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斯坦商队贸易活动_第1页
清朝时期的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斯坦商队贸易活动_第2页
清朝时期的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斯坦商队贸易活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朝时期的乌鲁木齐市哈萨克斯坦商队贸易活动

清代乌鲁木齐的哈萨克民族贸易是以官方贸易的形式进行的。由于这一贸易关系是在清朝统一新疆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建立和发展,不但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而且也是清朝经营开发新疆地区的重大战略措施之一。因此,清朝统治者对于这一贸易的兴盛和发展始终予以了特别的重视。有关这一贸易设立的原因与经过,已有另文撰述。一、贸易活动增多,特点日益凸显清朝与哈萨克族上层贵族原定于乾隆23年(1758年)7月开始以物易物(即绢马)进行贸易。但是,从有关文献的记载看,双方的正式交易肇始于该年的9月。到乾隆30年(1765年)双方贸易停止,共约8年时间。对清代乌鲁木齐哈萨克贸易成交额的研究,日本学者佐口透和中国学者尼合迈德·蒙加尼在有关著述中已偶有涉及,通过上表我们可知,哈萨克商队前来贸易,并不受固定时间的限制,而是“不时前来”进行贸易,在时间上显得较为自由。清政府对此所采取的相应方针是随来随贸。但是,我们从中仍可以发现哈萨克商队进行贸易的时间,大多集中在两个季节:其一,是每年农历的正月至三月。这期间,哈萨克部落刚由冬季牧场转入夏季牧场。转场以后,他们要通过贸易,换取和补充一些牧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所以,贸易活动增多。其二是每年农历的七月至十二月。这期间,哈萨克牧民由夏秋季牧场转向秋冬季牧场游牧,而秋季也正是牲畜每年生长最旺盛的季节,素有塞外“秋高马肥”的美誉。这时不仅畜情甚好,而且牲畜正值膘肥体壮、商品价值高的时期。同时,这也是哈萨克牧民转场游牧,积极准备冬储物资的时候,一方面要将一部分牲畜处理掉,以使畜群不断更新,并不超过牧地可容畜群的负荷量,另一方面,他们为了度过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必须准备大量而充足的生活资料,如冬季所需的各种纺织品和绸缎等等。因此,这一季节前来贸易的哈萨克商队,数量多、次数频繁,而且贸易的规模,即总的贸易量也较大。乌鲁木齐的哈萨克贸易,是清代官方贸易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这一贸易活动之所以能在乾隆24年、25年、26年及27等年得到迅速发展,出现繁荣兴旺的局面,也是与清政府主持这一贸易的官员的尽心经营分不开的。如乾隆27年时,主持贸易事务的官员们发现,哈萨克特别喜爱和希望能多换取由江南织办运往新疆的缎匹中的杂色四庹彭缎,杂色四庹五丝缎和杂色四庹小花线缎等。是时,乌鲁木齐库储缎匹却仅够该年春季贸易所需,对此,乌鲁木齐粮饷事务道员恒光称:“兹库贮之杂色五丝缎等平常缎,虽仍敷今春贸易所需,但因哈萨克等前来贸易者甚属无定,若不预为办理,至冬季俟前来贸易者带来马匹甚多,临时方难调取。”尽管这一贸易被清朝所直接控制和垄断,是一种典型的官办贸易。但是,与历史上西北地区的官方贸易比较,其最显著的特点有三:其一,这一贸易活动由于与清朝经营和开发新疆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密切相关,所以清政府自始至终凭借封建国家的政治力量和经济上拥有的巨大优势,从各方面对这一贸易活动,给予极大的关注、扶持和可靠的保障。其二,在进行这一官方贸易时,清朝方面既不限制哈萨克前来贸易的人数、带来牲畜的数额,也不限定他们前来贸易的时间,而是采取随到随贸的灵活、自由和多样化的贸易方式。如早在乾隆23年时,乾隆帝就曾谕令乌鲁木齐主持贸易事务官员,对哈萨克贸易者“可使彼等随来随准贸易,惟不可因循弭事,妄若凌虐。”二、明清时用运脚银以易换原则计算的丝络布在乌鲁木齐哈萨克贸易中,马价、丝绸价以及二者之间的交换比值,不仅仅是贸易比价高低的问题,而是关系着贸易双方切身物质利益的大问题,对此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贸易活动能否正常的进行下去。由于双方是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一方提供的是马匹等牲畜,另一方提供的是丝绸缎绢等物。这样一来,就必须由双方提供和制定一个较为统一的衡量尺度,并以此作为依据来进行折衷计算,使双方均能接受。透过清朝最初主管这一贸易事务官员努三的奏折,我们可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较清楚地了解。努三在乾隆24年时称:“去岁哈萨克前来贸易后,即我等解运缎布之原本及运脚俱由内地议定。我等将此作为原本,又加价与哈萨克贸易时,哈萨克不将带来马匹一次作价,换取缎布,惟以马一二匹各自交易。”据努三奏称:“查得此二年由哈萨克换获骟马共一千三百七十四匹、儿骒马二百五十匹,因此折银一万二千四百九十二两。销算我缎布,实需原本并运脚银七千四百九十两,余加增银五千两零。”例如乾隆23年9月17日,哈巴木拜之子来乌鲁木齐贸易,清朝共换获马219匹,其中骟马166匹、儿骒马53匹。办理此次交易,清朝共用过肃州拨解旧存准噶尔贸易缎匹并西安及皋兰、武威等县办解缎綾布计535.5匹对,共折合银1194.84两。换骟马166匹,照原奏每匹价银8两,共合银1328两,今以缎布实在价值并运脚合算,每匹仅折合银5.8两,加增银2.19两。换儿骒马53匹,每匹以价银六两计,共合银318两,今以缎布实在价值并运脚合算,每匹只折银4.35两,加增银1.64两。二者共应需银1646两,除用过货物并运脚银1194.84两外,共加增银451.16两。乾隆24年7月,先后到乌鲁木齐来贸易的哈萨克商队共有四队。清朝共换获马1150匹,其中大骟马1000匹、碎小骟马、儿骒马150匹。副部统满泰等办理交易用过肃州拨解旧存准噶尔贸易缎绢并西安等处采买绢綾共1785匹对余、花红线5斤等。这些缎绢绫布线等物,连原价共折合银4960.467两零,换骟马1068匹,内大骝马1000匹,照原奏每匹价银8两计,共合银8000两。现以缎绢布匹等物的实在价值及运脚合算,每匹仅该银4.85两,加增银3.54两。又换碎小骟马68匹、儿骒马82匹,共马150匹,每匹以价银6两计,共合银900两。现以缎绢布等物的实在价值及运脚银合算,每匹止该银3.34两,加增银2.65两。以上两项相加共应需银8900两,内除用过货物、脚价银4960.467两外,共加增银3939.532两。同年7月24日,哈萨克章克图等40余人来乌鲁木齐贸易,清朝共换骟马125匹、儿骒马33匹。清朝为换获这些马匹共用缎绢布188匹对,计折合银756.1两,这些缎布自各处运至乌鲁木齐,共摊脚价银26.368两,连原价共银782.46两,计换骟马125匹,照原奏每匹价银8两,需银1000两,现以缎布实在价值并运脚合算,每匹仅该银5.22两零,加增银2.77两余。易换儿骒马33匹,每匹价银六两,共需银198两,现以缎布实在价值及运脚计算,每匹仅该银3.91两,加增银2.81两。二项应需银1198两,除用过货物、脚价共782.46两外,共加增银415.54两。由此可知,清朝用于易换哈萨克马匹的丝绸缎布的实际价值(指原价与运脚银两)与贸易价格二者之间,并不一致,其贸易价格远高于实际价格。就马价而论,上等哈萨克骟马的实际银价,从总的贸易情况看,每马为4.6两至5.2两之间;碎小骟马、儿骒马的实际银价,每马则为2.5至2.9两左右。价格虽然上下有浮动,但总的来说,浮动的幅度并不大。这远低于官方规定的“骟马每匹折银八两,儿骒马每匹无过银六两”的官价。这样清朝便可以用较少的缎匹、布缎等物,而换取较多的哈萨克马匹,以供军事和屯田之用。就清代乌鲁木齐哈萨克贸易的实际情况而论,清朝是贸易的受益者。为了保证这一贸易能不断发展壮大,清朝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如制定了贸易的统一马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