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建筑的历史_第1页
高台建筑的历史_第2页
高台建筑的历史_第3页
高台建筑的历史_第4页
高台建筑的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6页共13页1高台建筑的历史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的古建筑也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萌芽,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演变,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而高台建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中国三千年历史里,高台建筑至少有一千年一直是主流建筑类型。“高台榭,美宫室”是春秋至魏晋时期的建筑风尚。高台,主要由土建造,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工程类型,也是我国土木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春秋战国到秦汉之际是我国高台建筑最盛行辉煌的时期,高台工程的质量和规模都达到空前未有的高度。“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这曾熟记于心的诗句中巍峨宏伟的阿房宫便是高台建筑颠峰时期的最佳代表作。2.高台建筑的起源与概念2.1地理因素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都有着深刻的作用。台式怎么起源的?考古发现提供的一些信息使我们等够对台的起源有个科学的推断。原始先民一般都逐水而居。起初,他们住在靠近水的岩洞里;后来,他们走出岩洞,再水边的土地上建造原始房屋。由于黄河流域的水灾颇多,解决的办法是迁到地面,筑台以防涝,所以屋基便是台的胚胎。为了避免水患,他们往往选择具有陡坡的高地,即台地或台基。应当说,台的直接源头就是原始房屋的这些台地和台基。2.2生产技术因素中国文化首先发源于黄土高原,那里好的建筑石材并不是很多,而木材和黄土去供应充分。黄土粘腻坚实,木材轻便易加工,在远古社会生产力底下,建造巨大体量的建筑只能以夯土技术为基础。中国建筑所发展出的简单而直接的办法:在无需担心酷寒或酷热的气候条件下,设计格局要向户外开放。而发展出高台、梁柱和茅顶。即为古时的台榭,或统称为高台建筑。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萌动的春秋战国已经出现了堆积的像山一样的高台,到文化定型的秦汉已是“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专门的高台建筑由于汉代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日趋成熟以及制砖水平的提高,不论是夯土高台还是台上木构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可以初步摆脱地理条件的限制,向更广大的范围推广,高台建筑大盛。魏晋之际,由于砖券结构,木构阁楼的稳定发展,高台建筑这种夯土和土木结合的建筑形式已经显得落伍,此时已经发展成完全木构筑。自隋唐以来,中国古代木工技术已迈向成熟,施工方便、效率高的木构为将高台这种凝聚在一个点上的建设代之以全面的都城计划提供了可能。高台建筑,是依附于高台的建筑组合体。高台建筑是由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基,逐渐向高空发展而形成的。由古文献可知,台的起源很早,殷代有鹿台,周代有灵台,后有铜雀台等等。“故先王之为台榭也,榭不过讲军实,台不过望氛祥。故榭度于大卒之居,台度于临观之高。”从这句话中可知,台的最初功能是为瞭望而用,之后才在上面建造简单的木结构房屋。后来又融入了人们的审美及文化思想观念,再后来甚至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其等级身份以及进行精神统治的一个重要标志。高台建筑至东周时期就已经很普遍了,战国时筑台之风盛极一时。时有“高台榭美宫室以鸣得意”之语,可见高台已是当时最高标准的建筑物了。秦统一六国后,高台建筑的创作又推向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秦汉以后,高台建筑仅用于离宫别馆,其形制已转向体量较小而体形繁复的风格。高台建筑的产生与发展是整个社会历史文化的综合产物,人类的思想文化促进了高台建筑形制的发展与变化;相反的,高台建筑也能反映出当时的历史、文化信仰以及思想形态。3.高台建筑的文化寓意 超出人力所能及的力量所包含的恐惧,把这些体验转移到建筑中去,巨大的体量就转行成了庄重和尊严。自从有了阶级差别后,大凡帝王宫殿皆筑高台,秦代的高台建筑中最著名的是近年发现的秦咸阳阿房宫一号宫殿遗址。然而到了盛唐,“高台思想以一种兼收并蓄的气概来展示中央大国的雄风--“大唐风范”,其代表作就是唐大明宫含元殿。但是自始至终以“高”、“中”显示地位尊贵,唯我独尊的思想帝王们始终没有放弃,只是通过变换建筑的外在形式,用更适合当时的审美及生产力要求的手段,突出宫殿建筑的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4.高台建筑所需的建筑技术条件高台建筑的高台在原始社会无法完成,因为原始社会是不具备高台建筑的技术条件的。高台建筑所需要的技术条件有以下三方面。4.1防潮技术的发展。高台建筑所依据的土台起源于建筑基址的防潮和建筑地段的平整和加固。原始的穴居、半穴居相当潮湿,长久居住,轻则患湿气疥廯,重则引起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症,为此,人们不得不寻求防潮的办法。夯筑技术的发明,具有重大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典建筑土木混合结构的体系。4.2承重的木骨泥墙的出现。这是地面建筑大发展的一个技术关键,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体形,这种建筑体形也比原始的穴居、半穴居高大的多,才能在高台上应用并产生巍峨高大的效果。4.3柱基构造的发展。出现砾石暗础的做法,为木结构的高大进一步创造了条件。因此,从建筑技术的发展看,由于具备了夯土条件,居住面升至地面并未停止,而是继续增长,形成一个高出地面的基座,除单体建筑置于基座上,进一步发展为将整组建筑置于夯土台上,这就具备了高台建筑的雏形。同时由于墙体、柱基的加固使得土的建筑能更高大,才能有高台建筑的出现和繁荣。 5.高台建筑的优缺点高台建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优缺点。5.1它的优点在于:5.1.1形式高大美观。高台是建筑形式的一大创造。运用传统的技术,在平面、高度的配合上将若干较小的单体建筑组合在一个夯土台上,将夯土台筑成阶梯形,出现了一个似乎是多层的建筑。这个形式在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由此创造处许多优美的建筑。5.1.2具有一定的防卫性功能。5.2它的缺点在于:5.2.1夯土台基规模巨大。对人工和材料的要求太高,损耗太大。高台建筑的台基往往为达到高大的效果,修建的土台不止是一层,这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是一项大规模的工程,它所损耗的财力、人力都是巨大的。5.2.2高台建筑技术较落后。建筑技术有了一定发展后,人们将修建桥梁栈道的形式应用到宫室建筑中,产生了新的建筑类型———楼阁,即有防御性的城楼,也有商业性的市楼,这种建筑技术省时省力,更为先进,而高台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就慢慢没落了。6.高台建筑的意义在文化寓意方面:依靠高台可以取得层叠巍峨的效果,让百姓对帝王能有一种敬畏崇拜的心理;在当时注重神明,崇拜神明的情况下,高台建筑能让人更觉得与天接近;统治者以高台宫室向他国夸耀,展示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高台拉开了帝王与民众的距离。满足了他们向往的空中楼阁的“仙居”要求;于是高台建筑在此时达到了顶峰。在实用方面:高台建筑宜于防水,防潮。原始社会的穴居、半穴居穴底和四壁相当潮湿,长期居住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损害,而高台建筑可以从根本上杜绝潮湿。台基上的木构建筑有利于通风,在卫生功能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优越性。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高台建筑的防御性,它可居高临下,即便于了望,也利于防守。战国时期高台建筑的盛行和这有很大的关系。结论总而言之,高台建筑规模宏伟是中国建筑形式的一大创造,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天体的崇拜、对山岳的崇拜、对神仙的崇拜以及皇权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作为早期出现的建筑形式,对为后世建筑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古典木构建筑的独有风格。参考文献:1张爽.“台”辨.杭州大学学报.1994,24(3):116-118.2张必忠.金台夕照何处寻.北京社会科学,2002(3):50-53.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4袁柯注.山海经校译.巴蜀书社,1993年版.5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