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_第1页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_第2页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_第3页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实践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必要性,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将评价融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全过程中。此背景下,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教评分离、教学评不一致的问题,同时从高中化学教学根本需求出发设计评价指标、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主体,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作用,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向更优更高发展。一、“教、学、评”一致性的相关界定“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其特征是将评价融于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身的学习情况,从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教、学、评”一致性可分为三部分,其中,“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教学导入、教学讲解、教学指导等等;“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如预习、学习、练习等等;“评”指的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行为,如即时评价、延时评价、终结评价等等。“教、学、评”一致性的追求在于“教”“学”“评”三者的协调统一,通过构建“教评一体”“评学一体”“教学一体”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二、高中化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策略(一)定位学情设定评价指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贴合学生实际发展情况。然而,高中阶段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良莠不齐,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设计评价指标,可能出现教学指标与学生发展情况相背离的情况,影响教学评价效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因材施评”的重要性,不仅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掌握学生的最近发展情况,还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设计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以此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课教学为例,为了保证教学评价发挥促学作用,教师需要先分析学生的具体学情。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发布导学案并布置导学任务,如:物质的量是什么?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正式教学前,教师检查学生的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并对其进行分类:将能够完成所有导学任务,并就具体化学问题提出独特看法的学生作为A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悟性高、学习能力强的学习特征;将可以完成部分导学任务,并能够在教科书中指出答案出处的学生作为B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具有认真、刻苦的学习特征;将导学任务完成情况差、未提前阅读化学教科书的学生作为C类学生,明确这类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差的特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设计评价指标:1.及格指标:能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中等指标:能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之前的关系等知识;3.优秀指标:掌握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通过设计分层指标降低不同类别学生的化学学习压力,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上主动实验的学习习惯。(二)对照课标设计评价目标,促进学生多元发展要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落实,需要教师设计明确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目标,使教、学、评三种教学行为指向一致,完成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引导。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设计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设计学生的学习目标,综合两项目标内容设定评价目标,使学生在评价的驱使下综合发展。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离子反应”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先要明确课程标准对化学教学的具体要求,如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等等。结合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观察电解水实验过程中学习电离方程式Cl-,初步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让学生观察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使其在观察过程中初步形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让学生分析判断Cu、NaCl、KOH等物质中是否有电解质,使其初步形成证据推理素养;让学生合作操作熔融氯化钠导电实验,使其在操作过程中形成实验探究素养;让学生了解离子反应知识的现实应用意义,如治疗胃酸、软化硬水等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通过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综合设计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的实施指明方向,保证评价目标与教师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目标一致,从而为学生指明学习、发展的方向。(三)根据需求优化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教学是教师授课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动态交互的一个过程,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如果忽略学生的学习需求重复套用评价内容,则会带给学生负面的学习体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的需求动态性地调整教学评价内容,并配合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等多种语言进行教学评价,以此发挥评价的促学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情感。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教学为例,这一课教学包括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金属活泼性顺序判断方法等知识的教学,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为避免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畏难心理,教师可在导学环节提出复习问题:你知道怎样鉴别金和铜锌合金吗?在学生应用金属和氧气、酸反应等知识解决该问题后,教师应给予其积极的评价:看来你对这些化学方法掌握得很牢固啊,看得出来你是一个认真的好学生!通过肯定的鼓励为学生树立化学探究的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内驱力。接着,教师可在新课教学环节提出问题: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铁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那么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也可以与铁发生反应吗?由于这一问题难度较高,学生的问题回答积极性明显降低。这时,教师可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应使用“你的想法很独特”代替批评;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则可以鼓掌,或给学生“加分”。这样,不论学生犯错与否,都能得到教师的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然被调动,学习效率自然提高。课程教学中,教师根据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评价内容,使学生在口头评价、表情评价、动作评价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化学探究,久而久之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四)立足实践创新评价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1.应用诊断评价,培养改错能力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包括认识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吸收知识等等。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犯各种错误。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才能保证学生的长远发展。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时,教师可以将诊断评价融于各项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指出学生发展不足、提出改正建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能力。以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其次又是什么?在学生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时,教师观察学生的情境学习表现,并继续提问:硅的用途为什么如此广泛?你认为硅的性质与它的结构有何必然联系?学生在问题链的驱动下查阅元素周期表,绘制碳原子、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从中探究二者的具体区别。等到情境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教师可对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点评,如:某位学生在情境导学阶段并未集中注意力,这种学习行为不值得提倡,学生应当在教师提出问题后主动翻阅书籍、导学案解决问题;某位学生的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绘制错误,正确的结构图应是“内2外4”的;某位学生只从物理的角度考虑硅与碳的区别,考虑问题的视野狭窄等等。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光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评价,还要给出其指正建议,以“诊断”“开方子”的评价教学方式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引导其改正,从而发展学生的知错、改错能力。教师将诊断评价应用于教学活动中,通过指出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正的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改错能力。2.应用形成评价,培养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为学生经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感知知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教学评价应尊重学生的学习发展规律,积极将形成性评价应用到读、听、思、探等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深度交互,从而加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以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课教学为例,根据本课“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实验教学活动,并将形成评价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如化学反应速率可能受反应物浓度影响、受反应温度影响等等。在学生提出猜想时,教师给予其相应评价,如:你有从化学视角分析这个问题吗?你的猜想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通过即时评价引发学生对实验猜想的进一步思考。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使用朗威8.0数据采集器组装实验装置,控制实验药品浓度获取实验数据,同时在草稿纸上绘制实验图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对学生的装置组装、实验操作细节、数据分析过程进行评价,通过即时评价规范学生的实验行为,提高其实验操作质量。实验总结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实验数据提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方法。这时,教师可对实验结论的严谨性、实验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说法,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理论水平。通过将形成评价应用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及时发现实验学习中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反思提升,提升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3.应用终结评价,培养综合能力终结性评价以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情况为主,具有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反映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重要作用。教师可在完成教学任务后组织终结性评价活动,以此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起点,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高中化学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前布置随堂测试任务,借助任务检查学生学、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水平,并及时发现学生的学、用能力发展问题,帮助其解决问题,提高自我。以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完成原电池概念、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等知识的教学后,教师设计终结性评价测试题:(1)银锌电池可用于电子仪器的电源,其放电过程如一式表示,当电池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2)既能够与盐酸发生反应产生H2,又能够与Zn组成原电池(Zn为负极),这一金属可能是______。(3)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以上三道练习题考查了学生对“原电池”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评价学生的理论学习、方法学习、应用练习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知识学习、知识迁移与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促进其反思提高。上述案例,教师在完成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