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安徽省马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自我评估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孔子是个大生命(节选)李山⑴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还有点小小波澜,前不久某家电视台做过一档节目,辩论孔子究竟是“丧家狗”还是“圣人”。两种说法都不是现在才有的。孔子在的时候,有人就说他是仁者、圣人,但是,孔子并不承认,《论语·述而》中,他就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圣”与“仁”的称号,我哪里当得起!若说我是走在“圣”和“仁”的路上的人,倒是说对了。有趣的是,“丧家狗”这个称号,他倒是认下了。前面我们曾谈到过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走散的故事,有人形容他额头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等等,孔子认为都是“末也”,不达实际,倒是对“丧家狗”的形容,孔子说:“然哉!然哉!”“丧家狗”起码两种说法:一是“丧了家”,找不到家的狗;还有一种说是“丧家”(“丧”读平声)的狗,就是主人刚刚死去,围绕在棺材周围惶惶无主的狗。读法有异,意思微别而已。孔子的意思是说,别人对他的外形描述,是细枝末节,不打紧,说他是“丧家狗”,倒是很传神。孔子带着一些弟子到处周游,无所安身,可不就像是丧家狗!这里,孔子幽了自己一默!⑵不过,孔子可以自我调侃,后人也用“丧家狗”来评定他,就难免是不知轻重和深浅了。诚然孔子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找到政治归宿,但这只是现实层面的失意。从精神层面看,孔子却拥有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现在有各种孔子的传记,但是最先写传的,却是孔子自己。请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一个首尾颇完整的微型传记吗!孔子自述,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这年学有所成,知礼法,能独立按照礼法与人交往。四十岁时人生方向更加坚定,对自己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不再疑惑。到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沿着自己的志向前进,能做到何等地步,天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也大致心中有数,就像爬山,虽未到顶,但究竟能爬多高,远望能看到多大景观,已经大致清楚了。六十岁时听什么都觉得顺耳了,七十岁时我干什么都不会破坏规矩了。后面两句,是在说老年人的一种自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一篇《论老年》,文字颇长。但孔子说老年的自由境地,简短十几个字就说清楚了。在这篇微型传记中,十年一个境界,十年一个境界,活到七十三岁甚至更高龄的人有的是,但顺着日子一天天的活,却难以有这样的境地攀升。孔子曾经赞美颜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奋斗。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奋进人生简短记录。⑶《论语》中孔子总结了自己的奋斗上升的人生。其实,站在后人的角度,孔子的人生少、中、老三阶段,还可以做另外的总结:少年丧父,中年无妻,老来丧子又丧徒。老观念认为的人生三大不幸,他都有。说他少年丧父,老来丧子、丧徒没有问题,孔子中年怎么又“无妻”呢?是的,孔子出过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离过婚。这一点,见诸《礼记》,无可否认。孔子之妻为亓官氏,宋国人,孔鲤生母。至于为什么离异,儒家文献不载。料想孔子整天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也不管,就难免受唠叨。古代出妻,有所谓“七出”之条,“多口”即其中之一。当然这是猜测了。反正古代的哲人与老婆关系不好,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不就是出了名的怕老婆吗?怕到最后,各过各的,也自然。⑷总之孔子一生坎坷,靠山山倒,靠河河干。何以这样说?孔子一辈子寻找实现政治理想的机会,净遇到齐景公、卫灵公、季桓子之流,晚年有个楚昭王带一点仁者的意思吧,孔子前去投奔他,还没有见到人,楚昭王就死去了!这不是让人惋惜的吗?从这个层面说,他确是像个惶惶然的丧家狗。可当他晚年穷途末路时,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人啊?子路被问住了。孔子知道后,说,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啊?我是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的人!可见,精神层面上的孔子何尝丧家?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傲慢去轻易地诋毁一个古人。孔子一生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仁道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他周游列国十四载,尝尽人世间的辛酸苦楚,虽然一直碰壁,但从未放弃,在春秋末年那个黑漆漆的乱世,一点“仁”道的主张为苦难的人世留下了唯一一点光亮。在他一辈子的坚持中,展示的是一个生命的大格局。即使不从思想的角度,单从审美的角度看,孔子的生命也是悲壮的。非议孔子,若是得当,是可以的,但是若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那就该受到子贡那句话的奚落了:“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语出《论语》,是子贡用来反驳叔孙武叔诋毁孔子的话)⑸不论你是尊孔、反孔还是批判孔,你都必须承认孔子很重要,他的人生哲学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影响了每一代中国人。就从这点说,在反孔、批孔之前,也先要老实地了解孔。孔子是个大生命,他一生奋进,一生坚持一个理想,一生都在乐观中不断攀升进取,他那种对理想的坚持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着,都不是凡夫俗子可以做到的。孔子的人生是一个非凡的人生,是一个有血气、有理想支撑的人生。⑹“圣人”、“仁者”对他的形容,太老套。我要说,孔子是一个大生命!1.第⑵段中的画线句“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奋斗”在文中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孔子对别人形容他是“丧家狗”的说法是很不以为然的。B.孔子生前就自诩为仁者和圣人,并颇以长得像圣人为傲。C.后人用“丧家狗”来评定孔子,是并不妥当的一种行为。D.孔子无论是在现实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是一个失意之人。3.作者在第⑷段结尾处援引子贡的话,有何表达效果?

4.作者认为“孔子是个大生命”,请分条概括其主要理由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日子陈忠实两架罗筛,用木制三脚架撑住,斜立在掏挖出湿漉漉的沙石的大坑里。男人一把镢头一把铁锨,女人也使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锨;男人有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和一根扁担,女人也配备着两只铁丝编成的铁笼和一根扁担。镢头用来刨挖沉积的沙子。铁锹用来铲起刨挖松散的沙子,抛掷到罗网上。石头从罗网的正面哗啦啦响着滚落下来,细沙则透过罗网隔离到罗网的背面。铁丝编织的铁笼是用来装石头的。扁担是用来挑担装着石头的铁笼的。罗网成为男人和女人劳动成果的关键。男人女人都重复着这种劳动。他们重复着的劳动已经十六七年了。我回到乡下的第一天,走到滋水河边发现了河对面的这一对夫妇。就我目力所及,上游和下游的沙滩上,支着罗网埋头这种劳作的再没有第二个人了。早春中午的太阳已见热力,晒得人脸上烫烫的,却很舒服。“你该到城里找个营生干,”我说,“你是高中生,该当……”“找过。也干过。干不成。”男人说。“一家干不成,再换一家嘛!”我说。“换过不下五家主儿,仍是干不成。”女人说。“工作不合适?没找到适合的?”我问。“有的干了不给钱,白干了。有的把人当狗使,喝来喝去没个正性。受不了啊!”他说。“那是个硬熊。想挣人家钱,还不受人家白眼。”她说。“不是硬熊软熊的事。出力挣钱又不是吃舍饭。”他说。“凭这话,老陈就可以听出来你是个硬熊,”女人说,“他爷是个硬熊。他爸是个硬熊。他仍是个不会拐弯的硬熊——种系的事。”“中国现时啥都不缺,就缺硬熊。”他说。“弓硬断弦。人硬了……没好下场。”她说。“这话倒对。俺爷被土匪绑在明柱上,一刀一刀割。割一刀问一声,直到割死也不说银元在哪面墙缝里藏着。俺爸被斗了三天两夜,不给吃不给喝不准眨眼睡觉直到昏死,仍是不承认‘反党’……我不算硬。”“你已经硬到只能挖石头咧!你再硬就没生路了。硬熊——”他很坦率又不无迷津地悄声对我说,他也搞不清自己为何偏偏注意女人的腰,一定要娶一个腰好的媳妇,脸蛋嘛倒在其次,能看过去就好了。他高声慨叹着,不无讨好女人的意思:“我女人年轻的时候,全县就数她腰好,农村太苦太累,再好的腰都给糟践了。”男人把堆积在罗网下的石子铲进笼里,用扁担挑起来,走上沙坑的斜坡,木质扁担吱呀吱呀响着,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堆上。折返身回来,再装再挑。女人对我说:“他见了你话就多了。他跟我在这儿,整晌整晌不说一句话。”太阳沉到西原头的这一瞬;即将沉落下去的短暂的这一瞬。真是奇妙无比景象绚烂的一瞬。泛着嫩黄的杨柳林带在这一瞬里染成橘红。河岸边方才现出绿色的草坨子也被染成橘黄色。小木桥上的男人和女人被这刹时的霞光涂抹得模糊了,男女莫辨。应办了几件公事,再回到滋水河的时候,小麦已经吐穗了。我有点急迫地赶回乡下老家来,就是想感受小麦吐穗扬花这个季节的气象。女人正挥动铁锨朝罗网上抛掷着沙石。男人呢?“那位硬熊呢?”“没来。”我问:“咋咧?出什么事了?”她停住手中的铁锨,重重地深深地吁出一口气:“女儿考试没考好。”“就为这事?”我也舒了一口气,“这回没考好,下回再争取考好嘛!”她苦笑一下:“这回考试是分班考试,考好可进重点班,分到普通班里就没希望咧。”“这娃娃也是……平时学得挺好的,考试分数也总排前头。恰恰到分班的节骨眼上,一考就考……”“他听了就满身都软了,在炕上躺了三天了。”“直到昨日晚上,他才说了一句话:我此刻还捞石头做啥!我还捞这石头做啥……”“你不是说他是个硬熊吗?这么一点挫折就软塌下来了?”我说。“他高考考大学差一点点分数没上成,指望娃能……”“他来了!天哪!他自个儿来了——”我听见女人的抖声,也看见她随着颤颤的抖声涌出的眼泪。我瞬即看见他正向这边的沙梁走。他的肩头背着罗网,扛着镢头铁锨,另一只肩头挑着担子,两只铁丝编织的铁笼吊在扁担的铁钩上。他对我淡淡地笑笑。他开始支撑罗网。“天都快黑咧,你还来做啥?”她说。“挖一担算一担嘛。”他说。许久,他都不说话。镢头刨挖沙层在石头上撞击出刺耳的噪声,偶尔迸出一粒火星。许久,他直起腰来,安静地说:“大不了给女儿在这沙滩上再撑一架罗网喀!”我的心里猛然一颤。我看见女人缓缓地丢弃了铁锨。我看着她软软地瘫坐在湿漉漉的沙坑里。我看见她双手捂住眼睛垂下头。我听见一声压抑着的抽泣。我的眼睛模糊了。(选自陈忠实短篇小说经典集《日子》,有删改)文本二:厄休拉·勒古恩(美国重要作家)在《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将视角分为以下几种:1第一人称。在第一人称叙事里,观点人物是“我”。“我”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完全参与其中。只有“我”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我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我的眼睛和耳朵、从我口中的话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2有限第三人称。观点人物是“他”或“她”。“他”或“她”讲述这个故事,而且完全参与其中。只有观点人物的所知、所感、所见、所想,他(她)的猜测、希望、记忆等等这些可以被讲述。读者只能通过观点人物的眼睛和耳朵、从观点人物所说的话了解其他人的品行,推断其他人的感受。3介入作者(“全知作者”)故事并不是由某一个人物讲述的。也许会有许多观点人物,叙事口吻可能会在故事中的任何时刻切换,或者出现只可能来自作者本人的观点、看法、分析或预言(比如勾勒一个跟任何人都不接触的人,或者描写一个没有人去过的景点或房间)。(选自厄休拉·勒古恩《写小说最重要的十件事》,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对这对夫妇支罗网筛石头远景式的描写,交代了他们重复着这种单调的劳作已经十六七年了,为下文“我”与这对夫妇的对话作了铺垫。B.文中在“我”问男主人公为何不去城里打工时,夫妻之间有一段对话,凸现出男主人公性格的硬气与女主人公的软弱。C.小说并未着力地描画主人公的身影肖像,甚至连人物的姓名也没有,但在简洁而生动的叙写中,却将人物的性格勾勒得鲜明而传神。D.小说以充满着乡土气息的质朴语言,描述了一对普通乡村夫妇的生活,写出了中国农民艰苦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农民生存状态的一种深切的关怀。6.小说中的男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本文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7.根据文本二的观点,简要分析文本一采用了什么人称叙述视角,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9.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B.《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C.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D.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求神拜佛的处所。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国赔上自己的领国来增加晋国的实力并削弱自己。C.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公许诺,愿臣服秦国,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D.不辱使命。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辞令从容,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12.请问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并找出一个主要人物分析其人物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郑司仓入蜀卢照邻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潘年三十外①,蜀道五千中②。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注释:①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典,卢照邻写本诗时已三十五岁,故称。②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陇云”两句为虚写,设想郑司仓跋山涉水早晚奔走蜀道的情景,前句写山路的高耸,后句写水路的凄清。B.“关塞”两句以征马忍受长途跋涉的疲病、鸿雁忍受严寒气候的风霜之苦,极写行路的艰辛苦困。C.诗题点明事件和送别对象,前两句中“离人”“游客”照应诗题,“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D.最后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的秋风,在这凄楚的气氛中与友人无奈地分手。14.《送郑司仓入蜀》是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求认为自己治理国家的效果是“____________”。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自己与司马光议政时常常意见相左,是因为“____________”。

(5)《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自己所不能领教的碌碌无为、墨守陈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

四、语言文字运用

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对您仰慕已久,您的几部著作我已经全部购买惠存了。B.为了保证“零差错”,文章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我自己仔细斧正过了。C.国庆期间,许多老将军相聚北京,共同回顾创业初期的那段峥嵘岁月。D.袁隆平院士平易近人,多才多艺,随便走到哪里,都是炙手可热的嘉宾。1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能手机均内置新版微软移动视窗操作系统,并拥有通话、上网冲浪和观看视频等。B.在阅读文学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