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说“木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词语认读

袅袅()照浦()褒()奖灼灼()亭皋()寒砧()

涔()阳万应锭()言筌()

窸窣()迢()远庾()信橘徕()冉冉()陆厥()

柳恽()桅()杆niǎopǔzhuócénxīsūláijuétiáorǎndìnggāoyùnzhēnwéiquánbāoyǔ说“木叶”林庚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啊树叶落降。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西旁。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车啊与她同往。……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湘夫人【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作为一篇文学论文,本文开篇时并没有致力于直接阐发“木叶”的内涵,而是从古代的诗歌钟情于“木叶”而少用“树叶”说起,向读者层层设问。请立足每段的设问,顺藤摸瓜,理解、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本文的论说结构。

“木”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然而标题显然可见林庚先生与“历代的诗人们”一样,钟爱“木叶”这一诗歌形象。根据课文总结梳理:“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的区别有哪些?结合文本第4-6段,提取关键词梳理文意完成表格。走进文本:木·树(叶)之辨意象颜色/形态感觉意味树叶

木叶

落叶

落木1.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联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从“珍木郁苍苍”“遥爱云木秀”“阴阴夏木啭黄鹂”

“乔木生夏凉”“群木昼阴静”“山木尽亚洪涛风”这些诗句里我体会不出一点这样的意味来。(《对于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的不同看法》陈友琴)2.《全唐诗》中用“木叶”73次,用“树叶”28次;《全宋词》中用“落木”10次,用“落叶”47次;《元曲选》中用“木叶”82次,“落木”50次,“”落叶93次。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等诗句看出“木”也可以表达饱满绵密的意思。探索文本:木·树之问勇试牛刀:意象鉴赏

“柳”“梅”“月”“鸿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带有某些特定的意蕴。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也可搜集更多和“柳”有关的诗句,思考其暗示性的由来。【P67题三】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晏几道《清平乐》)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周邦彦《兰陵王》)勇试牛刀:意象鉴赏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晏几道《清平乐》)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

柳树绿意葱茏,年年复年年,代表着浓浓的春意。但是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无有定数---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渲染离愁别绪。扬子江头的渡口,杨柳青青;晚风中,柳丝轻拂,杨花飘荡,唤起一种伤离意绪。柳条相拂,相偎相依,在春风中婀娜多姿。比喻青年男女临别时亲昵、难舍、不胜春意缠绵的情景。小结:诗歌语言的暗示性:1.与外在形象相关,由外部的形状、色彩、质感、声音、动作等带来暗示性。2.与主观感情有关。如“月”的阴晴圆缺让人联想到人的聚散离合,迁徙的“鸿雁”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旅程、遥远的家乡。

本文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进行精到的比较分析,阐发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义,还须挖掘言外义,深研诗歌的多义性。希望我们如林庚先生勇于探索去发现,似诗人贾岛沉于推敲有新得,像朱光潜精于咬文嚼字求突破,祝愿大家各自徜徉于诗和远方的美妙世界中。小结课堂:得法怡情A组:有关“木”的诗句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屈原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月赋》谢庄3.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山歇。—《临江王节士歌》陆厥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渡河北》王褒10.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柳恽1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东。—《古意》沈佺期1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13.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哀江南赋》庾信

14.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答柳恽》吴均B组:有关“树”或“叶”的诗句5.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6.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缭。—《楚辞﹒招隐士》7.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8.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折杨柳》萧纲9.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拟古•其七》陶渊明15.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野田黄雀行》曹植16.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满庭芳》周邦彦17.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美女篇》曹植1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19.日暮风吹,叶落依枝。—《青溪小姑歌》吴均1.林庚先生在文章中强调“木”和“树”的分别,并且说“木是容易使人联想起树干以及黄色的暗示性”,我看就不一定是这样。从“珍木郁苍苍”“遥爱云木秀”“阴阴夏木啭黄鹂”

“乔木生夏凉”“群木昼阴静”“山木尽亚洪涛风”这些诗句里我体会不出一点这样的意味来。(《对于林庚先生<说“木叶”>一文的不同看法》陈友琴)2.《全唐诗》中用“木叶”73次,用“树叶”28次;《全宋词》中用“落木”10次,用“落叶”47次;《元曲选》中用“木叶”82次,“落木”50次,“”落叶93次。从“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万木叶初红,人家树色中”等诗句看出“木”也可以表达饱满绵密的意思。探索文本:木·树之问运用文本:花·英(红)之赏“树叶”与“木叶”不过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领域的差别却几乎是一字千金,这种差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十分常见。你从以下诗句中发现了什么细微差别吗?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

“木”就是“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