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1.gif)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gif)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3.gif)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4.gif)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2d75bb41d8701e86d1c7e5491c238a2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项第1页课件大纲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文命题情况分析。2.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办法。3.四道题解题办法指导(1)断句(2)文化常识(3)分析概括(4)翻译文言语句第2页试卷选文出处考点(共19分)2023课标《孙傅传》《宋史》断句3分文化常识3分概括分析3分翻译(10分)《来护儿传》《北史》2023课标《曾公亮传》《宋史》《陈登云传》《明史》《傅珪传》《明史》2023课标《谢弘微传》《宋书》《赵熹传》《后汉书》《许将列传》《宋史》2023年全国卷《鲁芝传》《晋书》《王涣列传》《后汉书》《范纯礼传》《宋史》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第3页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1.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材特点:(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2)起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史”。第4页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变化:(1)自2023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2)近三年题型与2023年保持一致。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第5页整体阅读策略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选文是人物传记,这是数年没有变化命题习惯。因而高考文言文阅读,实质上是古代浅易人物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记写作特点入手,寻找阅读办法,是行之有效途径。第6页(一)写作特点1.文体特点——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散文,一般都要写到下列内容:传主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主要政绩或成就、专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封赏等。第7页2.行文思绪——纺锤构造头尾细,中间粗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简单介绍(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尚有祖上简单情况)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次序展开记述。阅读时要尤其注意表达时间、地点、事件起始词句。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册封奖赏,或死后所作“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第8页3.语言特点——凝练简洁
传记语言一般凝练简洁,间有传神细节描写,尤其是对传主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得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要放过每一种字。传记中惯常出现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名、官职名、庙号、年号、谥号及主要典籍名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某些常用语,尤其是官职方面,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是“死字”,无须拆开。还要注意古人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名字,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字辨别开来。第9页(二)阅读办法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习惯)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主体:知会稽县:立斗门,治水灾知郑州:有使丢失物品,公亮明察秋毫交代传主曾公亮名字籍贯开头:第10页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仁宗末年:因熟知文法典宪,受首相韩琦邀,共议建储之事密州:有人盗银,大理士将其当强盗论,公亮争,最后由有司裁决。边界:契丹闹事,吏不敢禁,公亮通知赵滋,平息边害。第11页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愿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来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英宗即位:公亮官职变化英宗不豫:公亮与辽使交涉熙宁三年:公亮官职再次发生变化熙宁四年:公亮官职又发生变化熙宁五年:还京师,旋致仕。第12页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严,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沉着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元丰元年:公亮卒,帝哭悼。苏轼与世人对公亮评价。结尾:作者评价公亮,用与王安石有关事件,证明其吝啬。第13页-14-2.再读——结合详细题目,琢磨文中词句
对文意理解是否精确,我们一般是看题目回答正确是否。因此,文言文阅读第二步,则是将文章和题目联系起来读。这遍阅读,又能够提成两小点。1.读提问,以题解文
文言文第三题虽然也是选择题,但这一问题往往是对全文内容概括分析,虽然其中有一种错误项在里面,但有三个选项是正确。这三个选项,是按照文章行文先后次序而设置。即每个选项对应是文章一种层次,在阅读文本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某些生僻、难懂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概括分析题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每句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能够破解某些难懂字词,迅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精确解题找到根据。第14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初湖水经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以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求,最后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以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到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C第15页
如A项有助于我们理解“公亮立斗门”;B项揭示了曾公亮和韩琦关系,同步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密州人偷银事情通过和成果;D项对应文中补叙之事,解释了“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中包括人物关系。
第16页-17-2.看题眼,以文解文
文言文阅读中,命题人考哪个词、哪个句子,往往都要费一番思考。他设这个题,要考查知识与能力,肯定与语境有着密切联系,而在一定语境中,文章各要素又是互相制约、互相阐释,这也给我们理解,提供了一定帮助。我们能够看第1题断句能给了哪些提醒。原题选项如下:第17页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第18页-19-
在这四项中,每项都有八九处停顿,似乎是很繁难一种题目;但假如我们认真看,会发觉四个选项都在“为政有能声”“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后有停顿,而这些话连起来读,就几乎能够读懂大体意思:句中共有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虽然者丢东西,祈求公亮追究盗贼。其实要断就只有“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因此我们能够判断“盗悉窜他境”为一句,排除C、D;结合事件中人物关系和语法构造,懂得“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各为一句,因此答案选B。第19页考题一:掌握文言文断句两类题型与技巧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第一步,是读书人一项基本功,也是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传统方式。近两年新课标全国卷对这一考点比较看重,2015——2023年都列为文言文阅读第一种题目,分值与理解词语含义、分析综合等同。从考查形式看,课标卷采取客观选择题型,地方命题尚有主观切分题型。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理解能力,对句式判断能力和对语调分析能力。——逐题击破——第20页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体验高考真题B第21页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办法指导第22页窍门1:找名(代)词,定主宾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主要名词,尤其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第23页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小试牛刀第24页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第25页
古代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能辨别出独立句子,从而正确断句。窍门2,借动形,定谓语第26页小试牛刀(2023年新课标Ⅱ卷)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第27页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第28页窍门3:看虚词,找位置1.句首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放在句尾语调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3.句首复音虚词(包括某些复句中关联词)也是我们好“帮手”。
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等等。4.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5.叹词如嗟夫、呜呼等会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第29页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能够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小试牛刀第30页御孙曰/(对话标志词)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共同也/(句尾标志词)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句尾标志词)夫俭则寡欲/(句首标志词-发语词)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能够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俭德之共也/(句尾标志词)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句首标志词-复音虚词)居乡必盗/故曰/(句首标志词-对话)侈恶之大也(句尾标志词)
御孙说:“节俭是多种好品德共有特点;奢侈是多种罪恶中大罪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由于假如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人假如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牵制,能够走正直道路。没有地位人假如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省用度,避免犯罪,使他家室变得丰裕。第31页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第32页窍门4:对话标志,辨句读对话、引语常用标志有:“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后来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注意:第33页上常沉着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因此为陛下禽也上常沉着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因此为陛下禽也小试牛刀第34页
皇上经常沉着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高低,以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何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原因。
参考译文第35页探究五:(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顶真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第36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探究五:(2)朗读下列语段,看有什么特点:对偶第37页窍门5:明修辞,巧判断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修辞办法。
句式整洁,四六句多。前后呼应,形式对应,内容关联(或对比,或并列,或总分)。第38页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小试牛刀第39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不亦……乎其……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探究六:(1)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第40页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判断句式:…者…也、……者也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安…哉(也)、孰与……乎被动句式:为……所……、受……于……其他固定句式:况……乎;奈……何;如(若)……何;得无(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窍门六:特殊句式断句第41页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
小试牛刀海神说:“从大道来观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本身角度观测,物各自以为贵,而互相以对方为贱。以世俗通行观念观测,物之贵贱决定于外而不在本身。从物差异性观测,假如循其所具大方面把它视为大,则万物莫不是大;假如循其所具小方面把它视为小,则万物无不是小。“第42页窍门七:总分断句法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朋友有三种,有害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人交朋友,与守信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人交朋友,是有益。与谄媚逢迎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人交朋友,是有害。”
第43页
(2023·重庆卷)用分隔号(/)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单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解析:断句时,先通读整句,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位置及词性;然后抓住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显著地方。如文中两个“其”前面要断开,“故”前面要断开,“甚薄”“甚寡”背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地方先断开,逐渐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力量分析难断处个别字词属上归下问题。第44页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单/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译文:憎恨人,只要他有功劳也一定会赏赐;爱慕人,有罪过也一定会处罚。好好地安抚天下所有鳏夫、寡妇、孤儿和独身之人,赈济因灾祸而濒临破亡家庭,而看待自己却非常简约,征募租税役夫也很少,因此,百姓富足而安泰,脸上没有体现出饥寒神色。第45页一、名代词组断句法二、动形词组断句法三、虚词断句法一、前提:凭语感将能断开先断开五、修辞手法断句法二、巧用办法先易后难四、对话标志断句法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查。文言断句步骤及办法主观断句题小结六、固定句式断句法七、总分关系断句法第46页文言文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认真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辨别。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觉。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构造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构造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重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查。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典型;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第47页考题二文化常识考查题理解文化常识类实词在文中含义,是自2015——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各套试题出现新题型。此类实词,在文言文阅读中经常出现,含义比较固定,包括面较广。对此类实词掌握数量和程度,不但决定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也能反应一种人文化素养。考查文化常识实质就是考查具有传统文化意义实词。——逐题击破——第48页文化常识基本分类历法刑罚官职官制风俗礼仪名号称谓教育科举服饰器物音乐文娱地理常识文学常识参照《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第49页命题规律探究官职官制首相、有司、吏部、移疾、礼部、致仕、兵部、教坊司1.常考文化常识。名号称谓中宫、陛下、庙号、太子、名、字、谥号、(阙?)地理常识契丹、两京教育科举登进士及第风俗礼仪建储、嗣位第50页2.有关文化常识考查,我们必须明白两点:其一,文化常识考查内容一定存在于试题当中;其二,文化常识正误判断多半能够根据一定语境作出判断。3.通过大量试题分析,能够发觉文化常识语境包括:试题语境、教材语境和生活语境。第51页解题指导(一)分析试题语境。当选项中出现较为生僻或考法很细致文化常识时,我们应迅速在文中锁定这个文化常识试题区域,然后尽可能从语义有关处进行上下文推断。如2023年新课标Ⅱ卷错项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祈求退职委婉说法。【原文】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之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翻译: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要求应当提升为京官,多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很快之后就死了。)从原文分析可知,陈登云是积极要求辞官。第52页(二)联系教材语境。文言文考查知识,大部分是以教材为依靠,遇到知识点尽可能关联教材,链接教材语境,有时候会事半功倍。文化常识也应进行这样教材语境关联。如2023新课标Ⅰ卷错项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因此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各级官员。
人教版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案图”,书下注释为:【有司】官吏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此称“官吏”为“有司”。考题完全出自教材。考查学生对文言知识积累能力。第53页(三)调动生活语境生活语境,似乎与积累本身有关,似乎不算是一种辅助伎俩,而是属于文化常识“本”,但在详细做题时候,当学生无法完成知识上检索,就只有进行生活中常态化、共识性话语联想,这种常态化、共识性话语往往来自生活对话、网络语言、影视作品等。(四)杀手锏——排除法!第54页复习策略1.常读课下注释,熟悉课本上文化常识。2.通过平时阅读积累课外文化常识。3.总结考查频率较高词语。4.关注各地高考模拟试题,积累更多文化常识,并检查自己掌握文化常识精确性。第55页考题三:分析概括
文言文“分析综合”包括三方面内容: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重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筛选文中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能够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信息进行甄别、判断。一般侧重于文中主要人、事、理。“归纳内容重点,概括中心思想”,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全面理解、归纳和概括。“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论述某一件事或说明某一道理见解,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详细内容。——逐题击破——第56页文言文分析综合展现在高考试题中,可分为两种题型:一是筛选信息题,二是分析概括题。“归纳内容重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一并考查。在课标全国高考中侧重考查分析概括,一般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第57页【常见设问方式】①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②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一项是第58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3分)(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初湖水经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以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求,最后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以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到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C体验高考真题第59页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论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第60页
办法点拨
分析概括要“三落实”1.紧扣人物,落实事件。要从宏观角度把握材料,紧扣人物这一主线,给人物定位,对人物做出初步分析评价。对传记记述了人物哪些事,与哪些人有关,说过什么话,必须一一落实,清楚理解。2.抓住题干,落实要求。要对题干中所有要求一种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要看清是选正确还是选错,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3.认真比对,落实细节。此类题最简捷做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尤其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行为等方面细节,应认真查对原文词句。一般来说,发觉差异就是找到了问题。第61页技巧突破:采取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没有时序颠倒地点暗换比对细节看有没有词义曲解文意曲解(二模考试)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比对表范围或程度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小范围第62页-63-
【结合练习规范思绪】第63页文言文分析概括题常见六种设误类型
分析概括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和重点题,题目以选择题形式展现,要求选“正确”或“不正确”一项。命题人在设置“不正确一项”时,常用六种办法,我们归纳为“六种设误类型”,考生务必熟知。例:(2023·江苏卷第7小题D项)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原文:“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1.颠倒主次,偷梁换柱第64页2.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例:(2023·广东卷第8小题D项)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原文:“侯弘文,奇士也,散家财,募滇军随象昇讨贼。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象昇上疏救,不得。”文中“卢象昇只是上疏祈求援救,没有取得皇帝准许”,并没有“卢象昇赶去救援”之说。第65页3.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例:(2023·全国课标卷Ⅰ第6小题B项)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原文:“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无肯承其事者”。第66页4.曲解文意,错置因果例:(2023·全国课标卷Ⅱ第6小题C项)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原文: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第67页5.范围失当,似是而非例:(2023·重庆卷第9小题A项)楚地风俗是信巫不信医。长期以来,巫祸横行,巫师把人治死也很少受到谴责,医生要取信于民不得不装神弄鬼,学者不愿行医,因此求一良医而不可得。原文:“终不一语加咎巫”,意思是“最后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范围。选项中说“学者不愿行医”,对应是“学者日以怠”,文中“学者”是学医人,并非当代汉语中“学者”。第68页6.以正遮误,以今释古例:(2023·课标卷Ⅰ第6小题D项)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家乡。
原文:“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第69页-70-考题四: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含特殊句式)“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是文言文阅读重中之重,这不但由于其分值高、难度大,还由于其综合能力强,包括层面多。文言语句翻译,包括对实词、虚词含义和使用方法透彻理解,对文言句式精确把握和领悟,对文言固定构造与当代汉语对应意思熟知,有时还会遇到修辞手法方面问题。——逐题击破——第70页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锡”即“赐”,通假;“不虔君命”即“对国君命令不尊重”;“而”作转折连词,“却”;“处之安乎”固定句式,意思是“做这样事能心安吗”,“之”代这样事,“乎”,翻译成“吗”。)
译文: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事能心安吗?
体验高考真题第71页(2)苏轼尝沉着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责”此处应是“责怪”意思;“救正”即纠正弊病;“世”即当初人;“持禄固宠”意思是“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译文:苏轼曾沉着地责怪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第72页1.落实关键词翻译
2.落实文言句式翻译3.落实修辞手法翻译
文言文翻译作为文言文阅读最后一种小题,赋10分。赋分点在参照答案中有详细要求,一般为三类:主要词语(包括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易误解词等实词和关键虚词)、特殊句式以及句意通顺。故好翻译应落实下列三点:第73页1.落实关键词翻译1.1关键词之一词多义1.2关键词之古今异义1.3关键词之通假字1.4关键词之偏义复词1.5关键词之兼词1.6关键词之词类活用文言实词意义推断1.7关键词之虚词及推断关键词翻译办法第74页1.1关键词之一词多义
一种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方义、假借义,并且属于不一样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能够从词本义推断引申义。第75页典例分析①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参照答案:几②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参照答案:多次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六国论》)参照答案:命运④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参照答案:读cù,细密⑤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逍遥游》)参照答案:拼命追求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注意这些词语含义之间联系。“120个常见文言实词例释”第76页办法点拨1.理解演化特点推断。多义词往往以本义为基础,引申出其他义项,众多义项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偶尔有比方义和假借义。理解时以本义为基础,合适引申拓展理解。如“伐”,本义为“砍杀”,引申为“征讨”“自夸”。2.根据语境限制推断。对多义词含义理解,语境是第一决定原因。要紧扣语境分析其意义和使用方法。如“制”在“为之请制”中是“封地”,在“其制稍异于前”中是“规模”,同为名词,意义不一样。第77页解释下列加点词意义。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参照答案:希望②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参照答案:盼望③吾尝跂而望矣。(《劝学》)参照答案:向远处看④在丙寅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参照答案:农历每个月十五日⑤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参照答案:名声,名望即学即练第78页1.2关键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是词义大多数已发生变化。而词义演变主要有下列几个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变化。第79页古今异义词分类1.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其中“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目前扩大为用于泛指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其中“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包括品德。而目前“好”可泛指一切美好性质,对人、事、物都能够修饰限制。第80页练习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③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中原地域。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亲切称呼。古义:父母弟兄等亲属。今义:有婚姻关系组员第81页2.词义缩小
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当代汉语中意义变小了。如:“臭”,古代表达好坏气味均可,目前只表达坏气味;
“让”,古代既可表达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达责怪之意,目前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目前专指黄金。
“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当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建筑材料”称为“瓦”。
第82页练习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①沛公居山东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与“丈夫”相对古义:求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人。第83页
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词语在古代是一种方面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一种方面意思了。如:“涕”,古代指眼泪,目前指鼻涕;
“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二豪贼劫持”中“贼”,原指强盗,现指小偷;“齐人固善盗乎”中“盗”,原指小偷、偷盗,现指强盗,“贼”“盗”二字意义古今正好调了个位。3. 词义转移:
第84页练习3.解释下列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颜色不少变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时带包裹。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古义:秋日天空。今义:秋季。第85页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词语,在古代时所示语义较强,而今天所示语义则较弱。如:“很”,古义是凶狠,表达程度很高,很深,目前表达程度没有那么高深。
“怨”,古义表达仇恨、怀恨,目前表达抱怨、责怪。4. 词义弱化:第86页练习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①未尝有坚明约束者②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惭愧、感到耻辱。今义:害羞、不好意思古义:盟约。今义:限制。第87页5. 词义强化:
所谓“词义强化”,就是指同样词语在古代表达意义较弱,而今天所示语义增强了。如:“恨”,古代表达遗憾、不满意思,今天表达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怪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意思。第88页
练习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可怜:这里是可爱之意,褒义词,今义:令人怜悯之意。①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②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牺牲:这里是指祭祀用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目前指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褒义词。第89页6.感情色彩变化
有些词语在应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变化分不开。如:“卑劣”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目前表达品德低,含贬义。
“爪牙”古代表达得力帮手,褒义词,目前表达坏人帮凶,贬义词。
“锻炼”,古代除有冶炼之意外,尚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意,属贬义词,目前是褒义词。第90页
练习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读书欲睡,引锥刺其股
愿为市鞍马③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指告诫、告诉,现已不用,用于指感激。古代指大腿,目前已不用,指臀部、屁股。这里指买,目前已不用,指城镇、集市。第91页7.名称说法演变
有些时候古文中用一种词表达某一意思,而当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该词语表达,而是换用别词语表达了。如:“目”现已换成“眼睛”,
“寡”现已换用“少”了,
“足”现已换用“脚”了。第92页练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和使用方法。①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②(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③璧有瑕,请批示王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绝境:古代表达与外界隔绝之地,目前表达走投无路之时。古代表达刚直侠义之人,目前表达为正义牺牲人。宣言:古代是扬言意思,目前表达宣布,申明。批示:古代是指给人看,目前是表达上对下申明处理问题标准和办法。第93页(2023·安徽卷)把原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当代汉语。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试题解析〗这里“中国”就是古今异义词,在该句中它是指“中原地域”,假如等同于“中国”就大错特错了,由于尉佗所踞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也是目前中国一部分。参照答案:我没有从中原起兵,因此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就比不上汉王!第94页1.增强对古今异义结识。古代文本词义与今天有显著变化,不可不分古今,不可强用今义解释古义。2.强化语境分析意识。对文言词语含义理解,不要脱离语境,要从语境中体会古今差异。办法点拨第95页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某个字,而用另一种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字音。1.3关键词之通假字第96页
1.“声旁字”替代“形声字”。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指“酒杯”。
掌握通假规律
2.“形声字”替代“声旁字”。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指“才能”。
第97页
3.同声旁形声字替代。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扼守”意思。
4.同音字替代。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通“邀”,邀请;“蚤”通“早”,早点。第98页(2023·江西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D.昏礼宜昏昏:结婚。〖试题解析〗联系上文能够懂得,这里“昏礼”其实就是“婚礼”,前一种“昏”同“婚”,解释为“结婚”,正确。1.(2023课标Ⅱ)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译文: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后送至朝廷。
通“屎”第99页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例如“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给“直”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本字“值”,意义是“价值”。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情况,我们能够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字,我们把这个字形旁“讠”换成“忄”,就找到了这个通假字本字“悦”,按本字意思理解,这个句子意思就很明确了。3.去掉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现象,我们能够把通假字形旁去掉,从而找出本字。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句中“庭”字,去掉“广”就找到了本字。
熟诵:高中阶段常用通假字办法点拨:着眼偏旁,辨识通假第100页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字,在古代能够写这个,也能够写那个。例如:“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字,古代有时能够借代。假借字中“本有其字”而古人不用情况比较突出。例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古今字:古时候有某一字,后来为了懂得这个古字所示几个意义,用不一样字形来区分,造一种或几个今字。让本来古字表达另一种或另几个意义。例如:“莫”通“暮”;“益”通“溢”。注意辨别三个概念第101页
偏义复词,是指一种复合词由两个意义有关或相反语素组成,但整个词意思只取其中一种语素意义,另一种语素只是作为陪衬。1.4关键词之偏义复词第102页1.语义相正确偏义复词。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藏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一样”)②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③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拜别”)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指“入”,进入)2.语义相近偏义复词。①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公姥:偏指“姥”)②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
高考真题【上海卷】
“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第103页注意:两个语素意义相近偏义复词和同义词重迭使用(同义复用)要区分开来。例如:举动自专由:自专和自由会不相从许:相从和相许此为同义复用偏义复词,必须根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达了词义,什么语素不表达词义,然后给予正确解释。第104页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积累
就是通过大量阅读,不停扩大实词量。记住《考试说明》要求掌握120个实词、中学课本里出现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结合教材和查阅古汉语词典,弄清所列每个实词含义,要尤其留意与当代汉语不一样义项,避免形成思维定势,望文生义。推断
就是利用技巧推测和判断文言实词词义。
第105页
爱
安
被
倍
本
鄙
兵
病
察
朝曾
乘
诚
除
辞
从
殆
当
道
得度
非
复
负
盖
故
顾
固
归
国
过
何
恨
胡
患
或
疾
及
即
既假
间
见
解
就
举
绝
堪
克
类怜
弥
莫
乃
内
期
奇
迁
请
穷去
劝
却
如
若
善
少
涉
胜
识使
是
适
书
孰属
数
率
说
私素
汤
涕
徒
亡
王
望
恶
微
悉
相
谢
信
兴
行
幸
修
徐
许
阳要
宜
遗
贻
易阴
右
再
造
知致
质
治
诸
贼
族
卒
走
左
坐
新大纲要求120个文言实词第106页
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语境法也就是根据上下文互相制约关系,推断出该词含义。“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把握一种实词含义,决不能离开它存在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帮助我们处理问题一把钥匙。实词推断第107页
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冯梦龙《古今谭概》)
典例:能够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第108页
杨砺,字汝砺。……父丧,绝水浆数日。服除,以禄不足养母,闲居无仕进意,乡旧移书敦谕,砺乃赴官。岁余,又以母疾弃官。开宝九年,入迁光禄寺丞。丁内艰,(后)起就职。
《宋史·列传第四十六》试试看:艰:父母丧事第109页二、构造分析法(根据句中对应词语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语言现象很多,在文言文中,位置对称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词义、词性分析,就能够推知未知词语词性、词义。第110页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B.忠无须用兮,贤无须以。(以,与“用”对应,被任用)
C.亡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际旅游业务代理与推广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产品发布会会议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地铁隧道施工安全监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国际贸易合同履行中的环境合规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5年度光伏发电站机电安装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2025年度抵押贷款装修贷利率调整合同范本
- 2025年专利代理合同标准样本(2篇)
- 2025年度养殖技术服务合同书: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推广协议
- 2025年度婚宴现场布置与执行服务合同样本
- 2025年度旅游度假村投资合作介绍人合同-休闲度假版
-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 YY/T 0681.2-2010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第2部分:软性屏障材料的密封强度
- GB/T 20472-2006硫铝酸盐水泥
- 烟气管道阻力计算
- 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服务迎接重大节日、活动的保障措施
- 医院-9S管理共88张课件
- 高考作文复习:议论文论证方法课件15张
- MySQL数据库项目式教程完整版课件全书电子教案教材课件(完整)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程完整版课件
- 《网络服务器搭建、配置与管理-Linux(RHEL8、CentOS8)(微课版)(第4版)》全册电子教案
- 职业卫生教学课件生物性有害因素所致职业性损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