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45分钟总分: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3河北部分学校联考]有学者指出,截至1840年,《泰晤士报》中涉及中英鸦片贸易的报道共计128篇,涵盖议会议员、传教士、英国商人等多方的观点。该报通过引导、放大舆论诉求,从多个维度制造中英之间的“冲突对立”。在此类报道的持续渲染中,中英贸易问题升格为涉及国家国体、法制、外交的政治问题。这可用于解释()A.晚清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B.英国侵华战争蓄谋已久C.社会舆论主导英国外交 D.晚清西学东渐曲折发展2.1858年,列强通过《天津条约》确立起在华的子口税制度,外商贩运洋货入内地销售和自内地运土货出口,除在口岸海关值百抽五的进口、出口税外,只需再交纳一次2.5%的关税,即可便行各地不再纳税。随着子口税制度的推广,晚清政府将子口税特权让予经销洋货的华商。清政府的这一规定()A.便利了列强在华贸易和倾销商品B.有利于中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扩大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说明清政府夺回了一些关税自主权3.1854年7月11日,在上海召开的外国租地人会议上,成立了公共租界工部局,其组织结构分为新城区(租界)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主要职责是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设施建设。据此可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设立()A.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强化了租界的半殖民地色彩C.引发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 D.开启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4.[2023江苏镇江统考一模]19世纪中叶以来,传教士的书业新技术由南洋向广东、宁波直至上海转移,江南书业由苏杭等地向上海转移。由此,上海逐渐成为西法印刷中心、全国出版业中心和最大的图书市场。据此可知,上海出版业的兴起与发展()A.深受经济和时局变动的影响 B.巩固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C.主要依赖西方印刷技术传入 D.推动了大众文化传媒的普及5.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写道,“故自咸丰以前,将相要职,汉人从无居之者。及洪杨之难发也,(旗人)赛尚阿、琦善皆以大学士为钦差大臣,率八旗精兵以远征,迁延失机,令敌坐大。至是,始知旗兵之不可用,而委任汉人之机,乃发于是矣”。这里梁启超指出了()A.太平天国加速地方督抚势力崛起 B.太平天国运动分化统治阶级C.统治危机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D.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近代化6.[2023江苏淮安期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廷谕令各地广办地方团练,协助官府加以镇压。但团练的领袖也开始行使征税和司法等原本由地方官府牢牢掌握的“正式权力”。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A.引起清朝政治权力变化 B.导致中央政治机构异变C.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D.促进清政府与列强勾结7.[2023辽宁葫芦岛校考期末]魏源主持编撰的《海国图志》出版后,在东亚地区流传甚广,其“师夷长技”的观点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这可用于说明()A.东亚地区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 B.《海国图志》启迪了东亚地区近代化C.东亚新旧势力之间的妥协合流 D.东亚对西方的学习已经深入文化层面8.洋务派在筹建近代军事工业的过程中,各省督抚一手包揽局务,各自为政,引进的机器来自不同国家,年代不一,质量优劣、生产程序等也大不相同,制造的枪炮、弹药等军事用品口径大小互异、规格不一,质量悬殊。这表明()A.洋务企业涉及范围十分广泛 B.洋务企业机构臃肿,贪污腐败现象严重C.军事工业缺乏必要经济基础 D.欠缺全局统筹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9.有学者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时指出,1890年,中国的GDP(经济总量)仍然高于日本,但是现代制造业仅占GDP的0.1%,武器严重依赖进口;中国铁路的营业里程只有10千米,而日本已达2349千米。材料反映出的问题是()A.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尚未开始B.近代中国的国民经济结构没有发生改变C.社会制度是国家国防力量提升的关键D.工业结构的落后制约着军事实力的提升10.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两种声音:一是追究战争的失败和议和的辱国、惩办李鸿章;另有部分国人省察中国自身:“二百年来,官守成法,士耽俗学,习熟见闻,以为当然,塞聪蔽明,冥冥长夜,胥十八行省四百兆人而成为不仁之疾。”这可以说明()A.要求变革成为当时的普遍主张 B.国民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高涨C.社会上不同思想主张斗争激烈 D.国人的反思已呈现理性化倾向11.《申报》曾发表时评指出:“驻扎日本之法德俄三国公使行文日廷,不准中国土地让与日本。”中国若依此拒绝割地,中日必将重新开战。面对中日再动干戈,“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后()A.法德俄积极维护中国利益 B.中国的知识界对列强抱有幻想C.列强间既有勾结又有斗争 D.各国奉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2.[2023福建漳州三模]19世纪90年代,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驻英公使薛福成“援照公法及各国常例,声明中国可派领事,分驻英国属境”,并驳斥了英国政府诬陷中国不守万国公约的谣言,称在近15年内,中国已处处“按照万国公法办事”。后来,英国被迫同意了中国派驻领事的要求。这体现了()A.英国在华优势地位的削弱 B.主权平等原则的贯彻C.国际法对各国约束力增强 D.晚清外交近代化转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13.(18分)[2023八省(市)八校学业质量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学书籍规模化与市场化的流通,意味着19世纪80年代的天津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西书阅读人群。对天津的洋务人士而言,西学与时务书籍为其常备之书。一个对算学和西学充满兴趣的小型知识群体形成,其中多为功名在身的士人。民间书肆的西书发售与西书阅读市场相互作用,表明西学在天津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社会广为扩散与渗透。当时天津的西书流通与阅读不仅象征着当地士人读书风气的变动,也可视为晚清沿海都市知识变迁的一个缩影。——摘编自田涛《洋务时期天津的西书流通》材料二维新前后,在西学书籍广为发行的背景下,不少士人能够博览西书,结合中西学术源流和思想谱系,进行“跨文化对话”。各种西书通过亲友之间的赠阅和邮递,在地方社会形成新的阅读圈层,促进“阅读共同体”的空间扩张。新学可以吸引开明官绅的阅读目光,突破帝制时代原有的封闭阅读系统。在新旧冲突加剧的过渡社会,士人通过对西书的集体选择和整体阐释,形成了更为庞大的“阅读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变革的步伐。——摘编自蒋建国《晚清士人的西书阅读与意义之网——以日记史料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时期天津西书阅读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新前后士人西书阅读出现变化的原因并予以评价。(10分)14.(14分)[晚清的世界与中国]材料下面是19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国一部分人关于当时形势的言论。人物及作品部分观点夏燮《中西纪事》阳托和戎,阴同让衅,实昧抽薪之计,早贻伏莽之戎,此华夷之变局,亦千古之创局也徐继畬《瀛寰志略》南洋诸岛国……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李鸿章《筹议海防折》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王韬《变法自强》居今日而论中州大势,固四千年来未有之创局也基于对上表的理解,结合中外史实,围绕“变局”和“创局”提炼一个观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论证充分,结论明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据题意可知,鸦片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发布大量报道引导舆论,将中英贸易问题升格为涉及国家国体、法制、外交的政治问题,说明英国对于发动中英战争蓄谋已久,B项正确。材料主旨并非晚清封建统治的危机,排除A项;英国是通过舆论协助外交,而非主导外交,排除C项;材料信息和西学东渐无关,排除D项。2.A【解析】分析材料可知,获得子口税特权后,外国货物只需缴纳少数的子口税,即可在中国各地畅行无阻,这增强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竞争力,有利于外国货物在华倾销,A项正确。中国的统一市场在古代社会就已形成,排除B项;子口税对之后出现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言是一个制约因素,C项错误;夺回关税自主权与材料内容不符,D项错误。3.B【解析】根据材料,由租地人会议决定开设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主要职责是城市经济管理和城市设施建设,实际上它承担了部分政府的职能,体现了半殖民地色彩,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开启,但这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4.A【解析】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列强的侵略,上海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西方技术的一同传入,推动了上海出版业的兴起与发展,即经济和时局变动影响了上海的出版业,A项正确。19世纪中叶,上海逐渐成为经济中心,B项的“巩固”表述错误,排除;C项夸大了西方印刷技术的作用,排除;D项错在“普及”,这一时期大众传媒尚未实现普及,排除。5.A【解析】依据所学,清朝设置总督和巡抚管理地方;题干中的“洪杨”指洪秀全和杨秀清,代指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材料,八旗精兵镇压太平军时“迁延失机,令敌(太平天国)坐大”,即八旗精兵难以镇压农民起义,清政府被迫重用地方总督、巡抚镇压太平军,由此助推了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官僚的崛起,A项正确。“分化”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洋务运动,C项错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的势力变化不属于近代化内容,D项排除。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清政府令各地团练协助镇压农民运动,但同时团练的领袖开始掌握原本属于地方官府掌握的征税和司法等权力,由此可见清朝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地方团练势力在政治体系中地位上升,A项正确。地方团练的领袖获得征税和司法权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并非中央政治机构变化,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汉族团练地主的兴起,不利于巩固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7.B【解析】根据材料“不仅催生出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还启发了日本‘和魂洋才’与朝鲜‘东道西器’思想的产生”可知,《海国图志》在思想层面启迪了东亚地区的近代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东亚地区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且该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东亚新旧势力的妥协,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师夷长技”的观点对洋务运动、日本与朝鲜思想的影响,不是东亚对西方的学习,排除D项。8.D【解析】由材料中“各省督抚一手包揽”“各自为政”“大不相同”“大小互异、规格不一”等可知,洋务企业在生产中并未进行全国性的统一部署。从经济角度来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从军事角度来看,生产出的产品并不通用,不利于军备武器的统一武装、置换等,不利于战斗力提升。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洋务派兴办近代军事工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A项与之不符,排除;机构臃肿、贪污腐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基础,事实上,洋务军事工业多是官办,并不缺乏经济基础,C项排除。9.D【解析】本题材料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从材料可以看出,同日本相比,近代中国重工业十分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工业结构的不合理。近代中国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举步维艰,这严重制约了中国的军事实力,D项正确。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即开始逐渐解体,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走向近代化;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制度问题,排除C项。10.D【解析】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有一部分中国人“省察中国自身”“二百年来,官守成法,士耽俗学,习熟见闻,以为当然,塞聪蔽明”,反映出此时的反思呈现出理性化的倾向,故选D项;题干中的两种声音都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反思,没有提及“变革”的主张,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而非“高涨”,排除B项;题干仅是述及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社会上出现的两种声音,而不是不同思想斗争异常激烈,排除C项。11.B【解析】从材料中的“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等信息可以看出,该评论认为法德俄等列强会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即通过列强的势力压制日本的侵华行径,《申报》代表了当时中国知识界的一种声音,体现出在日本侵华问题上部分知识分子对列强抱有幻想,答案为B项。法德俄是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是维护中国利益,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法德俄三国与日本勾结,排除C项;“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1899年提出的,排除D项。12.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针对英国各地华侨处境悲惨的现状,中国公使援引国际法与英国交涉,维护中国合法权益和中国公民利益,体现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国在华的优势地位,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在外交中援引国际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涉及国家主权平等,排除B项;C项“各国”无法得出,排除。二、非选择题13.(1)【答案】阅读主体:由洋务人士、士大夫群体向民间扩散,呈现多元化。(2分)阅读内容:以算学和时务书籍为主。(2分)阅读背景:西学书籍的市场化和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2分)阅读的影响:推动读书风气的变化和都市知识变迁。(2分)【解析】特点,据材料信息分别从阅读主体、阅读内容、阅读背景、阅读影响等角度作答即可。(2)【答案】变化原因: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西学东渐逐渐深入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性作用。(4分)评价:为近代救亡图存提供力量;提升资产阶级的社会影响力;推动维新思想传播,为维新变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但并未找到真正的救国道路,对整体社会的影响有限。(6分)【解析】原因,据材料二“维新前后”并结合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可从民族危机、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维新变法思想等角度作答;评价,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