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1.下列关于遗传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红花与白花杂交,F1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

D.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2.番茄的红果色(R)对黄果色(r)为显性、以下关于鉴定一株结红果的番茄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 B.可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

C.可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 D.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3.如图为某雄性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细胞中a和a′、b和b′为同源染色体

C.该动物精原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

D.该动物精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

4.同种生物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对此有决定作用的过程是()A.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5.下列关于基因、染色体、性状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C.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6.已知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其中Ⅲ-1基因型为XbY,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Ⅱ-2的致病基因Xb来自Ⅰ-3 B.Ⅲ-1的致病基因Xb来自Ⅱ-2

C.Ⅰ-3和Ⅱ-1的基因型相同 D.Ⅱ-1和Ⅱ-2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7.下列科学实验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是()

①DNA的X射线衍射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④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

⑤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A.①②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④8.如图为小明绘制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链中相邻两个脱氧核苷酸间连接有误 B.图中的“核糖”应为“脱氧核糖”

C.图中的“碱基U”应为“碱基T” D.图中碱基A和C通过氢键连接9.DNA的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复制过程均发生在细胞核中心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

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4个DNA分子

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10.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深圳第十届“高交会”上宣布:大熊猫“晶晶”的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大熊猫有21对染色体,包含2万~3万个基因。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基因就是一个DNA片段

B.大熊猫的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C.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的某基因只有一种碱基对排列顺序

D.大熊猫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1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11.小鼠长期高脂肪摄入,会使脂肪酶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抑制基因的表达,导致小鼠肥胖。这种修饰对表型的影响可以遗传给后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例表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B.甲基化修饰可能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基因的表达

C.甲基化修饰改变了DNA的碱基序列导致发生基因突变

D.甲基化修饰后胞嘧啶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发生了改变12.如图展示了人和大猩猩的骨骼,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身体上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

A.化石的证据 B.胚胎学的证据 C.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D.分子水平的证据13.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对相对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株A自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B.n越大,植株A自交子代中表型与植株A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越小

C.若植株A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则n=2

D.若植株A自交子代中隐性纯合子占164,则14.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是DNA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B.翻译时会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

C.转录时会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RNA聚合酶

D.DNA复制会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15.小黑麦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普通小麦的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B.杂种F1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14条染色体

C.秋水仙素可抑制杂种F1细胞纺锤丝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

D.小黑麦的培育采用了多倍体育种技术,其原理为染色体变异16.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菌)对青霉素是敏感的,逐渐提高青霉素浓度对其逐代培养,总有个别细菌(突变菌)存活并繁殖,最终得到一个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里的抗药品系,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霉素使野生菌产生定向变异 B.突变菌的抗药性属于不利变异

C.抗药性随着“选择”逐代累积 D.突变菌与野生菌具有生殖隔离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17.玉米种子粒形的饱满、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用饱满玉米和皱粒玉米杂交,过程及结果如图甲所示。请回答问题:

(1)据甲图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定律,其中______是显性性状,F2群体出现了______现象。

(2)经基因定位及测序发现皱粒玉米出现的原因是由于Bt2基因插入了一段DNA序列,如图乙所示,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

(3)研究发现Bt2基因编码一种淀粉合成限速酶——AGP酶,推测玉米种子出现皱粒的原因为:Bt2基因插入一段DNA序列→Bt2基因的mRNA上______改变→AGP酶氨基酸序列改变→AGP酶的______改变→AGP酶失活→淀粉含量减少→玉米种子失水→种子皱缩。

(4)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______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8.图甲、乙是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甲细胞处于______分裂的______期,它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填序号)阶段。

(2)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此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______个四分体,交叉互换可以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之间。

(3)图丙中,曲线在①②阶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曲线在②③阶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19.据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330000株新冠病毒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发现很多病毒发生了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RNA可直接指导______的合成,同时也可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合成自身RNA,最终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请参照图1中心法则,写出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______(用图中序号表示)。

(2)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有多种方法,如以新冠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将该DNA与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探针进行结合(分子杂交),如果检测到特异的杂交分子,则核酸检测为阳性,具体过程如图2。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原则。

(3)新冠病毒可通过______产生新毒株,为其进化提供原材料。从遗传物质的结构上分析,新冠病毒具有极强变异能力的原因是______。

(4)有同学认为,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变异频率。请你提出合理解释______。20.果蝇(2N=8)的长翅与短翅(B/b)、红眼与白眼(R/r)是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为研究其遗传机制,研究人员选取一对雌雄果蝇进行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F1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雌蝇(只)1510520雌蝇(只)777525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长翅与短翅中隐性性状为______。控制果蝇眼色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F1长翅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种。

(3)在一个稳定遗传的灰身果蝇种群中,偶然出现了一只黑身雌果蝇。研究得知黑身由隐性基因控制,但尚未明确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请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得出相应结论。

实验方案:______,观察子代的表型。

①若子代中______,那么黑身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那么黑身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解:A、纯合子和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如AA和aa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A正确;

B、隐性性状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的亲本性状,B错误;

C、按照融合遗传,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粉红花,所以红花与白花杂交,F1代全为红花,否定了融合遗传,C正确;

D、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D正确。

故选:B。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①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②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3、纯合子与杂合子

①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如基因型为AAbb、XBXB、XBY的个体都是纯合子。纯合子的基因组成中无等位基因,只能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

②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如基因型为AaBB、AaBb的个体。杂合子的基因组成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至少可形成两种类型的配子(雌配子或雄配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本题考查遗传学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纯合子、杂合子、性状分离、隐性性状等概念,能根据概念准确判断各选项。

2.【答案】A

【解析】解:A、与红果纯合子(RR)杂交后代都是红果,所以不能通过与红果纯合子杂交来鉴定,A错误;

B、可通过与红果杂合子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是杂合子,B正确;

C、可通过该红果植株自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是杂合子,C正确;

D、可通过与黄果纯合子(rr)杂交来鉴定,如果后代都是红果,则是纯合子;如果后代有红果也有黄果,则是杂合子,D正确。

故选:A。

常用的鉴别方法:

(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

(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

(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

(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别,能扣住题干中关键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3.【答案】D

【解析】解:A、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A错误;

B、细胞中a和a′、b和b′为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具有4条染色体,故该动物精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C错误;

D、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故该动物精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分析题图:图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这两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本题考查了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答案】D

【解析】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选:D。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本题考查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结果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答案】C

【解析】解: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有多个基因且呈线性排列,A正确;

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B正确;

C、非等位基因可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自由组合,D正确。

故选:C。

1、每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其表达产物—蛋白质来控制性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与否以及表达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调控的。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①一个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的影响。

②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

③生物体的性状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对性状也有着重要影响。

本题考查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因此Ⅱ-2的致病基因Xb来自Ⅰ-3,A正确;

B、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其母亲,因此Ⅲ-1的致病基因Xb来自Ⅱ-1,B错误;

C、Ⅰ-3和Ⅱ-1的基因型相同,都是携带者,C正确;

D、Ⅱ-1为携带者,而儿子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Ⅱ-1和Ⅱ-2再生一个男孩不一定患病,D正确。

故选:B。

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特点为:

(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

(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7.【答案】C

【解析】解:①DNA的X光衍射实验与DNA结构的有关,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错误;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②错误;

③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并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成分,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③错误;

④肺炎链球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正确;

⑤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⑤正确。

故选:C。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8.【答案】D

【解析】解:A、本图中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不正确,应是前一个核苷酸的脱氧核糖与后一个核苷酸的磷酸基团连接形成磷酸二酯键,A正确;

B、本图是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五碳糖应为脱氧核糖,而不是核糖,B正确;

C、DNA不含碱基U,而是含碱基T,C正确;

D、图中碱基A和C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错误。

故选:D。

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如图所示:

本题设计较为新颖,结合学生所画DNA结构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和RNA的区别,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和RNA分子的差别,能找出图中的错误之处,再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B

【解析】解:A、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A错误;

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B正确;

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2个DNA分子,C错误;

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D错误。

故选:B。

DNA分子的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过程:边解旋边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特点:半保留复制。

本题考查DNA复制的场所、过程和结果,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10.【答案】C

【解析】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大熊猫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线粒体中,B错误;

C、某基因中的碱基序列是特定的,因此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的某基因只有一种碱基对排列顺序,C正确;

D、大熊猫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2条染色体(20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D错误。

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3、大熊猫的染色体组成:20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或XY)。

本题考查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掌握基因与DNA的关系;识记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能进行知识点的迁移应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答案】B

【解析】A、该基因是脂肪酶基因,此实例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错误;

B、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基因甲基化修饰,能抑制基因的表达,可能通过抑制转录过程来抑制基因表达,B正确;

C、DNA甲基化修饰不改变碱基序列,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据图可知,DNA中甲基化后的胞嘧啶仍然是与鸟嘌呤配对,因此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没有改变,D错误。

故选B。

表观遗传是指DNA的基因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细胞内除了遗传信息以外的其他可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且这种改变在发育和细胞增殖过程中能稳定传递。

本题结合表观遗传的现象,考查基因的表达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够根据选项综合分析判断,难度中等。

12.【答案】C

【解析】比较解剖学证据是研究比较脊椎动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结构,可以为这些生物是否有共同祖先寻找证据。

【详解】

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据图可知,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身体上都有,这一事实为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提供了比较解剖学的证据,C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A、假设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为AaBbCcDd,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植株A自交,若只考虑其中的1对基因(如A和a),则自交子代中杂合子(Aa)和纯合子(AA和aa)的比例为1:1,同理可推知:植株A自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所占比例和纯合子的个体所占比例都是12的n次方,即自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A正确;

B、植株A自交子代中表型与植株A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的n次方,n越大,植株A自交子代中表型与植株A相同的个体所占比例越小,B正确;

C、若植株A测交子代表型比例为1:1:1:1,说明植株A产生4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则n=2,C正确;

D、植株A自交,若只考虑其中的1对基因(如A和a),则自交子代中隐性纯合子(如aa)占14,若植株A自交子代中隐性纯合子占164,则n=3,D错误。

故选:D。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对相对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说明这n14.【答案】B

【解析】A、若DNA一蛋白质复合物是DNA的载体,则只能存在于真核细胞中,A正确;

B、翻译时会形成R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参与构成核糖体,B错误;

C、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合成RNA时,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参与,故转录时会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含有RNA聚合酶,C正确;

D、DNA复制需要解旋酶,故DNA复制会形成DNA一蛋白质复合物,其中蛋白质可能是解旋酶,D正确。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解:A、普通小麦是六倍体,有42条染色体,其配子中有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A正确;

B、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有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配子,B错误;

C、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是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小黑麦的培育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正确。

故选:B。

分析题图:该过程中采用了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即首先让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得到杂种一代,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小黑麦。

本题主要考查多倍体育种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6.【答案】C

【解析】A、变异是不定向的,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变异起选择作用,A错误;

B、突变菌的抗药性属于有利变异,B错误;

C、据题干信息可知: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其生存活性从0.1单位/cm3的普通培养基中只有个别突变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存活到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中生活也能存活,说明经过逐代的选择与淘汰,金黄色葡萄球菌群体中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正确;

D、突变菌与野生菌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

故选C。

17.【答案】分离

饱满

性状分离

基因突变

密码子

空间

代谢

【解析】解:(1)据图判断,F2中性状分离比为3:1,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其中饱满是显性性状,F2群体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2)经基因定位及测序发现皱粒玉米出现的原因是由于Bt2基因插入了一段DNA序列,便其碱基序列比原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3)研究发现Bt2基因编码一个淀粉合成限速酶——AGP酶,推测玉米种子出现皱粒的原因为:Bt2基因插入一段DNA序列→Bt2基因的mRNA上密码子改变→AGP酶氨基酸序列改变→AGP酶的空间结构改变→AGP酶失活→淀粉含量减少→玉米种子失水→种子皱缩。说明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4)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包括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属于间接途径。

故答案为:

(1)分离

饱满

性状分离

(2)基因突变

(3)密码子

空间结构

(4)代谢

分析题图:种子粒形饱满与种子粒形皱粒的玉米杂交,后代都是种子粒形饱满,说明饱满对皱粒为显性。F1饱满玉米自交,F2中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说明玉米种子粒形的饱满、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本题以玉米为题材,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再根据题干要求答题。

18.【答案】有丝

初级卵母细胞

4

2

A和a、B和b

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

【解析】解:(1)图甲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发生在图丙曲线中的⑥阶段。

(2)由于某雌性动物,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为初级卵母细胞。此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2个四分体,交叉互换可以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即图乙中的A和a、B和b之间。

(3)图丙曲线中,曲线在①②阶段下降的原因是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曲线在②③阶段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导致染色体加倍。

故答案为:

(1)有丝

(2)初级卵母细胞

4

2

A和a、B和b

(3)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

1、分析甲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分析乙图: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生物为雌性动物,为初级卵母细胞。

3、分析丙图:①②③表示减数分裂,④表示受精作用,⑤⑥⑦表示有丝分裂。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9.【答案】蛋白质

⑤→③

碱基互补配对

基因突变

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是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容易发生突变

通过阻断表达的传播可减少表达的增殖次数,从而降低其遗传物质的复制次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变异频率

【解析】解:(1)新冠病毒病毒的RNA可作为翻译的直接模板,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新冠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包括RNA复制酶),在RNA复制酶的作用下复制自身RNA,最终蛋白质和新合成的RNA组装为新的病毒颗粒。故新冠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途径为:⑤→③。

(2)据题意可知,新冠病毒核酸定性检测的原理是:以新冠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DNA,将该DNA与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探针进行结合(分子杂交),DNA分子杂交的原理是碱基互补配对,因此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碱基互补配对。

(3)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新冠病毒能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毒株,为它的进化提供原材料。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