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县杨辉墓发掘简报_第1页
贵州遵义县杨辉墓发掘简报_第2页
贵州遵义县杨辉墓发掘简报_第3页
贵州遵义县杨辉墓发掘简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遵义县杨辉墓发掘简报

杨惠墓位于贵州省遵义县团溪市白石村以西约1公里的流坝,北距遵义约50公里。墓葬封土呈圆形,直径约29、高4.2米,面积800余平方米。墓前立有石碑三通,墓碑前50米处有巨型石柱两根,现存一根,上镌刻云龙飞凤纹,柱前为拜台,墓西北约400米有寺庙一座,为杨辉祠,名曰雷音寺。杨辉墓在1987年初连续三次被盗。1988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遵义地区文管会及遵义县文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编号为M10。一石浆和门斋杨辉墓由护墙、前室和后室三部分组成。护墙为八字形,用长方形墨石砌成,每块石长80、宽25、厚15厘米,两墙均长6.2、残高0.15~0.3、最大间距4.6米,墙端与前室左右墓壁相连。前室封门系用2块长方形青石板横镶在墓壁石块之间构成,外有2块长方形抵门石,缝隙用石灰填实,每块石板长180、宽90、厚17厘米。前室长1.8、宽1.74、高2米,东西两壁各用一巨型石板竖砌而成,墓顶及墓底也以整块石板铺盖,底石面上四角分别放置一石础,其上平放石板一块,用于放置随葬品。前后室之间设墓门一道,有门额、门槛、门扉和门闩条石。上额下槛相对处均凿有直径16、深9厘米的圆形门臼。门扉对开,上下两端有圆形枢分别装入门转和门臼之中,可以转动。门扉闭合处为子母口,门上各有铺首铁环,环中置一铁锁。门扉正背两面刻有方框,格眼等纹饰(图一)。后室长2.8、高2.2米,墓顶用一巨型石板封盖,顶部中央雕刻圆日,四周饰卷云纹(图二),四角刻云纹(图三)。墓室左、右、后三壁均用巨型石板竖砌而成,刻有浮雕花卉盆景(图四~六)。二鞋鞋面,各起作用石出土文物有陶、骨、铅、铁、漆器等,共87件。陶俑共70件,均夹砂灰陶,捏制,形态各异。侍俑13件。M10:60头戴八瓣圆形尖顶帽,长方脸涂红,两眼凸出,高鼻,下颌略外凸,身穿长袖衫,外套褐色交领右袵无袖衣,腰束带,右手藏袖内下垂,左手扶带,脚穿靴,高24.3厘米(图七)。M10:58头戴七瓣圆形尖顶帽,圆脸涂红,高鼻大眼,内穿谷黄色长袖衫,外套银灰色对襟无袖长衣,胸前左襟有6颗圆形纽扣,腰束带,右手叉腰,左手藏袖内下垂,脚穿靴,高25厘米(图八)。M10:68头戴圆形四瓣尖顶帽,方脸,两眼平视,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脚穿靴,左手弯曲上举,右手自然下垂(图九)。M10:25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脸涂粉红,身穿酱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弯曲上举,左手平放胸前,脚穿靴,高24厘米(图一O)。M10:29头戴圆形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侧佩剑鞘,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均平放胸前,脚穿靴,高22.8厘米(图一一)。持物俑14件。M10:2头戴五瓣圆形尖顶帽,顶部施结,高鼻大眼,方脸,脸及口唇涂红,身穿绿色长袖衫,外套米黄色对襟短袖长衣,胸前有6颗纽扣,腰束带,右手叉腰,左手弯曲持物扛于肩上,脚穿靴,高22.2厘米(图一二)。M10:4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浓眉大眼,方脸,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双手持物于右肩,脚穿靴,高24厘米(图一三)。M10:56头戴三瓣圆形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褐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双手持旗置于胸前右侧,脚穿靴,高23.5厘米(图一四)。M10:33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圆脸涂白,身穿黑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扶腰带,左手持物扛于肩,脚穿靴,高23.7厘米(图一五)。M10:15头戴圆形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灰色圆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垂放腹下,左手持物于腋下,脚穿靴,高24.4厘米(图一六)鼓乐俑13件。M10:3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棕色长袖衫,外套绿色交领短袖长衫,腰束带,右手执槌,左手提锣,脚穿靴,高21.5厘米(图一七)。M10:34头戴圆盘翻沿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肩挂带系鼓于胸前,双手执槌击鼓,脚穿靴,高23厘米(图一八)。M10:54头戴圆形尖顶帽,方脸涂粉红,两眼平视,身穿银灰色右袵长袍,腰束带,左手腋下夹腰鼓,右手执槌击鼓,脚穿靴,高24.5厘米(图一九)。M10:53头戴圆形尖顶帽,圆脸涂粉红,口涂红,两眼平视,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双手击钹。脚穿靴,高22.7厘米(图二○)。M10:55头戴圆盘翻沿尖顶帽,圆脸,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双手执号鼓腮吹奏,骑于马上。马为褐色,分鬃,额前佩绣球。高24厘米(图二一)。骑马持物俑14件。M10:59头戴五瓣圆形尖顶帽,圆脸涂粉红,双手合抱于胸前持花巾,脚穿靴。马为褐色,分鬃,额前佩绣球,尾下垂。高23.5厘米(图二二)。M10:57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方脸涂粉红,八字须,身穿谷黄色长袖衫,外套酱色对襟短袖长衫,胸前有5颗圆形纽扣,腰束带,右手牵马,左手持物插于马鞍上,脚穿靴。马为棕色,昂头,鬃向右,翘尾。高28.5厘米(图二三)。M10:14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帽沿左右两侧有对称竖耳,耳中有竖孔,圆脸涂粉,身穿褐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持物插于马鞍,左手牵马,脚穿靴。马为棕色,昂头立鬃,额前佩绣球,翘尾。高22.2厘米(图二四)。M10:47头戴圆盘尖顶帽,两眼平视,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持铃,左手叉腰,脚穿靴。马为棕色,立鬃,额前佩绣球,翘尾。高23厘米(图二五)。M10:36头戴四瓣圆形双耳尖顶帽,两眼前视下方,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右手持物插于马鞍,左手自然下垂放于腿部,脚穿靴。马为棕色,额前佩绣球,昂头翘尾,马鞍绿色。高22厘米(图二六)。骑马背物俑8件。M10:12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圆脸,两眼平视,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身背井字形方架,上插一物,系于胸前,右手牵马,左手扶背带,脚穿靴。马为棕色,昂头,分鬃,额前佩绣球,翘尾。高28厘米(图二七)。M10:52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帽,两眼平视前下方,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身背锅,背带系胸前,右手牵马,左手略弯放于腿部,脚穿鞋。马昂头鸣叫,分鬃,翘尾。高24厘米(图二八)。M10:67头戴褐色圆盘帽,方脸涂粉红,两眼凸出平视,身穿银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身背花布束,右手牵马,左手扶腰带,脚穿靴。鞍及马为褐色,马头左视,额前佩绣球,分鬃,尾下垂。高25.5厘米(图二九)。M10:75头戴四瓣圆形尖顶双耳帽,方脸涂粉红,口涂红,两眼平视,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身背箱,右手扶背带,左手牵马,脚穿鞋。马为灰绿色,昂头向右,立鬃,额前佩绣球,翘尾。高23.5厘米(图三○)。牵马俑1件(M10:24)。头戴圆形尖顶帽,圆脸涂红,两眼平视,身穿绿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腰右侧插物,右手牵马,左手扶于马鞍脚蹬,脚穿靴,立于马左侧。马为褐色,分鬃,额前佩绣球,马背搭一块席纹长方布,其上放马鞍,鞍上放一包绿色物。人高14.5、马高16厘米(图三三)。骑马武士俑6件。M10:5头戴幞头,两眼平视,身穿绿色高领长袖衫,外套绿色圆领短袖长衣,右肩有扣,下身着绿色长裤,腰间围莲花瓣裙,脚穿靴。右手弯曲放于腿部,左手牵马。马为棕色,立鬃,头向左侧,额前佩绣球,额下佩铃3个,翘尾。高23厘米(图三二)。M10:28头戴幞头,两眼平视,身穿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左侧佩剑,左手握剑柄,右手牵马,脚穿靴。马为谷黄色,昂头向右,分鬃,额前佩绣球,翘尾。高23厘米(图三一)。M10:51头戴毡帽,两眼平视,身穿银灰色交领右袵长袍,腰束银灰色带,右侧佩剑,腰左右均佩刀鞘,左手牵马,右手叉腰,脚穿靴。马额佩绣球,分鬃,尾略翘而下垂。高26厘米(图三四)。骑马托印俑1件(M10:37)。头戴幞头,身穿灰色圆领右袵长袍,腰束带。双手托印盒于胸前,脚穿靴。马为灰色,昂头,立鬃,尾略翘。高23.5厘米(图三五)。墓中其他出土器物有铁杆陶伞1件、陶钵1件(内盛兽骨和炭屑)、陶罐5件(罐内分别盛有稻谷、小米、高粱等,其中1件腹部有朱红铭文“重”字)、长方形陶烛台2件、磨制圆柱体骨器1件(表面涂有金粉)、黑铅罐5件(内盛木炭)、铺首铁环2件、铁锁1件,漆盒1件。另外,墓前所立墓碑三通,均青石磨制。中碑高2.6、宽0.55、厚0.32米。上有碑额,碑正中篆书“皇赠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退斋杨公之墓”,上款楷书:“明成化十九年龙□癸卯二月十九日立”,下款楷书“孝子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立”。左右二碑均高2.55、宽0.47、厚0.3米。碑额已残,右碑正中篆书“明故播州郡夫人俞氏之墓”,两碑均无纪年和落款。墓葬西北杨辉墓祠旁所立石碑一通,为青石磨制。通高2.6、宽1.25、厚0.15米。碑额弧形,上雕二龙戏珠纹,其下篆书三行9字:“跋退斋杨使挽诗之后”,正文楷书共计700余字,谢一夔撰文,碑底有座。三杨纲夫人杨辉墓志墓前石碑题铭“皇赐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退斋杨公之墓”。据《遵义府志·冢墓》记载:“杨辉墓,在遵义城南南隅里雷水堰上。”《贵州通志·古迹志》亦云:“在雷水堰为杨辉墓建墓祠。”该墓的地理位置与文献及碑文所载均相吻合。杨辉墓碑下款为“孝子昭勇将军播州宣慰使司宣慰使杨爱立”。《明史·播州宣慰司》及何乔新《勘处播州事情疏》等史料均记杨纲、杨辉、杨爱祖孙三代生平。杨辉之父杨纲卒于正统十四年(1449年),杨辉袭职。杨辉生于宣德八年(1433年)卒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死后由其子杨爱袭职。杨爱生于天顺八年(1464年),卒于正德十二年(1517年)。杨纲及杨爱葬于祖茔遵义高坪。1972年贵州省博物馆曾进行过发掘据《心斋随笔》记载:“辉与其妻田氏、俞氏合墓。田右俞左。”史料所记与墓碑铭文可以印证,故该墓应为杨辉夫妻合葬墓。但发掘中未见属于女性的随葬品,情况不明。《贵州通志·古迹志》记载,雷水堰雷音寺为“杨辉墓祠基址建寺,内有退斋杨侯挽诗跋碑”。杨辉死后,播州缙绅士夫为哀悼杨辉所作诗、歌、辞、赋等“总如千首”,装为十一巨册存于雷音寺。播州土司自唐代杨端加封至明代杨应龙,共传29世,历700余年,与播州建置相始终。《旧唐书·地理志》记唐贞观十三年(639年),于其地置播州,此为播州得名之始,大中十三年(859年),南诏自立,国号大礼(理),遣兵攻占播州,至乾符三年(876年),太原人杨端领兵从长安入四川,击败南诏,收复播州,从此世领其地。杨辉,字廷彰,号退斋,系杨端二十四代孙。据《明史·播州宣慰司》、《贵州通志·前事志》、《勘处播州事情疏》等文献记载:“正统十四年(1449年),宣慰使杨纲老疾,以其子杨辉代。”从此杨辉袭任播州宣慰使之职。其时,“镇远苗金台与播州贼韦同烈等相煽动,攻围新添、清平、兴隆、平越诸卫;景泰三年(1452年),“湖、贵所辖臻、涪、五坌等苗贼,纠合草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