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_第1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_第2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_第3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_第4页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5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会熟悉图象;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会画简洁的图象;会利用图象求位移和速度。

2.了解用图象来处理试验数据,探究物理规律的讨论方法。

重点、难点: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具:

气垫导轨(包括气源和滑块),j0201-1型数字计时器三台,光电门四个,放大器(自制)一个,米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复习]

上节内容,引入新课]复习匀速?请看下面的例子。

[试验]

讨论一滑块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的运动状况。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用三台数字计时器同时测量滑块三段位移(oa段、ob段、oc段)所用的时间。

[提出问题]

试验测出滑块位移20cm、40cm和60cm所用的时间,但滑块在任意时间内(如:1s内、2s内)的位移是多少?还不知道。滑块通过任一位移(如位移50cm)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还不知道。也就是说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还不知道,我们现在用图象法来讨论它们的关系。如何讨论?

[叙述]

选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用横轴表示时间t,用纵轴表示位移s,选取单位和适宜的标度,依据试验测出的数据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然后用平滑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表示滑块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这种图象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位移图象。

[板书]

一、位移——时间图象。

[叙述]请同学们依据试验测出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

(画图前先将作图步骤写在幻灯片上投影并叙述,让学生明确)作图步骤:1.列表记录试验数据;2.选取直角坐标系;3.标明坐标轴表示的物理量及单位;4.选择适宜的标度;5.描点;6.用平滑线将各点连接起来。

[学生作图,教师巡察辅导]

[提问

]作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象外形是什么样子?(学生依据自己作出的图象答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讲评、订正学生作图中存在的问题]

[小结]

作出的图象可看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各点根本在一条直线上,即可认为滑块的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且这条直线通过坐标原点。

[争论]

依据作出图象的外形推断滑块做什么运动?

[归纳小结]

过原点的直线表示正比函数,即滑块的位移跟时间成正比。从而可知:滑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引导学生从图象求]

(1)滑块在任意时间内的位移(滑块1s内、2s内的位移;1s末到2s末这段△t时间内的位移△s);

(2)滑块任一位移所用的时间(如位移50厘m的时间)。

[小结并板书]

1.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2.从图象可求:

(1)位移;

(2)时间;

[设问]

能不能从位移图象上求运动速度?怎样求?(学生思索)

[叙述]

△s就是滑块在△t时间内的位移,所以△s/△t=v。从图中可看出比值△s/△t越大,直线与水平夹角也越大,直线越陡。因此△s/△t也叫做直线的斜率,用k表示。

(指导学生看书甲种本第60页第4行)

[板书]

(3)速度v=△s/△t=k。

[练习]

求滑块的运动速度:

v=△s/△t=23cm/1s=23cm/s

=0.23m/s

[稳固练习]

在位移图象中画出另一条直线Ⅱ(速度0.1m/s)。提问:

(1)这条图线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

(2)它的运动速度比滑块大还是小?

(3)求出它的运动速度。

[叙述]

在位移图象中将纵轴s改为v,即纵轴改为表示速度,那么这种图象变为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我们叫做速度——时间图象,简称速度图象。

[板书]

二、速度——时间图象

[争论]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的外形是什么样子?”(前后桌子四个同学为一组,争论后各组汇报争论结果)。

[小结并板书]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随时间转变。各时刻速度大小都一样,因此它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分析]

1.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直线在纵轴上截距越大,表示运动速度越大。

2.从图象中可求物体任意时间内的位移,例如求图2中物块在2s内的位移。据s=vt,对比图4分析指出这个位移大小可用图象中纵轴表示速度的线段和横轴表示时间的线段所构成的“面积”来表示,即0.1m/s×2s=0.2m。但位移和面积是两个含义不同的量,我们不过是借用“面积”来表示位移的大小。另外这个“面积”的单位是m/s×s=m,而不是m2,所以这个“面积”要加双引号。

[板书]

从图象可求:

(1)速度;

(2)位移(位移的数值等于“面积”的数值)。

[归纳总结]

1.对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进展比拟总结,加深学生对图象意义的理解。

2.物体的运动规律可以用公式来描述,也可以用图象来描述,用图象描述直观、形象。它是讨论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盼望同学们仔细学习,为今后科学讨论打下根底。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通过例题的争论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及。

2、了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3、进一步体会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中矢量方向的表示方法。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力量以及应用数学学问处理物理问题的力量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例题1自然的引出推论公式,即位移和速度关系,通过思索与争论对两个根本公式和推论公式做了小结,启发学生总结一般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涉及到五个物理量,由于只有两个独立的方程式,因此只有在已知其中三个量的状况下,才能求解其余两个未知量,引导同学思索和总结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别规律,教材通过例题2,实际上给出了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特点,强调由两个根本公式入手推导出有用的推论的思想,培育学生分析运动问题的力量和应用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力量。

教法建议

通过例题或练习题的争论,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画出运动过程草图,动手推导公式,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总结,协作适当的课件,加强学生的熟悉,在推导位移公式时直接给出的,在这里应向学生说明,实质上它也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根本公式的推论。

教学重点:

推论公式的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

主要设计:

一、例题1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条件,a,s,待求量。

2、请同学分析解题思路,可以鼓舞学生以不同方法求解,如“先由位移公式求出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等。

3、教师启发:上面的解法,用到两个根本公式,有两个未知量t和,而此题不要求求出时间t,能否有更简洁的方法呢?可以启发学生两个根本公式的消去,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4、让学生自己推导,得到,即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且思索:什么条件下用这个公式更便利?

5、用得到的推论解例题

二、思索与争论的处理

1、三个公式中国共产党包括几个物理量?各个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使用更便利?

2、用三个公式解题时,至少已知几个物理量?为什么?

3、假如物体的初速度等于零,以上三个公式是怎样的?请同学自己写出:

三、例题2的处理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画运动过程草题,标出已知量、待求量为。

2、放手让同学去解:可能有的同学用公式(3)和(1)联立先解出a再求出t;也可能有的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利用求得结果;都应赐予确定,也可能有的同学受例1的启发,发觉此题没让求加速度a,想到用根本公式(1)(2)联立消去a,得到。

3、得到后,告知学生,把它与比照知,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以当作一个推论公式应用,此公式也可由,将位移公式代入,利用求得,(请同学自己推证一下)

4、用或解例2。

四、争论典型例题(见后)

五、争论教材练习七第(5)题。

1、请同学依据提示,自己证明。

2、展现课件,下载: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见媒体资料)

3、依据课件,绽开争论:

(1)1秒末,2秒末,3秒末……速度比等于什么?

(2)1秒内,2秒内,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3)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位移之比等于什么?

(4)第1秒内,第2秒内,第3秒内……平均速度之比等于什么?

(5)第1个1米,第2个1米,第3个1米内……所用时间之比等于什么?

探究活动

依据本节所学学问,请你想方法测出自行车刹车时的初速度及加速度,需要什么测量仪器?如何测量?如何计算?实际做一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实质及相关概念,把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试验让学生从观看试验中分析归纳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育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力量,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试验、观看、推理、归纳等科学学问和方法,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熟悉观;

(2)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学习,培育学生多层次考虑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追求科学真理的学习品质。

(4)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科学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科学的现实性。使学生产生剧烈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领会科学的奇妙与和谐,体验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培育学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熟悉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难点:

(1)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无直接关系。

(2)同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g。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教师先给大家讲一则生活见闻。教师有一次在街上观察一个江湖骗子在行骗,现在我将他的骗术再现一下:

这是一张百元钞票,我捏住它的顶端,你用两个手指放在钞票的中部做好捏住钞票的预备,但留意在我松手之前你手的任何局部都不能遇到钞票,当看到我松手时,你就立即去捏钞票。

骗子说:“假如你能捏得住,百元钞票归你,假如捏不住,你只需给我五元钱”。

现在请三位反响灵敏的同学上台来试试,看能否捏得住钞票。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人都捏不到钞票而被骗。要戳穿骗子的骗局,提醒其中的科学道理,学习完本节内容就知道了。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实例——自由落体运动]

师:现在我们来讨论挂在细线下静止的小球,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生:重力和拉力

师:假如把线剪断,小球下落后受什么力作用?

生:重力和空气阻力(较小)

师:那么,小球将在什么方向上运动?

生:沿竖直方向下落

演示:用火将绳子剪断,小球下落。

这就是我们常见的物体自由下落的现象。将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静止释放,快慢一样吗?(同学们七嘴八舌,主要有两种看法:重的物体下落快、重的物体不肯定下落快。)

[板书:一、科学探究1——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一样吗?]

师:赞成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同学请举手,赞成重的物体下落不肯定快的同学请举手。毕竟哪种说法正确呢?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吧。请刚刚举手的同学们各选出三名代表,坐到讲台的两侧来。

坐在讲台左侧的代表队为正方,他们的观点是:重的物体下落快。坐在讲台右侧的代表队为反方,他们的观点是:重的物体下落不肯定快。每队的桌面上放有硬币一枚、一样纸片两张、一样体积的铁球和铝球各一个。现在各队先争论5分钟,可以利用桌面的器材设计试验来论证本方的观点。

正方甲生:同学们请看,将硬币与纸片同时由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硬币比纸片下落得快,说明重的物体下落快。(鼓掌)

反方乙生:将纸片捏成团,然后与硬币同时由同一高度静止释放,两者几乎同时落到桌面上。说明重的物体下落不肯定快。(鼓掌)

正方丙生:你们怎么证明是同时到达呢?根本看不清晰,硬币确定会更快到达桌面的,只是太快了,我们眼睛区分不出来。

反方丁生:将铁球和铝球同时由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大家仔细听听,落到桌面时,声音只有一个(演示),说明两球是同时落到桌面的,也即快慢一样。

正方丙生:落到桌面的声音并不悦耳,有些混浊,或许是两个时间间隔太短了,我们的耳朵区分不出来。

反方戊生:我们假设“较重的铁球下落得快”是正确的`,那么将铁球和铝球用线连在一起下落,跟铁球单独下落相比,谁下落得快?按正方观点连在一起的两球比铁球重,应当比铁球下落得快。但是铁球和铝球连在一起后,下落得慢的铝球要对下落得快的铁球起阻碍作用,所以两球连在一起时,应当比单独的铁球下落得慢。由正方观点推出了自相冲突的两个结论,所以说,正方观点在规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热闹鼓掌)

正方同学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师:在刚刚的剧烈辩论中,正反双方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充分利用了桌面上的器材来论证已方的观点,特殊是反方戊生在试验观看效果不够明显的状况下,能利用我国古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规律思想,推翻了正方的观点,更是值得赞扬的。现在我宣布反方同学获胜。(鼓掌)

师:重的物体不肯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那么,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究竟受什么因素影响呢?为什么纸片捏成团后,重量未变,但下落得快呢?

生:由于物体自由下落时,物体除了受重力作用以外,还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纸片捏成团后,重力作用不变,而空气阻力的影响变小,所以下落得快。

师:假如没有空气阻力作用的话,物体自由下落得状况会怎样呢?我们通过试验来观看这一状况。

演示:牛顿管试验。

师:轻重不同的羽毛和金属片在没有空气的空间自由下落,它们不受空气阻力作用,下落快慢一样;若在有空气的空间下落,它们受到空气阻力作用时,下落快慢就不一样了。综合上述试验,得出结论:

[板书:若无空气阻力作用,不同物体自由下落运动快慢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在日常生活中,物体下落不行能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假如空气阻力相对于重力而言很小可忽视不计的话,物体由静止下落的运动就可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例如:铁片与金属小球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等等。所以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抱负化过程。通过抱负化突出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从而使问题简洁化,这是物理学中常用到的一种讨论问题的科学方法。

我们可以看到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大,是作匀加速运动吗?

[板书:二、科学探究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师:我们曾用什么方法讨论并推断匀变速直线运动呢?

生:当相邻且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Δs为定值时,小球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有Δs=at2。

师:留迹法是讨论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例如频闪照片、纸带等。

课本第47页的图3—26是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限于时间关系,请大家在课后由该图片上的数据推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其加速度。

现在我们用一台较为先进的仪器——dis传感器来讨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

将重物和速度传感器连在一起自由下落,通过电脑直接在大屏幕上显示出其速度——时间图像。图像有什么特点,由图像可以得到哪些结论呢?

生: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说明白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板书: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师:在同一地点将两个不同的物体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它们运动的加速度一样吗?大家可以依据刚刚我们做过的牛顿管试验中羽毛和铁片的运动状况进展理论推导。请一位同学上台演板。

学生演板:

即不同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一样的。

师: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一样,这个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板书:2、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48页的信息窗。由信息窗可以猎取哪些信息呢?

生:不同纬度重力加速度的值不同,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值越小。

师:很好,请坐。重力加速度的值不仅跟纬度有关,还跟高度等因素有关,这将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连续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是v0=0,a=g的匀加度直线运动,我们能否利用以前学过的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呢?

生:能。

师:很好。式中的s我们也常用h来替代。

[板书:三、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师:请大家依据课本第49页“迷你试验室”中提示的方法,两人一组,互测对方的反响时间。(下台询问)绝大多数同学的反响时间在0.15—0.18s之间,而百元钞票长为15.6cm,一半长7.8cm,将h=7.8cm代入公式可得t=0.13s,可恶的骗子就是利用这0.02—0.04s的差距骗取人民的钱财的。盼望大家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理解“占小廉价吃大亏”、“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人生哲理。

师:0.02s让骗子的阴谋得逞;0.02s杨利伟叔叔驾驶“神舟五号”绕地球运行了约158m;雅典奥运会百米决赛赛场上盖特林9秒85,奥比科维鲁9秒86,格林9秒87。他们都只相差了0.01s,这是怎样的差距?是从“金牌”到“银牌”到“铜牌”的巨大落差,更是近在眼前却难以逾越的无奈……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同学们要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努力学习、欢乐生活,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奉献的人。

课堂小结

(1)我们运用了物理学中的抱负化方法,从最简洁、最根本的状况入手,抓住影响运动的主要因素,去掉次要的非本质因素的干扰,建立了抱负化的物理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抱负化是讨论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还要用到。

(2)通过分析处理试验数据,推出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概念,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导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3)同学们要学会讨论问题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学问本身,学问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猎取学问和处理学问。

布置作业:

1、利用课本第47页的图3—26上的数据推断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计算其加速度。

2、阅读课本第50页至52页,完成第53页练习5、6。

3、查阅资料,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有什么实际意义。

4、由试验测出的重力加速度的值比当地实际的重力加速度的值小,试分析误差来源。如何改良试验可以削减误差?

教学小结与反思

1、由一则生活见闻引出课题,较好地集中了学生的留意力,激发了学生剧烈的求知欲,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2、通过试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奇怪心,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火烧断悬线,可避开剪刀剪断悬线时对悬线横切的不利影响,确保小球开头下落时初速为零。

3、通过“辩论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自行设计试验探究物理规律,很好地培育了学生团结协作、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创新的精神,较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也使学生了解突出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逐步帮忙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熟悉论。

4、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计算时间,特把频闪照片的数据分析和处理放在课后进展。课内则采纳先进的dis传感器系统,直观、真实、快捷地展现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图像,然后依据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物理讨论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总结、类比迁移,由自己推导出自由落体的运动性质和规律。

5、最终的“迷你小试验”与引入遥相照应,准时对学生进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本节课科学探究所花时间较多,没有安排随堂训练,拟在下节课补充一节习题课。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篇4

第一、二节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记录自由落体运动轨迹

1.物体仅在中立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头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抱负化模型)。在空气中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影响,与物体重量无关。

2.伽利略的科学方法:观看→提出假设→运用规律得出结论→通过试验对推论进展检验→对假说进展修正和推广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常量,称为重力加速度(g)。g=9.8m/s2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其大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削减。

vt2=2gs

竖直上抛运动

1.处理方法:分段法(上升过程a=-g,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整体法(a=-g,留意矢量性)

1.速度公式:vt=v0—gt位移公式:h=v0t—2

2.上升到最高点时间t=g,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回落到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

3.上升的最大高度:s=2g

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根本公式:s=v0t+2

2.平均速度:vt=v0+at

3.推论:1)v=vt/2

2)s2—s1=s3—s2=s4—s3=……=△s=at2

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

s1:s2:s3:……:sn=1:3:5:……:(2n—1)

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

t1:t2:t3:……:tn=1:(√2—1):(√3—√2):……:(√n—√n—1)

5)a=(sm—sn)/(m—n)t2(利用上各段位移,削减误差→逐差法)

6)vt2—v02=2as

第四节汽车行驶安全

1.停车距离=反响距离(车速×反响时间)+刹车距离(匀减速)

2.安全距离≥停车距离

3.刹车距离的大小取决于车的初速度和路面的粗糙程度

4.追及/相遇问题:抓住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意的临界条件,时间及位移关系,临界状态(匀减速至静止)。可用图象法解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教案篇5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2、把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并能用来解答有关的问题。

力量目标

体会学习运动学学问的一般方法,培育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材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渐渐熟识数学工具的应用,教材直接从加速度的定义式由公式变形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紧接着配一道例题加以稳固。意在简洁明白同时要让学生自然的复习旧学问,前后联系起来。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推导位移公式的方法许多,中学阶段通常采纳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