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含答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3.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B.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C.许多学系所设的科目“专”到不近情理,在外国大学研究院里也不一定有。这好像逼吃奶的小孩去嚼肉骨,岂不是误人子弟?

D.这种储藏室在从前是笔记,在现代是卡片。记笔记和做卡片有如植物学家采集标本,须分门别类订成《目录》。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个当头,高谈阔论没有用,得采取具体行动才行。

B.看得出来,村长的讲话稿是他自己写的,一点儿没有寻章摘句的痕迹。

C.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争论,使得哲学家们有活可干。

D.这家餐厅的菜味道一般,味同嚼蜡。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书籍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而这成就还没有,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2)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就不免把基本要籍了。

(3)我的朋友中有专门读冷僻书籍,正经正史从未过问的,他在文学上虽有造就,但不能算是专门学者。

A.湮没耽搁关于B.淹没耽误关于

C.淹没耽误对于D.湮没耽搁对于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哲学浅尝孜孜不倦狂忘自大

B.策画聪颖修剪移接欣然忘食

C.顺畅承认豁然贯通文采藻饰

D.粗暴王粲味同嚼腊不求甚解

5.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诘难(jiè)傅彩(fù)阐证(chǎn)

B.要诀(jué)怡情(yí)藻饰(zǎo)咀嚼(jiáo)

C.滞碍(zhì)矫饰(jiáo)羡慕(xiàn)涉猎(shè)

D.伦理(lún)蒸馏(liú)疵品(cī)聪颖(yǐng)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____时;其傅彩也,最见于____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技节,然纵观统chou,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易___,文采藻饰太盛则____,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xiá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惟明智之土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统chóu()藻()饰狡xiá()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独处幽居高谈阔论惰矫

B.高谈阔论独处幽居矫惰

C.独处幽居高谈阔论惰矫

D.高谈阔论独处幽居矫惰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语段大意。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面小题。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读,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案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成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文章第⑤⑥段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9.比较[甲][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并说说[甲]句比[乙]句好在哪里。

[甲]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乙]其实不是这样,我们虽然不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也不行。

10.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则,谈谈自己的体会。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蒋孔阳

①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就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②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③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④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⑤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选自《蒋孔阳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有修改)

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12.选出下列对文意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A.科学上的创造发明,都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B.文章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主要例子是“四人帮”时的“假、大、空”。

C.“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D.“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用这句话主要是强调,阅读的关键是人的心理。

13.文章①段说“自然是读“‘活’书好”,②段又说“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这是为什么呢?简答。

四、综合性学习

14.仿句练习。

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仿句:天生才干犹如,读书然后。

参考答案:

1.C

2.D

3.D

4.C

5.D

6.(1)筹zǎo

(2)C

(3)阐述了读书的目的

7.不能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8.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把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的事实和诸葛亮“独观其大略”,结果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的事实进行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的道理。9.[甲]句中加点的词对“反对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委婉地批判,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读者在心理上形成抵触,使读者更容易接受。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