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1页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2页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3页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4页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XXX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号:版次号: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二O二O年八月编制人员职务姓名专业技术职称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11.1概述11.2项目背景21.3建设必要性31.4编制依据41.5编制范围61.6研究过程61.7研究内容71.8主要结论7第二章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82.1区域概况82.2村庄现状12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133.1服务范围133.2污水规模分析133.3水质确定153.4中水回用规模163.5公共厕所规模163.6垃圾收集站规模20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214.1工艺设计原则214.2工艺选择原则214.3污染物去除机理214.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234.5工艺流程及说明28第五章污水管网工程305.1设计原则305.2竖向标高305.3管材选择315.4水力计算345.5污水管径确定355.6污水管网设计365.7破路恢复375.8主要工程量37第六章污水处理厂工程386.1场址选择386.2高程布置396.3工艺设计396.4总图设计446.5建筑设计466.6结构设计486.7电气设计516.8仪表及自控设计546.9采暖及通风设计57第七章中水回用工程607.1设计原则607.2中水管道设计60第八章公共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工程638.1设计思路638.2设计指导思想638.3设计原则648.4总体方案648.5建筑方案658.6结构方案688.7配套公用工程708.8垃圾收集站工艺及设备81第九章环境保护829.1编制依据829.2环境保护范围829.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839.4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措施849.5结论86第十章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8810.1劳动安全8810.2卫生防护89第十一章节能专篇9011.1设计目的9011.2设计依据9011.3工艺节能措施9011.4建筑节能措施9111.5电气节能措施9111.6管理措施92第十二章组织管理与运行9312.1组织机构9312.2项目管理9312.3项目运行93第十三章项目实施进度9413.1建设工期9413.2项目实施进度94第十四章项目招标方案95第十五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615.1工程概况9615.2估算编制依据9615.3估算编制办法9815.4建设项目总投资9915.5工程投资比例分析99第十六章融资方案10116.1资金使用计划10116.2资金筹措10116.3融资方案分析101第十七章财务评价10217.1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10217.2财务数据预测10317.3财务经济评价104第十八章结论与建议10718.1结论10718.2建议107第一章总论1.1概述1、项目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性质:5、建设内容及规模: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7、建设期1.2项目背景1.3建设必要性1.4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66号)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4、《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DBHJ/001—2020)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技术标准》(GBT51347-201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6版)(GB50014-2006)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1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1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13、《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2018)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1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GB50010-201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16年版)》(GB50011-2010)20、《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21、《钢结构设计标准(附条文说明)》(GB50017-2017)2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2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4、《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1.5编制范围1.6研究过程1.7研究内容1.8主要结论第二章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2.1区域概况2.1.1历史沿革2.1.2地理位置2.1.3地形地貌2.1.4气候2.1.5水文地质2.1.6自然资源2.1.7社会经济概况及发展战略2.2村庄现状第三章总体设计方案3.1服务范围3.2污水规模分析3.2.1设计年限及服务人口3.2.2生活污水量预测3.2.3设计规模3.3水质确定3.3.1进厂水质确定3.3.2出厂水质确定3.4中水回用规模3.5公共厕所规模3.5.1现状公厕情况3.5.2规范分析依据1、《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2、《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规范》(GB/T38353-2019);3、项目单位提供其他现状资料和规划资料3.5.3相关规定1、根据《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的规定1)独立式公共厕所按照周边环境和建筑设计要求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类别设置符合下表规定。独立公共厕所类别设置区域类别商业区、重要公共设施、重要交通客运设施、公共绿地及其它环境要求的区域一类城市主、次干路及行人交通量较大的道路沿线二类其它街道三类2)独立公共厕所平均每侧位建筑面积指标应为:一类:5-7㎡;二类:3-4㎡;三类:2-2.9㎡。3)当公共厕所面积为70平方米时,侧位面积指标宜为4.67㎡/位。4)公共场所公共厕所侧位服务人数应符合下表规定。公共场所公共厕所侧位服务人数公共场所服务人数(人/侧位·天)男女广场、街道500350车站、码头150100公园200130海滨活动场所60405)商场、超市和商业街公共厕所数应符合下表规定。商场、超市和商业街公共厕所数购物面积(㎡)男厕位(个)女厕位(个)500以下12501-1000241001-2000362001-4000510≥4000每增加2000㎡,男厕位增加2个,女厕位增加4个6)独立公共厕所管理间面积应视条件需要设置,一类宜大于6㎡,二类宜为4-6㎡,三类宜小于4㎡。7)公共厕所应设置工具间,面积宜为1-2㎡。2、根据《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规范》(GB/T38353-2019)的规定:1)选址应在地势较高、不易积存雨水、无地质危害地段;宜建在农村地区的村庄入口、主要街巷、道口、广场、集贸市场和公共活动场所等人口较集中且方便使用者到达的区域;与集中式给水和地下取水构筑物等的距离应大于30m,避免污染;宜建在所服务区域的常年主导的下风向处。2)可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特点和人流量,分别设置一类、二类、三类农村公厕。农村公厕类别及设置要求序号项目类别及要求一类二类三类1平面布置大便间、小便间与洗手间应区分设置大便间、小便间与洗手间应区分设置;洗手间男女可共用大便间、小便间与洗手间应区分设置;洗手间男女可共用2管理间(㎡)>128~12<8;视条件设置3第三卫生间有视条件设置无4工具间(㎡)21~21~2;视条件设置5位建筑指标(㎡/位)5~103~4.92~2.96照度(Lx)≥150≥100≥757坐便器普通坐便器,洗净式坐便器视条件设置普通坐便器普通坐便器8小便器半挂半挂不锈钢或瓷砖小便槽9便器冲水设备自动感应或非接触式人工冲装置自动感应或非接触式人工冲装置手动阀、脚踏阀、集中水箱自控冲水10无障碍厕位或无障碍专用厕所间有有视条件定11蹲、坐位扶手有有视条件定12洗手盆有有视条件定13除臭设备有有视条件定除臭设备是指具有对农村公厕臭味有处理效果并形成合理气流组织的通风设备或系统3、按服务人口设置,有户厕区域宜为500-1000人/座,无户厕区域宜为50-100人/座;按服务半径宜为500-1000m/座。4、农村公共厕所占地面积宜为60-100㎡,建筑面积宜为20-60㎡,流动人口多、旅游线路沿线等区域可适当增加面积。3.5.4规模测算分析3.6垃圾收集站规模3.6.1现状垃圾收运系统3.6.2垃圾的产生量分析3.6.3规模确定第四章污水处理工艺选择4.1工艺设计原则4.2工艺选择原则在污水处理设计选择工艺时,应本着如下原则进行分析比较:所选工艺必须技术先进、成熟,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稳定,能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所选工艺应减少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节省占地面积和降低能耗。所选工艺应易于操作、运行灵活且便于管理。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应能对工艺运行参数和操作进行适当调整。所选工艺的操作维护应方便简单、易于管理。污水处理工艺的确定应与污泥处理和处置的方式结合起来考虑。污水处理排出的污泥应易于处理和处置。4.3污染物去除机理4.3.1BOD5的去除4.3.2COD的去除4.3.3N的去除4.3.4SS的去除4.4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按照工程经验和从国内外运行的实例来看,要实现该污水达到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采用传统生化处理,在合理选择处理工艺参数的情况下是可以确保稳定达标的。生化处理不仅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更主要是处理效果较稳定。因此本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采用生化处理为核心工艺。生化处理工艺有多种类型,选择何种处理工艺是污水处理站设计的关键,处理工艺选择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效果,而且还将影响工程的投资、运行稳定性、运行费用和管理等方面。因此,必须根据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生化处理工艺进行慎重选择,以获得最佳处理效果。对于本工程,主要是去除BOD5、CODcr、NH₃-N、SS等污染物。具备上述功能并在实践中证明运行效果较好的生物处理工艺主要有氧化沟法、SBR类及其变型工艺、AB法、A²/O及MBR等,以上工艺是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推选工艺。4.4.1各类工艺对比①氧化沟②SBR法及其变种(CASS、UNITANK、ICEAS等)③AB法④A²/O工艺⑤MBR工艺4.5工艺流程及说明第五章污水管网工程5.1设计原则①尽量以较短的管线和较小的管道埋深,使最大区域内的污水能自流排出。②根据总体规划及地形、地质地貌特征,结合已建道路及拟建道路的布置和区域用地性质,合理划分区域。③管道布置时,力求符合道路的地形趋势,顺坡排水,管道最短。④根据地形特点,力求保证区域内污水顺畅排出。⑤管线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地形、道路、建筑情况、土质、地下水位以及原有的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⑥管线及其附属构筑物、管道接口和基础的材料,应根据排水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管内外所受压力、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并应尽量就地取材。5.2竖向标高5.3管材选择5.3.1选择原则5.3.2常用管材5.3.3管材选择管材比选表序号项目钢筋混凝土管PE缠绕排水管UPVC管HDPE双壁波纹管123456789101112由常用管材的特性比较可看出,各种管材均有优缺点。管材的选用一般应考虑技术、经济、应用及市场供应因素。根据当地管材的应用经验,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施工条件,推荐采用的管材HDPE双壁波纹管。5.4水力计算5.4.1水力计算公式流量公式:Q=A×V①粗糙系数②流速范围③设计充满度5.5污水管径确定5.5.1设计最大充满度污水管道均按不满流设计,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最大充满度见下表。各管径设计最大充满度表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0≥10000.755.5.2最小设计坡度管线设计坡度尽量与地形、地势和道路坡度一致,以达到减小管径,节省投资的目的。管线最小坡度与管材、管径等有关,最小设计坡度见下表。各管径设计最小坡度表管径(mm)最小设计坡度2000.0043000.0034000.00155000.00126000.00105.5.3设计流速重力流排水管的设计流速过低时,易对排水管造成淤堵;若设计流速过高,又极易对排水管道形成冲刷。因此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中规定,重力流排水管的设计流速一般控制在0.6~5.0m/s之间。5.5.4污水管径5.6污水管网设计5.6.1污水管网布置5.6.2起点埋深5.6.3基础及接口5.6.4污水管道配套管网构筑物设计5.7破路恢复5.8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2345第六章污水处理厂工程6.1场址选择6.1.1选址原则①应选择排水通畅、空气流通和环境安静的地段;②应选择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③选择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地区;④应远离易燃、易爆场所,不应设在有污染腐蚀性气体源的下风向;⑤充分考虑近期和长远,局部和总体的关系,同时要注意消防安全;⑥符合项目建设内容的要求。6.1.2污水处理厂选址6.1.3建设条件6.2高程布置6.2.1设计原则①在满足工艺流程前提下,尽量作到减少土方开挖、回填及外运,以减少基建投资。②在布置构、建筑物时,基础最好全部放在原状土层,避免回填土层,尽量少做或不做人工基础,以保证安全运行和节省投资。③污水经进水泵房提升后能自流流经各处理构筑物,并尽量减少提升扬程,节省能源。6.2.2构筑物竖向设计6.3工艺设计6.3.1格栅渠6.3.2调节池Ø由于各时段的污水排放量及排放的污水水质不一致,造成污水水质、水量的波动范6.3.3缺氧池6.3.4好氧池6.3.5沉淀过滤一体池6.3.6清水池6.3.7设备房6.3.8污水厂出水出路的确定6.3.9污泥出路的确定6.3.10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6.4总图设计6.4.1区域位置6.4.2用地范围现状6.4.3总平面布置6.4.4竖向布置6.4.5厂区道路6.4.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2346.5建筑设计6.5.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2010《办公建筑设计标准》JGJ67—201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50016—201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86.5.2设计标准与要求6.5.3建筑物设计建、构筑物设计规模一览表表项目名称尺寸单位数量备注6.5.4节能设计6.5.5防火设计6.6结构设计6.6.1设计原则6.6.2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CECS138—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6.6.3设计标准6.6.4结构设计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表项目名称结构形式基础形式6.6.5地基基础6.6.6抗震设计6.7电气设计6.7.1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18)《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200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50259-2008)与本工程设计相关的其它设计规范6.7.2设计范围6.7.3负荷等级6.7.4用电负荷用电负荷计算表序号用电设备系统名称数量装机功率(KW)运行功率(kw)计算系数计算负荷年工作时间hKxcosøttgøp(kw)Q(kvar)S(kVA)6.7.5变配电系统6.7.6计量、补偿及保护6.7.7照明设计6.7.8防雷与接地6.7.9主要设备及材料表电气主要设备及材料表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6.8仪表及自控设计6.8.1设计依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自动化仪表选型规定》HG/T20507-2014《仪表系统接地设计规定》HG/T20513-2014《控制室设计规范》HG/T20508-2014《仪表供电设计规定》HG/T20509-201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2012《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115-2009《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工艺专业提供设计条件等6.8.2设计内容6.8.3设计原则6.8.4自控系统6.8.5检测系统6.8.6主要工程量自控及仪表工程量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6.9采暖及通风设计6.9.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城镇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5)《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6)《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7)《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6.9.2采暖设计参数6.9.3设计范围6.9.4采暖方式6.9.5采暖负荷估算6.9.6通风设计第七章中水回用工程7.1设计原则1、提高民众对“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有限宝贵资源”的认识;对水资源的利用遵照“开源和节流并重”的原则。大力开展和鼓励市政性和局部性、公共性和个体性的对水资源进行再生利用的行为;2、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范和标准;3、在中水回用工程措施方面,充分突出中水工程本身固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要求,从“系统工程学”的角度出发,使工程设施的配置科学合理化;4、近期、远期结合和分期建设的原则;5、当地自然、水文、社会、经济等条件因素紧密结合的原则。7.2中水管道设计第八章公共厕所及垃圾收集站工程8.1设计思路8.2设计指导思想8.3设计原则8.4总体方案8.5建筑方案8.5.1设计依据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5、《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6、《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7、《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规范》(GB/T38353-2019);8、《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T47-2016);9、《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其它有关建筑、结构等方面规范。8.5.2建筑特征和功能各建筑特征和功能一览表序号公共厕所位置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室内外高差层高功能用房8.5.3工程设计标准8.5.4门窗和墙体8.5.5装修8.5.6无障碍设计8.6结构方案8.6.1设计原则8.6.2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8、其它相关法律、技术规范的要求、规定。8.6.3自然条件8.6.4工程地质条件8.6.5结构设计荷载标准8.6.6结构设计标准8.6.7地基基础8.6.8主要材料8.7配套公用工程8.7.1给水工程8.7.1.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6)《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7)业主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及要求。8.7.1.2水源8.7.1.3给水系统8.7.1.4消防系统8.7.2排水工程8.7.2.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8.7.2.2排水系统设计8.7.2.3污水排水系统8.7.2.4雨水排水系统8.7.3采暖及通风系统8.7.3.1编制依据(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2)《城镇热力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5)《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6)《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8.7.3.2计算参数8.7.3.3热源8.7.3.4热负荷计算8.7.3.5建筑采暖系统8.7.3.6通风及防排烟系统8.7.4电力工程8.7.4.1编制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其他与新建工程相关的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和技术规程等8.7.4.2工程概况8.7.4.3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8.7.4.4负荷等级及负荷计算8.7.4.5供电电源8.7.4.6配电系统及漏电保护8.7.4.7照明设计8.7.4.8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8.7.4.9电气节能8.7.5智能化系统(弱电)8.7.5.1编制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07;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5)其它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6)建设单位提供的外部条件及要求。8.7.5.2系统设置8.7.5.3弱电总布局方式8.7.5.4综合布线系统8.7.5.5有线电视系统8.7.5.6安全防范系统8.8垃圾收集站工艺及设备第九章环境保护本项目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努力改善村镇生活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环境保护实行以防为主,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控、防、治、管并施,坚持“三同时”、“三效益”、“三统一”的方针,使本项目生态建设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9.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城市污水再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标准》(DBHJ/001—2020);4、《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5、《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噪声限制》GB12523-201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年11月8、本项目的相关规划资料9.2环境保护范围9.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9.4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及措施9.4.1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9.4.2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缓解措施9.4.3工程建成后的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9.5结论第十章劳动安全与卫生防护10.1劳动安全10.1.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3号令《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文件一安监管办字[2001]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