役,同时在政治上也要求维护人身自由和合法权益,特别是富裕平民要求享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参与政权,结束贵族独揽大权的局面。

(二)过程

平民对贵族斗争的第一个胜利是保民官的设立。公元前494年平民因不堪忍受债务奴役举行第一次撤离,当时罗马面临外敌侵袭的紧张局势,平民的撤离使贵族大为惊慌。贵族不得不与平民协商,承认平民有权选举自己的官员——保民官。保民官的职责是保护平民的利益、帮助平民反对官吏的侵犯和迫害,无行政权。保民官的人身不受侵犯,行为自由不受执政官和元老院的限制。如果贵族官吏想通过损害平民利益的法令,保民官可以否决。保民官不能由贵族担任,必须纯粹由平民担任。保民官是监督两名执政官的,开始是二人,后来增加到十人。

公元前474年,平民按特里布斯(地域部落)召集会议已获正式承认,称作平民会议,经该会议通过的议案称为平民决议,起初只对平民有效,后来围绕其法律效力问题展开了长期的斗争。为了限制贵族滥用职权,随意解释习惯法,平民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一番斗争,成立了拥有全权制定法律的十人团,于公元前451前450年公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然而,法律既已编订成明确的条文,量刑定罪以此为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行为。平民达到公布法律的目的后,继续为争取政治权利而斗争。

公元前449年瓦列里乌斯和荷拉提乌斯当选为执政官,实施了一项重要法案,规定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平民决议。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