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课件_第1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课件_第2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课件_第3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课件_第4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1页定义:

是由于慢性肺和胸廓疾病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引发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进而引发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造成右心衰竭一种心脏病。第2页流行病学特点:

1.本病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患病率为0.48%(70年代调查)近年在≥15岁人群调查患病率为0.672%。2.

寒冷地域较温暖地域患病率高。3.

高原地域较平原地域患病率高。4.

农村地域较都市患病率高。5.

吸烟者较不吸烟者患病率为高。第3页临床特点:1.患病年纪多在40岁以上,伴随年纪增加而患病率增高;2.急性发作以冬春季多见;3.急性呼吸道感染常为急性发作诱因;4.本病在多种住院器质性心脏病中占5%-35%。第4页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第5页2.胸廓运动受限疾病:

较少见,严重脊椎后、侧凸、结核、类风湿脊柱炎、胸膜广泛粘连造成严重胸廓或脊柱畸形,使胸廓活动受限,支气管,肺泡扭曲,气道引流不畅等。

第6页3.肺血管疾病:更少见

原因不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②

广泛或反复发生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肺小动脉炎。

原发性肺动脉血栓形成。4.其他:

睡眠呼吸障停低通气综合征等。第7页病理:

一、肺部主要原发性病变:主要原发性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二、肺血管病变:

肺动脉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②

肺泡壁毛细血管破坏和减少。肺血管床受压、肺广泛纤维化、严重肺气肿等。

第8页三、心脏病变:主要体现心脏重量增加,右心肥大,右心室肌肉增厚,心室腔扩大,肺动脉园锥膨胀等。

第9页发病机制:先决条件

①肺功能与构造变化。②反复发气愤道感染和低氧血症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第10页一.肺动脉高压是慢性肺心病主要病理性阶段。

(一)肺血管阻力增加功能性原因:

1、体液原因:

肺部炎症可激活炎症细胞释放一系列炎症介质,如组胺、5-羟色胺、血管担心素Ⅱ、以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除前列环素(PGI2)和前列腺素E1(PGE1)引发肺血管舒张外,其他如白三烯、血栓素、前列腺素F2均引发肺血管收缩。

第11页2、组织原因:

1)缺O2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缺O2→平滑肌细胞对钙通透性↑→细胞内钙含量↑→肌肉兴奋收缩偶联加强→肺血管收缩2)PaCO2↑→H产生↑→使血管对缺O2收缩敏感性增强→肺A压↑3、神经原因: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刺激颈动脉窦和积极脉体化学感受器,使肺动脉收缩。第12页(二)肺血管阻力增加解剖学原因:

(肺血管解剖构造变化)1.反复发作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邻近肺小A血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肺血管阻力↑→肺A高压2.肺气肿引发肺泡内压↑→压迫肺泡壁毛细管→毛细管腔狭窄第13页3.肺泡破裂造成毛细管网毁损→毛细血管床↓>70%时→肺循环阻力↑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重构:肺血管壁张力增高直接刺激管壁增生、内膜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管阻力↑第14页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上述功能性原因较解剖学原因更主要。在急性加重期通过治疗缺O2高碳酸血症得到纠正后,肺A压可显著↓,部分病人甚至可完全恢复正常,因此缓和期如肺A平均压正常不一定没有肺心病。第15页(三)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长期缺氧→继发性红细胞↑→血粘度↑→红细胞压积>55%→血流阻力↑长期缺氧→醛固酮↑→水、钠潴留→血容量↑→肺A压↑第16页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右心收缩力加大→右心室肥厚→当肺A压超出右心室负荷→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收缩末期残余血量增加→舒张末压↑→右心扩大、右心功衰竭。另外:1.心肌缺O2、乳酸堆积、高能磷酸键合

成↓→心肌受损

2.反复肺部感染、细菌毒素对心肌作用

3.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所致心律失常均可影响心肌,促进心力衰竭.第17页临床体现:

本病发展迟缓,可体现为急性发作期与缓和期交替,肺心功能逐渐恶化.第18页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和期)1、此期主要为慢阻肺体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2、体检:1)显著肺气肿征,听诊呼吸音削弱,偶有干湿罗,2)下肢轻度浮肿(午晚显著,清晨消失)3)心界叩之缩小(因肺气肿),心音遥远,4)P2亢进(肺A高压)5)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或剑下心搏比心尖部位增强(示右心肥厚、扩大)第19页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此期以呼衰或右心衰为主,或二者兼有(一).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呼吸困难、紫绀、神经精神症状(精神失常、智力定向功能障碍、狂躁、昏迷、抽搐等)

第20页(二).右心衰竭:症状:心悸、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纳差、腹胀、少尿

体检:

HR增快、颈V恕张,肝颈回流征+、肝肿大压痛、双下肢浮肿、腹水或多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第21页并发症:一.肺性脑病:

缺O2、CO2潴留→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一种综合征,须与严重脑A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低钠),感染中毒性脑病鉴别。

该并发症是肺心病死亡首要原因第22页二.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三.心律失常:以房早、阵发室上速多见,亦有房颤、房扑等;急性严重心肌缺O2可致心室颤动,以至心跳骤停。第23页四.休克:

发生原因1.感染中毒性休克2.上消化道出血引发失血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心衰或心律失常所致)消化道出血六、DIC第24页试验室检查:1.X线:(除原有基础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特性外①肺A高压征:右下肺A干扩张,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②肺A段显著突出≥3mm③中心肺动脉扩张,乖外周分支纤细形成鲜明对比。④圆锥部显著突出。⑤右心室增大、心尖上移。第25页2.心电图:右心肥大变化:重度顺钟向转位,(V5R/S≤1)。肺型P波,Rv1+Sv5>1.05Mv,V1R/S≥1,右束支传阻,低电压,V1-V3出现类似陈旧性心梗QS、Qr、qr波。第26页3.超声心电图:主要条件:①右心室流出道内径≥30mm,②右心室内径≥20mm,③右心室前壁厚度≥5mm④左右心腔内径比值<2

⑤右肺动脉内径≥18mm第27页4.血气分析:PaO2<8.0KPa(60mmHg)PaCO2>6.6KPa(50mmHg)PH能够下降或升高5.血液检查:RBC、Hb可升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合并感染WBC↑、中性↑,肾、肝功也许改变,电解质异常。6.其它:肺功能检查,痰细菌学检查第28页诊断:

肺心病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主要要结合病史、体征、及试验室检查.鉴别诊断:

1.冠心病(肺心病并发冠心病临床并非罕见)2.风心病3.原发性心肌病。(多见中青年,无显著COPD病史,X线无突出肺动脉高压征,心脏多呈普遍性增大。超声心动图见各心室腔显著增大)

第29页治疗:(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在没有培养成果前,经验用药,院外感染选择针对G+球菌抗生素,院内感染选择针对G-杆菌抗生素,病情较严重可选用二者兼顾抗生素。常用抗生素种类:细菌培养有成果时,据药敏给药或选择两种抗生素适用,广谱抗生素应用时间较长可继发真菌感染。第30页2.氧疗:低流量连续吸氧

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CO2潴留①化痰剂或雾化吸入,环甲膜穿刺注入NS稀释分泌物②β受体兴奋剂或激素吸入解除支气管痉挛③纤支镜吸痰

④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第31页3.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要纠正。4.控制心衰:肺心病右心功能衰竭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衰多可改善----尿量增多不需加用利尿剂;若上述治疗后无效严重患者,可合适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第32页①利尿剂:减轻右心前负荷,消除浮肿;影响右心功能原因:A.前负荷增加B.后负荷增加C.冠脉血流量减少

D.低氧血症

第33页常用利尿剂:标准:小剂量、联合、短疗程、间歇。双克25mg1-3次/日+10%氯化钾10mltid氨苯喋啶50-100mg1-3次/日安体舒通40mgqd-bid速尿20mgiv副作用:低钾低氯碱中毒,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血液浓缩第34页②强心剂:对缺氧及肺部感染患者机体对洋地黄耐受性差,易发生心律失常,可使用小剂量,作用速度快,排泄快洋地黄,用量为常规1/2,用药前尽可能纠正低氧,低钾血症。第35页应用指征:1.感染已控制,呼吸已改善,利尿剂疗效不佳心衰者;2.以右心衰为主而无显著急性感染者。3.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迅速型房颤4.合并急性左心衰者。

第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