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石化企业分析积极面对新业态的全球能源化工产业链龙头公司全面布局能源化工产业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或“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一体化能源化工企业。勘探与开发板块在渤海湾、四川盆地等区域推进增储稳油增气提效;炼油板块炼能排名全球第一,2022年加工原油2.42亿吨,并加快推进“油转化”“油转特”;营销板块加油站总量约占中国30%,积极推动“油气氢电服”综合加能站建设;化工板块具备1063万吨/年权益乙烯产能,加大新材料布局,提升茂金属聚烯烃、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2022年公司合计开采原油3946万吨,加工原油2.42亿吨,产出汽油/柴油/煤油合计1.40亿吨,销售汽油/柴油/煤油1.80亿吨,其中0.91亿吨汽油及柴油通过零售方式外售,其他通过直销或分销方式外售。另外公司炼油板块销售低附加值其他产品6595万吨。化工方面,公司具备1063万吨/年权益乙烯产能,合计1007万吨/年PE、985万吨/年PP产能、594万吨/年MEG、622万吨/年纯苯、675万吨/年PX等主要石化产品产能,主要包含有机化工品、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五大板块。此外公司开采天然气350亿立方,通过进口补充资源,合计销售天然气约554亿立方。公司旗下子公司及分公司众多,化工板块不同于炼油,合资公司比例较高,如中韩武汉、高桥石化、福建炼化、扬子巴斯夫、上海赛科、中沙天津等以乙烯裂解为起始的化工主体均存在合资股东,且公司通过长城能源及参股中天合创、中安联合等在煤化工板块亦有布局,通过参股YASREF(2000万吨/年炼能)布局中东。加码研发及激励,积极面对新业态,改革下的中国石化迎来重估在传统能源需求增长减速背景下,中国石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研发投入,2017年以来公司费用化研发支出持续提升,2022年达128亿元,较2017年增长99%,资本化研发支出97亿元,较2017年增长91%。公司研发人员合计6354人,其中博士占比33%,同比提升1.6pct。在人员及激励方面,2022年末公司员工较2017年减少16%至37.5万人,人均薪酬较2017年上涨64%至27.2万元/年。而面对传统能源需求增长的减速及新材料需求的扩大,公司自2017年以来持续加大化工新材料板块投入,根据公司公告,中国石化2022年完成资本开支1891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化工及勘探开发板块分别为586/833亿元,同比增长14%/22%,2023年公司预计完成资本开支1658亿元,同比下降12.3%。在国内外形势不利的局面下,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33182亿元(yoy+21%),归母净利663亿元(yoy-7%)。以中国会计准则,2022年公司炼油事业部贡献营业利润116亿元,同比降82%,勘探事业部实现营业利润485亿元,较21年6亿元大幅增长,营销事业部实现营业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9%,化工事业部亏损14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57亿元,2023年我们认为伴随原油价格稳步回升,炼油及化工板块盈利改善,公司营业利润将整体修复。公司自2016年以来持续保持超过65%的高分红率,2017年甚至高达118%,2022年预计公司总现金分红率65%,另外自上市以来实施了首次回购,A/H股分别回购19亿元/25亿港元。自2005年中国石化整体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主要经历4次上升期,分别为06-07年(经济过热叠加国际油价持续抬升)、09年(4万亿刺激下的经济回暖)、15年(杠杆牛市及国企改革预期)、17年(乙烯产业链经济,大宗商品从暴跌中景气复苏),我们认为疫情后的中国经济修复、全球性大宗商品的供给缺失及对于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在改革下的积极变化,将带动公司迎来估值重塑。四大板块各有侧重,成品油产销仍举足轻重公司四大板块各有侧重,勘探业务贯彻增储上产,2022年经营效益良好,全年实现毛利率24.4%创2015年以来新高,全年产出原油3946万吨(yoy+1.0%),天然气354亿立方(yoy+4.1%),天然气销售规模进一步增长。从销售均价看,公司原油在2022年销售均价4312元/吨,低于Brent原油的换算价格491元/吨,相对价差扩大;以管道形式销售的气态天然气/气化LNG均价1816/3535元/吨(yoy+13.1/66.8%),LNG销售均价5710元/吨(yoy+46.1%)。炼油板块保障国内能源供应,景气阶段贡献现金流。疫情影响下炼油板块2022年经营承压,全年毛利率1.7%。全年加工原油24227万吨(yoy-5.1%),汽油产量5905万吨(yoy-9.5%)、柴油产量6309万吨(yoy+5.4%)、煤油产量1801万吨(yoy-14.9%)、化工轻油产量4265万吨(yoy-6.1%)。2022年板块平均实现价格6538元/吨,同比上涨1082元/吨,而加工原料油成本为4961元/吨,同比上涨1632元/吨,量利齐跌导致盈利能力下滑。从公司历史经营情况回溯,炼油毛利在国际原油价格上升阶段表现较好,如16Q1-18Q2及20Q2-22Q1,而在国际油价回落阶段由于库存损失的存在表现较差,如18Q3-20Q1。22Q3单季度炼油毛利下探至2.6美元/桶,是14Q3以来第三差的水平,22Q4在需求低迷及高成本影响下炼油毛利小幅回升至3.1美元/桶,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我们认为国际油价的阶段性回撤与中国需求的极端低迷使22H2成为炼油业务吨毛利水平的又一轮低谷。作为中国炼油及石化业务的龙头企业,我们盘点了公司旗下炼油及烯烃业务的主要经营主体(未包含参股煤化工主体):1)中原及北方区域公司控股11家炼油企业及2家无炼油业务的石化企业,参股中沙天津。其中天津石化及中沙天津形成了炼化一体化的布局,齐鲁石化及燕山石化作为北方内陆的千万吨级炼厂,在上世纪80-90年代就具备了游烯烃的产能布局。2)沿江及华东区域公司控股11家炼油企业及2家无炼油业务的石化企业,参股扬子巴斯夫,其中镇海炼化具备2700万吨/年炼油及220万吨/年乙烯产能,武汉石化及中韩石化,上海石化及上海赛科,扬子石化及扬子巴斯夫分别形成了区域炼化一体化的布局。3)华南区域公司控股6家炼油企业,参股联合石化及古雷石化、福建炼化,其中中科炼化、海南炼化、茂名石化均形成了区域炼化一体化的布局,联合石化及古雷炼化在泉州、厦门地区形成了上下游协同。4)煤化工方面,公司控股贵州能化在建50万吨/年PGA(聚乙醇酸,一种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控股长城能化具备300万吨/年煤炭产能及45万吨/年VAC、10万吨/年PVA、9.2万吨/年PTMEG等产品产能,参股中天合创具备2500万吨/年煤炭产能及137万吨/年CTO,参股中安联合具备400万吨/年煤炭产能及70万吨/年CTO。营销板块依托中石化在国内优势区位的加油站布局,整体经营相对稳定,贡献现金流同时也是布局非油零售及氢能应用业务的桥头堡。板块2022年实现营收17139亿元,同比增21.4%,毛利率5.4%,同比下滑1.0pct。由于国内需求走弱,2022年公司成品油零售总量1.07亿吨,同比下降6.5%,直销及分销(或称“批发”)0.56亿吨,同比下降2.4%。批发部分成品油相对零售而言价格较低,根据公司公告,批发汽油价格较零售汽油价格低1600-2100元/吨,批发柴油价格较零售柴油价格低800-1200元/吨。营销及分销业务单吨营业利润与原油价格关系相对较小。化工板块是公司减油增化的重要依托,公司主要以乙烯裂解及芳烃为起始,生产包括基础化工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化肥的多种产品。2022年由于供需失衡,化工板块毛利率持续回落,全年仅1.2%,同比下滑5.8pct。2022公司乙烯产量1344万吨,同比增长0.4%,具体产品方面基础有机化工品仍占销量大头。2022年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公司基础有机化工品/合成树脂/合纤单体及聚合物三大主要板块分别实现销售均价6192/8272/6140元/吨,同比变动+16.6%/-0.6%/+6.6%。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联营公司包括扬子巴斯夫、中天合创等优质化工主体,联营及合营企业的化工部分收益仍较可观,2022年实现33.7亿元收益,同比下滑70%。成品油:供给格局优化,燃料型炼厂有望受益于出行恢复消费税规范化及产能调整致中国柴油逆势景气根据《石油价格管理办法》,我国成品油区别情况,分别实行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向社会批发企业和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供应汽、柴油供应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考虑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油品最高批发价在最高零售价基础上减300元/吨,最高出厂价在最高零售价基础上减400元/吨。成品油最高零售价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具体调整办法为: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含)时,按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40美元低于80美元(含)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含)时,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零售环节加油站具备区域垄断性,在竞争相对不激烈的地区一般以最高零售价销售成品油,而批发环节由于成品油的大宗属性,销售价格经常显著低于最高批发价,价格波动取决于国内市场供需情况。我们选取国内成品油最高零售价与某消费大省市场批发价作价差。2023年初以来,汽油零批价差持续下降,至4月1日为1236元/吨,处于2018年以来历史同期中较低水平,伴随出行活动活跃,汽油批发资源过剩情况显著缓解,柴油零批价差569元/吨,处于2018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最低水平。在2022年9-11月,国内柴油零批价差持续处于300元/吨的最低区间,显示出批发端柴油资源的紧张。炼厂端的汽油及柴油价差则体现为炼油业务的盈利状况,截至4月1日汽油扣税价差1808元/吨,柴油扣税价差1630元/吨,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需求层面,国内机动车出行自2022年12月以来持续回暖,据公路交调,23年1-2月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机动车交通量分别为2.03/0.79万辆/日,同比增长3%/0,处于过去5年高位,疫情管控影响逐渐消退。出口层面,由于22Q4商务部下发大量出口配额,国内阶段性需求低迷及柴油海外套利价差丰厚,中国成品油出口量显著回升,据统计,22Q4汽油出口392万吨,占全年32%,同比增长42%,柴油出口595万吨,占全年54%,同比增长299%。2023年1-2月,我国出口汽油149万吨,柴油454万吨,同比分别变动-21%/+981%。据统计,供给端而言,在柴油景气带动下,22Q4国内炼厂开工率显著回升,主营炼厂于11月最高达到78%,独立炼厂则回升至65%,至23Q1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3Q2据统计国内约1.2亿吨炼能将进入检修,将抑制行业开工率持续走高。由于春节前后低温导致开工受阻,3月31日国内柴油社会库存增长至1627万吨,较年初增长11%,而汽油由于出行端需求拉动,3月31日社会库存为1440万吨,较年初下降9.0%。而在刚刚过去的22Q4,柴油由于需求旺盛出现了近4年以来的低库存。据炼厂汽、柴油产出率(单位原油处理量下的汽、柴油产出比率)数据,22年9月以来主营炼厂柴油产出率自26%持续提升至32%高位,后于1月恢复至27%,22Q4保持在30%以上,汽油产出率则由于22Q4的低迷需求持续回落,主营炼厂12月一度下探到22%以下,23年以来逐步恢复。而独立炼厂由于装置加工深度不足,柴油产出率持续在35%左右,22Q4由于汽油的需求低迷,独立炼厂汽油产出率一度下滑至18%左右,而其整体的成品油产出率持续下滑则主要由于减油增化驱动下化工轻油的产出增加所致。从产出结果而言,22年中国汽油产量1.60亿吨,同比下降11%,调和汽油量912万吨,同比下降25%,在电动化及出行受限背景下萎靡不振,而柴油产量逆势同比增长1%至2.14亿吨,则受益于基建、货物运输等需求的稳健及调和柴油量的显著收缩(22年调和柴油量同比下降48%至1094万吨)。我国22年汽油/柴油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57/2.14亿吨,同比分别下滑11%、1%。23年初以来国内汽油产量未明显恢复,柴油产量回落,调和汽、柴油量仍维持在低位。我国调和油产量的显著下滑,与成品油消费税规范化相关举措有关。除通过炼厂产出的组分油进行调和以外,国内调油商大量进口海外炼厂副产的混合芳烃及轻循环油进行汽、柴油调和。2021年6月12日起,中国海关对进口的归入税号2707.5000且200摄氏度以下时蒸馏出的芳烃以体积计小于95%的进口产品,视同石脑油按1.52元/升的单位税额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主要包括“混合芳烃”;对归入税号2707.9990、2710.1299的进口产品,视同石脑油按1.52元/升的单位税额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主要包括“轻循环油”。进口料征税后调油利润大幅下降,22H1我国进口混合芳烃及轻循环油分别同比下降96%、95%,促使国内汽、柴油调油产量显著萎缩。中长期而言,2016年以来国内炼能总体由8.20增长至2022年的9.82亿吨/年,主要为中科炼化、恒力炼化、浙江石化、盛虹炼化等一体化炼厂,成品油产出比例较低,《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以内,未来我国炼能增长或停滞。而2017年以来国内原有炼厂“减油增化”持续推进,累计新增826万吨/年乙烯产能,对应炼厂的炼油能力增长较少,以石脑油裂解33%的产出率计,对应约减少2478万吨/年油品产出。另一方面,由于地炼亦积极转型化工及炼能退出,除民营大炼化之外其他独立炼厂的原油使用配额自2019年以来显著下滑,2022年为8022万吨,较2019年减少3214万吨。从另一个侧面,由于国内炼厂对低附加值重组分的深加工装置大规模投资,重组分产出率下降导致资源逐渐减少,基础油、燃料油等代表性重组分在2021年之后的价格走势显著强于国内原油。柴油作为中间馏分油的主体,相较于汽油、石脑油等轻馏分油面临更快的供应端下滑。出行恢复及经济回暖将带动汽油及航煤,中国成品油进入整体景气参考统计数据,2021年美国及欧洲四国(英、法、德、意)在疫情影响减弱后均出现了强劲且持续的成品油需求。而2023年以来国内经济生活逐步摆脱疫情影响,汽车出行、公路运输及飞机旅客周转量均在显著增长,作为三大成品油中受冲击最大的煤油,2022年中国表观消费量仅1954万吨,同比下降39%,较2019年下降41%,23年1/2月已在逐步恢复阶段。我们认为出行恢复及飞机旅客周转量的提升将带动汽油及航煤复苏。长远而言,尽管电动化的趋势不可避免,但由于产量仍高于报废量,国内非新能源车保有量在2025年之前仍有望持续提升,短期内成品油需求并为见顶。全球炼能缺失,燃料型炼厂进入强景气周期由于2020年以来疫情对成品油需求的全球性冲击,及减碳化转型的变革,全球炼厂2020年以来关停产能显著增加,据统计,主要集中于美国及加拿大、亚太地区及欧洲,2020-2023年预计将退出393万桶/天炼能,约占2020年全球炼能4%。需求的复苏及炼能缺失带动下,全球汽、柴油盈利自22Q2进入快速上升期,美湾、鹿特丹及新加坡汽油裂解价差自22Q4回落至历史常规水平约10美元/桶,3月24日伴随需求旺季来临分别反弹至38.18/24.00/24.19美元/桶,而柴油裂解价差仍居高不下,美湾/鹿特丹/新加坡裂解价差3月24日分别为40.78/28.62/21.36美元/桶,整体仍较高。从全球角度而言,根据2021年数据统计,燃油仍是炼厂主产品,中国炼厂石脑油的产出占比达11.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pct。美国炼厂以汽油产品为主,产出率达42%,欧洲柴油产出率高达47%,海外炼厂在产油为主的背景下仍面临成品油紧缺。22Q4至23Q1伴随俄罗斯原油及成品油禁令生效,前苏联地区炼厂开工率的下滑对全球其他地区炼厂燃料供应带来压力,据数据统计2023年2月全球炼厂开工率80%,考虑前苏联下滑至67%,全球炼厂运行状态处于近6年高位。且2023年后全球新增炼能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及非洲地区,增量则显著下滑,或将导致下一轮全球经济复苏阶段全球燃油型炼厂在供给瓶颈下再次进入强景气周期。中石化全产业链布局,炼厂环节盈利有望扩大炼油整体而言,公司兼具油品生产及销售业务,考虑到最高零售价的政府指导属性,零售部分的油品利润整体稳定,主要受益于2023年销售规模的回暖。批发部分由于公司占比亦较大,且批发价与炼厂出厂价差额稳定,因此我们认为汽油、柴油、煤油及石脑油(内部)批发价回暖将带动公司炼油板块盈利增长。根据公司公告及数据统计,公司汽油及柴油零售价整体与法定最高零售价走势相同,且2020年以来柴油零售价逐步向最高零售价靠近。公司柴油实际实现批发价亦在22H2更加趋近于市场批发价。从市场结构而言,出口方面中石化自2019年以来一直是配额最多的企业,2022年合计出口配额1351万吨,占比38%。国内销售情况来看,2022年公司汽油/柴油总销量8096/8193万吨,分别占全国52%/39%,市场份额自2020年以来持续提升。油气:油价进入底部区间,供给制约及中国复苏带动上行中国石化的原油产量约占原油加工量15%左右(2021年数据),国际原油价格对勘探板块盈利及炼油板块库存损益造成影响。3月17日,由于SVB破产事件导致的冲击,布伦特原油期货快速下跌至72.97美元/桶结算价,10年期美债收益率环比骤降0.41pct至3.39%,而4月4日,在OPEC+主要产油国165万桶/日的自愿减产影响下,布伦特原油期货大幅反弹至85.26美元/桶收盘价。尽管美国经济的强劲表现使市场对加息造成的原油需求引发担忧,但下游成品油库存在3月24日为3.46亿桶,仍处历史低位,而2月底至3月初一般是年内成品油库存最高位,伴随需求回暖,美国成品油库存有望稳步下行,近期美国汽油裂解价差的提升可见海外成品油消费的持续回暖,将提振原油需求预期。另一方面,尽管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在3月24日回升至4.74亿桶,较22年显著回升,但战略石油储备库存已下滑至3.7亿桶,为1984年以来最低。全球而言,中国经济复苏将带动需求端回暖,2022年中国原油进口量5.08亿吨,同比下降1%,在22Q4伴随需求端预期向好,合计进口1.38亿吨,同比上升9.7%(主要增长来自阿联酋及伊拉克),23年中国经济触底回升,亦将带动全球原油需求端逐步向好。供给端而言2015年以来全球油气资本开支显著下滑,2020年更是进一步下台阶,新能源的威胁下产油国协同欲盖弥彰,OPEC-10及OPEC+19自2021年以来持续保持着超额减产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俄罗斯自2月5日起受到欧盟及G7对于成品油的制裁,而俄罗斯对限价令国家进行反制,预计其原油+成品油出口量仍将承压。叠加2022年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沙特阿拉伯及阿曼等主力产油国的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亦处于70-85美元/桶,结合OPEC+成员国自23年5月至年底的自愿性减产,我们认为当前的油价水平已基本进入中期底部区间,中枢油价的下行空间较小。预计23-25年布伦特平均油价分别为82/95/100美元/桶。天然气方面,2021年中国消费量374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2022年由于价格大幅上涨及经济活动低迷,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下滑3%至3638亿立方米。在清洁燃烧及碳中和的大趋势下,我们认为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保持上升势头,2023年整体有望继续增长。中国石化亦加大天然气勘探方面的资本开支,保障国内需求。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煤改气的需求剧增导致国内天然气无法完全自给,公司加大海外天然气资源采购保障国内供应,2022年由于供给端资源不足及俄乌冲突,中国LNG到岸价亿度飙升至67美元/百万英热,2022年12月以来国内LNG到岸价持续回落,作为供应端标志的美国HenryHub天然气交割价亦持续回调,3月31日已下跌至2.02美元/百万英热,回落至2021年之前水平,有利于减少公司外购天然气部分的亏损。石化产品景气看好23年逐步修复化工业务方面,公司主要包括基础有机化工品、合纤单体及聚合物、合成树脂等6大板块。基础有机化工品外售部分包括丙烯、乙二醇、丁二烯、苯乙烯、纯苯、甲苯、环氧乙烷以及MTBE、烷基化油等,乙烯及丙烯等原材料进一步向下游加工为合成树脂,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石脑油作为炼油部分的中间产品,大量用于化工原料,22Q3由于化工品需求低迷及汽油的大量滞销,东北亚石脑油价差出现罕见的负值,而12月以来伴随成品油需求的带动,石脑油裂解价差回归,3月31日回升至632元/吨,有机化工原料中的油品组分产品亦自23年初以来盈利改善。另一方面,烯烃及衍生物仍显低迷,22H2国内乙烯石脑油裂解价差持续回落,据统计,1月20日一度下行至464元/吨的历史低点。3月31日修复至2290元/吨,但仍处于2016年以来低位。乙二醇、丙烯、苯乙烯等有机原料价格亦处于低位,仅丁二烯价格自22年12月2日大反弹,3月31日报价8650元/吨,反弹幅度达35%。相应的下游聚乙烯、聚丙烯价格亦处于弱势,3月31日LDPE/PP/ABS/PS报价分别为9250/7725/11500/10018元/吨,23年初以来分别变动+1.1%/-1.2%/-2.6%/-0.2%。弱势运行态势未见改善。合纤单体及聚合物方面,主要产品为PX及PTA,2021年底公司具备PX产能708.5万吨/年,是该项目盈利主要来源,截至3月31日,华东地区PX价格8480元/吨,PX-石脑油价差3463元/吨,处于2018年之前的景气水平。考虑国内下游PTA持续扩产、日韩炼厂产能转移及汽油需求强势导致的调油带动,PX盈利有望保持较好水平。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主要包括顺丁橡胶、丁苯橡胶、SBS、涤纶等。橡胶方面价格跟随天然橡胶走势,盈利能力较弱且波动较小,合成纤维业务运行主体主要包括仪征化纤及上海石化,由于行业地位的下降,纤维本身盈利能力较弱,主要依托下游碳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差异化。中长期而言,新能源浪潮下炼厂主动转型新材料难以避免,乙烯、丙烯作为轻质油常规下游及庞大的化工材料初始原料成为了国内炼厂转型的主攻方向。由于长期依靠石脑油裂解制乙烯,我国乙烯当量自给率在2020年之前始终未超过55%,而伴随炼化一体化的发展,2022年国内乙烯当量自给率提升至68%,净进口的乙烯衍生物中主要包括聚乙烯、乙二醇及EVA,伴随国内下游衍生品的持续放量,中国乙烯自给率仍有提升空间。考虑到部分聚乙烯特种牌号的生产受限,我国聚乙烯仍将保持适度进口。丙烯则呈现了完全不同的情景,由于PDH/MTP/MTO带来的工艺路线的多元化,我国丙烯自2014年以来自给率持续提升,2022年上升至91%较2014年提升21pct,基本完成进口替代,仍在进口的主要包括贸易因素导致的丙烯及特种牌号聚丙烯等。未来丙烯及衍生物的主要市场主要在于内需的增量及抢占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据统计,“十四五期间国内乙烯项目进入快速扩张”,2020年底中国乙烯产能3484万吨/年,2021、2022年分别投产845、405万吨/年新产能,其中62%为石脑油或重油催化裂解,36%为乙烷或轻烃裂解。2023年预计仍有570万吨/年乙烯产能落地,395万吨为石脑油或重油催化裂解,且2024-2025年计划投产的乙烯产能仍高达1755万吨/年。依托一体化优势、拓展下游产品品类、深化烯烃新材料布局、多元化原料或将成为乙烯行业“红海竞争”中的选择。清洁能源及高附加值材料促提质增效,集团公司大力支持3月27日,公司公告自上市以来首次定向增发预案,拟向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以5.36元/股定向增发22.39亿股,募集不超过120亿元用于LNG项目、燕山分公司氢气提纯设施项目、茂名炼油升级转型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茂名5万吨/年POE工业试验装置及中科炼化2号EVA项目。中国石化集团承诺,本次发行限售期为36个月。我们认为,考虑到120亿元的增发金额对年资本开支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助力较小,本次增发更多体现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支持及公众股东的回馈。同时本次增发所涉及投资项目,体现控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在“双碳”背景下,在清洁能源方向及新材料方向积极转型大力支持。包括天然气、“绿氢”、炼油升级及“油转化”、新能源材料等方向均有积极布局,考虑公司科研院所长期以来在化工新材料、能源转型方面的研究,未来预期仍将有新兴项目持续落地。高端聚烯烃带动化工提质增效,强化新材料自主可控尽管烯烃产业链面临国内供给宽松,但从东亚区域而言,据统计,2021年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新加坡等国家的乙烯产量仍有2017万吨,丙烯产量仍有1837万吨,相较于国内而言体量可观,基于国内炼化企业规模化、一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属2024法务服务协议模板版B版
- 2025年度健康养老产业地产合作投资协议书模板4篇
- 科技赋能社团管理
- 专业能源管理服务协议标准格式书版
- 业务员与公司的合作协议书
- 专业美甲教学合作协议书(2024年版)
- 专业油漆施工协议2024年版详则版B版
- 2025年度茶叶行业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合同4篇
- 2024知识产权保护及保密协议范本下载
- 海南省安全员C证理论考试试题
- GB/T 33629-2024风能发电系统雷电防护
- 国际森林日森林防火教育宣传主题班会PPT模板
- 药厂质量管理部QA人员岗位设置表
- 剑桥国际少儿英语“第三级”单词默写表
- (精心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非选择题专题训练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混合运算
- 福建省流动人口信息登记表
-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任职表态发言
- HXD1D客运电力机车转向架培训教材
- 超星尔雅学习通【西方文论原典导读(吉林大学)】章节测试附答案
- 【培训教材】外贸会计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