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相关介绍_第1页
气溶胶相关介绍_第2页
气溶胶相关介绍_第3页
气溶胶相关介绍_第4页
气溶胶相关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溶胶相关介绍目录一.气溶胶的定义二.气溶胶传播三.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护理操作四.防范气溶胶产生与感染的措施气溶胶的定义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的大小一般从10-3~10³μm。生物气溶胶指含有包括细菌、病毒及致敏花粉、霉菌孢子、蕨类孢子和寄生虫卵等在内的生物性粒子的气溶胶,生物气溶胶与非生物气溶胶相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和致敏性等。非生物气溶胶含有炭质组分、无机物、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等。气溶胶的定义飞沫、飞沫核、气溶胶关系:

飞沫:大颗粒,直径>5µm(WHO),美国CDC定为>10um,在空气中短距离(通常1m内)传播,沉积到人的上呼吸道。飞沫核:等同于气溶胶。由飞沫中水份蒸发而成(飞沫主要成分为水占99.5%),离开人体后水分快速蒸发,而蛋白、病原体则不蒸发。气溶胶:小颗粒直径≤5µm(WHO),美国CDC定为≤10µm,可造成长距离(>2m)的空气传播,可进入下呼吸道(包括肺泡),病毒弥散,可能不能达到感染剂量。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护理操作1、雾化治疗:雾化吸入改变气道的粘性,便于气溶胶产生。2、插管前后吸痰:吸痰操作时产生100-200cmH²O的负压,带来剪切力便于气溶胶产生;导致呛咳产生气溶胶。3、采集咽拭子、鼻咽拭子可能主要引发咳嗽/喷嚏。4、高流量吸氧:密闭欠佳时使产生的气溶胶弥散。5、氧气面罩:调整面罩位置可能导致气溶胶扩散。容易产生气溶胶的护理操作6、喉镜操作:通常不产生气溶胶,但操作不当可引起咳嗽/喷嚏可能会产生气溶胶。7、牙科诊疗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有:牙科高速手机;空气抛光;空气钻。8、其他可能的产生气溶胶的操作:肺功能检查;胃十二指肠镜;机械排痰;鼻饲;耳鼻喉镜操作等。防范气溶胶产生与感染的措施1、护士应学习气溶胶相关知识与防护措施,在实际操作中防范于未然,并积极做好宣教。2、避免过度恐慌:气溶胶传播感染风险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只要我们做好正规防护,能够避免气溶胶传播疾病。3、医务人员针对气溶胶的防护装备:包括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工作帽、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双层乳胶手套、靴套。必要时可选配正压头套,但不适用长时间工作。4、空气消毒:首选通风,把室内污浊空气吐故纳新;紫外线消毒,每天二次,每次30分钟以上;使用空气消毒器消毒、空气净化器,有人情况下也可使用。防范气溶胶产生与感染的措施5、病房选择:首选负压病房,如果无负压病房,则选择通风良好的单间;如果连单间也没有,则在通风良好的同类病原体患者的房间。6、保持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至少1米,正常人呼吸通畅情况下可吸入口周10cm的空气;保持距离,可以减低吸入气溶胶的风险。7、气管插管后按医嘱及时使用肌松剂可防止咳嗽、使高气道压消失。防范气溶胶产生与感染的措施8、口腔科护士操作前正确穿戴防护用品,合理使用漱口水含漱,协助医生四手操作时保持持续吸引和使用牙齿阻隔膜。9、护士在给两个患者做治疗操作时,间隔时间应该按规范延长,间隔5分钟后则可不产生气溶胶传播。10、护理人员尽可能避免高声说话,并告知其他人员避免高声说话。防范气溶胶产生与感染的措施11、医务人员在整理患者被褥、衣服时避免抖动。12、供应室护士:带血器械不使用高压水枪清洗,避免手洗,尽量使用全自动清洗机;保证使用流动水并在液面下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