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2课时 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课 第2课时 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课 第2课时 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课 第2课时 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课 第2课时 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是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世界各国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有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与共和制等几种主要形式。但是,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演进的结果。第一单元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②了解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脉络;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形成与发展第2课时秦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点①历史悠久:五千年传承;②体系完备:从中央到地方;③多有创新:三省六部制等;④影响深远:民主传统、行省制。趋势①从共主到独主:原始民主向王权专制过渡②从宰相到阁臣:古代中国行政中枢的演变③从分封到行省: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的演进(二).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汉朝:①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设太守为郡最高长官,下设郡尉、郡丞协掌军事、行政。②郡下设县,县设县令或长,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候国③汉武帝设13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地方;西汉的“州”是监察区,不是行政区。(州刺史不受丞相的制约,而是直接隶属中央的御史中丞和御史大夫)▲西汉初年同姓诸侯王国

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分封了一批异姓诸侯王。在统治稳定之后,刘邦开始剪除异姓王,同时分封同姓子弟为王。到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时,共有同姓王国9个,还有一个异姓诸侯王国长沙国。汉初,众王国的领地大于中央辖地。1.汉朝:④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刺史改称州牧(监察变行政)。州刺史不仅有行政权,还有领兵权,形成内轻外重、干弱枝强的局面。2.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①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②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③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监察机构,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 唐中期以后,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势力,危及中央集权。▲唐十五道示意图

唐初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为州、县两级,同时将全国划分为十个监察区。733年,唐全境调整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有固定治所,如汉代刺史。▲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形势

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制度出现。唐朝后期,全国除了首都京兆府和附近几个州、陪都河南府外,其余府州均属于节度使管辖下的藩镇。五代十国就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唐朝沙州节度使张承奉致都僧统等帖

节度使是唐朝中后期州以上的地方军政长官。此帖有“沙州节度使印”,是沙州节度使给都僧统等的帖。张承奉直接干预僧人诵经燃灯活动,这反映了对佛教控制的严格。①宋朝将隋唐时期的军事管理机构府变为一级型政府(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②宋朝的路与唐朝的道、汉朝的州相似,都是由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③利: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评价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弊: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宋朝——路、州(府)、县3.宋朝——路、州(府)、县①宋朝将隋唐时期的军事管理机构府变为一级型政府(改道为路),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②宋朝的路与唐朝的道、汉朝的州相似,都是由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③利: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评价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④弊: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局面,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加强中央集权:①兵:收精兵,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②权:削实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规范地方行政。③财:制钱谷,设置转运使掌控地方财权。▲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

3.宋朝——路、州(府)、县4.元朝——行省制行省制: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是中书省在地方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 后演变为地方常设的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京畿周围(山东、山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意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为明后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4.元朝——行省制特点:①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犬牙交错的区划方式②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③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元代行省示意图

自元代开始,行省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元朝的行省制,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保证。5.明朝——废行省,设三司①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省权力由布政使司(民政)、按察使司(检察)、都指挥(军事)使司分割,②后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地方权力集中于巡抚,有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明代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示意图

明初地方行政体制沿袭元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三司。明朝全境共有两京(京师、南京)十三布政使司,地方行政区划较之元代简化,基本形成省、府(州)、县三级。6.清朝——省、府、县①明清时期,省之下设府(直隶州),府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制。②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③强化中央集权的手段:派出巡视监察机构巡视地方;巡视监察机构逐步地方化;重用位低的亲信监督地方。▲清代总督、巡抚示意图(1820年)

明初地方行政体制沿袭元制,在各地设行中书省。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改设三司。明朝全境共有两京(京师、南京)十三布政使司,地方行政区划较之元代简化,基本形成省、府(州)、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小结朝代地方行政区划最高行政级别秦朝郡、县二级制郡西汉郡(国)、县二级(汉武帝设13州部“刺史”,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转变为”郡”之上的地方行政区划)东汉一般为州、郡、县三级制州魏晋南北朝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州(郡)、县二级制唐朝道、州、县(唐中期以后,战略重地设节度使)道宋朝路、府(州、军、监)、县三级路元朝行省、路、府、州、县五级制省明朝布政使司(即省)、府(州)、县三级制清朝内地主要实行省、府(直隶州、厅)、县(散州、厅)三级制,小结: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因。王朝建立初期,一般都强化对地方控制,对地方机构进行改革;王朝的后期,中央集权制受到破坏,对地方的控制也随之减弱。②分权是地方行政机构改革的基本方法。宋代设置通判监督知州,设置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

明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地方民政、司法、军事。但分权易导致行政效率降低。③沿袭中变革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流(郡县—行省);小结: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

④行政区划以二级制和三级制为主;⑤行政区划上动下稳,县作为地方行政的基层区划最为稳定,高层政区(州府、省)变化大;⑥地方监察机构最终多演变为地方行政机构,如刺史、巡抚等都体现出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加强。⑦地方行政区划面积逐渐变小,数目逐渐增多;南方行政区划数目逐渐增多。小结:地方行政机构演变的规律

⑧最高行政区划(行省)的边界设置,山川形势和犬牙交错原则并行。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设置不同于汉族的行政制度进行管辖。⑩演变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间偶然反复。⑪演变原因:国家疆域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主因);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

查阅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中国古代自秦汉以后为什么要坚持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问题探究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这两位思想家认为,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问题探究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新的生产工具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开始产生,由此诞生了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中央集权制与县制就是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很长,其间有很多变化,但这两大阶级的基本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中央集权制和郡县制也就不会改变。作用:郡县制对维护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以及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都产生了很大作用。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廷议、朝议、集议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下中央决策的方式。

学习拓展

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讨论。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在保障决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习拓展

廷议、朝议,集议,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体制的重要方式。当国家遇到重大事务时,皇帝或皇帝责成中枢首脑召集相关官员进行讨论,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定,即所谓“兼听独断”。秦朝皇帝制度。郡县制的确立,都经过了讨论。参加廷议的人员很广泛,有一定代表性。唐朝有三省长官在政事堂合议的制度;宋明清时期廷议、朝议、集议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保障决策的合理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廷议制度虽对君主权力有一定制约,但作用有限。廷议结果是否被采纳,仍取决于君主意志,而不取决于廷议正确与否,或是否为多数人赞成。远古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隋唐宋元明清小结: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内外服制世袭制分封制开始解体郡县制官僚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文书制“中朝”制郡国并行制尚书台三省六部二府三司行省制内阁制军机处(2023-湖南高考·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A典型例题(2023·全国新课标卷·26)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B典型例题(2022·河北高考真题·1)“太子”在周代是对天子、诸侯权位继承人的称谓。该词在西周时期青铜器铭文和其他文献中绝少见到,而在春秋时期开始频繁出现。这一现象(

)A.反映社会尊卑有序B.表明分封制逐渐瓦解c.体现权力过渡平稳D.说明宗法制遭到破坏D典型例题(2022·辽宁高考-4)金朝海陵王前期,宰执中女真宗室出身的大贵族占据重要地位,他们议国事、治国政。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改革中央官制,宰执中没有宗室大贵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官僚体系完善B.宗室素质下降C.吏治腐败严重D.君主专制加强D典型例题(2022·广东高考·2)“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D典型例题(2022.6·浙江高考·1)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A典型例题(2022·全国乙卷·26)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A.规范地方行政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D.削弱州府权力A典型例题(2022·全国甲卷·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C典型例题(2022·湖南高考·5)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A.君主的高度集权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A典型例题(2022.1·浙江高考·4)汉武帝置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刺史定期在辖区内巡行,年终赴京奏事。刺史秩仅600石,但能以卑临尊,监察秩2000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由此可知,西汉刺史的设置(

)A.可以弥补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B.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是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D.代表着社会履行监察官员的职能B典型例题(2021天津高考·4)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B典型例题(2021·全国甲卷·25)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B典型例题

(2021·全国乙卷·24)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D典型例题

(2021·湖南选择性历史·2)汉初,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与宗室大臣平定“诸吕之乱”后,商议新帝人选,经再三讨论,认为代王刘恒在高祖刘邦在世诸子中,“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决定迎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这一做法()A.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得到执行B.旨在预防外戚干政的重演C.推动仁孝成为选帝主要标准D.表明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B典型例题

(2020·全国Ⅰ卷·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D典型例题(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A典型例题(2020·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管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B典型例题(2020.7浙江高考·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

)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C典型例题(2020.7·浙江高考·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其中“颇有所改"的是(

)①设丞相

②设内朝

③设御史大夫

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典型例题

(2019·全国Ⅰ卷·24)据学者考证,商朝产生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B典型例题

(2019·全国Ⅰ卷·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候”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势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典型例题

(2019·全国Ⅲ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A典型例题

(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