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导学案➊学习目标一、知道宋元时期儒学发展、艺术、科技以及少数民族文化的基本史实二、通过相关图文材料,理解宋元时期理学出现的原因及影响➋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宋元时期思想、文艺、科技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宋代理学的出现教学难点:程朱理学的内涵及其产生的影响、评价➌知识框架一、思想:程朱理学(重点)1、背景/原因(1)从东汉末年以来,儒学发展受到道教、佛教的强烈冲击(2)唐代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儒学复兴运动2、含义:以儒为主吸收道教、佛教思想,把儒学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种即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3、创立: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注:北宋五子基本主张(仅作了解)①周敦颐:结合《周易》构建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②邵雍:重新排列《周易》,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解释人类命运,为理学建立开辟道路③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表达理学基本宗旨理学最高范畴是“天理”(伦理道德、等级秩序和人性)④程颐、程颢天理的核心是仁,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与普遍法则孔颜之乐(知足常乐,精神自由)4、成熟:南宋朱熹(客观唯心主义)(1)主张①理是世界本源②格物致知(通过探究万物体验天理)③存天理、灭人欲(灭私欲);三纲五常(2)著作:《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四书》(3)影响:成为官方正统儒学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孟5、发展:南宋陆九渊心学(主观唯心主义)(1)心是世界本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2)发明本心(反对埋首苦读;主张内省以求理)二、文学艺术1、宋词(1)出现于唐后期:白居易;花间派词人韦庄;南唐后主李煜(2)辉煌于宋朝: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2、元曲(1)元散曲:语言具有灵活性和通俗性(2)元杂剧:将成套元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王实甫)3、说书:宋元城市中说书盛行,底本称话本4、书法(1)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行书)(2)元朝:赵孟頫(楷书),与颜真卿并称“颜骨赵姿”5、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写意三、科技1、印刷术(1)宋朝雕版印刷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塑)(2)印刷业成为新兴手工业,推动了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2、火药:被大量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和射击型火器3、指南针:北宋出现真正意义的指南针,并广泛应用于航海4、著作(1)北宋沈括著《梦溪笔谈》,记载总结当时科技成果(2)元朝郭守敬制造多种天文观测仪器,并编定新历法《授时历》(3)元朝农学家王祯著《农书》,重点记载农业工具四、少数民族文字:辽夏金元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1、辽朝:契丹大字、小字2、金朝:女真文字3、西夏:西夏文字4、元朝(1)畏兀体蒙古文(《蒙古秘史》)(2)改制藏文字母,创制八思巴蒙古文(汉语拼音最早尝试)➍框架梳理(完成以下填空)思想·程朱理学:文学艺术:科技:四、少数民族文字:➎思考1、(教材P66)思考点: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提示:(1)一方面,它给人们树立了一种道德标杆,作为人,要恪守礼道,要有崇高的道德,不可以任由自己的私欲膨胀(2)另一方面,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一切都遵循旧的习俗,人们在条条框框当中,思想也就被禁锢了。2、(教材P67)学思之窗: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提示:(1)考试内容: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书。(2)答题标准:对程朱理学的解释。(3)理由:隋唐以来,科举取士尚词赋,导致风气浮华;以“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的解释为选拔标准,可以得到真正的人才。3、辩证看待理学的影响提示:(1)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它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积极作用。(3)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其主张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义轻利、重礼轻法,产生了消极影响。4、“五经”和“四书”(知识点补充)(1)汉武帝时董仲舒把孔子编订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合称“五经”,作为儒学经典。《春秋》原文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2)南宋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并加以注解,合称为“四书”。“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是历代科举命题主要依据。“四书五经”在社会规范、人际交流,社会文化等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➏课后习题1.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2.唐代女人喜欢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宋代妇女却只能站在重重帏帘之后,掀起一角向外悄悄张望一下。唐代妇女可以和男人一样,大呼大叫地参加集体体育运动,宋代妇女却裹起了三寸金莲,讲究起行不动裙,笑不露齿。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宋代的观念趋于封闭和保守B.程朱理学的盛行C.君主专制集权制度的强化D.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被破坏3.培根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改变了整个世界……如此之大,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发现了。”这里所说“影响”主要是指()A.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B.使世界由分散走向了整体C.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D.是欧美工业革命开展的根本原因4.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和稳定社会秩序D.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5.程朱理学认为,“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对立;并进而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如此看来,“存天理,灭人欲”()A.特别注意提升人的个人修养B.完全否定了人类的自然欲求C.包含了一定程度的理性思考D.以道德的名义维护专制统治6.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A.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B.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D.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7.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学术文化取得突出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在哲学本体论上,他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标准的“三纲五常”。他认为,人性本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去人欲”。材料二:李约瑟从他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的大量研究中得出结论:“每当有人根据中国文献对科技史的任何一个领域进行研究时,他会发现其聚焦点总会落在宋代”。——《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材料三:在对自然和物质世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画家和科学家发现了双方的共同之处——都对世界有着浓厚的求知欲。尽管他们以各自特有的个人技艺探求他们的共同兴趣,但在宋代,对内在和外在世界的探究是同时进行的。——《哈佛中国史·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1)根据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指明其精华与糟粕(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的主要成就,并简要说明其历史意义(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化对内在世界探索的表现答案:ABCCCB(1)观点: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理就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精华:强调控制人欲,遵循正确道德规范的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