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_第1页
2023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_第2页
2023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_第3页
2023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_第4页
2023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目次1范围 32规范性引用文件 33术语和定义 34基地类别 35基地的基本条件 36各类基地要求 5

电力科普基地建设规范1范围本文件提出了电力科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类别、基本条件和各类基地的基础设施、科普服务及组织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对法人单位自愿提出申请,将自身固定场所专门用于科普开放、提供科普服务的基地建设。对此类基地建设的验收和评价可参考。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电力科普基地electriclscienceandtechnoiogypopularizationbase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服务等机构,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电力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场馆、设施或场所。[来源:电力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2.有修改]4基地类别4.1场馆类具有电力特色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如博物馆、科技馆等。4.2科研院所类依托从事电力科学研究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等建设的向公众开放的基地。4.3企业类从事发电、输电、配电、用电企业和电力环境保护、低碳生产、循环经济等企业建设的向公众开放的基地。4.4教育培训类具有电力科普特色,职业培训中心以及针对青少年的培训学校、实践科普基地等单位建设的向公众开放的基地。4.5其他类农村或其他向公众开放的具备电力科普功能的机构、场所或设施等。5基地的基本条件5.1基地的机构基地为具有公共电力科普服务的法人单位,或以法人单位为依托的内设(下属)机构。5.2基地的人员应具有稳定的科普经费投入或专项科普经费、专兼职科普人员,科普教育工作成效纳入本单位个人绩效考评或表彰奖励范围。科普队伍可包括:a)科研人员:科技工作者,特指具备某一学科专业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知识分子;b)专业技术人员:拥有特定的专业技术,并以其专业技术从事专业工作的从业者;c)科普创作人员:为完成科学知识普及任务而进行创作活动的人员;d)科普研究人员:从事科普研究工作的人员;e)科技辅导员:服务于中小学、辅导青少年开展科技探究活动的人员;f)讲解员:为来往者提供讲解服务的人员,通常由所在场所统一培训和管理,具有较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g)组织管理人员:组织科普服务的人员。5.3基地的管理5.3.1基地管理要求应有明确的科普服务宗旨、开放服务和安全管理等制度,制定基地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每年应定期开展总结。5.3.2科普服务宗旨包括基地形成和存在的基本目的、为实现根本目的应开展的科普活动范围和在科普服务活动中基本行为规则和原则。5.3.3管理制度5.3.3.1党委和行政管理:具备要素较为健全、层次相对清晰的科普组织体系和工作原则;5.3.3.2传播内容政治性和科学性审核制度:规定内容审核规范和流程,明确审核工作要求和责任;5.3.3.3服务保障制度:组织保障、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场地运营管理、场地安全保卫、场地设施条件、场地使用维护制度;依托单位正式下发并在网站公开可查询的制度。5.4基地的服务(功能)应具有开展电力科普公共服务的室、内外固定场所或者专门场所,场所开放的安全管理应符合GB/T41130—2021的要求,能够开展面向公众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弘扬科学精神,培育公众创新思维和能力,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5.5基地的活动基地每年应自行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在中国电力科普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应举办主题科普活动并确保活动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具体活动组织与实施要求如下:a)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理解科学。包括重大热点科技事件回应,响应迅速,回应及时,内容精准;b)推动价值引领,促进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培养爱科学、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的生态氛围;包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c)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向与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创新思维、科学知识、动手能力等。d)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等。e)提升职业素养,帮助从业人员优化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道德、职业作风、职业意识。包括:创新创造和科学生产或研发等。5.6基地的宣传5.6.1媒体宣传应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与媒体合作,对基地及活动进行宣传。5.6.2宣传平台宣传平台包括门户网站和大众传媒。a)门户网站:具有科普资源展示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和新媒体平台等;b)新媒体平台: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在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进行传播的媒介,如微信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c)大众传媒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等。5.7科普资源 5.7.1.科普资源类型5.7.1.1自有资源,包括实物科普资源和数字科普资源。实物科普资源包括科普展教品、科普玩具和纪念品、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挂图、科普图片、科普音像制品、科普资源包等,并具有两种及以上;数字科普资源包括科普文本、科普视频、科普音频、科普图片、科普游戏、科普应用程序。5.7.1.2可共享资源:共享的外部科普资源。5.7.2科普资源挖掘 5.7.2.1科普创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式,喜闻乐见、图文并茂式科普转化制作;5.7.2.2数字化资源开发:介质数字化、电子化开发制作;5.7.2.3模型化开发制作:前沿科技、新产品、新工艺模型化开发。5.7.3科普资源共享可以在国际、国内同行间进行合作,包括工作交流合作、科技人员使用和其他单位使用等。5.7.4.资源扩散5.7.4.1辐射单位:包括学校、工厂、社区、养老院、农户等;5.7.4.2辐射群体:包括青少年、公众、科技工作者等。6各类基地要求6.1场馆类6.1.1基础设施6.1.1.1室内电力科普展教展示区域面积应不少于500m2。6.1.1.2电力科普展教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展品、展板等基本展教设施,以及多媒体、数字化、互动体验类展教设备等,应根据电力科技前沿发展和行业热点定期更新扩展展项每年应不少于2项。6.1.1.3应配有基地解说词和讲解员。6.1.2科普服务6.1.2.1年实际服务公众天数应不少于200天,有条件的基地可常年开放。6.1.2.2年接待公众人数应不少于5000人次;走出基地开展科普活动,年惠及人数应不少于2000人次。6.1.2.3结合中国电力科普日等主题日或者针对电力行业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5次。6.1.2.4应开展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等“走出去”的科普活动。6.1.2.5应利用新技术手段开展线上虚拟展示等服务或线上讲座等活动。6.1.2.6应建有专门的科普网站。通过各种媒介持续传播电力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展教器具等,具有一批质量好、传播广的优质原创科普资源。6.1.3组织管理6.1.3.1有专人负责,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应不少于10人。6.1.3.2每年开展科普人员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应不少于2次。6.1.3.3每年媒体发布基地相关新闻报道应不少于5次。6.1.3.4应推进基地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6.2科研院所类6.2.1基础设施6.2.1.1具有电力科普服务功能区域面积应不少于200m2。6.2.1.2电力科普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展品、展板及多媒体等,应根据本单位最新科研、重大科技成果等适时更新和扩展展项。6.2.2科普服务6.2.2.1每年应向公众开放基地科教资源,普及重大科技成果,加强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建设,宣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涵养优良学风。6.2.2.2结合中国电力科普日等主题日或者针对电力行业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公众开展科普活动每年不少于2次。6.2.2.3应利用本单位特色优质电力科教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高质量原创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科普资源,利用各种媒体广为传播。6.2.3组织管理6.2.3.1应有电力科普服务联络人或负责人,参与基地科普工作的科研人员应不少于5人。6.2.3.2每年应开展科普人员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不少于1次。6.2.3.3每年基地相关新闻报道应不少于2次。6.3企业类6.3.1基础设施6.3.1.1具有电力科普服务功能区域面积应不少于300m2。6.3.1.2电力科普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互动体验设备、展品、展板及多媒体等,并根据企业电力科技创新成果、装备和技术升级等及时更新扩展展项应每年不少于1项。6.3.1.3应配有基地解说词和讲解员。6.3.2科普服务6.3.2.1每年应向公众开放基地科教资源,年实际服务公众天数应不少于100天,年接待公众人数应不少于2000人次。6.3.2.2结合中国电力科普日等主题日或者针对电力行业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开展公众科普活动每年应不少于3次,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展示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场景、推广现代化生产技术与工艺,传播先进的管理思想,展示工业遗产文化。6.3.2.3应围绕电力行业和企业创新成果、科技前沿,制作并传播高质量的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原创科普资源。6.3.3组织管理6.3.3.1应有专人负责,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应不少于5人。6.3.3.2每年开展科普人员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应不少于1次。6.3.3.3每年媒体发布基地相关新闻报道应不少于3次。6.3.3.4应推进基地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6.4教育培训类6.4.1基础设施6.4.1.1具有电力科普服务功能区域面积应不少于300m2。6.4.1.2电力科普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互动体验设备、展品、展板及多媒体等,应根据机构最新的教育培训内容适时更新扩展展项。6.4.1.3应配有基地解说词和讲解员。6.4.2科普服务6.4.2.1每年向公众开放基地教育培训资源,年实际服务公众天数不少于100天,年接待公众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6.4.2.2结合中国电力科普日等主题日或者针对电力行业热点科技问题组织开展公众科普活动每年应不少于3次,培育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开展电力安全等方面的科学普及。6.4.2.3应结合基地教育培训内容,制作并传播高质量的科普图文、视频、书籍、课程等原创科普资源。6.4.3组织管理6.4.3.1应有电力科普服务联络人或负责人,配备专兼职科普人员应不少于5人。6.4.3.2每年开展科普人员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应不少于1次。6.4.3.3每年媒体发布基地相关新闻报道应不少于3次。6.4.3.4应推进基地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6.5其他类6.5.1基础设施6.5.1.1电力科普服务功能区域面积应不少于200m2。6.5.1.2电力科普设施设备形式多样,包括展品、展板及多媒体等,应根据农电及其他电力科普特色定期更新扩展展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