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_第1页
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_第2页
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_第3页
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_第4页
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蒸九晒药材加工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9吨9晒”是古代草本植物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自《本草经集注》1胡麻“9份、9份”1.1茯苓蒸不熟,最适胡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480—498年):“服食家当九蒸、九曝、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虽易得,世人学者犹不能恒服,而况馀药耶!蒸不熟,令人发落,其性与茯苓相宜。世方用之甚少,惟时以合汤丸耳”1.2蒸晒胡麻药唐宋时期对胡麻多次蒸晒的记载逐渐增多,如《备急千金要方》(652年):“蒸三十遍,治下筛。”胡麻经过蒸晒多次,主要用于治疗五脏虚损、羸瘦、明目等方面,如《千金方》(652年):“常服明目洞视。胡麻一石,蒸之三十遍”1.3胡麻汁的制备明《本草原始》(1612年)详细记载了胡麻的加工方法:“胡麻取乌色者,九蒸九晒,熬捣饵之,断谷,长生,充饥……又制方,以水淘去浮者,晒干,以酒拌蒸熟,舂去皮用。”1.4胡麻需要蒸晒多次的原因胡麻现在多作为食用油原料,过氧化值是油脂酸败的早期指标,普通的压榨或者炒熟易导致过氧化值增高,造成不良的生理反应,进一步诠释了胡麻需蒸晒多次的原因2黄精“9份,9份”2.1《膳食子集》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最早出现“九蒸九晒”加工方法在唐《食疗本草》(621—713年):“饵黄精……可取瓮子,去底,釜上安置,令得所盛黄精,令满,密盖,蒸之,令气溜,即暴之第一遍,蒸之亦如此,九蒸九曝。”2.2蒸暴生长“至群”《救荒本草》(1406年):“山中人采根,九蒸九暴,食甚甘美。其蒸暴:……如此九蒸九暴,令极熟。若不熟,则刺人喉咽,久食长生辟谷。”《本草蒙筌》(1565年):“根如嫩生姜,俗名野生姜。九蒸九曝,可以代粮,又名米脯。”2.3黄精加工黄精近现代鲜有黄精九蒸九晒加工方法的报道。我们在山东昆嵛山调查时发现依然有老药农用“九蒸九晒”加工黄精。安徽九华山的“九华黄精”有时蒸晒次数达到五次,并加糖蒸制,以增强口感。3地黄“9吨/九晒”3.1蒸晒次数之确定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最早对地黄有九蒸九晒加工方法记载为《千金翼方》:“造干地黄法……候好晴日遍早蒸之,即暴于日中,夜置汁中以物盖之,明朝又蒸,古法九遍止,今但看汁尽色泽黑熟蒸三五遍亦得。”宋代时期也记载地黄的蒸晒次数视药材加工的色泽和味道而定,不必强求九次。如《本草图经》:“今干之法,取肥地黄三、二十斤,净洗,更以减去细根及根节瘦短者,亦得二、三十斤,捣绞取汁,投银铜器中,下肥地黄浸漉令浃,饭上蒸洒三四过,时时浸漉转蒸讫,又暴使汁尽,其地黄当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须瓷器内受之,以其脂揉喜暴润也。”3.2以酒煮熟售者元《汤液本草》(1238—1248年):“地黄假火力蒸九次,故能补肾中元气”明《本草纲目》:“熟地黄……拣取沉水肥大者,以好酒入缩砂仁末在内,拌匀,柳木甑于挖锅内蒸令气透,晾干。再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晒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本草述》:“中梓曰:熟地黄……地黄九蒸九晒方熟,每见世人一煮透便以为熟地,误矣。柄北纯阴之性而生,非太阳与烈火交炼则不熟也,所以固本膏虽经日煎熬,比生熟各半用之,即此可以知地黄非一煮遍熟者矣。”3.3现代研究民国时期《增订伪药条辨》(1927年):“一经蒸晒,其色便黑,为熟地黄。以九蒸九晒,透心黑者为佳,中心微黄者次之”4c.94.1宋朝时期豨莶,始载于《名医别录》。豨莶九蒸九晒的记载始见宋《本草图经》:“采其叶……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蒸之又曝,如此九过则已。”4.2明清时期在明清时期,很多本草记载豨莶需九蒸九晒。如《滇南本草》(1436年)豨莶经九蒸九晒后可以减毒且转寒为温。《本草纲目》4.3现代公司民国《本草正义》(1920年):“……入甑中,层层洒酒与蜜,蒸之又曝,凡九次”5何首乌的“9份、9份”5.1宋朝时期何首乌,始载《开宝本草》。最早记载何首乌九蒸九晒的在《太平圣惠方》:“九蒸九曝捣罗为末”5.2枣豆熟为度明清时期出现以大枣或黑豆为辅料的蒸曝方法。《本草品汇精要》:“一用大枣拌蒸,一用黑豆拌蒸,俱以枣豆熟为度。又法九蒸九暴,并勿犯铁器”5.3现代研究民国《本草正义》:“何首乌……若欲其专补下焦,厚重有力,则必以九蒸九晒方能味厚入阴、填塞善守”6大黄“9吨、9吨”6.1黄九蒸九晒始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大黄九蒸九晒始见于宋《博济方》(1047年):“醋浸两宿,以竹刀子细切,于甑上蒸九度,研为糊”6.2明清时期明时期出现大黄用辅料酒蒸制的记载。明《仁术便览》(1585年)6.3现代研究近现代书籍中多次出现“九制大黄丸”“九制清宁丸”的称谓,通过查阅文献证实“九制大黄”即由九蒸九晒衍变而来7“9份蒸发和9份干燥”术,首载《神农本草经》。后来分为白术和苍术于术在清代是白术的著名道地药材8选择常见的大豆品种除上述介绍的7味药材外,还有一些药材品种也有提到九蒸九晒方法。这些品种共17味,包括:侧柏叶、威灵仙、天门冬、女贞子、吴茱萸、天南星、黄柏、黄芪、茺蔚子、豆豉、枸杞子、苦参、皂角刺、槐角、桑叶、牛膝和黑大豆,见表1。此外,据《历代中药炮制法汇典》(古代部分)9讨论9.1唐代药材品种—“九蒸九晒”药材品种与朝代的关系古代医药文献中记载“九蒸九晒”(9次或大于9次)的品种共有24味,“多次蒸晒”(大于2次,小于9次)的品种有19味,见图1。其中“九蒸九晒”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即胡麻。唐代发展至3味,即胡麻、黄精、豆豉。宋代11味,金元2味,明代12味,至清代品种最大,共17味。“多次蒸晒”(大于2次,小于9次)药材品种,唐代1味,宋代5味,金元3味,明代7味,清代6味。所有大于2次的品种共有43味,南北朝1味,唐代4味,宋代15味,金元5味,明代18味,清代25味,民国时期只有2味。说明了从南北朝到民国时期,蒸晒次数大于2次的品种数目主体上经历了由“少—多—少”的变化过程。当代只有个别药材品种依然保留了“九蒸九晒”加工方法,如山东昆嵛山药农依然用“九蒸九晒”加工黄精;河南“九蒸熟地”、九制胆南星9.2苦参地黄丸的功效为什么古代医药学家要对一些药材进行“九蒸九晒”或“多次蒸晒”?对历代多次蒸晒(大于2次)药材品种的加工目的进行归纳,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食用以长生或驻颜,增强或改变药效,便于干燥(见表3)。其中用于增强或改变药性的有38味。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作用。1)增强疗效。如豨莶草、天门冬、黄芪,九蒸九晒主要是增强补益功能。2)发挥特定作用。如牛膝“滋养肝肾”;侧柏叶“生发乌发、止血”;治痔疮的苦参地黄丸,当中苦参需“蒸晒九次”。3)改变药性,扩大用途。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须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大黄“欲速生使……欲缓熟宜”等。4)减少副作用。如何首乌“制非九次,勿寝其毒”。此外,食用以长生或驻颜的有胡麻和黄精,前者九蒸九晒以“饵之断谷,长生、充饥”,后者“单服九蒸九晒,食之驻颜”。还有的“九蒸九晒”以后便于干燥,如黄精阴干易烂坏。9.3蒸晒次数的确定古代医药文献虽然记载一些药材品种“九蒸九晒”,但其中的“九”有多重含义,有时是指九次,有时泛指多次。如黄精、豨莶、大黄、侧柏叶、威灵仙、天门冬、吴茱萸、天南星、黄柏、黄芪、茺蔚子、豆豉、枸杞子、苦参、皂角刺、槐角、桑叶和黑大豆指具体的九次。泛指多次的有:胡麻可达三十次,以蒸熟为度,“不熟令人发落”;生地黄加工成熟地黄时,要求达到“光黑如漆,味甘如饴糖”即可,强调“亦不必多”;白术可蒸晒十次,以“有脂沾手为度”;女贞子“蒸七次,晒七次,露七次”;牛膝“黄精汁浸酒拌蒸数十次用”。其蒸晒的次数以药材色泽和形态判断。古代医药文献中记载需蒸晒多次的药材品种有43味,其中需蒸晒九次的高达23味,所以古代“九蒸九晒”的“九”可能是由于需多次蒸晒的药材品种中,蒸晒九次的居多,故将该种反复蒸晒的方式称之为“九蒸九晒”,这也可能与古代对“九”的认识有关,如《本草求真》记载“……蒸晒至九(数穷于九)”。9.4加味剂和辅料唐宋及唐宋以前时期,“九蒸九晒”多用单蒸法,很少加入辅料。唐宋时期有11味“九蒸九晒”品种,仅记载地黄、豨莶、威灵仙3味在蒸的过程中加入了辅料。明清时期,“九蒸九晒”中记载加入辅料的类型增多,如蜜、酒、砂仁、大枣、黑豆、黄土、糯米、童便、醋、牛胆、苍术和乳汁等。有的加入多个辅料共同蒸晒,如豨莶加“蜜+酒”,胡麻“茅山苍术+乳汁”,黄芪每次分别加木通、升麻、丹皮、沙参、玉竹、制附子、防风及蜜等。加入辅料以增强或改变药效,如:地黄“熟地黄……以砂仁酒拌蒸晾。如此九蒸九晒乃止。盖地黄性泥,得砂仁之香而窜,合和五脏冲和之气,归宿丹田故也。今市中惟以酒煮熟售者,不可用”,要同时加入砂仁和酒;白术“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何首乌“非黑豆,勿杀其势”,“黑大豆甘,腰子样式,所以补肾……生研敷肿,吞止烦渴,解一切毒”,何首乌加入黑豆之后,既能够补肾,亦能解毒。可见辅料的加入是改变“九蒸九晒”加工目的的重要原因。9.5根、常用植物物种历代记载的43味多次蒸晒的品种中,40味来自植物药,其中根与根状茎类最多,约占44%,其次为果实种子类,约占35%。叶类、茎类、皮类或者花类很少,仅占14%左右。真菌类的也约占7%。说明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