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轮台罪己诏到盐铁会议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_第1页
从轮台罪己诏到盐铁会议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_第2页
从轮台罪己诏到盐铁会议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_第3页
从轮台罪己诏到盐铁会议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轮台罪己诏到盐铁会议从轮台诏到盐铁会议以《盐铁论》观西汉中后期对匈奴政策的重大转变

“盐铁会议”是汉代昭帝召开的以盐铁官僚为核心的主题,并扩大到全国辩论协会。互辩的双方是政府官员(御史大夫、丞相史等)和地方知识分子(贤良、文学)。《盐铁论》一书则是庐江太守丞桓宽据其辩论实录编撰而成,共十卷六十篇。前辈学者对《盐铁论》的研究甚丰,或从经济角度探讨“本末之争”,或从伦理角度论说“义利之辩”,或阐释其中蕴含的法律思想,或叙述其中反映的社会生活。但从民族史的角度,研究该书涉及的汉匈关系与民族政策的文章却并不多一、关于一般社会的政策分歧盐铁会议召开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春,此时距“白登之围”(前200年)———汉匈的第一次交兵已有119年。百余年来,在如何应对匈奴对汉地的侵扰掠夺问题上,汉朝统治阶级内部历来有两种不同的倾向,即以征伐为主的“武折”和以和亲为主的“德怀”。“武折”与“德怀”的说法,见于《盐铁论·结和》篇,是桑弘羊对于汉武帝在征伐与和亲之间进行取舍的表述。“武折”与“德怀”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手段在不同时期的表述与具体特点有所不同。秦始皇之时,匈奴羽翼未丰,以此蒙恬能够率大军略取河南地。但在秦末至汉初的时间里,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破东胡、走月氏,北服浑庾、屈射等族,南并楼烦、白羊之地,进入了鼎盛时期。在之后的白登之围中,汉匈之间显示出的实力对比以及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局面迫使汉高祖刘邦不得不放弃了“武折”的企图,转而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政策。此后经惠帝、文帝、景帝三朝,这一政策都得到了保持。尽管在吕后掌权时期,就有樊哙“愿得十万兵,横行匈奴中”至征和四年(前89)颁“轮台罪己诏”止,武帝对匈奴的战事共延续了44年,其中大战不下十场,小战不计其数。经过残酷的战争,匈奴的势力被逐出河西、西域和漠南,实力大为削弱,而汉朝也付出了“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首先,两方对匈奴民族的认识不同。桑弘羊认为,匈奴“挟不信之心,怀不测之诈,见利如前,乘便而起”其次,基于以上相异的认识,导致双方在应采取的民族政策上产生了分歧。由于受到武帝时的持续打击匈奴实力已大不如前,但仍屡屡入边为寇,就在盐铁会议召开前一年,“匈奴入代,杀都尉。”复次,对于征伐战争的前景,桑弘羊一方与贤良、文学一方的观点也大相径庭。桑弘羊不但认为对匈奴的征伐应该继续下去,更认为汉朝能够轻易获胜,因为不论在军事设施、经济储备还是谋略、道义方面汉朝都占据绝对优势。针对这一点,贤良、文学认为虽然匈奴在以上方面无法与汉朝相比,匈奴自有其行之有效的征战、后勤、指挥体制;况且今日之匈奴,不再是战国之时各部族之间不相统属的状况,而是“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为何桑弘羊与贤良、文学两方在对匈奴政策上的分歧是如此之大?据《盐铁论》和《史记·平准书》,桑弘羊做为出身卑微的洛阳贾人子,他的发迹是与武帝的种种兴利措施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兴利措施的实施则主要是为了维持武帝的征伐战争。因此可以说,桑弘羊能够飞黄腾达官居高位,除了他自己卓越的理财能力与汉武帝的慧眼识人,还要归因于汉匈之间的战争时势。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帝制时代,以桑弘羊为代表的兴利之臣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和避免鸟尽弓藏的命运,坚持征伐匈奴的主张是不难理解的。参加辩论的贤良、文学则来自民间各地,他们大多是受到正统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秉持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二、转变政策的利与弊盐铁会议上武折和德怀之争虽然发生于昭帝之时,却是以往各朝对匈奴政策争论的延续。武帝时期,曾有王恢与韩安国之间针对匈奴问题的两次论战。第一次论战,武帝采纳了主张和亲的韩安国的建议,继续维持和亲局面,但仅仅一年多以后的第二次论战,武帝却支持王恢,设下了马邑之谋。是什么促使武帝在短时间内抛弃了汉朝已经施行了六十余年的和亲政策,转而欲“北挫强胡,追匈奴以广北州”据统计,自马邑之谋匈奴绝和亲之前,汉朝与匈奴共有十次和亲自元光六年(前129)武帝遣卫青等四将军各万骑北击匈奴始,至征和三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败降匈奴终,近四十年间除征匈奴以外,武帝平南越、通西域、开西南夷、定朝鲜、破大宛,开疆扩土、徙民实边,基本完成了他外事四夷的实践。其中尤以对匈奴的战争持续的时间最长、耗力最多,对后世影响深远,乃是外事四夷活动的核心。对于武帝这些实践带来的利与弊,盐铁会议上泾渭分明的两方亦加以辩论,试图以此来影响未来政策的制定。概括论之,大夫桑弘羊言有“三利”,而贤良文学也以“三弊”之说相抗。桑弘羊的“三利”如下:武帝“兴师推却胡越,远寇安灾,散中国肥饶之余,以调边境,边境强,则中国安,中国安则晏然无事。”贤良、文学指出的“三弊”则是:第一,国力的巨大消耗。为了维持征伐战争的进行以及巩固获得的胜利成果,汉朝“转仓廪之委,飞府库之财”第二,作为外事四夷的产物,以盐铁官营为代表的兴利措施流弊甚多。武帝采取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财政改革措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征伐战争的顺利进行,而且做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第三,使平民百姓生活于困苦之中,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险象乱象频发。除盐铁、均输等政策之弊端外,直接服务于征伐战争的徭役、屯田、马政等也使百姓不堪其扰。导致了“六畜不育于家,五谷不殖于野,民不足于糟糠”综上所述,武帝后期,外事四夷弊端多多,且愈演愈烈。而据史籍所载,汉匈战争进入后期阶段,大漠战场上汉朝的军事形势也不容乐观,深入穷追的汉军或因疲弊而致失利,或须付出巨大代价方能小胜。凡此种种,使政策的转变愈发必要而且紧迫。作为雄才大略的一代明主,汉武帝也觉察到了这一点,所以他才会在一次谈话中对卫青说:“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三、盐铁会议之后的转换政策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后,汉朝对匈奴的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匈奴远避极北苦寒之地,实力也受到很大的削弱。此时的汉武帝曾想利用匈奴困顿的机会,利用外交手段威服对方,所以他派遣任敞出使匈奴欲“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武帝欲使匈奴臣服的第一次外交努力未果,但之后长达12年的时间里(从元狩四年到元封四年),汉匈之间都没有交战的记载。元封四年汉朝先后派王乌、杨信出使匈奴,是武帝第二次欲臣服对方的外交努力。这次外交努力仍然无果,一方面是由于汉朝坚持要匈奴遣单于太子入质,而匈奴表示只愿意遵守当年和亲的故约;另一方面则是双方都缺乏根本的诚意,汉不肯遣真正的“贵人”出使,匈奴也“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来质”,最终以“匈奴数使奇兵侵犯汉边”外交途径走不通,武帝又开始了武力征服的行动。但此时的武帝似乎已经对“武折”的效力产生了怀疑,因为他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单于更立的机会离间分化匈奴内部。元封六年(前105),儿单于立,“汉使两使者,一吊单于,一吊右贤王,欲以乖其国。”汉武帝本想将转换政策的任务交给后世来完成的,但征和年间国内形势的恶化已不允许再拖延下去了。于是,汉武帝于征和四年,颁布了历史上有名的“轮台罪己之诏”。轮台诏的颁布,标志着武帝转换政策的开始。诏书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否决屯田轮台的建议;二,后悔不该派李广利等远征;三,提出“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轮台诏颁布后,汉不再对匈奴出兵。两年后,武帝在安排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车千秋并受遗诏辅政之后去世。继立的昭帝刘弗陵当时只有八岁,所以汉朝的实权掌握在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霍光手里。但霍光属于内廷领袖,外朝则实际上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盐铁会议的真正策划者是霍光。而参加会议的除了郡国推举的六十多名贤良、文学以外,官僚一方是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以及他们的下属,霍光自己却没有参加。所以我们对霍光本人对于盐铁、匈奴、农业、刑法的意见不得而知。但考查盐铁会议之后的政策我们就会发现,虽然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两派争论的焦点是盐铁官营,但霍光和桑弘羊的真正分歧却是对匈奴的政策。马邑之谋前汉朝对匈奴侵扰的政策一直是消极防御,所谓消极,是指匈奴攻向哪里,汉朝就忙于守御哪里;马邑之谋后,武帝一变而为主动进攻,最后演变为欲征服对方;而自轮台诏颁布到盐铁会议召开的这8年时间里,对匈奴采取何种政策还没有完全确定。盐铁会议上,桑弘羊或是因为对轮台诏的意图理解不同,或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加以抵触,所以主张摈绝和亲继续主动出击,直到使之屈服;而霍光对匈奴的态度,从之后的施政措施来看,则倾向于积极防御。所谓积极防御,是指以外交手段(和亲、分化,联合乌孙)为主,以军事斗争为辅,必要的时候主动出兵削弱匈奴,但适可而止不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而当匈奴有和亲意向的时候,“汉亦羁縻之。”盐铁会议上大辩论的结果,桑弘羊和贤良、文学两派都不能说是获得了胜利,真正的胜利者是藏身幕后的霍光。通过盐铁会议,霍光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第一,示以俭约宽和,收获了民心;第二,造成了转换政策的舆论;第三,将兴利扰民、擅法苛赋的罪责全部推到了桑弘羊身上。而且,就在盐铁会议进行当中的时候如果说轮台诏标志着武昭之际汉对匈奴政策转变的开始,那么盐铁会议以及随后桑弘羊被杀、“兴利之臣”被彻底清除出统治机构则标志着这种转变的确认和完成。这次转变是汲取了汉初以来“德怀”与“武折”两种截然相反的民族政策带来的经验教训的结果。此后的汉朝统治者将“德怀”与“武折”结合起来,一边对匈奴积极防御,一边运用外交手腕拉拢和分化其内部。这也可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