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电器节能在水泥中的可行性1.配电系统节能改造
在水泥企业中,一般是采用的低压配电系统,如此一来大量的小型电机的启动对电流的冲击、对电网的无功损耗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采用WGQ7固态软启动器作为小型电机的启动设备,缓冲启动过程中的启动电流的波幅,可以有效的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机启动时的温度升幅;二是采用WBJ精确补偿方式,对低压三相配电系统的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进行共补和分补相结合的办法,从而做到了精确补偿,在低压配电线路的末端负载处的就地补偿可以直接提供无功补偿,功率因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配电系统的技术改造在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可以降低维护频次,保证安全生产。
2.用电设备节能改造
用电设备的节能改造重点选择耗能大、台数多的用电设备,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对于单位耗能进行统计对比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改造措施,比如:以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为例,风机装机容量约为13000kW,约占总装机功率的35%,耗电量约占厂用电量30%~40%。由于生产设备各系统之间需要密切配合,考虑到系统安全及设备效率变化,风机系统的设计选型是按照满负荷状态,并留有较大余量。在水泥行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料、气候和产量的变化,实际工况出入较大,需要调整风量、风压。传统调节方法是风机采用入口挡板开度控制,也有通过液力耦合器装置调整电机转速,实现风量、风压的调节。这种方法使大量电能消耗在档板、阀门阻力以及液力耦合器机械损耗上,相对来讲是一种经济效益差、能耗大、设备损坏频繁、维修难度大、运行费用高的落后办法。变频调速节约了原来在挡板截流的能量损耗或液力耦合器机械损耗和水电阻内部发热的能量损耗。实现了软起动,对电网和机械负载的冲击大大减小,延长了电机和风机的寿命。根据具体情况,风机采用变频调速节电率在20%-40%之间。现在国内新设计的干法水泥生产线,重要系统的风机、水泵、篦冷机、选粉机等均采用了变频调速。
3.工艺优化节能
在水泥生产中,分解窑的升温投料要充分考虑分解炉出口气体的温度、投料时的窑速、投料量的大小和加料的幅度、窑尾排风机的风量等因素,确定投料前烧成带温度的控制、投料时分解炉出口气体的温度的控制、投料时窑速的控制、喂料量的大小等工艺参数的调整优化,例如:调整内外风比例,加大外风,减少内风,待烧成带温度、亮度适中,窑尾及预热器温度适当后,再进行投料操作;注意监控分解炉出口气体温度、窑尾烟室温度和主机电流等参数的变化趋势,来调整窑速。
4.结束语
水泥行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社会责任重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经济效益的追求,都迫使水泥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要下大力气进行技术改造以及运营管理的措施优化。电能是最经济适用、容易传输、控制、转换的清洁能源,电器节能技术的应用,是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水泥行业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标使用许可协议模板
- 劳务分包建筑脚手架搭设
- 权威婚配服务合同指南
- 玻化地板采购合同样式
- 房屋买卖居间合同格式
- 鸡苗采购合同样本
- 机械工程分包合同
- 经济型家居用品采购协议
- 贷款公司贷款担保抵押合同
- 招标文件时效性的合规审查
- 生活方式疾病
- 三方委托收款开票合同范本
- 燃气公司财务的管理制度
- 山西省灵丘县山西省刁泉银铜矿业有限公司银、铜矿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附件
- 202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单招真题英语(含答案解析)
- 物业项目全生命周期个关键节点清单
- 公司装修许可证
- CQI-12涂装系统评审
- 信用管理师(三级)理论考试题库(300题)
- 弯沉值计算表格-你懂得
- 2023全球电动汽车展望(英文)-国际能源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