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与景观规划策略_第1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景观规划策略_第2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景观规划策略_第3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景观规划策略_第4页
传统村落保护与景观规划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1]。传统村落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传统村落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村镇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2]。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能更好地传承延续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更能展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截至2022年,我国共有5批传统村落,全国共计6819个传统村落。传统村落数量大,村落中自然资源、文化遗产、特色民居资源丰富,需要保护的内容杂且多。通过合理的规划,能改善传统村落村民的人居环境及基础设施,更方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当地传统文化、特色景观,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现有传统村落研究的文献检索筛选,发现我国现阶段关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传统建筑保护等方面。如龙翔宇等[3]研究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活化;李旭娇等[4]研究了传统村落遗产价值和规划导向;阙晨曦等[5]、张雯雯等[6]研究了传统村落空间布局特征;潘善环[7]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模式路径;佛秀芳[8]研究了黄南州村传统村落的保护,提出了该村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薄弱、保护资金匮乏、村民保护意识弱等问题。而对于传统村落现存主要问题分析及相应的保护规划策略研究还比较少,缺乏系统的理论。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传统村落现存主要问题,分析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主要需求,借鉴优秀传统村落保护规划案例,提出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策略及规划的原则,丰富和完善传统村落景观的理论研究,助力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及乡村振兴。1传统村落景观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1.1现存问题一是缺乏系统理论,规划科学性不足。陶慧等[9]研究邯郸市传统村落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和转型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指导,开发困难。系统性的理论对于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和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系统性的理论不等于照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形成的。对于规划好的传统村落,通过做到后期的维护管理和系统评估,不断总结之前的优缺点,更好地提升发展,使规划更具有科学性。二是开发模式同质化,缺乏当地特色文化。韩萌等[10]在研究陕南云镇村发现,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热度不断上升,传统村落也开始出现开发潮,但是往往在开发过程中直接借鉴复制已经规划发展好的传统村落,呈现规划模板化,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规划。三是村落基础设施薄弱,“空心村”现象严重。曾灿等[11]在对传统村落江永县兰溪村的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研究时发现,一方面古村落往往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问题,人们不愿住在古建筑群中,喜欢追求舒适自由和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该村产业结构单一、缺乏资金来源,导致人员流失外出务工,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空心村”现象。四是缺乏支柱性产业,保护资金来源不足。陈晓华等[12]、唐敏等[13]在对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述评及黄石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发现,大量传统村落对于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支柱性产业,当地政府收入有限,所以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所需资金的投入也很有限。五是缺乏后期的维护,村民参与保护薄弱。吴平[14]在对贵州省黔东南传统村落研究中发现,村民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而政府对于后期的维护管理投入往往也不够,导致虽然前期的规划很好,但是往往缺乏后期的维护,比如古村落的河道无人清理维护,破损的建筑无人修缮等。1.2传统村落发展需求一是规划特色产业景观,实现村落振兴发展。想留住当地的劳动力解决“空心村”问题,往往需要一定的产业支持来增加就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当地人民的困难。二是保留当地特色景观,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统村落的规划不能忘了规划的初心,不能忘了最开始特有的文化资源,而本末倒置去追求一些商业化的景观。当地特色的景观往往更能代表当地的文化内涵,游客观光特色景观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从而提升旅游观光的意义。三是保护优秀文化景观,传承传统工艺技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资源,往往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凝结,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所以保护和传承好传统工艺文化遗产至关重要。2传统村落景观案例分析2.1案例基本情况阿者科村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坐落在哀牢山的半山腰[15]。村总面积95.07hm2,全村65户479人,村落因拥有独特的梯田景观、保存完好的哈尼民居、历史悠久的哈尼传统文化,被评为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区重点村落之一、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开发前面临着人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薄弱、“空心村”严重、传统工艺传承困难、传统村落保护受限、村民人均收入较低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阿者科村提出了3条保护发展措施: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自然生态和人文根基。政府加大对自然资源的保护管控力度,将森林资源划分为柴火林、水土涵养林和寨神林三类,只有柴火林可砍伐;制定《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条例》,提升梯田文化保护力度及保护质量,加强对于各种灾害的预防。二是坚持保护和文化传承,发展生态旅游业。2018年1月,中山大学保继刚教授团队制定了“阿者科计划”;成立公司,由政府主导投资30%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村民以民居农田等旅游资源入股70%,公司对村寨进行整治管理,村民负责监督;严格保护传统资源,划拔专项资金用于自然资源、基础设施、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工作;根据当地情况制定开发产业产品,增加就业机会;通过拍摄短视频,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宣传提升知名度。坚持维护村民利益,旅游公司收入的30%用于日常的维护管理,其余70%用于村民分红。2.2案例总结阿者科村依据特殊的地理、自然、文化、传统民居资源,以保护生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生态旅游业,主要达到了以下成效:一是自然环境得到了保护,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二是村民收入增多,就业方式增多且变得多样,很多以前外出务工人员也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三是开发传统产品、传统表演,使文化遗产及传统工艺得到了传承发展。通过学习阿者科村优秀的发展模式,可以得出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阿者科村的旅游产业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空心村”、当地村民就业的问题以及对传统村落资源的传承保护等问题。阿者科村立足自身优势自给自足,在保护传承中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3传统村落景观保护策略及规划原则3.1保护策略3.1.1明确保护范围,分类针对保护。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首先要明确村落保护的范围,其次要全面了解需要保护的内容,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分类并进行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内容主要为民居建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及其他特殊文物古迹。民居建筑的保护要注意木质建筑材料的风化老化问题,需要定期检查情况并刷漆保养。另外,需要注意“空心村”无人管理保护的情况,保护修复尽可能使用原类型的古材料,以保持原有类型风格不变;注意现在使用的材料和工艺与原有建筑材料的兼容性,以避免后期使用材料对原有结构材料造成一定的腐蚀性。自然资源主要为水塘、农田、森林等资源。对于水塘保护,要规范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的排放,避免对其造成污染。水塘中可种植用于净化的水生植物,如芦苇、水葫芦、蒲草、浮萍等,能有效美化环境和净化水体[16]。需要根据客流量,确定水塘检查频率,定期清理打捞垃圾和水草等有害物质。可借鉴阿者科村管理模式,根据林木类型,将森林资源划分为柴火林、水土涵养林和寨神林三类,柴火林可砍伐。重点的古树名木根据古树生长情况,定期检查是否需要输送营养液,是否有病虫害等,进行重点保护。3.1.2建立保护细则,完善保护机制。现阶段的传统村落保护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在进行保护管理执行过程中较困难,应根据传统村落实际情况,学习其他优秀村落的发展模式,制定出适合本村保护发展的规范保护细则,并将细则落实到现实的保护管理工作中。要注意保护细则的制定不可流于形式,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编制,可操作性要强,易于执行人员的实施。落实后要建立回访反馈机制,时隔2~3年回访已经规划好的村落,检查规划之初的保护预期是否达到;保护后的成效如何,与保护之初的样貌进行对比,观察当初主要问题是否得到改善;后期的养护管理是否到位,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如何。针对这种反馈机制,能更好地了解当初建立的保护规则及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否能有力地执行这些措施,然后根据反馈结果及时优化调整细则,更好地完善传统村落保护规范理论,从而对传统村落进行更好的保护管理。3.1.3政府主导规划,全民参与保护。政府在整个保护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其工作贯穿始终,应推动并监督整个保护工作的落实以及检查后期的修整维护工作。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自然资源、以及森林资源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民众的参与配合对整个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一方面,应在政府主导下执行制定好的保护细则,通过制作保护标识牌、保护宣传语、宣传手册以及宣讲等方式宣传当地的保护政策,引导居民、游客了解学习村落保护相关的基础知识,以防止在居民日常生活或游客游览过程中对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景观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以成立传统村落保护奖惩基金,利用保护奖惩机制来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村落保护的积极性,扩大参与村落保护人员的范围。将当地旅游等收入的一部分注入奖励基金,对传统村落保护有较大保护功劳的社会人士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揭发举报破坏行为,对于破坏传统村落景观者给予警告或一定的处罚。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也应给予适当的补贴,并结合当地的情况适当开展非遗表演,增加非遗传承人的收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力量参与整个过程中,提高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性。3.2规划原则3.2.1详细勘察特色景观,充分了解当地文化。传统村落文化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灵魂所在,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世代智慧的凝结,通过了解当地的习俗文化,设计者能更好地将设计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使规划设计突出地方的文化特色。为防止过度借鉴其他传统村落的规划设计,造成设计模板化现象,需详细勘探了解当地的民居建筑风格,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设计,尽量保持原有景观的特色风格,保证后期的规划设计与原有的风格相统一。深入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将传统村落文化与景观规划相融合,并以景观雕塑、景墙、标志性构筑物和景观小品等园林景观设计要素作为载体,呈现当地传统文化内涵,使游客在参观游览村落景观时能有效地感受当地地域特色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了解当地的优秀文化,丰富旅游的体验趣味感。例如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传统村落潜口镇,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设计师在设计时将现代康养养生结合徽商文化,打造康养养生小镇,使古徽商文明与现代康养养生交融,农耕产业与休闲康养并举。3.2.2调查了解传统村落居民对规划的合理需求。园林景观规划的基础目标是使规划设计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人民服务。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分析调查传统村落保护地的使用人群,从而初步判断场地的规划内容及保护需求,再根据村落大小、使用的人群及数量、预计日接待游客数量等,综合确定受访者人员的数量及人员范围,随机选取各阶段使用人群代表,如老人、儿童、青年等,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抽样调查各类型人员对传统村落规划设计的期望,了解他们的使用需求,问卷、访谈结果对于受访村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传统村落特色景观的塑造以及人性化景观的营造至关重要。最后将访谈结果结合规划保护的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规划设计初步方案。使用访谈、问卷等调研形式时,需注意其结果仅适用于被调研采访的村落,结果不具备普适性,不可生搬用于其他村落的保护规划。3.2.3将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村落规划相结合。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17]。其中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传统村落园林景观规划息息相关。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传统村落的产业振兴可以从传统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特色种植业、特色小吃等多角度研发特色产品及产业,还可将当地的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发文旅线路,具体需要因地制宜。文化振兴需要做好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将传统文化与规划设计相结合。生态振兴要处理好规划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规划时需认真梳理当前规划村落的文化及生态资源,分析其生态敏感性,规划设计中注重文化及生态性,保护好农耕生态文化资源。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首先,规划时要注意尽量避免填挖、砍树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尊重乡村原始肌理,保持生态性,形成自然山水与人和谐共生宜居的生态环境。如阿者科村首先便是对于自然生态的保护规划,达到生态振兴。其次,将传统村落规划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产业振兴。最后,将文化遗产与商业表演相结合,促进文化遗产的传承,实现文化振兴。3.2.4降低规划保护的成本。规划设计过程中材料、树种的选择、施工工艺复杂度、高差的改动等都可能带来高昂的成本。规划设计时,尽量选择生态环保且后期维护成本低的材料和树种,充分利用场地原有的材料、树种,降低施工及后期维护的成本。施工时还须避免过于复杂的施工工艺带来的成本。原有场地材料和树种不足时,优先选择本地的材料及树种,一方面降低其运输成本,另一方面本土树种的适应性会更好,后期维护成本也较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