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公开课_第1页
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公开课_第2页
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公开课_第3页
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公开课_第4页
七年级下册教材教学实施建议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教材

教学实施建议内容提纲一、坚持三原则,考量四问题二、立足教学实际,把握和使用教材,引导

学生学会学习三、注重情境体验与对话生成,激发学生真

实表达四、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五、加强教研活动,引领教材使用内容提纲一、坚持三原则,考量四问题——把握教学的方向性二、立足教学实际,把握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注重情境体验与对话生成,激发学生真实表达四、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五、加强教研活动,引领教材使用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坚持三原则教学是达成道法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和基本环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立德树人;坚持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贯彻道德与法治教学原则,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初中学生身心发展和道德与法治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应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以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处理的主要关系为线索,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科学设计,避免将这些内容割裂开来,分块进行教学。应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性/学科性,避免概念化、孤立化地传授和记诵知识,努力使知识的学习服务于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要。2011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

两个突破“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首次列入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方法:人们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观察、研究事物和现象所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思维方式: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演绎思维法——从普遍到特殊进行推理。归纳思维法——根据一般寓于特殊之中的原理而进行推理。“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首次列入课程标准的要求“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这是本课程基本理念提出的新观点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每个人的知识的获得,经验的积累,德行的修养都是自己自主完成的。道德品质必须靠人独立自主养成,任何他人均无法替代。道德不能出于被动或被迫,而须全靠人主动地去践行,才能使自我成为一个具有道德水准的人。在国家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的特性,政治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政治认同-有信仰理性精神-有思想法治意识-有尊严公共参与-有信仰课程核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应思考四个基本问题我们要到哪里去?学习结果分类教学任务分析我们是否到了那里?评价业绩表现我们怎样到那里去?学与教过程结果与策略适配分类教学教学评是否有

一致性《道德与法治》七下教材有4个单元,10课,20框。

建议安排26课时(其中,6个框需要2课时)

涉及课标三大块22条左右。根据课程标准

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内容提纲一、坚持三原则,考量四问题二、立足教学实际,把握和使用

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强调教学的准确性和灵活性三、注重情境体验与对话生成,激发学生真实表达四、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五、加强教研活动,引领教材使用教学实践的三种取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忠实取向:基于教材,在遵照文本的基础上实施教学。

——机械师调适取向:基于教材,注重整合使用文本设计和实施教学。

——调酒师创生取向:以教材为蓝本,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结合教与学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文本设计和和实施教学。

——设计师继承发展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01德育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突出内容活动化与活动内容化的要求体现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立德树人是根本价值引领落实处优秀文化实融入依法治国要突出全球意识宽视野理念“新”设计“新”内容“新”资源“新”教学惯性?尝试?课程评价引导课程评价方式的探索与改变。教师促使教师直面教学的挑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鼓励学生与教材对话、与师生对话、进而与自我对话,探索行动策略,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方式更多地转向在对话、澄清、共识中实现价值引导。教材愿景道法教育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学生要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增强道法学习能力。道法教学强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如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在体验、辨析与践行中生成知识,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素养。了解和研究教材内容表达逻辑与要求道德与法治教材设计的栏目为教学活动过程的顺利展开搭建了很好的脚手架。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探索单元整体性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拓展空间”“探究与分享”/

“阅读感悟”/“相关链接”“方法与技能”“运用你的经验”正文观点及其展开价值观正面引导承认、接受个体化的生活经验,鼓励表达与分享揭示矛盾或不同经验的碰撞相关知识帮助理解、深化认识行动策略,导向实践的脚手架经验扩展教材栏目使用建议分类栏目名称呈现形式使用建议主要栏目运用你的经验材料+问题活动+要求作为教学导入使用(-延续过程之中?)探究与分享作为学生活动使用,学生在活动后得出正文观点(-会否更丰富/有偏差?)拓展空间结课时拓展延伸使用(-课内外兼顾!)辅助栏目相关链接材料课程资源可让学生自主阅读,也可集体阅读后教师补充问题,变成活动探究阅读感悟方法与技能学生自主阅读和教师讲解均可(-是用来做的!)准确把握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学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现状和学习需求,

强调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实现教材的相对稳定性与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性的有机统一,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实效性。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现实问题、实际事例作为主要素材进行提炼,使教材成为联系现实生活与实践的桥梁。采用有教育意义的时事内容,广泛吸纳世界文明成果,使之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具鲜明时代特点;既彰显中国立场、又开阔国际视野,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提供良好的平台。采取多种方式,开发与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学校要发挥教师课程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整合不同类型的资源,注重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要高效能利用“运用你的经验”栏目生成的资源。内容提纲一、坚持三原则,考量四问题二、立足教学实际,把握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注重情境体验与对话生成,激

发学生真实表达

——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四、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五、加强教研活动,引领教材使用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

教材强调师生能够与教材设计的内容与问题情境产生一定的共鸣或思想冲突,能够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内在体验、感受进行对话,而不是仅仅浮于表面形式。这样的对话无疑会增强课堂的开放性。如何对课堂生成部分进行恰当的承接、整合、转化,是对老师的挑战。激发、倾听和尊重

学生自己的、真实的表达提问、追问和反问

比较辨析中引导指导教导平等、开放和包容

学生的心声童真不解误解期望、赏识和坦诚

感同身受自我反思、引领某中学的教学模式/课例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二框

我们与法律同行课堂组织形式:

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将课本内容分成3-4个有“思维力”问题。然后由2个左右小组共同分工解决问题。讨论与分享呈现形式:学生小组将答案呈现在瓷质白板,然后粘贴出来供全班同学一起分析讨论用。老师根据学生讨论内容总结、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并做必要补充。课堂的评价问题:学生的课堂评价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组长评价、老师评价与课堂自身表现。

在对学生讨论结果分析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思维力的培养与实践力培养,重视是非辨析、正能量的引领。知识分析模式:不同的提问引导学习者

对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如果你要引导辩论的发生,你或许可以进行类似的提问:“其他人可能推荐什么解决方法,你觉得他们的推理怎么样?”如果你要促进折衷的发生,你可能会问道:“是否存在一个两全其美的或者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法?”如果你希望学习者能够权衡不同的论证,或许你可以问:“哪一方更有说服力?为什么?”提问的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脚手架,支持他们自己进行提问进而引导他们对问题的分析。

内容提纲一、坚持三原则,考量四问题二、立足教学实际,把握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三、注重情境体验与对话生成,激发学生真实表达四、研究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

程性评价

——强调教对学引领和教学改进五、加强教研活动,引领教材使用道德与法治课学业评价

五种不正常的现象注重记忆,不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不注重其他测试手段注重容易量化的目标,不注重不易量化的目标注重分数名次,不注重起点和进步注重终结性评价,不注重形成性评价国际上教育质量评价的趋势评价内容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核心;评价方式强调发展性/过程性评价;评价方法日渐科学化;评价功能突出反馈与改进。

评价方案的设计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发展道德与法治素养为主导,体现学科评价特点,多方面搜集综合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完整信息,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素养状况作出合理、客观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作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避免评价方式偏离本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主要评价方式

观察

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的依据。描述性评语

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项目评价

教师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学生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搜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对小组成果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谈话

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和对话,获得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引导。成长记录

教师应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自我小结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课堂评价实例

某中学课例: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师生同评,记分+量表,计入期末总分。学生的课堂评价分为三个组成部分——组长评价、老师评价与课堂自身表现。组长根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进行评价,老师根据小组讨论呈现的结果对小组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即为每位同学的教师评价得分。考试

以有效测试道德与法治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为目的,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道德与法治实践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如辩论、情境测验、开闭卷的笔试等。考试命题框架,由四个基本维度构成:评价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关键行为表现。试题要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难度适宜性。考试评价标准既有答案唯一的试题,又有答案开放的试题。科学设计与使用考试与评价量规。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考试命题研究,探索独具特色、符合本课程特性和学生发展实际情况的有效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要求1.客观、公正,要准确记录和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状况,调动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积极性。2.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形成性评价。着重评估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水平。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3.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学习评价采用笔试与口试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法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法律意识的强弱;采用“成长记录法”,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以引导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采用写调查报告、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并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教师可参考以下评价示例。

评价内容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得分评价等级调查报告①积极承担任务

并与同伴合作②认真搜集并

加工材料③有完整清晰的

成果展示教师评价每项活动满分5分,按照学生表现划分等级,共分为三级:A级:4-5分B级:2-分C级:0-1分小组评价手抄报①内容健康、主题突出

②设计新颖、图文并茂③字迹工整,语言流畅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演讲、辩论赛①观点正确②内容充实③声情并茂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评价示例道德与法治课考试评价改革趋势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到2020年,形成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进中考改革,目标是逐步建立一个“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

中考考试内容改革: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素质。这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改革有两大特点:一是全科开考/合格评价;二是统一要求科目(语数外、体育)与学生自选科目/“一考两用”结合。2016年10月11日,教育部下发《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的改革要求: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等。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中考评价体系应否与高考评价体系衔接?“四翼”

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四层”

考查目标必备知识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