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内容 -13-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24-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35-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7-证分析 -60-七、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61--八、结论 --65--附表:附表1环境保护措施一览表环保设施验收一览表环保投资一览表图1项目交通地理位置图项目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生态红线位置图项目站区平面布置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图项目监测布点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项目备案附件3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升级改造项目的节能评估批复附件4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升级改造项目的环评批复附件6项目处罚决定书附件7项目缴纳罚款证明附件8类比变电站监测报告附件9三和锰业110kV变电站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1-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无联系方式建设地点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地理坐标东经:109°11′48.038″,北纬:28°12′12.476″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五、核与辐射161、输变电工程其他(100千伏以下除用地面积(m2)10000m2建设性质团新建(迁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核准/(选填)松桃苗族自治县工业和商务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松工贸规划〔2015〕7号总投资(万元)800环保投资(万元)9.82.48施工工期个月是否开工建设③110kV进线2回,10kV出线6回,35kV出线6回;④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8000kVar,以及主控楼、配电室、配套机械设备和环保工程等。松桃三和执法一中队缴纳罚款。专项评价设置情况kV题评价;设置原因: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附录B”要求,项目需编制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规划情况开发区规划名称: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审批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黔府发[2012]324号)-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名称:《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机关:原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审批文件名称及文号:《贵州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黔环函[2017]232号)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与《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审查意见的符合性分析经查,《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已于2017年5月取得环评审查意见(黔环函[2017]232号),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内容如下: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位于松桃县县城西郊,是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黔府函[2012]324号),首期开发建设面积9.49km2,起步面积为2.91km2。2030年,开发区建设用地规模929.17hm2,近期(起步期):至2020年,开发区就业入口3万人,建设用地规模6.63km2,工业生产总值150亿元;中远期:至2030年,开发区就业人口5万人,建设用地规模9.29km2,工业生产总值300亿元。松桃经济开发区功能定位为:以松江锰钒复合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特色轻工业为主导,兼有物流仓储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的现代新型工业区,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其产业发展定位为:以锰钒复合新材料、生物新能源、特色轻工业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物流及生产性服务业、商贸及基础辅助产业为辅助支撑产业。”根据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内容:“严格环境准入。规划入驻建设项目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和总体规划的要求,严格按照环境准入清单,禁止新建或扩建限制类、淘汰类及高污染、高耗能的建设项目,禁止发展污染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损害人群健康又无有效治理技术或难以治理的建设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环境优势立足于区域资源优势、环境容量,坚持“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促发展”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的设置,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定位、规模和布局。本项目为110kV变电站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属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升级配套设施,为生产提供用电。本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废水,少量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依托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公司电解锰二分厂现有的处理设施,同时项目的建设可年-3-节约标煤3887.33吨,综上,本项目运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入园条件,符合《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16-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及其审查意见。其他符合性分析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变电站建设,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四项中第10条: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2、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与生态保护红线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规定:“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区分为5大类,共14个片区:①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武陵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月亮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和大娄山—赤水河水源涵养片区;②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和沅江—柳江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③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苗岭东南部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石漠化控制片区和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片区;④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包含2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沅江上游—黔南水土流失控制片区和芙蓉江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控制片区;⑤石漠片区。”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2018〕16号)。项目与松桃生态红线关系位置图见附图3。(2)与《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4-元,其中松桃苗族自治县共划定有21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优先保护单元为11个,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重点管控单元为8个,主要包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2个,主要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本工程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经叠图分析,本项目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的松江重点管控单元锰钒复合材料和生物质能源循环工业园 (含贵州松桃经济开发区)重点管控单元,管控单元编码:ZH52062820005。图1-1项目与铜仁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位置关系图①管控单元要求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通知》 境污染治理为主,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区域及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落实现有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环境容量增容方案。本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排污项目,且根据现场调查与环境现状监测,本项目区域电磁环境、声环境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变电站正常运营期不产生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影-5-响较小。因此项目建设符合《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②空间布局约束要求:执行贵州省及铜仁市水要素普适性要求。大气环境高排放重点管控区执行省、市普适性总体管控要求。不予受理和审批涉钒项目的环评文件(含环评已审批但失效的项目)。主要以生产电解锰产品和锰渣综合处理为核心,并辅以四氧化三锰、锰盐等锰产品深加工,但不涉及钒产业。将分布于松桃县周边的电解锰产业逐步迁至松桃经济开发区北部的锰钒复合材料园区。本项目为110kV变电站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不属于涉钒项目,同时本项目位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因此,本项目符合空间布局约束要求。③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执行贵州省及铜仁市水要素普适性要求;水晶产业园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凡涉重企业,其生产废水需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得外排。不涉重企业,需自行建设污水预处理设施处理,其废水排放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其中一类污染物必须在车间或处理设施排放口达到该标准中表1要求,再进入开发区污水管网→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水耗达到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一级B标准。排入市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各企业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其它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含第一类污染物的废水必须执行相应的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车间排口)。本项目运营期正常运行不产生废气、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依托三和锰业电解锰二分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污染物排放满足管控要求。④环境风险防控执行贵州省及铜仁市土壤普适性管控要求;强化园区规划跟踪评价和-6-建设项目后评价,对长期性、累积性和不确定性环境影响突出,园区规划有重大变化,有重大环境风险或者穿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重大项目,园区和企业应积极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和后评价,并据此强化后续环境管理。全面落实园区、企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各项要求,增强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按要求建设园区隔离带、绿化防护带和风险事故水池等设施,园区与企业之间要强化应急联动,形成多级环境风险管控体系。本项目位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已设置事故水池,本次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站区内新建事故油池,可有效控制事故情况下主变电压器油泄漏进入外环境。项目符合环境风险管控要求。⑤资源开发效率要求2020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73亿m3以内,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78亿m3。2020年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2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36%。执行铜仁市能源利用普适性要求1.锰矿探矿权设置应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不得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不得开采采矿资源的地区内开采矿产资源。2.开采矿产资源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防止污染环境。3.按“以消定产、产消一体”的原则,逐步实现锰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与锰渣消纳能力对等,生产环节和消纳环节一体化,实现锰渣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至2020年,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155平方米,亿元GDP耗地量不高于300公顷/亿元,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7551ha,规划基本农田不低于58067ha,建设用地总规模不高于10661ha,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高于1814ha,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高于1280ha,园地不低于1590ha,林地不低于153480ha,牧草地不低于100ha,到2020年,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控制在4.2%以内工业用水重复率2015年70%以上,2020年80%以上。执行贵州省及铜仁市资源利用效率要求中能源利用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要求的普适性要求。为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提供用电负荷,可节约标煤3887.33吨,且项目用地属于松桃三和锰业集-7-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已规划的红线用地范围内,项目运营期不消耗水,仅有少量值班人员生活用水,综上,项目符合资源开发效率要求。综上,本项目符合铜仁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重点管控要求。(3)与环境质量底线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松桃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根据《2020年铜仁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修改清单;项目自然受纳水体为花垣河(位于花垣河(松桃河)松桃开发利用开发区),执行《地表水环境环境标准》 (GB3838-2002)Ⅳ水质标准,根据《铜仁市水环境质量月报》(2021年第5期(总第45期),项目下游下干溪断面水质类别满足Ⅲ类水质标准,因此,项目所在断面水体满足《地表水环境环境标准》(GB3838-2002)Ⅳ水质标准。本项目为变电站建设项目,运营期主要影响评价项目主要为电磁环境、声环境、地表水环境。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气,项目工作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已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达标后外排;生活垃圾经集中收集后与电解锰二分厂现有生活垃圾一同处理。综上可知,本项目运营期间未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区域环境空气仍满足二类功能区要求,声环境仍满足2类功能区要求,地表水、地下水仍能满足Ⅲ类功能区要求,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4)与资源利用上线的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为变电站项目,属于基础电力设施项目,项目运营过程生活用水来源于二分厂,二分厂水源为河边抽水泵站,把水抽升输送到厂区高位水池,然后转输至各用水点使用,供水充足,满足变电站内值班人员生活需求,项目运营后可为站区及电解锰二分厂生产提供电能;项目运营期不使用水,仅产生值班人员少量生活用水,不会对水资源造成影响;项目用地属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规划的红线内的建设用地,不会造成土地资源紧缺。综上,本项目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的符合性分析根据《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8-[2018]303号)可知: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执行“五个一律不批”,对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一律不批;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无成熟可靠污染治理技术、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本项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位于三和锰业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不在贵州省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四正常运营时产生的噪声、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值班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依托三和锰业电解锰二分厂已有生活设施,项目且根据《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2018]303号)中“四十九、核与辐射”的“176输变电工程-其他”,本项目为变电站建设项目,属绿色通道类(绿线)项目。因此,项目符合《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2018]303号)相关要求。表1-1本工程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符合性分析输变电项目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本项目落实情况相符性分析输变电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本项目未落实“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铜仁市分局已经对其进行罚款,建设单位缴纳罚款,本次为补办环评手续不符合工程选址选线应符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文件。地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符合-9-。变电工程在选址时应按终期规模综合考虑进出线走廊规划,避免进出线进入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符合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是,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可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设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位于松桃苗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已于2016年建成并投运,项目西侧约150m处为相连洞居民点,其余周边主要为厂房及山体,站区通过采取措施后,经现状监测,项目运营期噪声、电磁环境满足相关标准。符合原则上避免在0类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变电工程。本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功能声环境功能区。符合响响变电工程选址时,应综合考虑减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弃土渣等,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本项目用地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用地,项目施工场地严格控制在变电站用地红线范围内,且项目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施工期站区未产生弃土石方;项目位于场区内,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变电工程应设置足够容量的事故油池及其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和设施。一旦发生泄漏,应能及时进行拦截和处理,确保油及油水混合物全部收集、不外排。本项目已于2016年建成并投运,根据现场踏勘,建设单位未建设事故油池,本次环评提出新建1座事故油池(20m3),能满足变电站单台主变最大油量,事故油池要求采取配套的拦截、防雨、防渗等措施,一旦发生泄露,能够及时确保变压器油全部收集,不外排。不符合工程设计应对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等电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验算,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确保电磁环境影响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符合变电工程噪声控制设计应首先从噪声源强上进行控制,选择低噪声设备;对于声源上无法根治的噪声,应采用隔声、吸声、消声、防振、减振等降噪措施,确保本变电站已于2016年建成并投运,站内采用的主变压器噪声不大于75dB(A),采取相应降噪措施后,由现状监测数据可知,项目运营期站界四周噪声满足《工业企符合-10-厂排放噪声和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分别满足GB12348和GB3096要求。求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求西南侧敏感点相连洞噪声监测值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2类标准要。户外变电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进行平面布置优化,将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声源设备布置在站址中央区域或远离站外声环境敏感目标侧的区域。置,项目2台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址东侧,2台变压器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其中最近变压器距离西侧居民点约205m,本项目位于三和锰业集团厂区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根据现状监测,运营期项目站区厂界四周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西南侧较近居民点声环境满足GB3096要求。符合程位于1类或周围噪声敏感建筑较多的2类声环境功能区时,建设单位应严格控制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等主要噪声源的噪声水平,并在满足GB12348的基础上保留适符合输变电建设项目,在设计工程中应按照避让、缓解、恢复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本项目为新建项目,站址建设用地属于三和锰业电解锰二分厂规划红线范围内建设用地,站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线远离周边居住区;,项目建设过程中,站区土石方平衡,项目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土地复垦与恢复,项目与2016年12月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行,根据现场踏勘,站区未发现历史环境遗留问题。符合变电工程应采取节水措施,加强水的重复利用,减少废(污)水排放。雨水生活污水应采取分流制。本项目采取雨污分流制,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给水采用散排,通过道路竖向设计组织排坡和四周围墙排水口排至站外;站内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引至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经污水管道排入松桃县经开区污水处理站处理,项目废水不外排。符合变电工程站内产生的生活污宜考虑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不具备纳入城市污本项目位于三和锰业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站内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引至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符合-11-求水管网条件的变电工程,应求根据站内生活污水产生情况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化粪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水池、蒸发池,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定期清理或外排,外排时应严格执行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相关要。理公司原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理处理达标后经污水管道排入松桃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综上,本项目在选址选下及设计阶段所采取得环境保护措施与《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中相关技术要求相符。5、与《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29)符合性分析根据《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29)第五章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推进“双十工程”,强化以锰污染为主的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和应急保障体系。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形成环保执法高压态势。根据远景目标中第一节:严格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清洁能源消费替代,加快淘汰燃煤锅炉。控制工业废气排放总量,推进水泥、化工等行业脱硫脱硝,淘汰落后产能,强化工业粉尘治理,推进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确保工业废气达标排放。本项目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项目建设目的主要为满足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全部整合至二分厂后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用电负荷,将煤能源改为清洁能源,年节约标煤3887.33吨,减少了燃煤产生的大气高污染,有效控制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生产线用电工业废气排放量、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电解锰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文明的建设。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3.29)要求。-12--13-二、建设内容本项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临近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东北侧。本项目站址中心坐标为东经:109°11′48.038″,北纬:28°12′12.476″。项目所在地主要地表水体为松桃河(也称花垣河),位于项目站址东南侧约320m处。松桃河为松桃县境内最大河流,属沅江水系,发源于松桃县冷水溪乡三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批复》(黔府函〔2015〕30号),项目所在区域松桃河河段水环境功能为按二级区划执行,即花垣河(松桃河)农业、景观用水区,一、建设背景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有2个电解金属锰生产分厂(一分厂和二分厂),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其中一分厂于2004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电解金属锰2万t/a,二分厂2010年建成,生产能力为电解金属锰3万t/a。由于原有厂区部分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较为落后,不满足国家关于电解金属锰行业的准入条件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清洁生产标准,且厂房及各种生产设施、设备已出现老化、破损、泄漏等情况。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达到国家行业准入条件并符合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2015年,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该项目利用原一分厂和二分厂共计5万t/a电解金属锰产能基础,淘汰一分厂2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利用原二分厂厂区,改建二分厂3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将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全部整合至二分厂进行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形成4条单线产能12500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为满足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全部整合至二分厂后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用电负荷,建设单位淘主变规模为(2×50)MVA,进一步降低生产用电成本。根据调查,原厂区35kV-14-变电站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金属锰厂的基础电力配套措施,2015年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时,整个厂区进行了改造,原35kV地块已无法找到,也为查询到相关环评手续,为满足升级改造后厂区的用电负荷,建设单位新增建设用地15亩,用于升级配套建设110kV变电站1座。同时根据《关于贵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万吨/年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的批复》(松发改节能〔2015〕18号,见附件4),松桃苗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原则同意项目新建1座110kV变电站为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提供用电负荷,项目建成后,吨产品年电力消耗量为6278.11千瓦时,折合2197.34千克标准煤,年节约标煤3887.33吨,项目用能总量和用能结构基本合理,因此,项目建设1座110kV变电站是有必要的。经调查,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110kV变电站已于2016年12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变电站处于正常运营中。对照《关于加强“未批先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8]18号)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同时组织实施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及其审批部门审批决定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的,由建设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本项目已经对建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铜环松罚字[2021]33号),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21年6月30日到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松桃分局执法一中队缴纳罚款(缴费证明见附件7),同时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积极依法履行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110kV变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并上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本次为补办环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五十五、核与辐射161、输变电工程中的其他(100千伏以下除外)”,应编制环境-15-影响报告表;根据《贵州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1年本)》(黔环通[2021]2号),本项目应报送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受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委托书见附件1),贵州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并依据国家现行环保法律法规、环评技术导则及评价标现报送铜仁市生态环境局。经审查批复后作为环保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的依据。二、工程现状概况1、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性质:新建项目建设单位: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本项目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升级配套建设的110kV变电站,变电站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总用地10000m2,其中围墙内占地面积约4290m2,总建筑面积约517m2。变电站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6年12月建成后投入使用,项目一次建设完成。变电站已建设内容包括:①1座110kV户外AIS变电站;②主变2×50MVA,一备一用;③110kV进线2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6回;④无功补偿电容器容量8000kVar;以及主控楼、配电室、配套机械设备和环保工程等。表2-1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建设内容及规模备注变电站围墙内占地面积约4290m2,建筑面积517m2,为大块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本项目一次建成,建设内容包括:①主变压器:2×50MVA(一备一用),位于变电站东南部;②110kV进线2回,35KV出线6回,10kV出线6回;③35KV无功补偿:8000kVar;④10kV站主变:2台,50kVA。主控室建筑面积约168m2,砖混结构,1F,于变电站西南侧,主要包括主控室、办公楼、卫生间等。建筑面积约349m2,砖混结构,1F,位于变电站东南侧。-16-程配电室配套机械设备1号电容器、2号电容器,位于变电站南侧角落。供水本项目变电站运营期无生产用水,站区用水主要为变电站值班人员日常办公生活用水,依托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电解锰二分厂供水系统。依托利用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变电站运营期无生产废水;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管网收集至电解锰二分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依托利用风采用自然通风,主控楼及35/10kV配电室采用分体立柜空调机。废气本项目为变电站,施工期已结束,运营期基本无大气污染物产/废水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管网收集至电解锰二分厂生活污水处理系新建。新建事故油池噪声变电站运行噪声主要来自主变压器、电抗器及开关设备等电气设备,变电站四周设置围墙,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尽量将噪声较大的设备置于室内,采取消声、减振、隔声等措施。①站内值班人员生活垃圾依托电解锰二分厂生活垃圾收集装置mm废资。新建危废暂存根据现场踏勘,站区场区地面均硬化,站区未发现施工建设垃圾遗留情况/2、变电站概况(1)站址区域概况根据现场踏勘,三和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变电站站址西北侧为山体,西北侧为三和锰业集团生活办公楼及运动场地,东南侧临近三和锰业电解厂二分厂厂房,东北侧及北侧临近三和锰业锰渣库道路,占地西南侧150m处分布有相连洞居民点。项目西北侧山体上分布有一个输变电塔基,本项目可直接引线进入项目站区,避开了居住区以及周边居民点;本项目站址为三和锰业集团用地,不涉及生态红线,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减少了土地占用、植被砍伐河弃土弃渣等,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所在地属低山溶蚀地貌,地貌形态为岩溶残丘及洼地。场址整体南西、-17-北东、北西面较高,为坡脊,中北部较低,为坡谷。站址处于坡谷顶部,原始地形有较大起伏,现已人工填平,地势相对平坦,项目站址地形高程为+418m~420m,整体低于东侧、南侧、西侧周边地势,东侧约310m为松桃河。(2)站址的拆迁赔偿情况三和110kV变电站已于2016年建成并运行,经建设单位反馈,三和110kV变电站站址用地属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规划建设用地,2015年三和110kV变电站施工用地均控制于站址红线范围内,不新增其他占地。因此,项目建设不涉及拆迁、赔偿等情况。(3)站址进线条件三和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由西北侧山体输变电塔基进线,110kV线路最终进线2回,其中一回110kV长和线,由110kV长兴变供电;另一回110kV鱼和线,由110kV鱼泉变供电,两条线路一备一用,均为三和锰业供电。站址西北面110kV线路进线方向为山区空旷场地,线路走廊与附近的居民房屋不冲突,进线条件较为理想。(4)进站道路站址南侧已建一条进站道路,进站道路宽度约4m,能满足设备运输、生产运行、施工安装、消防通道等需求。进站道路穿越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与出厂道路相接,最终与G242公路引接,引接长度约467m,交通较为便利。(5)通信干扰站址附近无军事设施、通信电台等,本变电站运营期不会对周边通信设施产生干扰。(6)变电站四至关系三和110kV变电站用地为15亩,围墙内占地为4290m2。经现场调查,三和110kV变电站站址用地属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规划的建设用地,站址紧邻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电解锰二分厂生活办公楼位于本变电站西南侧约20m,周边分布较近居民点为相连洞居民,位于变电站西南侧约150m,站区东侧临近电解锰二分厂的硫化液静置罐(6个),站区四周均修建了围墙。-18-3、变电站主要设备本项目变电站采用的电气设备详见下表2-2。表2-2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一览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一、主变压器系统1主变压器SSZ11-63000/110台2一用一备2变压器保护柜PPC96-730面2/3主变测控柜PPC97-B13T面2/4主变及线路故障录波柜CR面1/二、110kV配电装置5110KV电流互感器LVQ5-110W3台TYD-110/3-0.2W3台6/W台2/6110kV断路器LW36-T26CW/73150-40台5/7线路保护测控柜PPCK9-X11SF面2/8交流配电柜NP7W-JL面1/9110kV分段备自投及保护测控柜PPC96-51D面1/三、35kV配电装置35KV开关柜(主变柜)JGN-35台3/35KV开关柜(出线柜)JGN-35台6/35KV开关柜(隔离柜)JGN-35台1/35KV开关柜(PT柜)JGN-35台2/35KV无功补偿系统TAL35-8000/334ACW套2/四、10kV配电装置10KV开关柜(主变柜)台3/10KV开关柜(出线柜)台6/10KV开关柜(站用电柜)台2/10KV开关柜(隔离柜)台1/10KV开关柜(PT柜)台2/五、其他20公用测控柜PPCK97-G02面1/21UPS电源柜NP6W-NB面1/22直流系统NP8W-KD套1/23NP8W-DC面2/24远方通信柜PPCK97-Y01M面1/25后台监控系统PCS9770套3/26后台五防系统iHDTAda套1/4、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本项目三和110kV变电站现有值班人员3人,其中站长1人,值班管理人员2人,均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职工人员调任。变电站工作制-19-度采用三班轮流制,年工作365天,每人每天工作8小时。站内值班人员不在站内食宿,依托利用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已建生活楼和食堂进行食宿。程(1)给水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临近松桃河,项目生产、生活用水均取自松桃河河水,完全能满足本项目使用需要。本项目三和变电站值班人员饮用水采取外购矿泉水,变电站运营期无需生产用水;值班人员日常洗脸、洗手等生活用水依托现有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活给水系统,(2)排水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变电站运营期无生产废水产生,站内主要废水为值 (74.46m3/a),站区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管网收集至电解锰二分厂已建生活污水。(3)采暖、通风本项目设置具有加热、降温功能空调装置,这样可使空调装置既能在夏季降温,也能在冬季适当提高室内温度。1、三和110kV变电站总平面图布置本项目变电站总用地15亩,围墙内占地面积约为4290m2。站内值班人员生活依托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食宿,站区内不设生活区,站区内主要布置有主控楼及配电室、无功补偿装置、主变压器、进出线构架、事故油池(新建1座,20m3)等。站区平面布置结合站址地形、地貌、道路引接、进出线方向、环境保护及建设规模等综合因素,并遵循站区场地坡向与站址自然地形坡向一致的原则。站区总体布置为:变电站大门设置在站区南侧,进站道路和大门均直接与站内道路相接;主控楼位于变电站西南侧,主变压器位于站区东部,靠近35kV/10kV配电室,主变压器之间设置消防室,主要存放灭火器等;35/10kV配电室布置于站区东侧,靠近围墙处;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办公生活区位于变电站主控楼西南侧约20m,远离主变压器及配电-20-室,变电站运营期产生电磁环境及噪声对其影响较小。站内实施“雨水分流”制,站内雨水、电缆沟内的给水采用散排,通过道路竖向设计组织排坡和四周围墙排水口排至站外;站内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污水管网引至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松桃县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项目新建事故油池(20m3)布置于主变北侧地势较低处,便于主变压器事故油的收集与处理,当主变压器事故或检修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坑收集、经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收集的事故油交由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禁止外排。综上,从环境角度分析,本项目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合理。项目变电站总平。工布置施工布(1)交通运输三和110kV变电站站址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东侧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G242公路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门前经过,项目建设时利用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已修建道路,最终与G242公路引接,引接长度约467m,交通运输条件较好。因此,本项目建设时未新增临时施工道路,未占用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外用地。(2)施工场地布置三和110kV变电站用地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规划的建设用地,不涉及房屋拆迁。变电站的施工场设置于变电站永久占地范围内,项目施工期未占用红线范围外用地。(3)施工营地本项目变电站位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办公生活区旁,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依托已建电解锰二分厂办公生活区作为临时施工营地,项目红线范围外不新增其他占地。(4)堆料场-21-堆料场设置在变电站施工场地内,便于施工取材,不另新增临时占地,堆料场使用周期较短,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堆料场的使用主要是对地面的占压,基本上不会增加地面水土流失强度。(5)变电站基础浇筑的施工方法采用罐装车运输混凝土至施工点进行浇筑,项目施工混凝土搅拌时采取密闭措施,施工场地上未设置混凝土搅拌站。(6)施工用水项目施工期施工用水采用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提供的生产用水,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防尘洒水。(7)施工通讯项目施工期施工人员通讯采用无线移动通讯方式。筑筑。(1)土建工程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基础、管沟等开挖和回填。开挖方式采用机械结合人工的方式,开挖后的基坑土运至集中堆放地,采取防护措施,待基础施工结束后及时回填。(2)构架基础工程主要包括110kV构架基础、主变构架基础建设,基槽、基坑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垫层混凝土施工,基础钢筋制作、绑扎并将基础模板安装后进行混凝土浇。(3)设备安装设备安装采用机械结合人工吊装方式进行安装。工时序项目施工期包括施工前期准备、土建工程、构架基础和设备安装。(1)施工前期准备主要施工内容包括修建施工道路、场地平整、边坡防护等,施工用水、电-22-预先引接到位。施工场地平整采用机械推土方式进行场地清理,机械结合人工开挖,人工砌筑、管线放置等,机械结合人工回填、夯实处理。同时对变电站建设材料包括构架、主变及其他设备材料等准备运输进场;工程材料运输尽量利用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已建厂内道路和G242公路,区域交通条件良好,便于材料的运输和调配;材料装卸、运输及堆放产生了少量扬尘、噪声。(2)基础施工①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筑本项目主变基础采用了C30钢筋混凝土板式基础;构、支架基础采用了C25混凝土杯形基础;屋面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基础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事故油池(新建)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浇筑完后,外露部分适当覆盖,洒水养护;拆模后,及时回填土方并夯实。②回填、余土弃渣堆放本项目设备基础开挖土石方尽量挖填平衡,项目建设土石方开挖产生土石方量约10750m3,回填量约10100m3,剩余土石方量约650m3,部分用作站区挡土墙、护坡及站区绿化使用,部分用作站内道路平铺,站内未产生废弃土石方量。(3)设备安装①基础复核用经纬仪、钢尺复测构架基础中心线、高程是否与设计一致,并填写技术复核记录表。由质检员、技术员对基础质量进行检查。质量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②构件检查根据建设要求,仔细核对金属加工件的数量级尺寸,检查焊接是否牢固、可靠。核实构件弯曲度,安装孔位置正确、附件齐全等。③构件拼装本项目砼杆对接采用钢圈焊接和法兰盘螺栓连接。其中采用焊接连接时,先在地面排好方木,用吊车将砼杆吊到方木上,清除焊口上的油脂、铁锈等,用木楔子调直杆身,使两焊接的钢圈距离达标,螺孔及其它构件位置符合设计-23-要求;砼杆对接法兰盘螺栓连接时,先在方木上对好,穿上螺栓,然后用力矩扳手均匀拧紧螺母,在两法兰盘间加减垫片调整杆身平直度并用钢丝、平板尺检查直至合格,单杆拼装后再进行组合构架的拼对。④构架吊装构架组立采用吊车起吊组立。组立前,将构架基础清楚干净,并用混凝土找平。构架起吊时,在构架上栓三根缆风绳,并在三个方向专人拉好,防止构架摆动。构架根部落入基础内,用撬棍调整其中心,用兰封绳调整其垂直,各方向校正后,用木楔子将构架根部塞牢,并将缆风绳拴紧,然后进行构架基础的二次浇注及养护。在二次混凝土浇注后12小时,在检查一次构架中心位置及垂直图并及时校正,72小时候方可拆除缆风绳。⑤横梁安装用吊车吊装横梁时,在横梁两端拴缆风绳,并有专人拉好,起吊时吊点选择要防治横梁变形。、建设周期项目一次建设完成。项目建设周期为14个月。无-24-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本项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变电站已于2016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运营期值班人员生活污水依托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至松桃经开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变电站运营期不产生废气。本次环评对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与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简单评价,主要对变电站在正常运营工况下的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进行评价。体功能区划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项目所在地松桃县属于国家农产品生产区,区,区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环境保护。2)区域植被环境现状(1)评价范围植被①植被类型根据《贵州省植被区划》,评价区域植被区域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一北山原山地常绿栎林马尾松柏木林地区一一思南凤冈丘陵山地常绿栎林柏木林及石灰岩植被小区。根据《贵州植被》的划分,项目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带一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东低山丘陵常绿樟栲林、松杉林及油桐油茶林地区松桃、铜仁丘陵低山樟栲林、马尾松林、油桐油茶林小区。受人为活动的强烈影响,地带性植被多不再留存,现状植被多为遭受破坏后次生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灌丛和灌草丛等植被类型,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木林、竹林。人工植被旱地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套混作三熟农作物植被,即稻田有稻油、稻肥、稻麦登一年两熟或一熟制农作物。此外还有栽培的经济林、果树、茶叶、蕨菜等植物群落。项目影响区域内未发现珍惜植被与名木古树存在。②陆生植被侧柏、猴樟、栎类、杨梅、木荷、杨桐、擦木、湖南山核桃等。-25-常见灌木种类主要有油茶、菝葜、白栎川榛、刺异叶花椒、大果木姜子、大叶胡枝子、火棘、女贞、水竹、竹叶榕、毛桐等;常见草本植物有芒萁、蕨、荩草、芒、三叶鬼针草、夏枯草、金茅、野古草、狗脊、蕨、斑茅、青蒿、苦蒿、车前等。B、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通过调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9)》、《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以及其它相关规定,在本次调查中未见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布C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9)》、《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定,本项目评价区内未见有名木古树分布。(2)评价范围野生动物①哺乳类:通过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评价区域共有7种两栖类动物,隶属于1目4科,无贵州特有种,均为常见种类,中华大蟾蜍、斑腿树蛙较为常见,数量较多。未发现本区特有种及国家重点保护两栖类分布。②爬行类:通过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评价区内爬行动物共有2目4科11种,其中优势科是游蛇科,分布有5种。评价区未发现地方特有种及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评价区爬行类蛇目种类均为贵州省省级保护动物。③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根据历史资料记载、野外调查及访问结果评价区内无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分布。省级保护动物有14种,其中两栖类7种,爬行类7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棘腹蛙、棘胸蛙、斑腿树蛙、粗皮姬蛙、小弧斑姬蛙、饰纹姬蛙、王锦蛇、黑眉锦蛇、斜鱗蛇、黑线乌梢蛇、翠青蛇、原矛头、尖吻等3)水生生物鱼类资源调查以现场和走访调查为主,结合《贵州鱼类志《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鲇形目)、《松桃河特有鱼类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综合考察以鲤形目为主要种类。其中鲤形目有2科25属30种,鲇形目有2科2属3种,小口白甲鱼、泉水鱼、鲫鱼、黄颡鱼、大眼鳜等主要分布于松桃河上游,距离项目区较远,本项目运营期不外排废水,受项目影响较小。-26-4)评价区生态现状综合评价评价区植被类型主体为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植被具有一定的次生性,评级区内多数群落结构不连续,相同群落类型的重现性差,主要森林类型有柳杉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竹林。本项目变电站用地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用地,位于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二分厂厂区内,评价区周围分布有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电解锰厂工业污染源,区内生态系统由于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在依赖于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社会性,是种半自然的人工生态系统,目前区内农业生态系统基本稳定,具有一定的抗外来干扰能力,但在受到外来干扰后,仍需要人工加以强化保护性的恢复。境空气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区。根据《2020年铜仁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全.9%,中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单;松桃县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68,优良天数比例97.5%,说明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本项目区域自然排水受纳水体为松桃河(也称花垣河),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批复》(黔府函〔2015〕30号),项目区域位于寨石——下寨河段范围内,属于“花垣河(松桃河)松桃开发利用区”,水质目标按二级区划执行,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根据铜仁市人民政府网公布的《铜仁市水环境质量月报》(2021年第5期(总第45期),项目所在断面下游省考核断面地表水下干溪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无主要的污染指标,因此,本项目区域地表水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并达到Ⅲ类水质标准要求。本项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区域声环境为2类功能区。为了解本项目区域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根据变电站已建情况及周边敏感点分布情况共设置5个噪声监测点,其中4个监测点为变电站厂界四周,另一个监-27-表3-表3-1监测项目、方法依据、所用仪器名称及检出限一览表/(1)监测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2)布点原则及监测点位①布点原则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次环评在三和110kV变电站围墙四周1m处,以及变电站声环境评价范围内(200m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声环境敏感目标(以居民住宅为主)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布点原则为在满足监测条件的前提下从不同方位选择距变电站最近的居民住宅侧进行监测,且在距离居民住宅墙壁或窗户1m、距地面高度1.2m以上的位置布点。②监测点位布设合理性分析三和110kV变电站为已建变电站,根据标准要求对厂界四周及较近居民点布设声环境进行现状监测点。为了解变电站正常运营期间,厂界四周的噪声情况、变电站正常运营对区域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因此,项目声环境监测点布设具有代表性,合理可行。③监测点位及频率监测点位:共布设5个点位,其中变电站围墙四周各布设1个,变电站西南侧相连洞居民敏感点布设1个。监测频率:昼、夜间各监测1次,连续监测2天。(3)监测时间及环境状况风速0.5~1.0m/a,风向西北北风,天气多云。(4)监测方法及仪器监测方法: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规定执行。监测仪器:声级计、声校准器。详见表3-1。设备编号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公司检定校准证书编号检定单位有效期-28-YNYS-001多功能声级计AWA5688+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HC20Z-Z8561851北京市计量检测学研究院21.10.08dddddd[2021]ZK210715E。(6)监测结果表3-2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测点编号监测位置昼间B(A)夜间B(A)标准值B(A)2021.7.302021.7.312021.7.302021.7.31昼间夜间N1变电站西北侧围墙外1m处50.850.439.56050N2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1m处52.642.743.3N3变电站东南侧围墙外1m处53.952.541.040.7N4变电站东北侧围墙外1m处54.252.843.541.9N5变电站西南侧相连洞居民点51.255.640.641.36050由表3-2可知,本项目变电站四周昼夜噪声监测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项目西南侧相连洞居民点昼、夜间声环境质量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境本项目共布设4个电磁环境监测点及1个电磁监测断面。根据监测结果,三和110kV变电站厂界四周5m位置处各监测点的工频电场强度在3V/m~1010V/m之间,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kV/m评价标准要求;变电站厂界四周5m位置处各监测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2μT~0.3μT之间,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100μT要求,满足评价标准要求。根据电磁断面监测结果,项目已建三和110kV变电站在正常运营期间,变电站西南侧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046V/m、工频磁感应强度在0.4μT,均出现在距变电站西南侧围墙0m(未衰减)时,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4kV/m、100μT)本项目电磁环境现状具体详见电磁环境专题。1、本项目原有基本情况本项目三和110kV变电站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于2016年12月建成后投入使用。松桃县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满足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全部整-29-合至二分厂后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用电负荷,新增建设用地15亩,升级配kV1座。2、项目原有环评审批、验收情况本项目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的升级配套建设项目-110kV变电站,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原有一座35kV变电站,由于2015年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厂区全部进行调整重建,原35kV变电站位置以及相关资料已经无法查询,建设单位也未找到该35kV变电站相关环评审批资料。2015年进行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5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时,新增建设用地,用于本项目110kV变电站建设。经调查,本项目于2015年10月开工建设,2016年12月建成,项目属于未批先建,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本项目已经对建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铜环松罚字[2021]33号),建设单位已于2021年6月30日到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松桃分局执法一中队缴纳罚款,本次评价属于补办环评手续。待完成补办环评手续后,建设单位应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本项目为变电站建设项目,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中未对变电站项目进行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因此,项目无需申请排污许可证、无需填报排污登记表。若地方管理部门对其提出建议的,应按地方管理部门要求执行。3、原有项目遗留问题变电站场区已经拆除,建设单位新增建设用地重新建设1座110kV变电站,现场变电站无遗留历史环境问题。根据现状监测结果,项目变电站现状正常运营期电磁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求,项目区域环境质量较好。经现场踏勘及调查,项目变电站运营至今未发现遗留环境问题,本项目建设运营期间未发生电磁环境污染事件或噪声扰民事件,亦未收到附近居民和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投诉。本项目紧靠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东北部,松桃三和锰业集-30-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主要为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本项目为变电站项目,属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问题。4、松桃三和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项目环保手续履行情况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有2个电解金属锰生产分厂(一分厂和二分厂),均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其中一分厂于2004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为电解金属锰2万t/a,二分厂2010年建成,生产能力为电解金属锰3万t/a。2015年,项目利用原一分厂和二分厂共计5万t/a电解金属锰产能基础,淘汰一分厂2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利用原二分厂厂区,改建二分厂3万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将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全部整合至二分厂进行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形成4条单线产能12500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同时委托湖南华中矿业有限公司编制完成《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0t/a电解金属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16年2月18日通过审查获得贵州省环境保护厅下发的报告书的批复(黔环审[2016]23号,附件4)。2017年7月,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组对松桃三和5万t/a的电解金属锰生产项目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于2017年8月验收通过并获得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备案表(见附件5)。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0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改扩建后运营至今,未发生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事件,项目建成以来未收到任何与项目有关的环保投诉。周边除永久用地外,已生长草丛、灌木,未发现有大面积树木砍伐情况,区域生态环境基本较好。因此本评价认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0000t/a电解金属锰生产线整体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项目运营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切实有效,未对本项目区域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5、本项目现有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现有项目产生的废水、噪声、固体废物等均得到合理的处理。项目运营期无废气产生,产生废水主要为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管收集至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后排入松桃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根据现状监测结果可知,项目运营期变电站产生的噪声及电磁环境满足相关标准-31-限值要求;且现有项目运营至今,无因环保问题受到投诉的记录,在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后,项目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经现场踏勘,现有项目工程环保问题主要为:本项目变电站内未设事故油池、站区内未设置危废暂存间、未签订相关危废处置协议。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立即解表3-3三和110kV变电站现有环境问题及整改措施主要产污环节主要污染物原有主要环境问题(整改前)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变压器事故废变压器油事故发生时,变压器油经事故油坑收集,交由具有危废处置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站内未设事故油池。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50229-2019),本项目需设置事故油池(1座,20m3)立即废旧蓄含铅蓄更换的废旧蓄电池,站内未设置危废暂存间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建设及管理,站区设置1间危废暂存间 立即同时要求建设单位立即与有资质单位签订相关危废处置协议。本项目位于松桃苗族自治县蓼皋镇粑坳村相连洞,评价区厂界外500m方位内无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评价区500m范围内分布有相连洞居民点、粑坳村居民点;生态500m评价范围内分布有耕地、植被和河流。项目站区周边50m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点;项目厂界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项目电磁评价范围内(30m)未分布居民敏感点,由于变电站紧靠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办公生活区,因此,项目电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分厂职工人员。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见表3-4及附图5。表3-4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房屋类功高度距最敏感点与路线位置示意图保护级别/影响因子-32-桃员(约87)层办砖混高约2m,平顶约20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电场强度控制限值4000V/m(4kV/m),磁感应强度控制限值T(0.1mT)2桃员(约87)层办砖混高约2m,平顶《声环境质量标(GB3096-2008)2类标准3桃河侧,最/4/物评价标准(1)环境空气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单要求,具体的标准值见表3-5。表3-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污染物名称标准值标准名SO224小时平均150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2018年修改单1小时平均500μg/m3NO224小时平均80μg/m31小时平均200μg/m3PM10年平均70μg/m324小时平均150μg/m3PM2.5年平均35μg/m324小时平均75μg/m3CO1小时平均10mg/m324小时平均4mg/m3O3160μg/m31小时平均200μg/m3(2)地表水环境项目区域地表水松桃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33-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3-6。表3-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pHCODBOD5NH3-N石油类Ⅳ类标准6~9≤30≤6≤0.5(3)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环境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3-7。表3-7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pH耗氧量NH3-N总大肠菌群(MPHh/100ml)CaCO3计)溶解性总固体N计)Ⅲ类标准6.5~8.53.00.53.045100020.00(4)声环境表3-8声环境质量标准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标准值夜间标准值2类60dB(A)50dB(A)染物排放标准(1)工频电磁场强度表3-9电场、磁场排放标准评价标准标准来源工频电场强度架空输电线路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牧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控制限值10kV/m《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暴露控制限值4kV/m公众暴露控制限值100μT(2)噪声排放标准GB;2类标准。表3-10项目噪声排放标准标准名称及代号标准值《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B昼间70dB(A夜间55dB(A)《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3)固废-34-项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废变压油、废旧蓄电池等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清单。1、总量控制指标目前国家环保部对污染物种类的总量限值指标主要有COD、NH3-N、SO2、NOx。结合本项目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特征,生活污水经站内污水管网收集至电解锰二分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预处理后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无外排废水,因此,本次评价不设置水污染总量;本项目为变电站建设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因此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35-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已于2016年12月建设完成并投运,项目属于“未批先建”,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关于本项目已经对建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铜环松罚字[2021]33号),松桃三和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21年7月到铜仁市生态环境局松桃分局执法一中队完成行政处罚,本次为补办环评。本次评价主要对施工期进行回顾性分析。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回顾分析本项目已于2016年12月建设完成并投运,因此,本环评对项目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回顾性简要分析。(1)对生态完整性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已建永久性总占地面积为4290m2,项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