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讲“衡水杯”一等奖_第1页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讲“衡水杯”一等奖_第2页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讲“衡水杯”一等奖_第3页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讲“衡水杯”一等奖_第4页
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考点精讲“衡水杯”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材联想,以本为本筑双基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中艺术形象的特征,品味其深刻的内涵,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概括出该形象的象征意义或社会意义。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包括画面、意象和意境)鉴赏、事物形象鉴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景物形象,其次是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高考对古诗中人物形象的考查,就形象内容而言,有辨识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概括形象作用三方面内容。高考重点是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素养导向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诗歌主要人物形象特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

柳永《雨霖铃》、李商隐《无题》

答案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登高望远、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缠绵悱恻课内奠基识记下面诗歌人物形象的类型,并根据内容填空。(44分)1.傲视权贵、傲岸不羁、豪放潇洒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泊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的豪迈性格。(2分)2.心系社稷、忧国忧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2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2分)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本诗塑造了一个空怀抱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诗人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发现年华不再,衰鬓先斑。此二句刻画了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的形象。(2分)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读了乐而忘返。(2分)5.爱恨情长、感时伤别柳永的《雨霖铃》写了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多情才子形象。(2分)6.矢志报国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一心报国却不被重用的情感,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2分)7.情感真挚、依依惜别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与汪伦间真挚纯洁的深情。(2分)8.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了作者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感情。(2分)9.天真顽皮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小儿的天真、活泼和顽皮。(2分)10.寂寞惆怅、身世飘零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寂寞惆怅的山中道士形象。(2分)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描绘出一个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词人形象。亡国之痛、身世之悲、沦落之苦齐上心头。(2分)11.闲适自傲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闲适而孤傲的人物形象。(2分)12.顾影自怜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中的女主人公正是一个顾影自怜的闺中妇人形象。(2分)13.零落漂泊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流落江湖、漂泊无依的诗人形象。(2分)14.怡然自得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一个怡然自得的劳动者形象。(2分)15.安闲宁静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山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安闲宁静的诗人形象。(2分)16.羁旅他乡、思念故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一位异乡客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2分)17.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再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2分)18.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2分)19.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2分)分析人物形象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英姿飒爽、武艺超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羁旅天涯、幽独苦闷、辗转漂泊、不慕权贵、傲岸不羁、报国无门、建功报国、哀叹昔盛今衰……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方式1.(2020·全国卷Ⅲ)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3.(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其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答题步骤图解规范答题样式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群)……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人通过塑造……,抒发(表现)了诗人(主人公)……的情感(态度、情操等)。(步骤3)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解析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步骤一)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步骤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古剑篇郭震君不见昆吾①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②。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注]①昆吾:传说中的山名。相传山有积石,冶炼成铁,铸出宝剑光如水精,削玉如泥。②“零落”句:《晋书·张华传》载,华见天上有紫气,使雷焕察释。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华使焕寻剑,焕掘丰城县狱屋基,得一石函,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全诗句句写剑,实则以剑喻人,请赏析诗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6分)解析这是一道考查人物形象的题目,首先概括特征,然后用诗歌中的人物的言行等作解释,注意根据宝剑的“出自名山、良工铸造”“优雅的形质”“君子所佩、助英雄行侠”“遭弃、尘埋”“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的特点概括其经历、风采、遭遇和品格。答案①经受磨砺,素质优异:以出自名山、良工铸造比喻自己历经磨砺,具备优良素质。②风采卓越,品格优良:以优雅的形质比喻自己风华正茂,以为君子所佩、助英雄行侠显示自己侠义的品格。③遭逢不幸,怀才不遇:以宝剑遭弃、尘埋比喻自己不为所用的不幸遭遇。④怀抱理想,自信坚定:以宝剑虽被尘埋、依然剑气冲天比喻自己的坚定和自信。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踏枝[五代]冯延巳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②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注]①钿筝: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②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结合“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6分)答案

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孤独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女主人公整日孤单,好不容易睡浓梦好,偏是莺语惊醒,美好的梦境消失无踪;“乱”字暗示心情烦乱,“无寻处”写出了伤感与惆怅。突破二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象的考查往往有三种类型:一是画面描述题或意境赏析题,二是写景作用题。素养导向常见诗词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壮阔苍茫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苍凉悲壮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闲适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清幽明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明丽清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萧疏凄寂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安谧美好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王维《辛夷坞》)意境特点举例高远深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淡雅幽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清冷幽静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课内奠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这些诗(词)句表现出来的意境特点。(20分)(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清新自然)

(2分)(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明净绚丽)

(2分)(3)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清冷孤寂)

(2分)(4)荒戌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辽阔深远)

(2分)(5)江南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缥缈哀婉)

(2分)(6)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孤寂闲适)

(2分)(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雄阔悲壮)

(2分)(8)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幽深美好)

(2分)(9)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寥落悲凉)

(2分)(10)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萧索苍凉)

(2分)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方式1.(2020·高考天津卷)“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2019·天津卷)“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2018·天津卷)“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2017·天津卷)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2016·全国Ⅰ卷)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2012·湖南卷)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审题要点定向1.题干中有“意境”字样。2.题干有两问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画面”的,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情感”的。

相关答题术语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幽远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壮壮阔、壮丽、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答题步骤图解

规范答题样式这首诗(词)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的图画,(步骤1)营造了一种……的氛围,(步骤2)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步骤3)分析写景作用写景的作用与诗歌所要表达的主旨密不可分,这一点是分析写景作用的根本。但面对具体的诗歌、特定的要求,一定要指出其作用的独特性,若面面俱到,或牵强附会,皆不可取。1.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雪、竹、梅、松、鹤、荷、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以景结情,含蓄蕴藉,回味无穷。(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包孕着对晚唐衰败的叹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蕴含着变化发展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哲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显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快意。2.分析写景的作用,一定要联系诗歌的主旨,一定要遵照题干所指定的方向思考作答。答题规范:1.首先,明确指出其作用。2.然后对所写景物进行分析,一定要与“作用”对应。3.若“作用”是多方面的,可按题干要求逐条亮明观点并作具体分析。典例1(画面描述)(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纪村事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解析

颈联前一句写农人为准备社日的祭祀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社,人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这一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后一句写远处传来的捣衣砧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典例2(写景作用)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②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③迟。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解析第一步,审题。题干有两方面的限定:一是仅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分析,而不是全篇的景物描写;二是谈“作用”,只针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而言,而不是面面俱到。第二步,弄清全词抒发的感情是什么。显然是词中女主人公的“愁”——内心的痛苦——深闺独处的无奈和孤寂。第三步,将“愁”与上阕的写景联系起来分析,景物的色调,与“愁”的色调具有一致性,所以,可认为其作用是以哀景写哀情,奠定了一种“悲愁”的基调。第四步,梳理思路,先谈具体作用是什么,即亮出观点,再联系具体词句作分析。答案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1.(画面描述)(2019·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解析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滋漫”在这里是“满溢”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阳照在江面上,江水满溢,夕照增辉。描绘的是一幅寥廓壮美的画面。作答时用简洁的语言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概括出来即可。答案描绘了一幅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2.(意境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度破讷沙①二首(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

①破讷沙:沙漠名。②

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解析

第一步:筛选诗歌中的典型景物(意象)。前两句的主要意象有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后两句的主要意象有日出、铁衣。第二步:描述诗歌中所呈现的图景画面。把第一步中筛选出来的主要意象组合和画面描摹出来。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第三步:概括画面氛围特征。辽远的大漠、高飞的大雁,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构成喜忧对比;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构成暖冷、声色等的比照。由此可概括出雄健、壮美的意境。第四步: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根据上面的意境分析,不难概括出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下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3.(画面描述,写景作用)(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解析首先要整体把握诗词,读懂诗句大意,弄懂作者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描写江水所使用的方法和语言,尤其要注意抓住表现力强的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注意组织答案要分点作答。分析用意要考虑创作背景和诗歌的主旨。答案

①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蓄积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突破三鉴赏事物形象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故此,明确“物”的特征,找出“志”的内容,即鉴赏事物形象的两个关键要素。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概括物象的特点。2.分析物象在体现诗歌中人物的品格或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作用。素养导向七类常见诗词意象(1)送别类特定意象杨柳表惜别怀远等情思。长亭表依依惜别之情。南浦表凄凄别离。酒有解愁绪含祝福之意。(2)思乡类意象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的伤感。双鲤代指书信。(3)爱情类意象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莲借以表达爱情。连理枝比翼鸟喻夫妻恩爱。(4)愁苦类意象芭蕉是孤独忧愁的象征。流水象征绵绵的愁思。猿鸣表悲伤的感情。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斜阳传达凄凉沉郁之情。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5)抒怀类意象菊花象征清高。梅花象征不屈。松柏象征坚贞不屈的人格。竹象征气节。冰雪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6)战争类意象投笔表建功立业之豪情。长城指守边的将士。楼兰代指边境之敌。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请缨喻杀敌报国。羌笛喻凄切怆然。(7)闲适类意象五柳隐者的代称。东篱表辞官归隐或闲雅的情致。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课内奠基下列诗歌所咏物象的特征如何?其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8分)诗句物象特征思想感情①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淡泊,顽强不屈。②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浮云长。(竹)竹:亭亭而立,节节而高。正直、不屈。③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菊:凌霜自开。不趋炎附势,生性淡泊。诗句物象特征思想感情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松柏:傲寒不凋。坚贞不屈。⑤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兰)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芳草自怜,淡泊高洁。高洁美好。⑥天下真花独牡丹。(牡丹)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富贵、吉祥、美好。诗句物象特征思想感情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顽强不屈。⑧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丁香:素雅清纯美丽,幽香沁人心脾。愁思。⑨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蝉:清露高声。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方式(1)(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2018·全国卷Ⅱ)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2013·山东卷)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2012·天津卷)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5)(2013·江西卷)概括“兰”“薰”“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审题要点定向1.关于诗歌的事物形象一般是托物言志类诗歌,题目中一般含有“××”事物字样。2.诗歌或正面或侧面有对事物具体刻画的内容。答题步骤图解答题模板样式这首诗(词)生动地塑造了……的形象。(步骤1)诗歌中的……句写了……,表现了……;……句写了……,表现了……。(步骤2)诗(词)人通过……物象,托物言志,抒发了诗(词)人……的情感。(步骤3)分析意象作用的“5角度”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2.提供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是最主要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中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力衰微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具体作用,则由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定。4.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5.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的意象则贯穿始终,是诗歌的线索。典例1

(物象的含义、内涵)(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解析

第一步:分析表层属性。“兰”“蕙”“菊”三种意象表层属性都是自然界中的花草。第二步:探求深层含义(内涵)。联系所学过的屈原的《离骚》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手法,用各种香草来比喻自己高洁的情操与品德。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内涵)]典例2(物象作用)

(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解析

第一步: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步: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第二个“酒”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答案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1.(物象作用)(2020·新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注】

①把:握,执。②岘首山,在襄阳。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颈联承“念此别”说从此别后,我在峨眉,君在岘首,地阔天高,何时会面。郑炼赴襄阳,而杜甫在蜀地,诗人看似是写两地之山,实则是表示两人分隔异地。同时通过写两座山的不同之景,互文见义写出相隔之远,突出牵挂之深,不舍之情见于言外。答案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的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2.(物象特征、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解析

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3.(物象特征、内涵、意义)(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解析

第一步:概括物象的表层特点。“在野有幽色”体现出野菊生长于山野,散发着“幽香”的特点。第二步:分析物象内涵。“况随流俗作重阳”说明其超凡脱俗;“肯为无人减妙香?”刻画其孤傲高洁的情操,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第三步:点出物象意义。依据物象内涵,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感情。答案

①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表层特点)②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分析物象内涵)③诗歌借野菊的形象暗示了诗人不媚俗邀宠、不孤芳自赏、且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作者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志趣。(点出物象意义)鉴赏诗歌的形象(45分钟90分)1.(2021·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赠蜀府将①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注】

①原题下有注云:“蛮入成都,频著功劳。”大和三年(829),南诏进犯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十年前的秋天,诗人与蜀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B.蜀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解析

D项,“直接”错,尾联是说昔日出身、功业不如蜀将者如今都已封侯,而“频著功劳”的蜀将一直得不到封赏。诗人运用典故和对比手法,直接为蜀将打抱不平,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答案

D(2)(人物形象)结合本诗颔联赏析蜀将形象。(6分)解析

诗中颔联的意思是:蜀将已用“频著功劳”的实际行动表明了忠于朝廷的气节,如今却未立功名,“犹自”滞居下位。作答时,注意结合“汉节”的典故和“吴钩”的意象分析蜀将的形象,还要说明诗人对蜀将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

颔联中“汉节”的典故,表现了在南诏进犯成都时抗击南诏、立下战功、忠于朝廷的蜀将形象。吴钩,泛指利剑,是驰骋战场、立志报国的象征。一个“滞”字,说明蜀将虽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却未立功名,不得封赏,滞居下位。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蜀将受到不公正待遇、被闲置冷落的同情。2.(2021·雅礼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守睢阳作张巡①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②。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注】

①张巡,唐代民族英雄。安史之乱爆发,他力守睢阳。睢阳为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张巡死守牵制了敌人南侵的主力,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后来粮尽城陷,张巡英勇就义。本诗作于城将陷之时。②鱼丽,古代阵形。(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起首两句落笔点题,写出了睢阳保卫战的时日已久和所面临的危机。诗人忧心如焚,其满腔爱国情怀清晰可见。B.三、四句,既写出月下“孤城”的景象,又透露出唐军将士众志成城、齐心卫国的战斗韧性,也说明了统帅临危不惧,治军有方。C.“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二句为唐军广大将士画像。“犹”“更”出神入化,成功凸现了将士奋战到底的坚毅。D.诗歌叙事简洁,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中间八句,每两句间均各各对偶,饶有韵致,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解析

B项,第三句“合围侔月晕”不是描写月下孤城景象,该句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敌人的包围圈步步缩小,如同“月晕”之箍月一般,水泄不通。侔:等同。见《先秦诸子选读》任公子钓大鱼“声侔鬼神”。答案

B★(2)(人物形象)最后两句在全诗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作用?塑造了怎样的形象?(6分)答案

最后两句,在前文赞颂守城将士英勇之后表达自己的心声,既丰富了诗歌的感情,也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孤城将陷之际,诗人感到自己死而无怨,遗憾的只是自己振兴国家的许多想法、建议将“无人报天子”,从而也就无法实施,不仅塑造了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更塑造了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贤臣良辅的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和翁灵舒【注】冬日书事徐照石缝敲冰水,凌寒自煮茶。梅迟思闰月,枫远误春花。贫喜苗新长,吟怜鬓已华。城中寻小屋,岁晚欲移家。【注】

翁灵舒:翁卷,字灵舒。与徐照同为“永嘉四灵”之一。(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题是“冬日书事”,首联就点出时令,带出“事”来,叙写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凿冰取水,煮茶品茗。B.诗中“思闰月”“误春花”都传达了一个信息,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C.冬日漫长,年关将近,诗人双鬓花白,因此感叹岁月流逝,愁思无穷。这一切,使他产生了想要搬家的念头,避免眼前景致,触动忧愁。D.四时代序,流光转移,诗人有感于内,往往借吟咏来寄托怀抱。徐照这首冬日书事诗,虽然是和作,但不为和韵所囿,自抒真情,精心锤炼,词巧意新。解析

B项,诗人希望凛冽严寒的冬天早些过去,温暖的春天早些到来。答案B★(2)(人物形象)全诗塑造了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6分)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位儒雅贫穷、品性高洁、多愁善感的诗人形象;诗歌叙写敲冰煮茶,思梅赏枫、麦苗新长,传递了悠闲自适的生活追求;两鬓花白、寻屋移家事件传递了年华已逝不愿睹物伤情的内心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塞下曲四首(其一)王昌龄蝉鸣空桑林①,八月萧关②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从来幽并③客,皆共④尘沙老。不学游侠儿⑤,矜夸紫骝好⑥。【注】

①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②萧关:宁夏古关塞名。③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④共:作“向”。⑤游侠儿:都市游侠少年。⑥矜:自夸。紫骝:紫红色的骏马。(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头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抒情议论做铺垫。B.“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C.“不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意思是劝告游侠儿不要只知道自恃勇武,炫耀紫骝,耀武扬威地游荡,而应该上阵杀敌、建功立业。D.此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解析C项,不是劝告“游侠儿”而是表明自己的追求。答案

C★(2)(人物形象)诗人写“幽并客”与“游侠儿”这两种不同的人,用意何在?(6分)答案

构成对比,作者对保家卫国、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武的将士的讴歌,对只知游荡街市炫耀自夸的“游侠儿”的批评讽刺,这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献身沙场战士的惋惜之情,对锦衣少年浮夸之气的批判,进一步表达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5.(2021·西安中学第三次模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枕上作陆游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壮日自期如孟博①,残年但欲慕初平②。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注】

①孟博,即东汉范滂,《后汉书》记载他“有澄清天下之志”。②初平,即黄初平,《神仙传》说他“至五百岁而有童子之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全诗从幽寂写起,渲染了极为静寂的环境,诗人于孤寂难眠中回首往事。B.颔联写穴鼠出行和邻犬夜行,以动衬静,侧面描绘诗人夜不能寐的情景。C.“壮日自期”和“残年但欲”对比十分强烈,但表达的追求却是相同的。D.尾联以豪放洒脱之语,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明月清风为伴的洒脱豁达之情。解析

D项,错误,尾联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全诗前四句写出了诗人孤夜无眠的情景,颈联流露了诗人早年希望为国效力,然而报国无门,晚年希望学得长生之术而又自知不能的想法,尾联表面上写要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看似超脱,但联系全诗,这只不过是诗人的激愤之语罢了,意在抒发暮年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激愤。答案D★(2)(景物形象)细读全诗,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诗所写的三幅画面,并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6分)解析

第一幅画面是“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意思是内室里幽幽暗暗,从梦中醒来: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已经过了三更。第二幅画面是“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意思是房里的油灯孤零零的已经没有火焰了,洞里的老鼠窸窸窣窣地出动了,听见枯叶落下的声音,邻居家狗儿走动的声音。第三幅画面是“不然短楫弃家去,万顷松江看月明”,意思是不如这样乘着小船离家去,到广阔的松江眺望明月。这三幅画面彼此相连:第一幅和第二幅画面的写法是由远及近,以声衬静;先写了墙外传来了打更的声音,再写了洞里的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这是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了“孤灯无焰”的静,又写了窸窸窣窣的“鼠”的动,这很显然是以动衬静的手法。而在这寂静的夜里作者的听觉变得格外的敏锐,又听到踩踏枯叶发出的声响,如此夜不能寐,正烘托诗人内心的悲凉。第三幅画面是诗人的想象,是虚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借景抒情,表达了要想泛舟江湖、与清风明月为伴逍遥江湖纵情山水的归隐之心。答案

①三幅画面:夜晚更声回荡在空寂的城中;室内老鼠窸窣出行,枯叶因邻家的狗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明月高悬照耀广阔的松林和江水。②彼此关联:前两幅画面是个整体,由远及近,以声衬静;第三幅画面是想象之景,与前面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秋日赴阙【注】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注】

“阙”指唐代都城长安,此诗写于作者赴长安应试途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C.颈联亦写景,诗人站在高处,望树色茫茫,听黄河水声远去,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D.第二句“长亭酒一瓢”蕴含着惜别的离情,与诗句“东风未晓放船行,卧唱阳关出渭城”传达的感情相仿。解析

B项,残云归岫,意谓天将放晴,疏雨乍过,给人一种清新之感,不是凄寒萧瑟。答案

B★(2)(景物形象)这首诗勾勒了一幅秋日行旅图,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6分)解析

理解诗歌所写内容后,从远近、动静角度分析诗句即可。答案①远近结合(由近到远)。先从近处着笔,写枫叶在秋风中的沙沙响声和长亭夜宿独自饮酒的情景,再描绘四周的远景,写华山的“残云”,中条山的“疏雨”,随关城一路远去的“树色”,在远处奔腾激荡的“河声”。②化静为动(以动衬静)。赋予华山、中条山等以动感,显现出生机和活力,同时反衬环境的空旷、悠远、宁静。7.(2021·重庆市名校联盟“二诊”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注】

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C.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解析

C项,“壮志难酬”说法错误,诗歌塑造的是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但无“壮志难酬”之意。答案

C★(2)(景物形象)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解析

对于第一问注意抓住意象以及意象的特点。首先明确第二联的意象有:云、薄暮、雪、风。云用了一个“乱”字来形容,雪是急雪,风用了“舞”“回(回旋)”来形容,综合以上分析,颔联描绘的是黄昏时候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对于用意可以从内容上、结构上来把握。内容上联系全诗(“战哭多新鬼”等)、写作背景(安史之乱中)、作者等可以知道作者借哀景抒哀情,这样的景越发衬托出作者战乱中的悲凉,同时也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结构上,雪景的描绘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待到急雪回风,满怀愁绪,仿佛和严寒的天气交织融化在一起了,这一句情景交融,也为下文写个人感遇、写对战事时局的忧虑做了铺垫。这首诗表现了杜甫对国家和亲人的命运深切关怀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答案

①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③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8.(2021·辽宁省仿真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官舍竹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不随夭艳①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注】

①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②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被贬到远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情逸致。B.颔联由实转虚,展开联想,并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官舍之中竹子的品格。C.颈联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D.尾联设想今后即使仕途坎坷,但今冬犹能在雪里看竹,可堪慰藉。解析A项,“闲情逸致”有误,“萧萧”和“闲官”两词表现的是清冷的郡斋、难挨的时光、迁客的意绪,使诗人感到凄凉。答案

A★(2)(事物形象)本诗与郑板桥的《竹石》异曲同工。但“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请对这“异”与“同”进行简要分析。(6分)答案

两首诗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郑诗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格。王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也表露诗人的牢骚不平和自我宽解之情。郑诗主要写出了竹子的刚毅,表达自己不随波逐流的情操,王诗写出了竹子的耐寒有节,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不平与自我宽解。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山亭避暑真山民【注】怕碍清风入,丁宁莫下帘。地皆宜避暑,人自要趋炎。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此中有幽致,多取未伤廉。【注】

真山民是宋朝的遗民,他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题目中“山亭”是气候凉爽而宜于避暑之处,“暑”字寓有深意,暗指元朝统治的残酷。B.“地皆宜避暑”一句明点“避暑”,寄托了诗人自己避开元朝的虐政而隐居不仕的意思。C.“人自要趋炎”一句中“趋炎”暗讽降元朝、做贰臣的那些人,和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D.竹色水千顷,松声风四檐,竹松掩映,诗人颈联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角度写山亭的凉爽。解析

D项,颈联并没有从触觉的角度写山亭的凉爽。答案

D★(2)(事物形象)人在山亭,可写的物事甚多,诗人为何选取翠竹和青松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6分)解析

本诗颈联选取了“竹”“松”两种意象,而这两种意象历来被作为有气节和高洁、傲岸品格的象征,再联系注释,可知作者为宋末进士,宋亡遁迹隐沦,由此可分析出作者选取这两个意象是为了表达自己不屈服的骨气。答案“松”“竹”“梅”素为文人雅士喜爱,有“岁寒三友”之称,诗人选取了挺拔有节的翠竹、坚毅不屈的青松,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特立独行、洁身自好、隐居养廉的品质,也体现了诗人不降志辱身、永不屈服的骨气与精神。10.(2021·湖南湖北八市十二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C.末尾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解析

C项,“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分析错误。应该是矛盾的情感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答案

C★(2)(事物形象)“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此中真意,细加涵咏韵味长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突破一炼字(含诗眼)古人作诗填词都很讲究炼字。所谓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一般说来,所炼之字是点明主旨的关键字,或是一首诗一句诗中最精辟、最灵动、最关键的字。高考炼字类试题主要是考查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叠词。素养导向类型作用典例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赋予形象以动态感。如2011·天津卷《骤雨》颔联“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两句中的“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类型作用典例形容词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物象具体、生动、直观、形象。如2013·湖南卷《钓船归》首句“绿净春深好染衣”中的“净”字,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类型作用典例名词多个意象名词连用可营造出富有情韵的意境。如2012·广东卷《余杭四月》颔联“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上句将“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排列。下句将“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排列,营造出一种富有情韵的画面。类型作用典例活用词临时改变词性,往往为诗眼,具有化静为动、化庸常为神奇的功效。以动词、形容词的活用居多。如2015·广东卷《早过大通驿》颈联“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两句中的“软”“轻”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软:使……柔软;轻:使……轻。江水本窈深而显冷涩,但在习习晨风吹拂之下竟显得柔软,“软”字很形象地写出晨风轻轻吹送、江水微微波褶的情状,从中亦可见出诗人早过大通驿的轻快心情。类型作用典例数量词数词或具有虚拟意义,侧重夸张渲染;或具有动词意义,凸显动态,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如吴文英的词《风入松》上阕:“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其中“一丝柳、一寸柔情”,形成贴切的暗喻,使这种伤痛更加形象,更加感人。类型作用典例叠词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描摹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杜甫《登高》颔联“萧萧”“滚滚”两个叠词形象地写出了秋天落叶纷纷、茫无边际的情态,“滚滚”写出了长江汹涌奔腾的气势,使人读来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使诗歌意境更显得沉郁雄浑、壮阔博大,也为后面写“悲秋”蓄足势(从结构上谈作用)。类型作用典例虚词这里的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运用恰当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2014·四川卷《秋暮吟望》颔联“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两句中的“常”“偏”两字,“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课内奠基1.动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穿”“拍”“卷”三字生动形象,请加以品味。(4分)答案

“穿”字,化静为动,写出了乱石的陡峭、尖锐;“拍”字,运用拟人手法,点出了江流湍急的气势;“卷”字,表现了江涛冲击堤岸后形成雪花的力度。这三个动词形象生动地描摹出赤壁山势的险要高峻和水势的汹涌澎湃,有声有色地展现了古战场雄壮的画面。2.形容词请简析“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中“阔”字的作用。(2分)答案

“阔”字既写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惆怅。3.副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中的“方”“始”有何表达作用?(2分)答案

表现了生命尽头透出的一股执着与坚韧的精神力量。4.数量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中的“三千丈”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答案

“三千丈”运用夸张修辞,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忧愁。5.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中有哪些叠词?其表达效果如何?请加以赏析。(4分)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极言心情之悲怆。七组十四个叠字,形象、细致而深入地表达了词人在遭受深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为全词奠定了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蕴愁,创造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果,读来仿佛可以听到词人那迟缓沉重的足音。6.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的诗眼是什么?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2分)答案“愁”为诗眼,表达了诗人的乡愁。7.修辞上,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的诗眼是哪个字?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诗眼的表达效果如何?(2分)答案

“闹”为诗眼。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8.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的诗眼是什么?该字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其表达效果如何?(4分)答案

“绿”为诗眼。“绿”字是一个表颜色的形容词,用在诗中变成了使动用法的动词,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用“绿”描写春风,化不十分容易传达的听觉、感觉而为视觉,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到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9.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一诗的诗眼是什么?你作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4分)答案

“好”为诗眼。一是暗扣诗的题目“喜雨”的“喜”,二是统领全诗。全诗围绕“好”字展开:一好,雨“知时节”,当春发生,春天正需要雨水,恰好春雨来了;二好,它悄悄而来,滋润万物细细无声;三好,夜里下不停,下得充足、透彻;四好,天晓时花朵带湿而怒放,锦官城花朵重重,花且如此,禾苗生长就可想而知了。“好”字又统领各句的诗眼:知、生、潜、润、俱、独、湿、重。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方式1.(2017·山东卷)“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2.(2016·天津卷)“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3.(2015·山东卷)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4.(2015·湖北卷)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5.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7.本诗是怎样以“××”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审题要点定向题干中有明确的“诗眼”或关键字眼答题步骤图解规范答题样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这里运用……手法,(步骤1,没有手法可以省略此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步骤2)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在结构上具有……的作用,具有……(生动形象、含蓄蕴藉、增强诗歌韵味或趣味等)的表达效果。(步骤3)确定诗眼“5角度”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