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现状与展望_第1页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现状与展望_第2页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现状与展望_第3页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现状与展望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现状与展望

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我国北方城市供暖能量是建筑能量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北方地区城镇既有建筑面积约为79亿平方米,其中实施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达到38亿平方米,并且大部分是非节能建筑。据统计,目前我国北方城镇地区每年的建筑采暖能耗约为1.5亿吨标煤,占北方地区总建筑能耗的20%左右。北方供热采暖耗能量大、浪费严重,因此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也较大。而供热计量是落实建筑节能和供热系统节能减排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措施之一。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情况目前,我国供热计量工作现状如下:“十一五”期间,供热计量改革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建立,供热计量收费工作全面推开。截至2010年年底,北方采暖地区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的地级以上城市达到80个,累计实现供热计量收费达到3.17亿平方米。“十一五”期间,北方采暖15个省、市、自治区已完成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建筑节能改造的面积约为1.82亿平方米,超过国务院下达的“十一五”期间1.5亿平方米的改造任务。2009年,北方采暖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建建筑面积约增加3.4亿平方米,其中安装分户供热计量装置的建筑面积约有1.6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面积总量的48%。既有建筑节能和供热计量改造的任务要求“十一五”期间大城市热计量改造要完成既有建筑的35%;中等城市要完成25%;小城市要完成15%。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内容如下:室内采暖系统热计量及温度调控改造;热源及管网热平衡改造,建筑物围护结构节能改造。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验收要求既有建筑节能与供热采暖系统改造应同步进行,应达到节能建筑和热计量的要求;既有建筑在实施采暖系统计量改造时,必须在楼前加装计量装置,室内采暖系统应根据系统情况选择不同的计量形式。国家对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实施财政激励政策。针对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1.5亿平方米的目标,中央财政对寒冷地区实施供热计量给予45元/平方米,严寒地区实施供热计量给予55元/平方米的补贴资金。目前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以北方地区集中采暖的38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为基准,则与“十一五”大、中、小城市完成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造面积达到35%、25%、15%的目标相差较远。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任重道远。主要问题和原因1.既有建筑改造与供热计量安装不同步问题(1)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工作与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不同步。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中往往只进行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工作,而没有同步进行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工作。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后,建筑需热量降低,既有建筑中原有室内采暖系统由于无室温调节手段,造成室内温度增高,既有建筑仍然无法实现节能效果的现象。(2)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与供热计量安装不同步。某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只进行室内采暖系统改造,而没有同步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如果只进行室内采暖系统的改造,但是不安装供热计量装置,则不具备热计量条件,无法实现供热计量和按热量收费。(3)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供热计量装置安装与室温调节装置改造不同步。某些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只进行了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和安装了供热计量装置。但是没有安装室温调节设施。由于热计量装置只是起到热计量的作用,如果没有安装室温调节设备,仅依靠热计量装置本身并不能产生节能效果。因此在现有既有建筑改造中,不仅需要安装热计量装置,还需要安装室温调节设备才能达到节能效果。(4)室内采暖系统改造、供热计量装置与热计量收费不同步。目前很多既有建筑完成了室内采暖系统改造和供热计量装置的安装,但这些既有建筑并没有真正按照热计量收费。多数项目还处于实验、试点或工程示范阶段。如果按照供热计量收取热费少于按面积缴纳的热费,则会实行退费;反之,不超过则按面积缴纳热费。即出现“少了退费、多了封顶”的现象,还没有真正按照实际计量的供热量收费。2.供热计量价格收费政策不同步(1)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自2003年以来,国务院、建设部及相关部门下发了一系列有关供热计量改革的政策文件。《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应当安装用热计量和温控装置,并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对供热计量改革的重要性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没有真正到位。例如,虽然各省建设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建立了供热计量改革或供热体制改革领导机构或协调机构,但是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尚未纳入省级政府工作议程。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缺乏省级政府的统筹和协调。(2)政策不配套,热价和收费政策不同步。2009年北方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5个地级以上城市,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48个,仅占38%。大部分城市没有制定供热计量价格和收费办法,无法进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甚至个别省还没有出台供热计量价格。另外在现有的“两部制”热价中固定热费的比例太高,固定热费的比例应该降到30%。(3)供热计量技术体系不完善,相关标准规范还没有形成体系。在供热计量产品方面,已经公布了《热量表》、《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电子式热分配表》、《蒸发式热分配表》等产品标准。但是尚缺乏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的供热计量产品标准。另外,有些标准尚缺乏强制条文。在《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关标准中,并没有关于供热计量方面内容的强制条款,由此会造成一些漏洞。有些标准规定应预留供热计量安装位置,但是许多开发商利用“预留”安装计量装置位置的条款,在供热计量设置安装上进行“合法性”欠账。(4)供热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首先是供热企业权利没有得到落实。住建部颁布的《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应由供热企业负责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选型、购置、维护、管理和计量收费。但在有些项目中开发商从事供热计量和温控装置的采购,造成供热计量设备质量存在问题。其次是供热企业利益保障存在问题。供热企业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后,企业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造才能具备实行供热计量收费的条件。虽然实施供热计量后可以使得供热企业降低成本,但是不足以补偿供热企业初期改造的投入,由此降低了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工作的积极性。再次是供热企业对供热计量工程的责任不落实。例如供热企业不参加供热计量工程的验收。绝大部分城市供热计量工程在组织验收时,没有供热主管部门和供热企业参加,供热企业无法判断供热计量工程和供热计量产品的质量。既有建筑供热计量改革2010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中,明确了供热计量工作的三项原则、七项工作任务和四项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大力推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完善新建建筑供热计量的监管机制;保质保量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强化供热单位计量收费实施主体责任,符合供热计量条件的建筑,供热单位必须实行供热计量收费,并负责供热计量器具的日常维护;加强供热计量器具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供热系统节能管理;完善供热计量改革工作考核制度和明确奖惩制度。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工作中的主要指标与措施如下:从2010年开始,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及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方式。预计用两年时间,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全部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并实行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十二五”期间北方采暖地区地级以上城市中达到节能50%标准的既有建筑基本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现按用热量计价收费。对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步实施供热分户计量改造的,不得通过验收,不得拨付中央财政给予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现有建筑热计算方法的一些建议1.大力推进合同管理制度制定供热领域推进合同能源服务政策,完善合同能源服务激励政策,并开展合同能源服务示范工作。2.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加强供热计量工程的质量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供热计量器具的监管。3.落实供暖企业的责任,明确供暖企业的权利和义务应落实供热企业的选购权、安装权和验收权,供热企业应承担招标义务,供热企业应承担法律处罚责任。4.完善和推广两大支柱产业的价格应加强宣传供热计量的两部制热价,规范两部制热价的制定依据,逐渐降低基本热价。5.多种热计量方法下的计量质量监管建议《供热计量技术规程》中提供了户用热量表法、热分配表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等四种热计量方法。由于方法较多,技术路线差别较大,应加强不同技术路线中的计量产品的质量监管。做好产品检测与比对工作。6.供热改革的影响热计量主要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