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了解什么是选择性阅读以及选择性阅读的几种方法。2.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析其中感情。过程与方法3.理清文章内容特色。3.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完成其中一个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流露的文化自信。有选择性地阅读《经典常谈》,探究书价值意义。准确理解作品内涵,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新课导入,激发兴趣中国经典,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一起走进经典,一起分享经典,与万物生长的世界分享,乘着经典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古经典唱响时代殿堂。二、阅读指导,明确方法1.什么是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关注点密不可分。2.选择性阅读的方法?(1)兴趣选择。选择感兴趣的书或感兴趣的内容阅读。(2)问题选择。阅读时,带着问题读,关注某一个方面的内容。(3)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可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评,可以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4)方法选择。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实用类文本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调动情感。三、名著阅读,初步感知1、作家简介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原名自华,后改为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并致力学术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8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不久因病去世。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与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作为古典文学专家,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批评史领域,见识独到,成就卓著。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背景简介我国旧式教育,完全就是读经的训练,经典训练成为教育的唯一项目。特别是从幼童时期就开始这样的训练,学生食而不化,既影响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也影响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继承。新式教育的兴起,扭转了把读经训练作为唯一训练项目的局面,同时也规定了初、高中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文化”、培养“读解古书,欣赏中国文学名著之能力”方面的要求。但当时,我国的经典,大部分还是没有经过现代意义上的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只能敬而远之。同时因为离白话文运动兴起的时间不长,给这类经典分段、标点、注释,用白话文翻译等工作都还没人来得及深入、具体地做,只有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一些“学生国学丛书”,然而这套书离理想的标准尚有一定距离。在写作《经典常谈》的1938至1942年间,朱自清不仅同时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及其师范学院国文系任教,而且还自1934年开始即参与到国民政府国防设计委员会主持的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中,并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1937年10月,负责统筹这一工作的杨振声建议朱自清“可自己写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课文”,这成了他在日后写作《经典常谈》的直接缘起。而朱自清在写作过程中,自觉遵循的标准也是完成一部“一般的读物”而非“考据的著作”。可见在他的自我期待中,相比于追求学术与文学层面上的价值,此书的主要功能乃是实现对于传统经典的教育普及,他希望自己的这部书,能被读者当作一条船,凭着它“航到经典的海里去”。主要内容介绍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于1942年出版,几十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经典佳作。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分别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见解上鞭辟入里,可以使读者对古文更亲近、更有熟悉感,从而产生兴趣,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阅读的入门佳作。4、章节概括(1)《〈说文解字〉第一》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2)《〈周易〉第二》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3)《〈尚书〉第三》《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4)《〈诗经〉第四》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5)《三礼第五》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6)《〈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7)《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8)《〈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9)《〈史记〉〈汉书〉第九》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史记》体例有五:十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史记》以后,续作很多,但不是偏私,就是鄙俗;班彪加以整理补充,著了六十五篇《后传》。(10)《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11)《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12)《诗第十二》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晋代诗逐渐排偶化、典故化,玄言诗兴盛;唐代谐调发展,成立了律诗绝句;宋初的诗专学李商隐,未流只知道典故对偶;南宋的三大诗家都是从江西派变化出来的。(13)《文第十三》春秋时期列国交际频繁,外交言语关系国体和国家的利害更大,也称为“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孔子开了私人讲学之风,从此便有了私家著作;记事文也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汉武帝时期盛行辞赋;梁昭明太子在《文选》中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后出现佛典和义疏两种新文体;欧阳修和苏轼以后,古文成了正宗;宋代出现了“话本”;明清八股文盛行。5.艺术特色概括(1)在风格上,这是一部用散文手法谈学术的佳作。理论书、学术书,以至不少通俗的学术读物,一般不大讲究文字的艺术性,有的甚至晦涩难懂。本书很讲究文字的艺术性,体现了简练平实、自然流畅的散文优美风格。其散文手法,除了平易亲切的叙述笔调、生动活泼的“儿化词”的运用,等等,特别在意每一篇开头的经营,让每一篇都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凤头”:或从传说入手,或从风俗入手,或从时代背景说起,或从人物故事说起。全书十三篇,每一篇的开头各不相同。这种由事入理的写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2)在内容上,本书具有点面结合、点线结合的特色。全书十三篇,从“小学”开篇,然后依次介绍传统的经、史、子、集。十三篇可分两大板块: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3)在结构上,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叙述脉络清楚,如对《尚书》的介绍:作者首先从“《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说到《尚书》的主要内容及其形式,以及《尚书》的成书过程及书名的含义;着重介绍了《尚书》流传过程中的种种遭遇,特别是“今文”和“古文”之争;最后又介绍了作者所见的最新的研究成果,指出《今文尚书》也有真伪之分。四、专题探究,加深理解1.专题探究活动一: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这本书介绍了许多传统文化经典。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种,比如《论语》或李白、杜甫的诗,先精读《经典常谈》中的内容,再选读相关经典中你比较熟悉的部分,看看朱自清所“谈”的对你更好地理解经典有哪些帮助,并向同学们谈谈你对经典的新认识。和朱自清一起“谈”《战国策》《〈战国策〉第八》篇在全书中篇幅最小,仅以两千四百字介绍约十二万字(十二万这个字数在古籍里不算少了)的《战国策》、二百余年的战国时代,其简明扼要程度可想而知。作者一开头就以“春秋末年,列国大臣的势力渐渐膨胀起来。这些大臣都是世袭的,他们一代一代聚财养众,明争暗夺了君主的权力,建立起自己的特殊地位。等到机会成熟,便跳起来打倒君主自己干”写出当时的大背景。接着讲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是“封建制度崩坏的开始”。然后就是秦、楚的崛起,“七雄”的确立。封建制度崩坏,诸国“各自争存,各自争强”,“国际政局比春秋时代紧张多了”,各国连年征战不休,死人无数。七雄中的秦,从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日渐强盛,到后来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说客(游说之士、策士)应运而生。他们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出入宫廷、外交场合,替君王出谋划策,在列国间纵横捭阖,左右一国命运,一时风光无两。这些人“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心思缜密、巧舌如簧,“因人、因地进言”,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战国策》就是记载这些人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的一本书。“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它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讲的是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说客苏代代表燕国前往赵国交涉的故事。面对赵惠文王,苏代并没有讲燕国如何打不得,只虚构了一个河蚌和鹬鸟互不相让、相持不下,结果让窥伺一旁的渔翁不费吹灰之力地捉走,两败俱伤的故事。赵王当然不笨,在权衡利弊之后,马上答应苏代停止伐燕。我们之前读到的这个故事,可能只是寓言故事本身,而没有燕赵相争、苏代斡旋的实际背景。在读过《〈战国策〉第八》,对当时的历史大势、国际关系、说客谋臣的特点等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再面对这类故事,我们心里可能会对那个波澜起伏、变幻莫测的年代,那群谈笑风生、举重若轻的人心生向往,也许还会想跻身其间露一小手呢。细细读完《〈战国策〉第八》,我发现,在朱自清先生的引领下,曾经以为的大部头天书,开始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书中的历史事件,开始不再让人头痛;活跃在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仿佛在对我挥手问好;书中的义理人情,逐渐让人感到亲近……2.专题探究活动二:我向大家介绍经典朱自清谦称《经典常谈》中“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并没有自己的观点。其实,选择什么样的说法介绍给读者,也能显示出作者的学术眼光与功底。选择《经典常谈》中的一篇深入研读,边读边做好读书笔记,记下重要的事实、主要的观点和自己的心得。根据读书笔记,向全班同学介绍你研读的经典。介绍《诗第十二》《诗第十二》篇幅不长,却是一篇清晰明了的古典诗歌演变史,从汉代乐府诗到五言、七言诗的形成,从古体到近体,各家代表、各派诗风等无不备述,但又重点突出,要言不烦。作者在本篇中特别喜用“结论性”话语,将诗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人物、关键要素一一点出,其“推崇式”的用词予人以深刻的印象。例如: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而最高的成就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但真正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他是第一个用全力作五言诗的人。他(谢灵运)是第一个在诗里用全力刻划山水的人;他也可以说是第一个用全力雕琢字句的人。李白所作,自然而不觉费力,并且暗示着超远的境界;他给这新体诗立下了一个标准。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杜甫的影响直贯到两宋时代;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没有一个诗人不发扬光大他的。黄庭坚,是第一个有意的讲究诗的技巧的人。这些论断简洁明快,掷地有声,于诗歌发展史来说,可谓精到,于读者来讲,能够极容易从这些文字中把握要领,这是学者兼诗人的朱自清的高妙之处。正如其学生、著名文学史家王瑶所说:“朱先生是诗人,中国诗,从《诗经》到现代,他都有深湛的研究。‘诗选’是他多少年来所担任的课程;陶、谢、李贺,他都做过详审的行年考证。”(《念朱自清先生》)因情深而为诗歌,因审慎而为学术,二者完美交融在一起,才能写出这样一些精准而独到的见解。《诗第十二》篇简明扼要,娓娓道来,立论精警,新见迭出,引人入胜,启人深思,对于我们初中生而言,十分适合作为进入《经典常谈》全书乃至传统文化经典的切入点。3.专题探究活动三:读经典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读了《经典常谈》,你对于当代中学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有哪些认识?以《读经典的意义》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读经典的意义我们通过阅读《经典常谈》这样的著作,可以间接地接触一下古代的经典,甚至进一步直接地去阅读这些经典。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我们自身,也有多重意义:一、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一部好的经典文学作品,实际就是一部历史。因此,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情世故等,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二、丰富思想,提高认识。经典的力量更在其思想性,经典文学作品的思想价值是无穷的,经典文学之所以为经典,关键是它的思想价值永远不过时,并且常读常新,对读者思想的丰富和升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收获启迪,开启智慧。每一部经典作品都蕴含着一种或多种人生智慧,阅读经典,可以给中学生带来许多人生智慧。这些智慧可能会影响一个人一生。如屈原是我国的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离骚》中,也贯穿他生命的始终,并激励着后世的仁人志士,也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位学生。经典作品中高超的写作技法,更值得学生借鉴,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比如学习屈原与李白的诗歌,其大胆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等,完全可以为我们所借鉴。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意义巨大。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怎么改变,经典作品作为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其生命力是顽强的,其作用是巨大的。希望大家在闲暇之际能重拾经典,让经典不再寂寞。五、拓展延伸,巩固提升1、有人建议阅读《经典常谈》时,可以选择《《诗经》第四》《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进行组合阅读,这样能够完整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及其成果。你是否同意这一建议?结合名著阅读方法,说说你的看法。同意。这种阅读方法属于选择性阅读,读整本书,特别是读《经典常谈》这种内容涉及面较广的作品时,可以选择自已最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诗经》第四》专门介绍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是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辞赋第十一》介绍屈原的《楚辞》及辞赋的发展过程,屈原的《楚辞》是中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诗第十二》从汉乐府诗开始至宋代诗歌,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同时也介绍楚辞对后代诗歌的影响等。将这三篇组合阅读,可以让我们对中国古代诗歌有一个完整的了解。2、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后,班级举行“走进经典”主题学习会,以下为学习会开场白的部分内容,请你将文段补充完整。中国古代散文是指区别于韵文与骈文的文体,其数量之大,浩如烟海。叙事完备的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下半年幼儿园工作计划
- 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大班 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
- 学校班主任师徒结对实施计划例文
- 社团管理部工作计划
- 《小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研究》课题工作计划
- 统考版2025届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基于真实情境的语用考查学案二专题分类研究集中突破考点考点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 统考版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微专题小练习专练46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 2024年外科的工作计划和建议外科工作计划
- 企业职工工作计划范文
- 辽宁省沈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初考试试题无答案
- 中国融通集团2024社招笔试题库
-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讲义
- 2024年度商场服装店消防设施改造合同2篇
- 2024年食品安全法培训
- 公司检修队年终工作总结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颜龙 第3、4讲 阻燃基本理论、阻燃剂性能与应用
- 便利店运营部年终总结
- 机电工程售后服务方案
- 心理咨询记录表10篇
- 邵东一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聘任办法
- 牙科诊所传染病报告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