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课件_第1页
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课件_第2页
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课件_第3页
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课件_第4页
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科学及其知识论、方法论、本体论1,科学史丹皮尔《科学史》的卷首引了一首诗:《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1929年)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来使大地丰产,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接着,他们又祈祷反复无常的天神,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他们的烟火缠绕的祭品,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1第一章,科学及其知识论、方法论、本体论1,科学史1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与圣贤,她耐心地等了一会——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2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2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从此,在混沌一团中,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3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3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更没有揭示出宇宙字谜画的意义。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英国,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4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4科学演化的几个阶段:魔咒,神话,哲学,宗教,实验科学。思考其具体关系,是直线进化、辩证发展、整体综合?尤其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如何从几种中吸取灵感?5科学演化的几个阶段:5丹皮尔在序言中,描述了自然科学的这个过程:“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丹皮尔,1页)6丹皮尔在序言中,描述了自然科学的这个过程:6“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至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与此同时,物理学本来有很长时间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机械模型,这时却终于接触到一些新概念,在这些概念里,机械模型是不中用的,同时也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根本的东西,这些东西,用牛顿的话来说,‘肯定不是机械的’。”(丹皮尔,1页)7“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却一方面使科学思“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处理的就是终极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的,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丹皮尔,2页)8“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处理的就是终极实在,现在,科“只要我们根据现代科学哲学清晰地洞察到它的意义,我们就会知道,物理科学按照它固有的本性和基本的定义来说,只不过是一个抽象的体系,不论它有多么伟大的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它永远不可能反映出在的整体。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但是,要想关照生命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需要同神灵一脉相通的感觉,而这就构成了宗教的根本基础。”(丹皮尔,21页)9“只要我们根据现代科学哲学清晰地洞察到它的意义,我们就会知道形而上学(哲学、世界观)的意义:形而上学(整体、本质、本体、终极)的两个意义:一是宇宙论:事物的本质、来源、归宿。二是人类学:人存在的意义、安身立命之所问题——人是谁,来自于哪里,要到哪里去——终极价值问题。丹皮尔描述了: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的历史,以及这种关系的未来。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实质是:科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意义:事物的本质、来源、归宿;人的本质、来源、归宿。10形而上学(哲学、世界观)的意义:形而上学(整体、本质、本体、2,科学科学,就其原初的含义,其实就是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和知识。“拉丁语scientia(scire,学或知)就其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science(自然科学)的简称。德语对应词wissenschaft仍然包括一切有系统的学问,不但包括我们所谓的科学science(科学),而且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丹皮尔,9页)112,科学11德语的“科学”概念,作为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和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需要的概念一致,和马克思使用的“科学”概念相一致。12123,“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古希腊“理论”或“科学”概念:“逻各斯”(logos).一种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区别于“主观意见”。希腊人的“理论心态”——穿越“流变”表象,达到永恒不变“真理”。133,“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古希腊“理论”或“科学”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激昂热情,归根到底一定会被解释为这样的事实:作为全部科学知识中的伟大工具之一,‘概念’首次被有意识地发现。苏格拉底发现了它的意义,当然他不是世界上唯一发现其意义的人。在印度,人们发现了一种与亚里士多德逻辑非常相似的逻辑的来源。在希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方便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那就是苏格拉底的门徒逐渐理解的重大体验。。。开辟了一条了解和讲授如何在生命中正确行动的道路,并且首先是作为一个国家公民如何正确行动的道路;因为这个问题对希腊人来说就是一切,他们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个理由,人们才从事科学。”(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5页)1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激昂热情,归根到底一定会被解释为这样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实现的是:把人的自我存在与科学认识统一。“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15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实现的是:15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之喻:告诉人们,唯有“科学真理”(理念)抓住的不是幻觉和影子,而是真实的现象或实在。理念、概念、观念、理性、逻各斯就是“光”,“光就是让。。。通过”,来到太阳下的世界,就是来到理念照耀、穿越的真实的现象世界。16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之喻:16分析:1,苏格拉底在自然哲学之后提出“认识你自己”、“善即知识”的重大意义在于,科学真理就是你的生命行动,从事科学(哲学)就是成为人。2,人一旦体验到“真理”,就会服从真理。3,真理就是至善,人的德性与德行是关于善(知识、真理)的结果,知识与价值同一。4,真理的“体验”是在理性、逻辑、思维中的清楚明白,逻辑就是“直观”、“呈现”那个“至善”。5,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比喻中的理念论之意义。6,理念或概念是全部科学的伟大工具之一,这在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系统表达。17分析:17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将“求知”定义为探索“原因和原理”。形而上学把握“终极实在”、世界整体(现象存在的终极因,满足普遍性,实是之为实是);而关于特殊现象的专门科学则只是对现象形成形式逻辑的推论的知识,无法接触到终极实在。终极实在在一切现象的背后支配着现象世界。关于形而上之终极实在、终极原因的学问,就是形而上学,metaphysica(物理学之“后”、“元”、“根本”、“超越”)。18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将“求知”定义为探索“原因和原理”。《物理学》第一章第一节开篇定义自然科学:“如果某一种研究的对象具有本原、原因或元素,只有认识了这些本原、原因和元素,才是知道了或者了解了这门科学,——因为只有认识了它的本因、本原直至元素时,我们才认为是了解了这一事物。——那末,显然,在对自然的研究中首要的课题也必须是确定其本原。”(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商务印书馆1982年,15页)“对我们说来明白易知的,起初是一些未经分析的整体事物。而元素和本原,是在从这些整体事物里把它们分析出来以后才为人们所认识的。”(同上,15页)19《物理学》第一章第一节开篇定义自然科学:“如果某一种研究的对“原因”就是对“为什么”的回答。所有关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有四种:1,“形式”,是没有运动变化的对象,比如数学、终极形式(理式、理念、逻各斯)。2,“动力”,是引起运动变化的根源。3,“目的”,指为了什么目的。4,“质料”,指产生的事物。“作为自然哲学家,他应当用所有这些原因——质料、形式、动力、目的——来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但是,后三者常常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同一的,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二章七节,60页)20“原因”就是对“为什么”的回答。所有关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有四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也可以视为“科学研究方法论”。在《物理学》里,事物就是质料和形式,运动变化的原因就是“形式化”,事物的形式就是本质、善——目的、动力。21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也可以视为“科学研究方法论”。21《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知识就是求取事物的原因,认明了一个事物的原因后才能说知道了这个事物。专门学术(科学)是对具体事物原因的“知识”;而哲学,在物理学之后,是对万物的原因的“知识”。22《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22哲学起源于对现象世界的“惊异”:“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明。。。。。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不为其它任何利益而寻找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立的唯一学术。”(卷一,章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5页)23哲学起源于对现象世界的“惊异”:23哲学作为人认识世界“终极”的困难:“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想,人类的本性是在缧曳之中。(注:人类多欲,形役于日常所需,成为自己生活的奴隶,因此不复能寻求理智。)照雪蒙尼德的话,‘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应安分于人间的知识,不宜上窥天机。。。。。于神最合适的学术正应是一门神圣的学术;任何讨论神圣事物的学术也必是神圣的;而哲学确正如此:(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的原因,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一门学术或则是神所独有;或则是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所有其它学术,较之哲学确为更切实用,但任何学术均不比哲学为更佳。”(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6页)24哲学作为人认识世界“终极”的困难:24说明:人不是神,所以亚里士多德分析以往哲学家们的成就及其局限;亚里士多德以为自己完成了,自己是神了。在一千多年后,黑格尔宣称自己才真正发现了神的秘密。其实,每一个体系的哲学家,都把自己当作神了。黑格尔之后出现后形而上学时代。但是,亚里士多德这里的论述早就为形而上学事业埋下了自我怀疑的祸根。(叔本华尼采的“人的意志”转向,费尔巴哈的人学转向,马克思的实践转向,维特根斯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转向,等等,这些都使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达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极限。)25说明:人不是神,所以亚里士多德分析以往哲学家们的成就及其局限哲学(形而上学)寻求的“原因”属于万物的“终极原因”。是“相反于变动者,为目的与本善,因为这是一切创生与变动的终极(极因)。”(《形而上学》7页)。亚里士多德用过“第一原因”、“第一原理”、“本体”、“元一”、“实是”、“存在”等等概念来指称这个“终极原因”。26哲学(形而上学)寻求的“原因”属于万物的“终极原因”。是“相“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禀赋’。这与任何所谓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形而上学》56页)——这个“实是”就是“逻各斯”、“理性”、“神”、“真理”等名称的含义。科学研究的是“是者”,是“实是”一个“现象”;或者是一个建构起来的“特殊的实是”(现象的原因和原理)。27“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由于本性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区别:科学方法论与哲学属于同一级思想活动。“所有这些学术各自规定一些特殊(专门)实是,或某些科属,而加以探索,但它们所探索的却不是这些实是的全称,亦不是这些实是之所以成为实是者,或那一门类事物之怎‘是’;它们以事物之本体为起点——有些将怎是作为假设,有些将怎是作为不问自明的常识——于是它们或强或弱的,进而证明它们所研究的这门类中各事物之主要质性。这样的归纳,显然不会对本体或怎是作出任何实证,只能由某些路径稍使暴露而已。相似地,各们学术都删略了这一问题:它们所研究的这门类是否存在;这问题与阐明事物之究竟和事物之实是,属于同一级的思想活动。”(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卷六,118页)28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区别:科学方法论与哲学属于同一级思想活动。——这定义了“物理学”其实就是“物理哲学”,它不是“自然科学”;“物理”关涉的是自然、社会、政治、经济等等的“原因和原理”,那么“物理学”就是关于研究这些“物理”研究的“方法论”了,它和“哲学”属于“同一级的思想活动”;因为它就各种门类的科学提出其是否存在的问题。29——这定义了“物理学”其实就是“物理哲学”,它不是“自然科学亚里士多德的以上的阐述至少清晰了这样的分类:1,哲学:形而上学,研究世界的终极原因、实是及其属性。2,科学方法论:物理学(物理哲学),研究科学之成为科学,它们的“本体”(出发点);它们的研究性质。包括形而上学与物理学、专门科学的关系。3,各门科学(科属):功用,研究“特殊的实是”、具体现象的原因和原理。但它们用各种不同的路径对“实是”“稍使暴露”。包括一种制造术(技术)也是对“实是”有所“暴露”。(海德格尔后来将技术的本质理解为“展现”)30亚里士多德的以上的阐述至少清晰了这样的分类:304,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体现的主要成就在于阐明和分析各种学问的位置和方法。这为后人开辟了各种学术研究的门径。可以说,亚里士多德的系列著作提出了哲学、自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许多问题。而他自己建立体系的方法是形式逻辑的推理方式(几何学、不矛盾律、归谬法).通过把知识定义为寻求原因,而四因说把万物本性理解为“形式”,这样就可以不再用神、宗教来解释万物的动因,而可以凭借形式逻辑推导出逻辑上必须有一个自身不动而致动于万物的永恒的“实是”、“终极因”。它也是“理性”、“逻各斯”。在理智科学这个方向上,得益于老师又超越了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有将人们引出现实世界的危险。“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314,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体现的主要成就在于阐明和分析各种学问的位3,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科学的第一个伟大工具:概念(逻各斯、理性与人走真理之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概念之间的推理、逻辑)“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这种希腊精神的过程之中。这种实验是一种可靠的可控实验手段。没有这种手段,现代经验科学将是不可能的。以前也有一些实验。。。。。但把实验提升为一个研究原则,则是文艺复兴的成就。它们是由艺术方面的伟大革新家、实验先驱者们完成的。。。。实验方法就是这样经过伽利略而从这一圈子进入科学的,进入理论圈子之中则是通过培根实现的;然后它被欧洲大陆的大学中的各种精确学科接受了。”(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6页)323,近代科学的方法论及其方法论的认识论基础32真正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我们先了解其主要线索,再概况其特征。中世纪:关注彼岸世界,此岸生活苦难,需要逃离;一切理性(如经院哲学)兴趣论证上帝,对自然无研究兴趣,自然不过是上帝的作品;用找到的“上帝”及“上帝的意志”来解释自然。偶然的对自然观察研究的结果与其违背,就被视为亵渎神;对自然、社会的理智观察研究风险巨大。33真正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我们先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整个近代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起步前进的。1,“纯粹理论精神的复活”:这是科学的文艺复兴的真正涵义,文艺复兴与希腊思想在精神上的血缘关系(气质相似)即基于此,这是文艺复兴发展的决定因素。文艺复兴以1600年为界有两个时期:人文主义时期和自然科学时期。34文艺复兴:342,神学与科学的分离过程。近代自然科学的肇始来自“通神论”。如新柏拉图主义认为,自然是精神、神的产物。结果,在超感性世界里研究神让给神学,哲学则心安理得将自身献身于感性世界的自然界,最终哲学的任务是以赞叹崇敬的心情在自然界中理解上帝的启示和创造力。如布鲁诺:上帝同时是“三因”(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上帝是以为不停工作的艺术家。如牛顿:有神论者,在于发现上帝在安排事物、宇宙的时候,到底用了哪个数学公式。上帝是数学大师。352,神学与科学的分离过程。近代自然科学的肇始来自“通神论”。精确科学与神学分离的言论:认为它是通向上帝的一条道路:荷兰博物学家声明“这里我在对虱子的解剖中给你们带来了上帝的意志。”甚至新教中许多有神论者相信,“沿着中世纪寻找上帝的道路已经不能找到上帝了。上帝是隐蔽着的,他的道路不是我们的道路,他的思想不是我们的思想。然而在精确科学中,人们能够有形地抓住他的作品,因而人们就有希望发现上帝为世界作计划的线索。”拉美特里甚至《人是机器》。(后来匿名写《人不是机器》)36精确科学与神学分离的言论:36分析:1,上帝意志的理解的变化会开启科学的可能,如,上帝是个机械师、数学家,那它的作品就符合机械、数学的法则。显然,他们研究自然的什么“原理”,上帝就会是那个原理的化身。本体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习惯还紧紧地缠绕着新的科学(自然科学)。必须要有方法论的突破,才有自然科学的解放。2从自然科学与神学这种分离过程来看,科学研究方法论与某种终极价值之间的关联的可能性问题?反思当今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问题。37分析:373,自然科学时期:从科学到科学方法论的时代。“自然科学之所以取得对近代哲学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由于它首先自觉地运用了科学方法因而取得了自身的地位;其次是它从此立场出发能够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决定思想的普遍运动。”(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513页)383,自然科学时期:从科学到科学方法论的时代。38近代哲学是在考察自然科学的工作方法中发展起来的思辨的哲学方法,这反过来又构成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中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基础。

“17世纪哲学可以被描绘的方法的竞赛。”(文德尔班)39近代哲学是在考察自然科学的工作方法中发展起来的思辨的哲学方法4,方法论问题:反对“经院哲学”。经院哲学运用的就是“演绎法的三段论”。——三段论只能在证明或反驳中陈述已经知道的东西,或只能将此已经知道的东西应用于特殊事物。当时出于这种三段论无效性的认识,便产生一种渴望:探索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发现“新事物”的可靠道路。开普勒(1571-1630):《宇宙奥秘》伽利略(1564-1642):冷静理智地支持新近获得的自然知识并为之奠定理论基础。《物理-数学》理想纯洁环境的“实验”中的“事物”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牛顿(1642-172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404,方法论问题:40近代科学方法论的领袖人物:一是培根,二是笛卡尔,三是居于其间的是他们的学生霍布斯(贡献社会科学方法论)41近代科学方法论的领袖人物:41培根(1561-1626):《增进科学论》、《新工具》(或思维和力量)。反对演绎法:雄辩术的演绎三段论不能驳倒经院哲学,那就用相反的方法,“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培根相信他指出了科学的新途径,建立了与亚里士多德工具论相反的《新工具》。承认怀疑论论点: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确的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形成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须首先“洁化”,清除掉所有在认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附加物。那些对纯粹经验的篡改和歪曲的,培根称之为“幻象”(idola)。42培根(1561-1626):《增进科学论》、《新工具》(或思四种谬误幻象:“种族幻象”——与一般人性相联的错觉,据此我们在事物中总猜测有秩序有目的,使自己成为外在世界的尺度。“洞穴幻象”——每个个人被他的天性和生活环境禁锢在他的‘洞穴’之中。“市场幻象”——来自人们相互交往,特别是通过语言交际,由于我们执着于用词代替概念。“剧场幻象”——我们轻信了历史上的理论而又不经判断、人云亦云的虚妄的幻象。培根以此攻击以往哲学的“神人同性说”,而要求亲自检验事物本身,要求不带偏见地接受现实。但关于如何获得“纯经验”和排除“四幻象”他却论述贫乏。(这暗示一种解释学、实践论认识论取向,以后论及)43四种谬误幻象:43归纳法:培根认为是处理事实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识就是了解事物的“原因”,“四因”中唯一要考虑的是“形式因”,作为现象的永恒本性和本质的形式因就是柏拉图的“理念”,但根据“纯经验”才能找到。(因为是形式、理念,也就不一定是数学,培根并不重视数学)人类学与社会科学:《增进科学论》包含多门知识的纲领性的范例,经验原则(归纳法)同样适应“人的知识”。人和人生的一切活动产生于一些“简单的现实因素”,它们也是外部自然界的基础。培根“人类学的和社会的自然主义”,在霍布斯政治哲学中得到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强烈反响。44归纳法:培根认为是处理事实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和亚里士多德一科学的“实践”目的:“知识就是力量”——控制自然的科学价值观。甚至,只有以控制自然为目的,才有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培根《古代智慧》:借古希腊神话来说明自己倡导“工具、技术性科学”(经验科学)的合法性。古希腊神话中的达代罗斯、伊卡洛斯。培根抬高达代罗斯——善于工具技术智慧,德性存在问题。三百年后培根同乡提出伊卡罗斯问题,批评培根。科学技术的双刃剑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将其引入社会批判理论,社会的技术主义统治问题。45科学的“实践”目的:“知识就是力量”——控制自然的科学价值观笛卡尔:哲学的认识论转向_重新确立理性生存态度与理性真理观。在培根和伽利略共有的方法论上,笛卡尔添加了一条重要的原则:归纳法或分析法应导致“具有最高的和绝对的确实性的唯一原则”;再以此原则利用综合法达到“全部人类知识的有系统的关联整体”。哲学第一个任务是“分析”,第二任务是“综合”。真理在于“清晰性、明确性、确实性”:在自我意识面前的一种直接直观的、不得不承认的、一种具有强制力的存在。46笛卡尔:哲学的认识论转向_重新确立理性生存态度与理性真理观。体现在《形而上学沉思录》、《方法论》:从“怀疑一切”到“我思故我在”。展现了怀疑论的全套结构,怀疑本身呈现出一个无可非议的确定性事实——要怀疑、要梦想、要受骗,我就必须存在;我作为能思维的自觉的东西而存在;存在的确定性不在我的身体行为、感觉,而是“思我”(理性主体)。47体现在《形而上学沉思录》、《方法论》:47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在科学方法论意义分析:1,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在于它最充分和绝对的清晰性和明确性,满足这个条件的就是“真实”的。2,真理原则:一切都必须在人的心灵面前达到这样的清晰和明确性,才是“存在”的、真实的,才是真理。“清晰”定义为“直观地呈现在心灵面前的东西”;“明确”是“本身彻底清晰并确切地被规定的东西”。48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在科学方法论意义分析:484,物的数学化、空间化。以清晰和明确性的原则标准推导上帝和物的存在与性质:体现在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对于有限物体的数学因素和量的规定(广延、空间性)。全部知识在逻辑一贯性中推论出来,真正的科学知识依赖于理智的认识。5,自由原则和个体性原则。凡真实的东西,必须以自由(自我意识,从自己出发);而自由以思维为条件(影响黑格尔,思维的本性即自由,自由的可能在于思维)。494,物的数学化、空间化。以清晰和明确性的原则标准推导上帝和物6,笛卡尔留下后遗症:主客二分与对峙结构——心物二元论;我思故我在的论证作为一种“自我从世界抽身的运动”;自我的封闭性、内在性,与外部世界隔离。主体人的抽象化、非历史化、非社会化、非主体间性、非交互理性、非辩证理性;人的价值和意义诉求的排除;物被空间化、几何学化、数学化。实践目的的排除。(影响斯宾诺莎、莱布尼茨、霍布斯;直至德国古典哲学康德、黑格尔哲学体系;既启示胡塞尔又导致胡塞尔的批判,直到后现代哲学都在对抗笛卡尔)。506,笛卡尔留下后遗症:507,笛卡尔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延伸:“感觉运动的静力学和动力学”。自然科学启示笛卡尔外部经验的复杂结构都可以简化、还原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他研究情绪和激动的自然史,从惊奇、爱和恨、欲望、快乐和忧愁六种基本形式推导出了许多亚情绪,建立了一套情绪体系。517,笛卡尔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的延伸:“感觉8,“清晰性和明确性”标准影响:斯宾诺莎。《伦理学》运用几何法,企图像处理线段、面积、体积一样来处理人类的行为和欲望;他不毁谤、嘲笑而是理解它们;将三段论演绎重新引入,一切知识包括人的行为的知识从最高真理通过正规推论而得到。莱布尼茨。根据清晰性和明确性确立“直观知识”;划分两类知识:“对理性自明的普遍真理”和“经验事实”,前者永恒有效,后者一次有效(偶然性)。528,“清晰性和明确性”标准影响:523,自然科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极端体现:政治学领域的霍布斯《利维坦》、经济学领域的英国古典经济学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哲学原理:论公民》、《利维坦,或教会和公民国家的内容、形式和权力》(被视为现代政治科学基础名著)方法论:和培根一样,将精神的东西往物质的东西里卷进去,精神可以机械化理解,经验心理活动属于物质世界,观念和意志归根到底也是人体活动。“人类学机械唯物论”,人类学就是自然科学。533,自然科学研究范式、方法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极端体现:政治学1,“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个一切人不相信一切人的状态;在自然状态里存在着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自然”双含义,一是人的本性的合理性,二是人按照自然本性来行动。人的自然本性及其行动就是“自我保存”、“个人利益”、“畏惧他人”、“伤害他人”,一种不屈不饶的动物意志状态。541,“自然状态”——“自然状态是一个一切人不相信一切人的状态2,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和平社会、国家(权力机器、动力学)根源“理性契约”——个人利益自然权利原则,理性原则,综合原则的契约。个人出于恐惧和和平需要通过社会契约把自己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附属于社会契约的是统治契约或服从契约,根据这种契约,个人将自己的权利和权力交给了政府。552,社会秩序、社会关系、和平社会、国家(权力机器、动力学)根分析:1,“价值中立”。这个理论的证明仿佛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能适应,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模式。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学习培根和笛卡尔的自然科学方法论3,“自然状态”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意义: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假设和虚构,使其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秩序,一种机械的动力学结构。56分析:56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是霍布斯解释整个“自然状态”的简单的、自明的原则。然后,从这个“自然状态”到达“人类社会”。——社会行为能从单个的个体行动得到解释,个体们的行动集合构成社会。社会被还原为个体行为。(后休谟反对,认为社会大于个人的集合)——原子论的、机械的、外在关系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黑格尔、马克思称其“市民社会”,区别于“人类社会”)57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配第、魁奈、斯密、李嘉图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整个发展,首先是从培根和笛卡尔创立的方法论汲取灵感的,因而也是向先行掌握了这种方法论的自然科学请教受益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之父”威廉·配弟全面革除了传统的方法论,他把各种自然科学中的方法应用到政治经济学上,并为其方法加上了数学的形态即“政治算术”。如果说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了配弟的方法,那么就此而言,斯密和李嘉图的学说确实可说是代表了“古典方法的完成”。

58古典经济学的自然科学方法论基础:配第、魁奈、斯密、李嘉图古典魁奈:农业劳动创造价值;经济领域具有类似自然规律的“自然秩序”。斯密:先著《道德情操论》,道德原则是“利他主义”,作为价值应当。后著《国富论》——工业劳动创造价值;利己的、计算理性的经济人;作为自然秩序或无形的手的价值规律。59魁奈:农业劳动创造价值;经济领域具有类似自然规律的“自然秩序4,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划界:社会(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开创者;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冲突的理论确证者——康德康德:人文、社会科学摆脱自然科学的方法论。自然科学方法论与终极价值关系割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分离、自然界被机械化、数学化。黑格尔随后将康德造成的分离重新统一起来:绝对精神辩证法(《逻辑学》)604,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划界:社会(人文)科学方法康德三大批判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形而上学-本体论-认识论”。《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判断力批判》——“美学”。康德的学说,对三者进行了在理性上、逻辑上清晰的划界。61康德三大批判著作:61康德曾经说:世界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思考越久,敬仰之情越深: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一生的使命自述为:我要为科学划出界限,以为信仰留出地盘。62康德曾经说:世界有两样东西,我们对它思考越久,敬仰之情越深:《纯粹理性批判》的学理分析:1,休谟的提醒:一是休谟怀疑论(“人只能知道自己的感觉”,彻底的经验主义),使形而上学随追问和表达的那个“本体”、“形而上之终极实在”,变得不可能;也使认识变得在理论上不可能。这惊醒康德。二是“是”与“应当”之间没有逻辑联系。63《纯粹理性批判》的学理分析:632,综合英国认识论中的唯理论(观念论)与经验论的争论。3,康德问题:经验论的合理性:科学知识的内容。观念论的合理性:科学知识的普遍性,需要概念。综合:“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642,综合英国认识论中的唯理论(观念论)与经验论的争论。644,康德的“先验分析”:“人为自然立法”——被喻为“哥白尼式革命”。“我们如何先验地经验对象?”答案只能是:经验要成为经验,一定在人一方(主体)有先于经验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主体的先验(先天)认识形式”。654,康德的“先验分析”:65“主体先验直观形式”:时间内感和空间外感。感觉质料因为时空感而成为经验(现象、自然界)。康德因此说“知性为自然立法”、“人为自然立法”。这保证了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66“主体先验直观形式”:665,“物自体”:事物自身,事物本身,自在之物。康德把前面的“经验”、“现象”、“自然界”当作“事物自身”对我们的“表现”。我们的“知性”(狭义的科学理性)只能认识这个“表现”,“事物本身”则不是我们的“知性”可以认识的。现象与本体、事实与应当之间的“鸿沟”:对于我们的知性而言,在“现象”与“物自身”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鸿沟”。我们的认识必须限制在经验领域而不能达到超验。675,“物自体”:676,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知性”):知识由判断构成,把两个概念用“是”联接起来。“判断”有两类: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类似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前者不会有新知识出现,完全的形式逻辑,恒久如斯,没有内容的空形式;后者与经验有关,是对经验的判断,有新知识产生。686,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知性”):知识由判断构成,把两康德就“先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具体划分为三个:“数学知识如何可能”(先验分析论),“自然科学知识如何可能”(先验感性论),“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先验辩证论)。69康德就“先验综合判断如何可能”具体划分为三个:“数学知识如何康德给出的就是两种认识形式:一是“直观”(先验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形成经验、现象、世界内的事物,也就是我们的感性认识的经验材料。二是“知性”(先天综合判断力),即知性纯概念或范畴(比如原因和结果),对经验综合判断,形成“科学知识”。——这就是知性不能越出经验之外,非法进入形而上的领域(物自身、超验界)。否则,会陷入“二律悖反”。(即先验幻像、辩证法)70康德给出的就是两种认识形式:707,以上康德思想的意义:一是,人为自然立法,在认识论上把人作为主体,真正杀死上帝安排自然秩序的神学。二是,为科学的普遍性奠定了依据。三是,为未来形而上学开辟了道路,避免对“本体”用“知性”去研究。尤其是可能把某个“幻影”、“幻像”当作了一个崇高的东西,摆放在我们的信仰领域,偶像崇拜就是如此。后著《未来形而上学导论》。717,以上康德思想的意义:71四是,为道德、价值、存在意义奠定了一个领域。《实践理性批判》、《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判断力批判》。开启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探索;新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