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21年辽宁初中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之学法守法
一.规则与秩序(共2小题)
1.(2020•盘锦)生活中,在公共候车室高声打电话的乘客,引得人们侧目而视:堵住车门
不让列车正点发车的乘客,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这说明()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律来维护
③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④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2019•盘锦)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
A.社会秩序B.社会规则C.自律D.他律
二.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共1小题)
3.(2020•大连)如图的漫画警示我们()
①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有界限的
②法治限制了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③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公民有权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三.法律的特征(共1小题)
4.(2021•阜新)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制定和颁布的过程说明法律()
A.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四.违法行为及种类(共1小题)
5.(2019•盘锦)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
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行为分别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五.一般违法行为(共1小题)
6.(2018•沈阳)部分商家利用外卖平台在网上售卖香烟,并且不确认购买者是否成年,有
些吸烟的未成年人通过这一渠道购买香烟。这些商家的行为()
A.属于合法经营行为B.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属于犯罪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
六.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共1小题)
7.(2020•锦州)17岁的小欣因犯抢劫罪银铛入狱。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好
学生,不该因结识几个“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还打骂同学;
不该在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与“朋友”们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
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甚至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法院判刑,我非常后悔,
希望大家以我为或,“勿以小而为之”,不触碰法律红线,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人。
(1)请你从小欣的《忏悔书》中找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写出犯罪的基本特征。
(3)小欣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你怎样的警示?(答出两点即可)
七.国家司法机关(共2小题)
8.(2021•阜新)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从财产权、人格权等七个方面聚焦民事工
作、办理行政案件、惩办犯罪分子等。这表明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①审判机关
②监察机关
③司法机关
④法律监督机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9.(2020•沈阳)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一()
A.行政机关B.监察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
八.遵守社会公德(共1小题)
10.(2018•锦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体现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
A.仁B.德C.廉D.公
九.新媒体及其作用(共1小题)
11.(2021•丹东)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交往脱离了实际,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
一十.善用新媒体(共1小题)
12.(2020•丹东)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合理利用网络我
们要()
①恪守道德
②遵守法律
③抵制网络视频
④抵制不良信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一十一.国家行政机关(共1小题)
13.(2021•大连)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A.监察机关B.司法机关C.执行机关D.行政机关
2017-2021年辽宁初中道德与法治真题分类汇编之学法守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规则与秩序(共2小题)
1.(2020•盘锦)生活中,在公共候车室高声打电话的乘客,引得人们侧目而视:堵住车门
不让列车正点发车的乘客,受到行政拘留的处罚……这说明()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社会秩序只能靠法律来维护
③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④社会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考点】规则与秩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
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题文中,在公共候车室高声打电话的乘客、堵住车门不让列车正点发车的乘客
的做法是无视规则的表现,这说明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①③正确;②错误,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规则之一;
④与题意不符。
故选:Bo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规则与秩序,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2019•盘锦)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
()
A.社会秩序B.社会规则C.自律D.他律
【考点】规则与秩序.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
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本题考查社会规则的知识点.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
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违背规则要受到处罚。B
符合题意。A规则是社会秩序的保障,与题干不符。CD属于遵守规则的表现,与题干不
符。
故选:B„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规则与秩序的关系,结合选项排查即可。
二.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共1小题)
3.(2020•大连)如图的漫画警示我们()
①网络世界的自由是有界限的
②法治限制了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③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④公民有权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考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分析】本题考查法治和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
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会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解答】题文信息说明了网络世界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法治
与自由是相互联系、不分割的,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法律的红线,
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同时法治是自由的保障。分析可知,①③说法正确,
符合题意;②错误,法治保障了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④错误,公民有权依法在网络上
表达自己的意愿。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法治和自由的关系,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三.法律的特征(共1小题)
4.(2021•阜新)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制定和颁布的过程说明法律()
A.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法律的特征.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依据教材知识,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
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等方面分析即可。
【解答】法律的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因此题文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
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制定和颁布的过程说明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正确;ABD不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与题文不符。
故选:Co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重点考查对法律特征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违法行为及种类(共1小题)
5.(2019•盘锦)李某因在网络上散布谣言被公安机关拘留5日,罚款200元;谢某因殴打
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二者行为分别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C.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D.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考点】违法行为及种类.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
的行为。
【解答】本题考查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
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
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
事法律法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法规,应当受
到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
称为一般违法行为。散布谣言是扰乱公共秩序,“拘留5日,罚款200元”说明情节较轻,
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殴打他人致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说明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
是犯罪行为,即刑事违法行为。
故选:Co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考查的主旨,分析各个选项,完成解答即可。
五.一般违法行为(共1小题)
6.(2018•沈阳)部分商家利用外卖平台在网上售卖香烟,并且不确认购买者是否成年,有
些吸烟的未成年人通过这一渠道购买香烟。这些商家的行为()
A.属于合法经营行为B.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属于犯罪行为D.应受刑罚处罚
【考点】一般违法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
法,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
【解答】题干中这些商家向未成年人售卖香烟,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所以B符合题意;
A错误,属于不合法经营行为;C错误,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D错误,题干
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不能受刑罚处罚,
故选:B,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不同,结合材料做出总结。
六.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共1小题)
7.(2020•锦州)17岁的小欣因犯抢劫罪银铛入狱。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好
学生,不该因结识几个''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经常旷课,还打骂同学;
不该在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与“朋友”们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
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甚至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法院判刑,我非常后悔,
希望大家以我为或,“勿以小而为之”,不触碰法律红线,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的人。
(1)请你从小欣的《忏悔书》中找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2)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请写出犯罪的基本特征。
(3)小欣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你怎样的警示?(答出两点即可)
【考点】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预防违法犯罪;犯罪行为.
【分析】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以材料
分析题形式呈现。分析材料内容,按照题目要求,联系教材中上述知识点作答。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行为”的认识。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
识的理解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可知,与“朋友”们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属于一般违
法行为;“持刀抢劫被法院判刑”属于犯罪行为。
(2)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严重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小欣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我们的警示。依据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从一
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要谨慎交友、自
觉抵制不良诱惑、增强法治观念等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一般违法行为:与“朋友”们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犯罪行为:持刀抢劫被法
院判刑。
(2)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①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
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②要谨慎交友,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③提高明辨是
非和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自觉守法。
【点评】审清题意,明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逐问分析解答即可。
七.国家司法机关(共2小题)
8.(2021•阜新)人民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民法典,从财产权、人格权等七个方面聚焦民事工
作、办理行政案件、惩办犯罪分子等。这表明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①审判机关
②监察机关
③司法机关
④法律监督机关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考点】国家司法机关.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是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是国家机
构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依法成立的行使相关国家职权的司法组织。
【解答】监察机关是监察委员会,法律监督机关是人民检察院,故①④错误。我国的司
法机关是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
机关。”故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Ao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教材知识,明确人民法院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方可顺利作答。
9.(2020•沈阳)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一()
A.行政机关B.监察机关C.审判机关D.检察机关
【考点】国家司法机关.
【分析】本题考查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分别是我
国的审判机关和法律监督机关,通过司法活动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它们按照法律规定,
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
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职责。
【解答】依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我国设立最
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
据、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干涉,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审清题意,把握人民法院的性质,结合题干描述,做出选择即可。
八.遵守社会公德(共1小题)
10.(2018•锦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体现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
A.仁B.德C.廉D.公
【考点】遵守社会公德.
【分析】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正常、有
序、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巾应
该遵循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公民基本的品德素养,要遵守社会公德。
【解答】分析名言可知,意思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体现了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德,B是正确的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题遵守社会公德,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
九.新媒体及其作用(共1小题)
11.(2021•丹东)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有()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交往脱离了实际,疏离了现实的人际关系
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考点】新媒体及其作用.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媒体及其作用。新媒体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
交往平台,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去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解答】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大大促进了
人才、资金、技术、物资的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的新工具、经济贸易的新途径;网
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
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
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互联网打破了地域界限,极大地拓展了文化交流的内容、场合及范围,提高了文化传播
的速度,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选项③在题干中体现不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认真审题,把握新媒体及其作用,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一十.善用新媒体(共1小题)
12.(2020•丹东)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合理利用网络我
们要()
①恪守道德
②遵守法律
③抵制网络视频
④抵制不良信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③④
【考点】善用新媒体.
【分析】该题考查善用媒体。我们应正确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己的媒体批判能力和媒
体素养。
【解答】合理利用网络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
名负责人的网络参与者,①②④说法正确。③错误,网络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抵制网络
视频的说法太绝对。
故选:Bo
【点评】仔细审题,把握善用媒体,结合选项排除。
一十一.国家行政机关(共1小题)
13.(2021•大连)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
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体现了国务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A.监察机关B.司法机关C.执行机关D.行政机关
【考点】国家行政机关.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家行政机关。学生要明确教材知识,进行回答即可。
【解答】题干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
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国务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国务院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教材中关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知识,
进行回答即可。
考点卡片
1.规则与秩序
【知识点讲解】
1.生活需要秩序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
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3)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
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
2.维护秩序靠规则
(1)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
(2)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如果违反规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甚至受到相关部门处罚;
(3)社会规则不会自动起作用,需要人们自觉遵守。人人都要以遵守社会规则为荣,违反
社会规则为耻。
【知识扩展】
维护和改进规则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
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有的需要废除,有
的需要修改和完善。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例题透析】
小到乱扔垃圾、插队抢座,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到企业经营不守
规矩,什么昧心钱都敢赚;政府部门的人靠潜规则办事等等。根治这些乱象,必须()
①宣传规矩、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
②培养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惯
③加大立法力度,通过立法来彻底杜绝不守规矩的行为
④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规则与秩序。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在实际生活中,
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解答:不守规则,既不道德,也可能违反法律,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也是对他人不负责,生
活和工作不能顺利进行,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根治这些不守规则、规矩的乱象要宣传规矩、
规则,减少“无知者无畏”现象的发生,培养人们的规矩意识,提升守规矩的文明素养和习
惯,加大立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把处罚落到实处,让不守规矩者付出必要代价。所以选项①
②④的观点是正确的,故应选择A;选项③的观点具有绝对性,通过立法来不可能彻底杜绝
不守规矩的行为,故应排除BCD.故选A。
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重点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教材知识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知识点讲解】
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是什么?
(1)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无限制的
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害。
(2)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
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
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
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
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知识扩展】
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
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法律的特征
【知识点讲解】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
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法律具有强制性,是靠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
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
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
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知识扩展】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不是由国家制定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
政力量保证实施;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道德只约束范围内的成员。
【例题透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
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工
“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分析:本题考查法律特征。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
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解答:“苍蝇老虎一起打”意思是不管违法犯罪者职位多高、权利多大,都要依法惩处,这
表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符合题意;A项内容不是法律特征;B项内容
是法律特征,但不符合题意;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内心信念、舆论等维系,
D错误。故选C
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明确“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含义,排除
错误项与干扰项。
4.违法行为及种类
【知识点讲解】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
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识扩展】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
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例题透析】
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B.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C.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D.小江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分析:本题考查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法律并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解答:抢劫他人财物、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等行为都是触犯
法律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ABD符合题意: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是道德义务,不是法
定义务,因此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不是违法行为,C不符合题意•故选ABD。
点评:正确解答此题要准确理解违法行为的含义,排除干扰项。
5.一般违法行为
【知识点讲解】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知识扩展】
1、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3、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
【例题透析】
2016年10月28日中午1点左右,广州白云机场一航班在下客过程中,一男子擅自打开了
飞机左3号门,并将应急滑梯放出,导致后续航班不得不调换飞机执行。目前,李某被处以
行拘13日。李某的行为是()
①一般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理解。一般违法行为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触犯刑法,依
法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的行为。
解答:一般违法行为是指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相对于犯罪而言,一般违法行为的
危害性较小,题干中李某被处以行拘13日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选项①②的观点是正
确的,故应选择A;选项③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李某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选项④说法有
误,李某的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不是犯罪,故应排除BCD.故选A。
点评:审清题意区分把握一般违法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与犯罪的不同即可。
6.犯罪行为
【知识点讲解】
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识扩展】
1、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
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
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人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
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例题透析】
王力军是内蒙古的一个农民,他从种粮农民那里无证收购玉米。一审法院以非法经营罪,判
处王力军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此案判决之后,社会反应强烈,最高法
院依法指令内蒙古法院重新审理,重审改判王力军无罪。根据所学知识,以下属于王力军不
构成犯罪的理由的是()
①他行为没有违犯刑法
②他的行为没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性
③他是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社会舆论都同情支持他
④他的行为没有刑事处罚必要性。
A.①®@B.②③④C.①②④D.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行为。犯罪是指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触犯刑法
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也称为严重违法行为。
解答:犯罪行为具有三个特征,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题干中王
力军从种粮农民那里无证收购玉米,显然不具备这三个特征,只是无证经营,属于行政违法
行为。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③显然不能作为无罪的依据,要以法律为准绳。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宜采用排除法,将含有错误说法③的选项排除即可。
7.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知识点讲解】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是相联系,两者之间有相同点:
(1)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都违反了法律;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
两者违反的法律不同,对社会的危害不同,受到的惩罚不同。
一般违法: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违反刑法以外的法律;承担民事责任或受行政
处罚。
犯罪:违法情节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严重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刑事违法性);受到
刑事处罚(刑罚处罚性)。
【知识扩展】
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例题透析】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都应受到刑事处罚
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共同点,解决本题要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
分析和比较,从而得到正确答案。
解答:一般违法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应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①③是对的,②不对,一般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或受到行政制裁。犯罪要受到
刑事处罚。④不对,一般违法行为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触犯了刑法。
故选B
点评:解决本题要在牢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共同点的基础上完成。
8.预防违法犯罪
【知识点讲解】
1、尊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
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2、预防犯罪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识扩展】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
(1)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家教不严,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方法单一、粗暴,家庭生
活不和睦,家庭成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
(2)学校原因:只重视知识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
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法单一;
(3)社会原因:缺乏社会保护,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
(4)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是非、法制观念
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
心理和从众心理,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等。
【例题透析】
古语云“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不良行为是一定会走向违法犯罪的②要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③要懂得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错误④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会走上违法犯罪。
A.①®@B.②④C.③④D.
分析:该题考查预防违法犯罪的内容;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干一些
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到滑向犯罪的泥潭。因此,我们要防微杜渐,勿
以恶小而为之,这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解答:题干谚语告诉我们: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防微杜渐,
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结合题干选项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绝对;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
的选项。
9.国家司法机关
【知识点讲解】
1、人民法院性质是什么?人民法院的类型有哪些?
我国宪法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
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
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等。
2、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什么?
人民法院的基本职权是审理刊事、民事和行政案件,通过行使国家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
解决民事和行政争议,护社会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先法和法律。
3、法律对人民法院的要求。
人民法院在司法活动中,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十涉。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
会公平正义。
4、人民检察院性质是什么?人民检察院有哪些类型?
我国先法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检察
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
5、法律对人民检察院的要求。
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对刑事犯罪行为代
表国家提起公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的公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各级人民
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相,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为
人民务。
【知识扩展】
在我国,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法律规定,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司
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行使国家权力,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合法
权益的职责。
【例题透析】
依法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判决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检法的职能。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
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
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解答: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所以依法对犯罪分子实行刑罚判决的
机关是人民法院。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作答。
10.遵守社会公德
【知识点讲解】
1、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最简单、最起码、最普通的行为准则,是维持正常、有序、健康
的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条件。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巾应该遵循的行为
准则,也体现了公民基本的品德素养。
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
(2)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
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社会公德的
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知识扩展】
人类社会生活可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三大领域,与此相对应的道德也可分为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
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
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社会公
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例题透析】
2016年9月20日人民日报:最近,北京房山怪石山13处景观石上都出现了红色涂鸦,歪
歪扭扭题名“陈X成”。颜料挺专业,洗也不好洗,擦也不好擦,好好的景观整出了疤。陈
某的行为()
A.文明快乐旅游,正常现象
B.展现自我风采,无可非议
C.缺乏社会公德,影响恶劣
D.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
分析:本题考查遵守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
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解答:题文材料中反映的在风景名胜区乱刻乱画的行为是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是不文明
的行为,体现了部分公民素质低下,C符合题意;ABD没有正确认识到该行为的性质和危
害,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难度一般。具有社会公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投资版证券交易委托合同
- 2025年度室内外装饰装修合同违约赔偿标准与环保检测协议
- 2025年度夜间搬运工劳动合同保障方案
- 2025年度个体工商户现代农业租赁服务协议
- 2025年度仓储物流行业劳动合同工伤赔偿及仓储安全协议
- 2025年度农业生态环境评估与合作协议
- 2025年度XX互联网企业股东退股及网络安全协议
- 咖啡厅装修简易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人体模特摄影作品授权使用协议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中建(轮扣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 GB/T 17421.2-2023机床检验通则第2部分:数控轴线的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的确定
- 小区燃气安全宣传新闻稿
- WORD一级上机题答案
- 合唱社团第二学期活动记录
- 264省道淮安段(原淮安楚州施河至涟水五港公路)环评报告
- 矢量分析和场论基础
- 进步粘滞流体阻尼器埋件的一次验收合格率
- (完整版)书籍装帧设计
- 第九章古典文献的检索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改革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