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_第1页
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_第2页
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_第3页
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_第4页
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网络规划设计师辅导教程第

1

计算机网络概论根据考试大纲,本章要求考生掌握以下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其应用。〔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物理组成和功能组成。〔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包括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根据拓扑构造分类、根据交换技术分类、根据应用协议分类、根据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类等。〔4〕计算机网络的体系构造,包括分层的意义、协议/接口与效劳、OSI/RM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等。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连接各个部门、地区、国家,甚至于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来获取、存储、传输和处理信息。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严密结合而开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它的理论开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开展水平,且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严密结合的产物,其通常的定义为: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并配置一定的网络软件,以实现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的系统。〔1〕所谓“具有独立工作能力〞是指入网的每一台计算机系统都有自己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能够独立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各个计算机系统之间没有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网络中的任一计算机系统可以在需要使用网络通信和效劳平台的时候再自主登录到计算机网络中。〔2〕“通信设备〞是指计算机系统在实现相互连接时所使用的一些与传输介质类型相关的接口设备和信号转换及数据转发设备;“通信线路〞是指通信过程中所应用的传输介质,这些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光纤、双绞线、微波等。〔3〕这里的“网络软件〞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效劳软件系统、网络通信和资源管理系统等专业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4〕网络资源包括三种资源类型:效劳器、打印机、存储设备等硬件资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软件资源;数据资源。〔5〕数据通信即实现计算机与终端、计算机与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根本的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根底。资源共享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包括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银行、证券和期货交易、网络娱乐等方面。〔1〕办公自动化。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OA〕是将现代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办公方式,是现代公司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OA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领导办公、电子签名、日程安排、会议管理、公文处理、档案管理、财务报销、信息发布和信息检索等。目前,大批的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和企业网络化工程使得OA系统具有广阔的市场。因此,这类系统应当具备简单可靠、平安易用、易于安装、适用性强等特点。但是现在的OA系统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标准,普遍存在着功能不全、集成性差、产品之间无法兼容的问题,难以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OA业界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正在迅速着手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程,引导办公自动化企业走上安康有序的开展之路。〔2〕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教育资源,通过网络通信软硬件平台实施教学的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模式。远程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不受学习者、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的限制,直接表达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表达了开展中的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根本要求。网络中的信息〔内容〕源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进展全方位的、能动式的实时互动,这就使网络教育成为唯一的、真正的在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实现双向互动、实时全交互的远程教育方式。网络远程教育将多媒体信息表现和处理技术运用于网络课程讲解和知识学习各个环节,使网络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他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较的。网络远程教育还能够对每个网络学员的个性资料、学习过程和阶段情况等实现完整的系统跟踪记录、存储,针对不同学员的个别式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应试辅导,从而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现实有效的实现途径和条件。远程学生〔用户〕的咨询、报名、交费、选课、查询、学籍〔历〕管理、作业与考试管理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交互通信的方式完成。因此,网络教育是最为完整、高效的现代远程教育方式。〔3〕电子数据交换。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EDI〕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展商务处理的新方法。EDI是将贸易、运输、保险、银行和海关等行业的信息,用一种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使各有关部门、公司与企业之间进展数据交换与处理,并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全部业务过程。使用EDI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纸质文件,因此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又被称为“无纸贸易〞。电子数据交换过程中所传输的文件具有跟踪、确认、防篡改和防冒领等一系列平安**功能,具备法律效力。目前,中国公共电子数据交换业务网〔CHINA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CHINAEDI〕是面向社会各行业开放的公用EDI网络。〔4〕电子银行。传统银行柜台业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使银行不再受营业地点、营业时间的限制,随时为您提供所需的金融效劳,这就是电子银行〔ElectronicBank,E-Bank〕。电子银行以互联网为媒介,能够为用户提供银行账号信息查询、转账付款、在线支付、业务代理等自助金融效劳。为了防止客户资料和信用卡信息被外界窃取,电子银行系统必须采用高强度的平安加密算法模块。电子银行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交换方式由货币交换阶段进入了信息交换的新时代。〔5〕证券和期货交易。从事证券和期货交易的投资者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交易信息,并获取行情分析与预测、资金管理和投资方案等效劳。计算机网络通信平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证券和期货交易系统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各交易机构相连,利用手持通信设备输入交易信息,从而防止由于送话器、手势和人工录入等方式而产生的不准确信息和时间延误所造成的损失。〔6〕网络娱乐。网络娱乐主要包括网络小说、图像、音频、视频、网络游戏、网络空间等。据统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网络市场。专家认为,网络娱乐业是我国互联网开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市场需求也带动了互联网娱乐效劳行业的大踏步开展。1.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个典型的计算机网络必须具备三个组成局部: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网络软件。1.2.1

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网络的根本模块,主要负责数据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和输出功能,并为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提供资源。根据在网络中用途的不同,计算机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主计算机和终端。主计算机负责数据处理和网络控制,并构成网络的主要资源。主计算机又称主机,它主要有大型机、中小型机和高档微机几种,网络软件和网络的应用效劳程序主要安装在主机中。而终端用户是进展网络操作、实现人机对话的工具。一台典型的终端看起来很像一台PC,有显示器、键盘和一个串行接口。与PC不同的是终端没有CPU和主存储器。在局域网中,以PC代替了终端,既能作为终端使用,又可作为独立的计算机使用,被称为工作站。1.2.2

网络通信系统网络通信系统主要由通信处理机、通信传输介质和网络连接设备等局部组成。1.通信处理机通信处理机也称通信控制器,在计算机网络中负责完成对各主计算机之间、主计算机与远程数据终端之间,以及各远程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进展控制的任务。不同功能的通信处理机能把多台主计算机、通信线路和用户终端连接起来组成计算机通信网络,使这些用户能同时使用网络中计算机的共享资源。通信处理机实施通信处理和通信控制,包括信号的编码、编址、分组封装和解封装、发送和接收信息、通信过程控制等具体功能。这些工作对网络用户而言是完全透明的,因此,计算机系统无须关心数据通信问题而集中进展数据处理工作。2.通信传输介质通信传输介质将网络中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是传输数据信号的实际物理通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有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实现的物理连接局部,它能将信号从一方传输到另一方,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而无线传输介质是指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不使用任何物理连接,而是通过空间传输的一种技术。无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微波、红外线和激光等。3.网络连接设备网络连接设备用来实现网络中各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数据信号的变换以及路由选择等功能,常用的网络连接设备有中继器〔Repeater〕、集线器〔Hub〕、调制解调器〔Modem〕、网桥〔Bridge〕、路由器〔Router〕、网关〔Gateway〕和交换机〔Switch〕等。1.2.3

网络软件网络软件一般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和应用软件等。〔1〕网络操作系统〔NetOperatingSystem,NOS〕任何一个计算机网络在完成了硬件连接之后,都必须安装NOS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是在单机操作系统的根底上,加上网络操作所需要的功能模块组成的软件系统。NOS负责网络资源管理,从而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有UNIX、WindowsNT/2000/2003/2008、Netware和Linux。〔2〕网络通信协议协议是用来描述进程之间信息交换数据时的规那么术语。在计算机网络中,两个相互通信的实体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而要实现相互通信,需要通过交换信息来协调它们的动作并到达同步,而信息的交换必须按照预先共同约定好的规那么来进展,这个事先约定的规那么就是网络通信协议。一个网络协议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要素: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构造或格式;语义:指对构成协议的元素含义的解释,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规定了通信双方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时序:也称同步,用来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速度匹配和排序等。〔3〕网络管理和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能够为计算机网络提供监控功能并管理网络的具体工作情况,而网络应用软件是指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各种效劳的软件,如:网页浏览软件、文件传输软件、远程登录软件、即时通信软件、电子系统等。1.2.4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按照不同的标准,计算机网络有多种类型,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计算机网络都由两个局部组成,即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如图1-1所示〕。图1-1

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位于网络的中心,由网络中的通信控制处理机、其他通信设备、通信线路和只用作信息交换的计算机组成,负责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和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互联网的通信子网一般由路由器、交换机和通信线路组成。资源子网处于通信子网的外围,由主机系统、外设、各种软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组成,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业务,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和网络效劳。主机系统是资源子网的主要组成局部,它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普通用户计算机可通过主机系统连接入网。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网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人们对网络的认识角度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网络,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网络类型名称。比方:某一个网络,有人把它称为局域网,有人称之为以太网,还有人把它叫做校园网。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众多,常用的主要有三种: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分类,根据网络拓扑构造分类。1.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按照计算机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对其进展分类,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网络的技术特征。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AreaNetwork,MAN〕和广域网〔WideAreaNetwork,WAN〕。〔1〕局域网。局域网的分布范围一般在几公里以内,最大不超过10公里,它是由一个部门或单位组建的网络。局域网是在微型计算机大量应用以后才逐渐开展起来的计算机网络。一方面,局域网容易配置与管理;另一方面,局域网容易构成简洁整齐的拓扑构造。局域网速率高,延迟时间短,另外局域网还具有本钱低廉、应用广泛、组网方便、使用灵活等特点,因此深受广阔用户的欢送。局域网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开展最快,也是最为活泼的一个分支。〔2〕城域网。城域网MAN是适用于一个城市的信息通信根底设施,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与城市广阔用户之间的中间环节。建造城域网的目的是,提供通用和公共的网络架构,借以高速有效地传输数据、声音、图像和视频等信息,满足用户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应用需求。由于各种原因,城域网的特有技术没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广域网技术构建与城域网目标范围相当的网络,反而显得更加便捷实用。〔3〕广域网。广域网也叫远程网,其范围跨越城市、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它往往连接不同地域的大型主机系统或局域网。在广域网中,网络之间的连接大多采用租用,或者自行铺设的专线。所谓“专线〞是指某条线路专门用于某一用户,而其他用户不能使用。广域网中物理设备分布的范围一般在10公里以上。许多知名品牌和跨国大公司如Sun、DEC、IBM等都通过通信公司的通信网络,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连接起来,建立自己的企业网。早期广域网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中国公网〔CHINANET〕、国家公用信息通信网〔CHINAGBN,又称金桥网〕、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等均属于广域网的范畴。2.根据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在通信技术中,通信信道分为播送通信信道与点到点通信信道。在播送通信信道中,多个节点共享一个物理通信信道,一个节点播送信息,其他节点都能够接收到这个播送信息。而在点到点通信信道中,一条通信信道只能连接一对节点,如果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只能通过中间节点转接。显然,网络要通过通信信道完成数据传输任务,因此网络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也只可能有两类,即播送〔Broadcast〕方式和点到点〔Point-to-Point〕方式。这样,相应的计算机网络也可以分为两类:点到点式网络〔Point-to-PointNetwork〕和播送式网络〔BroadNetwork〕。〔1〕点到点式网络。点到点传播是指网络中每两台主机、两台节点交换机之间或主机与节点交换机之间都存在一条物理信道,即每条物理线路连接一对计算机。机器〔包括主机和节点交换机〕沿某信道发送的数据确定无疑地只有信道另一端的唯一一台机器收到。假设两台计算机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线路,那么它们之间的分组传输就要通过中间节点的接收、存储、转发直至目的节点。由于连接多台计算机之间的线路构造可能是复杂的,因此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可能存在多条路由,决定分组从通信子网的源节点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需要有路由选择算法。采用分组存储转发是点到点式网络与播送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在这种点到点的拓扑构造中,没有信道竞争,几乎不存在介质控制问题。点到点信道无疑会浪费一些带宽,因为在长距离信道上一旦发生信道冲突,控制起来是相当困难的,所以广域网都采用点到点信道,而用带宽来换取信道控制的简化。〔2〕播送式网络。播送式网络中的播送是指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通信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通信信道发送报文分组时,所有其他计算机都将会接收并处理这个分组。由于发送的分组中带有目的地址与源地址,网络中所有计算机接收到该分组的计算机将检查目的地址是否与本节点的地址一样。如果被接收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与本节点地址一样,那么承受该分组,否那么将收到的分组丢弃。在播送式网络中,假设分组是发送给网络中的某些计算机,那么被称为多点播送或组播;假设分组只发送给网络中的某一台计算机,那么称为单播。在播送式网络中,由于信道共享可能引起信道错误,因此信道控制是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根据网络拓扑构造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是指一个网络的通信线路和节点的几何排列或物理布局,主要反映网络中各实体之间的构造关系。显然,网络拓扑构造是针对通信子网而言的一个概念。计算机网络的拓扑构造主要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型和复合型。按照网络的拓扑构造,可以把网络分成总线型网络、星型网络、环型网络、树型网络、网状网络和复合型网络等。具体如图1-2所示。图1-2

不同网络拓扑的网络类型4.其他网络分类方法根据网络环境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企业网、部门网和校园网。

根据网络控制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计算机网络分为分布式网络和集中式网络。按照信息交换方式来区分,计算机网络分为分组交换网、报文交换网、线路交换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根据网络连接的传输介质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划分为有线网和无线网。传输介质采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有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有线网;采用微波通信、红外线通信和激光通信等无线介质连接的网络称为无线网。如果按网络的通信速率来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低速网、中速网和高速网。传输速率的单位是b/s〔每秒比特数,英文缩写为bps〕。计算机网络按照信号频带占用的方式可分为基带网和宽带网。信源〔信息源〕发出的没有经过调制〔进展频谱搬移和变换〕的原始电信号所固有的频带〔频率带宽〕称为根本频带,简称基带。这种原始的数字信号称为基带信号。数字信号直接用基带信号在信道中传输就是基带传输,使用这种传输方式的网络称为基带网络。基带信号占用的频带宽,往往独占整个通信线路,不利于信道的复用,抗干扰能力也较差,不利于远距离传输。把调制的不同频率的多种信号在同一传输线路中传输称为宽带传输。采用这种传输方式的网络就是宽带网。根据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Netware网络、UNIX网络、Linux网络、WindowsNT/2000/2003网络、VINES网络等。计算机网络还可以按照所应用的网络协议分类,比方:Ethernet〔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X.25分组交换网络、TCP/IP网络、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系统网络架构〔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SNA〕网络等。1.4

网络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的根本任务是要完成自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模型,人们在计算机网络体系构造中采取了分层的方法。分层的根本原那么是:〔1〕网络体系构造按照层次进展划分,一个层次完成一项相对独立的功能;〔2〕在层次之间设置了通信接口,依据一定的规那么完成上层和下层之间的信息通信任务。网络分层的设计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表现为:〔1〕每个网络层次的功能是相对独立的,这就为各层次的功能软件提供了独立设计的可能,从而保证了软件设计的质量,降低了软件维护的复杂度;〔2〕各个层次通过一定的通信接口进展通信,这样如果某个层次的功能发生变化,或者某个层次的功能软件要进展新技术更新,就不会影响其他层次的软件运行,从而实现了网络层次软件的标准化。1.4.1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计算机网络推出之后,许多大型公司都拥有了自己的网络技术,并实现了公司内部计算机的相互通信。但由于缺乏一个国际统一的网络标准,计算机之间相互传输的信息对方不能理解,公司和其他公司的计算机网络之间无法实现连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sOrganization,ISO〕制定并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OSI/RM〕。OSI/RM模型采用了七层协议体系构造。具体内容如下文所述。1.重要概念〔1〕协议和效劳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七层协议体系中,除了顶层和底层以外的任何一层,均可记为N,表示“第N层〞。在N层的上层是(N+1)层,下层是(N-1)层,如图1-3所示。开放系统的每一层由一些实体组成。实体是软件元素〔比方进程等〕或硬件元素〔如智能I/O芯片等〕的抽象。处于同一层中的实体叫做对等实体,一个层次由多个实体组成。处于同一开放系统各个层次中的实体代表了系统的协议处理能力,也就是其他开放系统所看到的外部功能特性。图1-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在OSI/RM模型中,协议和效劳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控制两个N层对等实体进展通信规那么的集合称为N协议,两个N层实体间的通信在N协议的控制下能够实现N层向(N+1)层提供效劳,这种效劳被称为N效劳,而接收N效劳的就是(N+1)层的实体。N协议保证了N效劳得以向(N+1)层实现,但N层用户只能看见N效劳而无法看到N协议,也就是说,N协议对于N层用户是透明的。〔2〕效劳点效劳点简称SAP,是系统中相邻两层实体之间进展交换信息的逻辑接口,即N层实体和(N+1)层实体之间的插口。一个N效劳由一个N层实体作用在一个N层效劳点〔SAP〕上完成。两个层次之间可以有多个SAP存在,但一个N层SAP却只能被一个N层实体所使用,并且只能为一个(N+1〕层实体所使用,而一个N层实体却可以向多个N层SAP提供效劳〔这种现象就是连接复用〕。一个(N+1)层实体也可以使用多个N层SAP为它提供效劳〔这种现象被称为连接分裂〕。〔3〕数据单元数据单元〔DataUnit,DU〕是数据传输的单位、它可以分为三种,即协议数据单元〔ProtocalDataUnit,PDU〕、接口数据单元〔InterfaceDataUnit,IDU〕和效劳数据单元〔ServiceDataUnit,SDU〕。

协议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在不同站点的各层对等实体之间,为实现该层协议所交换的信息单元。N层协议数据单元一般由两个局部组成:本层的用户数据和本层的协议控制消息。

接口数据单元接口数据单元是指在系统相邻两层实体的一次信息交互中,经过层间接口的数据信息单元。PDU在经过层间接口时还需要加上接口控制消息,用来说明通过的总字节数和加速传递控制信息等。一个PDU加上适当的接口控制消息就成为IDU,而IDU通过层间接口后,会将加上的接口控制消息去除。

效劳数据单元效劳数据单元是N层实体为了完成N层效劳用户请求的功能所使用的数据单元。它实际上是一个提供应接口所使用的用户数据。一个N层SDU往往就是N层效劳所需要传送的逻辑数据单元。〔4〕效劳原语效劳原语是指(N+1)层实体向(N+1)层实体请求效劳时,效劳用户与效劳提供者之间进展交互的必要信息,效劳原语中一般都携带了参数。OSI规定了每一层均可使用的四种效劳原语类型,即Request、Indication、Response和Confirm。具体含义如表1-1所示。表1-1

效劳原语类型根据所包含效劳原语的不同,效劳可以分为证实型〔confirmed〕和非证实型〔unconfirmed〕两种。证实型效劳包含所有4种效劳原语,而非证实型效劳只包含请求和指示两种效劳原语,如图1-4所示。图1-4

效劳原语的使用示意图一个完整的效劳原语一般包括三大局部:原语名称、原语类型和原语参数,原语名称和原语类型一般都用英文表示,两者之间用圆点或空格隔开;原语参数可以用中文表示,用括号与前面两局部隔开。下面是一些效劳原语工作实例:

COENNCT.request(source_address,flag,data):呼叫方请求建立连接,包含source_address、flag、data三个参数;

CONNECT.indication(source_address,flag,code,data):被呼叫方指示有人请求建立连接,包含source_address、flag、code和data四个参数;

CONNECT.response(source_address,flag,code,data):被呼叫方表示承受/拒绝建立连接请求;

CONNECT.confirm(source_address,flag,code,data):通知呼叫方建立连接的请求是否被承受;

DATA.request(source_address,destination_address,flag,code,data):请求发送数据;

DATA.indication(source_address,destination_address,flag,code,data):指示数据的到达;

DISCONNECT.request(source_address,destination_address,flag,code,data):请求释放连接;

DISCONNECT.indication(source_address,destination_address,flag,code,data):指示对方释放了连接。2.OSI/RM模型OSI参考模型从下到上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PhysicalLayer〕、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网络层〔NetworkLayer〕、运输层〔TransportLayer〕、会话层〔SessionLayer〕、表示层〔Presentation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Layer〕,如图1-5所示。图1-5

OSI/RM模型网络体系构造OSI/RM中的整个开放系统环境由作为信源和信宿的端开放系统和假设干中继开放系统通过物理媒介连接而成。端开放系统和中继开放系统都是ISO国际标准中的术语,端开放系统指的是资源子网中的主机,而中继开放系统是指通信子网中的节点机,即接口信息处理机〔InterfaceMessageProcessor,IMP〕,它是网络中间节点的统称。在OSI/RM中,只有主机才需要包含所有七层功能,而在通信子网中的IMP一般只需要三层甚至两层的功能就可以实现了。OSI/RM模型中数据的传输过程实际上就是数据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如图1-6所示。信源主机发送进程发出的数据,经过发送方主机的各层从上至下传递到物理媒介,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接收方主机后,再由下至上经过接收方主机各层的传递,最后到达信宿主机的接收进程。图1-6

OSI/RM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封装和解封装在信源主机〔即数据发送方〕从上至下逐层传递的过程中,每层都要加上一定的控制消息。比方应用层数据加上应用层头部控制消息后,一起组成应用层的PDU,再交给表示层;而表示层接收到应用层的PDU后,将它作为一个整体数据,然后加上表示层的头部,即表示层的控制消息,以此类推,到了底层即物理层后就形成了由“0〞和“1〞所组成的比特流,再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物理媒介传输至接收方,上述过程就是数据封装的过程。而接收方主机那么首先将电信号转换成比特流,然后数据链路层去掉帧头,再将数据交给网络层处理,其过程与发送方主机正好相反。这个过程就是解封装。显然,在上述阐述的通信过程中,接收方的某一层不会收到底下各层的控制消息,而高层的控制消息对于它来说只是透明的数据,该层只阅读和处理本层的控制消息,并完成相应的协议操作。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目的端的对等层进展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层的协议在对等层之间交换信息,该信息成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位于源主机的每个通信层,使用针对该层的PDU同目的主机的对等层进展通信。下面我们从下至上分别介绍OSI/RM模型中的各个层。〔1〕物理层

物理层是OSI参考模型的底层,向下直接和物理传输介质相连接。这一层定义了电缆如何连接到网卡上、需要用什么传输技术在电缆上发送数据,以及比特位如何同步等具体规那么。物理层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物理层主要负责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因此该层处理的对象就是比特〔流〕。

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所需要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连接器中引脚的数量及其排列情况等;物理层的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时线路上信号电平上下、阻抗及阻抗匹配、传输速率与距离限制等。功能特性规定了物理接口上各信号线的功能分配和确切定义,物理接口上的信号线一般分为数据线、控制线、定时线和地线等。规程特性那么定义了信号线进展二进制比特流传输线的一组操作过程,包括各信号线的工作规那么和时序等。设立物理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网络物理设备之间二进制比特流的透明传输,对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传输介质的特性,以便对高层协议具有最大的透明度。在物理层中,通常将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且具有发送、接收数据能力的设备叫做数据终端设备〔DataTerminalEquipment,DTE〕;介于数据终端设备和传输介质之间的设备称为数据电路终端设备〔Data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DCE〕。DCE设备在DTE和传输介质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维护和释放物理连接。典型的DTE设备是主机和路由器,而典型的DCE设备是调制解调器、多路复用器或数字设备。〔2〕数据链路层该层是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介于物理层与网络层之间。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过失的物理线路变成能够为网络层提供无过失数据传递效劳的数据链路,因此数据链路层必须执行链路管理、帧传输、流量控制和过失控制等功能。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Frame〕。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特点有:

帧同步

为了向网络层提供效劳,数据链路层必须使用物理层提供的效劳。我们知道,物理层是以比特流进展传输的,这种比特流并不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错误,接收到的位数量可能少于、等于或者多于发送的位数量,而且它们还可能有不同的值。这时数据链路层为了能有效实现数据的过失控制,就采用了一种“帧〞的数据块进展传输。而要采用帧格式传输,就必须有相应的帧同步技术,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帧同步〞功能。采用帧传输方式的好处是,在发现有数据传送错误时,只需将有过失的帧再次传送,而不需要将全部数据的比特流进展重传,这将大大提高传送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以下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如何识别帧的开场与完毕;第二个问题:在夹杂着重传的数据帧中,接收方在接收到重传的数据帧时是识别成新的数据帧,还是识别成已传帧的重传帧呢?这就要靠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帧同步〞技术来识别了。总之,“帧同步〞技术既可以使接收方从以上并不是完全有序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每一帧的开场和完毕,同时还可以识别重传帧。

过失控制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物理链路性能和网络通信环境等因素,出现一些传送错误,但为了确保数据通信的准确,又必须使得这些错误发生的几率尽可能低。这一功能也是在数据链路层实现的,就是它的“过失控制〞功能。在数字或数据通信系统中,通常利用抗干扰编码进展过失控制。一般分为4类:前向纠错〔ForwardErrorCorrection,FEC〕、自动请求重传〔AutoRepeatRequest,ARQ〕、混合纠错〔HybridErrorCorrection,HEC〕和信息反应〔InformationRepeatRequest,IRQ〕。FEC方式是在信息码序列中,以特定构造参加足够的冗余位——称为“监视元〞〔或“校验元〞〕。接收端解码器可以按照双方约定的这种特定的监视规那么,自动识别出少量过失,并予以纠正。FEC最适于高速数据和实时传输的情况。在非实时数据传输中,常用ARQ过失控制方式。解码器对接收码组逐一按照编码规那么检测其错误。如果无误,那么向发送端反应“确认〞ACK信息;如果有错,那么反应回ANK信息,以表示请求发送端重复发送刚刚发送过的这一信息。ARQ方式的优点在于编码冗余位较少,有较强的检错能力,同时编解码简单。由于检错与信道特征关系不大,在非实时通信中具有普遍应用价值。HEC方式是上述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即在纠错能力内,实行自动纠错;而当超出纠错能力的错误位数时,可以通过检测发现错码,不管错码多少都可以利用ARQ方式进展纠错。IRQ方式是一种全回执式最简单过失控制方式。在该检错方式中,接收端将收到的信码原样转发回发送端,并与原发送信码相比较,假设发现错误,那么发送端再进展重发。该方式只适用于低速非实时数据通信,是一种较原始的做法。

流量控制在双方的数据通信中,如何控制数据通信的流量同样非常重要。它既可以确保数据通信的有序进展,又可以防止通信过程中不会出现因为接收方来不及接收而造成的数据丧失。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功能。数据的发送与接收必须遵循一定的传送速率规那么,可以使得接收方能及时地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并且当接收方来不及接收时,必须及时控制发送方数据的发送速率,使两方面的速率根本匹配。

链路管理数据链路层的“链路管理〞功能包括数据链路的建立、链路的维持和链路的释放三个主要方面。当网络中的两个节点要进展通信时,数据的发送方必须确知接收方是否已处在准备接收的状态。为此通信双方必须先要交换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建立一条根本的数据链路。在传输数据时要维持数据链路,而在通信完毕时要释放数据链路。

MAC寻址这是数据链路层中MAC子层的主要功能。这里所说的“寻址〞与后面介绍的“IP地址寻址〞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此处所"1.4.2

TCP/IP体系构造虽然OSI/RM是国际标准,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但由于它出现的时间晚于已经具体实现的系统网络架构〔SystemsNetworkArchitecture,SNA〕、数字网络架构〔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DNA〕、TCP/IP等,再加上OSI参考模型自身的设计过于庞大和复杂,因此在推出30年后的今天,OSI/RM并没有出现一统天下的局面。相对应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遵循TCP/IP的网络越来越多,大有与OSI/RM平分天下的趋势。TCP/IP栈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方案局计算机网〔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Network,ARPANET〕及其后继互联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U.S.DepartmentofDefense,DoD〕赞助的研究网络〔所以,TCP/IP模型也叫DoD模型〕,最初,它只连接了美国境内的四所大学。在随后的几年中,它通过租用的线连接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最终ARPANET开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连网络——互联网。最初的ARPANET于1990年被永久性地关闭。与OSI参考模型不同的是,TCP/IP从推出之时,就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了不同网络体系构造的兼容上。TCP/IP不是要求大家都遵循一种标准,而是在不同标准共存的情况下,解决网络的互联问题。网络互连是TCP/IP技术的核心所在。TCP/IP使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是目前解决不同体系构造的网络之间通信问题所使用的唯一协议体系。TCP/IP既可以用于局域网,也可以用于广域网。许多厂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产品都采用或支持TCP/IP。TCP/IP已经成为目前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1.TCP/IP模型由于TCP/IP是OSI模型之前的产物,所以两者间不存在严格的层对应关系。大体的对应关系如图1-7所示。在TCP/IP模型中并不存在与OSI中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的局部,相反,由于TCP/IP主要致力于异构网络的互连,所以同OSI中的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的局部没有进展任何限定。图1-7

TCP/IP模型及其与OSI/RM的比照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体系构造由下至上分为4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这4个层次。〔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也称网络层,它是TCP/IP与各种网络的接口。网络接口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是底层的网际协议软件。该层负责接收数据报,并把数据报发送到指定网络上。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应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网际层网际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网络层,是整个TCP/IP体系构造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着不同的路径同时进展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要求上层必须对分组进展排序。网际层包含了四个非常重要的协议:IP、ICMP、ARP和RARP。IP〔InternetProtocol,IP〕是一个数据报协议,它主要负责在主机之间为数据包进展寻址和路由。但IP是无连接的协议,这意味着它在交换数据之前不建立连接,所以IP也是不可靠的,这意味着它不能保证数据包的正确传送。IP总是以“尽力而为〞的方式来尝试传送数据包,但IPv4数据包可能会丧失、错序发送、重复或延迟,所以需要更高层的协议〔例如,TCP或某个应用协议〕能够确认所传送的数据包并根据需要恢复丧失的数据包。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ICMP〕负责向数据通信中的源主机报告错误,可以实现故障隔离和故障恢复。网络本身并不是十分可靠的,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发生许多突发事件并导致数据传输失败。前面说到的IP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它不会处理网络层传输中的故障,而位于网络层的ICMP却恰好弥补了IP的缺陷,它使用IP进展信息传递,向数据包中的源端节点提供发生在网络层的错误信息反应。另外,通过ICMP,使用IP通信的主机和路由器可以报告错误并交换受限控制和状态信息。在以下情形中ICMP自动发送控制消息:IP数据报无法目标;IP路由器〔网关〕无法按照当前的传输速率转发数据报;IP路由器将发送主机重定向为使用到达目标的更佳路由。需要注意的是,由于ICMP消息是在IP数据包中携带的,因此也是不可靠的。地址解析协议〔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ARP〕负责把IP地址解析成LAN硬件使用的媒体控制地址。IP数据包常通过以太网发送,但以太网设备并不识别32位IP地址,它们是以48位以太网地址传输以太网数据包。因此,必须把IP目的地址转换成以太网目的地址。在以太网中,一个主机要和另一个主机进展直接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但这个目标MAC地址是如何获得的呢?它就是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的。ARP用于将网络中的IP地址解析为目标硬件地址〔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展。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everseAddressResolutionProtocol,RARP〕负责将主机的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例如,局域网中有一台主机只知道物理地址而不知道IP地址,那么可以通过RARP发出征求自身IP地址的播送请求,然后由RARP效劳器负责答复。〔3〕传输层在TCP/IP模型中,位于网际层之上的是传输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实施会话。传输层有两个核心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DatagramProtocol,UDP〕。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过失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展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防止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另外,TCP还具有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和确认重传机制完成过失控制的功能。UDP是IP的扩大,它使发送方可以区分其他计算机上的多个接收者。UDP直接利用IP进展UDP数据报的传输,因此UDP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投递效劳,因此往往用于不需要TCP排序和流量控制而是自己完成这些功能的应用程序。UDP可以根据端口号对多个应用程序实现多路复用,并能利用校验检查数据的完整性。用户数据报协议广泛应用于一次性的C/S模式查询和音频视频信息的快速传递等场合。〔4〕应用层TCP/IP模型中的应用层相当于OSI/RM模型中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三层的功能。应用层允许应用程序其他层的效劳,它定义了应用程序用来交换数据的协议。应用层包含大量的协议,而且人们一直在开发新的协议。在应用层中包括了许多著名的协议,如TELNET、FTP、DNS、SMTP、HTTP、SNMP等。2.TCP/IP模型与OSI/RM模型的联系和区别TCP/IP网络体系构造和OSI/RM模型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达在:〔1〕两种网络分层模型都采用了协议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