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知识精讲精研】高考一轮复习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 (课件)_第1页
《师说》【知识精讲精研】高考一轮复习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 (课件)_第2页
《师说》【知识精讲精研】高考一轮复习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 (课件)_第3页
《师说》【知识精讲精研】高考一轮复习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 (课件)_第4页
《师说》【知识精讲精研】高考一轮复习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师说韩愈必修上册【古诗文初记】新高考语文必背72篇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课后练习原文批注理解性默写第一章原文批注作者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原文追踪复习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学者(求学的人)所以(用来……的)

受(同“授”,传授)业(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解惑(疑难问题)知(懂得)

孰(谁)乎(相当于“于”,在)固(本来)师之(以之为师,意动用法)师(学习,用做动词)庸(表现反问语气,岂,哪)知(了解、知道)是故(因此,所以)

无(没有)所存(所字结构)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原文追踪复习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道(从师学习的风尚)犹且(尚且,还)众人(一般人)下(低于,不如,名作动)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是故(因此,所以)圣(圣人,形容词作名词)益(更加、越发)愚(愚人,形容词作名词)其(大概)身(自身、自己)惑(糊涂)习(使……学习)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的地方为读。)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原文追踪复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不知断句句读。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相同。之,提宾标志。)或(有的)不(同“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了,古今异义)大(大的方面,形容词作名词)遗(放弃)耻(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族(类)足(十分)盛(高大)谀(阿谀奉承)不齿(不屑与之同列,羞与为伍,意思是看不起),乃(竟)其(难道,表反问)欤(欤yú,语气词,表感叹。)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原文追踪复习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常(固定)师(把……做为老师,名词的意动)徒(同类人)不必(不一定)专攻(学习、研究)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原文追踪复习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好(爱好,喜欢)古文(指先秦两汉的散文与骈文相对)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经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通(普遍)嘉(赞许,嘉奖)贻(赠送,赠予)

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主题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全文幅虽不长,但涵义深广,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富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文言知识汇总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字的通假意义。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文言知识汇总二、找出下列句中含古今异义的词,并解释其古今意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3、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4、(无)贵无贱古:不论;不分

今:没有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风气

今:道理6、(句读)之不知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7、圣人无(常)师

古:永久的;固定的

今:平常的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9、年十七,好(古文)古:秦汉的散文

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11、(小学)而大遗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文言知识汇总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1、则(群)聚而笑之(名词作状语。群,表动作的情态,成群)2、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4、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5、孔子(师)郯子(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6、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7、(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文言知识汇总

8、吾未见其(明)也(形容词作名词,高明的地方)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愚昧的人)1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1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

盛:势盛位高的人)12、(惑)而不从师(惑:形容词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13、而(耻)学于师(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1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学习)文言知识汇总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师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⑥则耻师:(动词拜师)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之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词,这)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文言知识汇总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六艺经传”,译为它们。这是宾语前置句式)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⑧古之圣人:(的)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⑪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道理)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其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文言知识汇总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起加强反问语气作用)惑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文言知识汇总道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文言知识汇总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学于余

介词结构后置耻学于师

介词结构后置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结构后置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其可怪也欤

判断句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判断句人非生而知之者

判断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判断句

则曰

省略句不拘于时

被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字结构第二章理解性默写真题再现1.【2018全国1卷】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2019全国3卷】《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经典常考1.韩愈在《师说》中写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的对于从师的错误认识:“,”这种认识受了以官爵高下来区分门第的观念的影响。2.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3.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样的,即“,,”。4.《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5.韩愈在《师说》中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对比,批判了“,,”的错误态度。1.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经典常考6.韩愈在《师说》中运用反问句“

?”说明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一切知识的,人人都有疑惑,所以老师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7.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岀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8.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所描述的现象是一样的。9.韩愈在《师说》中对于师生之间的关系有过精彩的论述,这就是“

”。10.韩愈在《师说》一文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

”。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8.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0.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经典常考11.韩愈的《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了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两句是“,”。12.《师说》把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做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的结果是“,”。13.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1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如果像韩愈《师说》中所说“,,,”的话,就会像文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15.“没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这与《师说》中“,”意思一致。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5.人非生而知之者第三章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素材挖掘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写了《师说》这一千古佳文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大力宣扬从师的重要性。

素材挖掘《师说》是韩愈在古文运动中的一篇力作,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态度,教育了青年,起到了转变风气的作用。文章首先完整地揭示了“师”之任务是“传道”“受业”“解惑”,同时深刻指出“人非生而知者”,因而必须从师学习。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最后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与首段“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相呼应。

一、尊师重道古人有言:“克己复礼,是为君子也。”文明礼仪曾是古代中国每个君子的人生信念,它包含了尊老爱幼、舍生取义、尊师重道等多个行为要求,内涵丰富。孔融稚子让梨奏鸣了尊老爱幼的悠悠琴音;孟子“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震响了舍生取义的黄钟大吕;韩昌黎一篇《师说》唤醒了尊师重道的悠久传统……我们的先人以文明礼仪为尺度,丈量出苍竹般的有节品格。适用话题二、广泛学习圣人无常师,孔子并没有固定的老师。他所向往的文化是周礼,但他处的时代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许多原来为周王室服务的文化官员流散至民间,孔子的学问便是向他们学习得来的。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也曾向师襄学过音乐,向郯子学过官制,还在具体的祭祀活动中向主持者学习祭礼,这便是“入太庙,每事问”。所以子贡说孔子并无固定的老师,而是无处不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识渊博的孔子尚且能够虚心请教,我们更应如此。韩愈有言:“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因此,我们应该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还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他专长的人求教。如果我们抱着“人皆我师”的态度,就一定会在虚心求教中获得真知,不断完善自我。适用话题三、教学相长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当年也批评了“耻学于师”的风气。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封闭自己,只会让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虚心求教,必有进步;帮助别人,也能促进自己。从师学习当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生也能促进、启发或者教会老师领悟更多的道理。适用话题经典例文人心作书,伟哉,韩愈梁衡“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首先走入我视野的韩愈并不是其诗人的身份,而是他散文大家的不凡气度。“韩潮苏海”这句精确的概括中,只一个“潮”字,就突现了韩愈文风的特色,那种狂涛迅浪、澎湃汹涌、锐不可当的气势,铺天盖地扑面而来,让人有不敢仰视之感。我一向喜欢韩文却不爱读韩诗,以为其文美而气盛,诗却句险而意奇,不甚像诗,倒是有几首“正常”的小诗,写得非常有韵味,清新可爱,比如这一首就丝毫不见奇险之气:“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经典例文然而,最终留在我心底的韩愈,却是其人、其事与其风骨。韩愈一生磊落忠朴,在政治上主张儒学,排斥佛老,为文反对六朝浮夸艳丽之风,提倡复古文,提出文以载道,遵从词必己出,为人处世不平即鸣。上面这首诗就是韩愈作于五十二岁贬官途中。当年宪宗崇佛,迎佛骨入宫,以致劳民伤财,韩愈即上《论佛骨表》劝阻,结果触宪宗之怒,一纸令下贬谪潮州。在唐代,岭南还是南蛮之地,民智未开,毒虫猛兽遍地,贬官岭南等同流放。直言被贬已是不幸,更不幸贬地是岭南,悲愤的韩愈,凄凄惶惶南下,给赶来的侄孙写下这首著名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有不平的申诉,又流露出对未来的彷徨心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最堪咀嚼,我们仿佛看见又伤心又悲愤又凄凉的诗人,立马回望长安,但望不见长安,连秦岭也隐在一片云烟中,而前路还十分遥远;离不忍离,去不忍去,但始终还是要走。这是我最喜欢、印象最深刻的一首韩诗,诗情喷薄而出,又感人至深,应了韩愈自己的观点: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经典例文纵观韩愈一生,二次被贬,均是犯上直言而招罪,古语有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韩愈竟然会重蹈覆辙,一错再错,其“愚笨”和“不智”直为“智者”所笑所讥所耻,试问那些惯于揣摩上意,溜须拍马的人,会这样呆?那些热衷仕途、贪官恋栈之徒,只恐拍马无门、溜须无路,会白白放过一次大好机会,肯傻乎乎据理直言、甘犯龙颜?史记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晚年还以衰朽之躯,只身到叛军营中劝降。叛军列兵帐前,刀枪齐举,但韩愈无所畏缩,大义凛然,直斥其非,其英雄气概,过人胆识真不亚于单刀赴会的关云长。假若个个热衷仕途,贪图虚名者,都有此风骨和气节,又何妨热衷,何惧贪污?不恨其多只恨其少,不怕其烈只怕其淡矣。微斯人,谁能“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做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被贬潮州的韩愈并没有因个人得失而意志消沉,而是切切实实地做了几件好事:杀鳄除害,兴修水利,兴办教育,后来改迁袁州,还继续赎取奴婢,禁止人口买卖。在上即直言陈事,兼济天下;在下即务实求是,福泽一方。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韩愈一生可谓言行一致,比起那些志大才疏、高不成低不就之辈来,不怨天,不尤人,不放弃,切切实实做好本分,真正身体力行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敬!可佩!可歌!经典例文其实韩愈在潮州只是逗留了短短八个月,但他播下的种子,带来的希望,却是一直默默萌芽,暗暗闪亮。韩愈又像一座高山,一湾绿水,永远留在潮州,润养着潮州。“文章随代起,烟瘴几时开。不有韩夫子,人心尚草莱!”古往今来,历史上曾出现过多少王侯将相,有过多少名士英杰,不少人立碑刻石,造庙建寺,希望可以人过留名或炳照青史,然而,刻在石上的,写在书上的,不少早湮没在岁月的最深处,早已蔓草青青,有几多还真实地活在后人心中?在潮州短短八个月的韩愈,竟然令一片山河尽姓韩:潮州的江改叫韩江,潮州的山改叫韩山。王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