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黄里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雷山县黄里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雷山县黄里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雷山县黄里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雷山县黄里电站建设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水库内可放养一些草、鲫、鲢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不投饵),防止水库富营养化;加强库区自然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禁止滥砍滥伐,保护自然植被、护岸林,减少水土流失;在水库蓄水前一年,按《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范》要求水库清理,并按《库区清理技术要求》进行验收。水库库底清理内容主要为卫生防疫及林木的砍伐和迹地清理,具体为:在水库畜水前拆除、清理建筑物和构筑物、残留体等杂物,对库区内的污染源均进行卫生防疫清理,污物运出库外;林木应尽可能齐地面砍伐,残留树桩不得高出地面0.3米,对库区清理剩余的枝桠、枯木、泥炭废旧材料等易漂浮物质应就地烧毁或采取防漂处理。经现场踏勘,库区目前生态环境良好,无遗留的环境问题。建设项目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场地TSP车辆限速、封闭运输、遮盖储存、定期洒水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施工机械CO、NOx、SO2缩短怠速时长等,植物吸收、阻隔营运期出入车辆尾气和扬尘贴警示牌,进出厂区限速行驶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08m3)CODcr、BOD5、SS、NH3-N经临时旱厕收集后作为周边农田旱地沤肥妥善处理,不外排。施工废水(1080m3)SS、石油类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中循环使用,不外排。营运期生活污水(30.6m3/a)CODcr、BOD5、SS、NH3-N经厂区旱厕收集后作为周边农田旱地沤肥。妥善处理,不外排。固体废物及危废施工期施工场地生活垃圾(3.0t)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妥善处置,不外排土石方项目区回填,挖填平衡,无弃方。建筑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营运期值班室生活垃圾(0.72t/a)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发电厂房废机油由检修人员用专用容器分别收集后带回交由有相关资质单位处理。不在厂区暂存妥善处理,不外排。含油棉纱噪声施工期施工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等减震降噪措施,禁止中午12:00-14:00和晚上22:00-早上6:00进行高噪声作业。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营运期项目运营期设备噪声经过基础减震、隔声墙、吸声材料、优化布局等措施,再经距离衰减后场界处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6348-2008)2类标准。人群健康保护施工期期间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健康检查和健康建档,健康人员才能进入施工作业区,在施工人员中,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教育,按期灭蚊、灭蝇、灭鼠、灭蟑螂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染媒介。建立健全疫情监控和应急措施。其他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已于2006年建成投入运营,装机容量250kw,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有:拦水坝、引水渠和发电厂房,建设过程中对区域产生了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临时占地、裸露地面、少量植被破坏等,施工过程中周边的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惊扰,项目施工完毕后对临时占地进行了清理及裸露地面植被恢复,库区适量放养草鱼、鲫鱼、鲢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不投饵),以改善库区水质,经坝体上的生态放水口保持下放0.026m3/s的最小生态流量,以保证坝址下游约350m的河段水生态环境,避免该河段出现断流现象。经现场踏勘,本项目目前库区生态环境较好,引水渠两岸植被已恢复,未发现项目区内有明显的水土流失现象,坝址以下减水河段也未出现断流,生态放水口下放水量正常,未发现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项目区总体生态环境较好。综上,施工期和营运期产生的所有污染物均得到妥善有效的处理,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排污许可申请及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根据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环评排污许可及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合一”行政审批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黔环通(2019)187号),应将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相关内容纳入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统一进行技术评估和审批,结合本项目的排污特点,分析如下:(1)排污许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项目属于“第44大类类: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的小类“4413水力发电”,不属于生态环境部令第11号《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中所列举的类别,不涉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中所规定的通用工序,因此本项目不需实行登记管理,不需申请排污许可。(2)入河排污口设置:根据项目工程分析,本项目营运过程中主要有值班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如厕废水),项目值班人员均为附近村民,因此电站不设食宿区,仅设置值班室供值班人员休息使用,值班人员生活污水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旱地沤肥,根据《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技术导则》,项目不需要设置入河排污口,因此项目不进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结论与建议一、结论雷山县黄里电站始建于2005年,于2006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装机容量250kw,本项目于2005年取得雷山县发展与改革局《关于西江镇柳乌水电站建设项目的备案》(见附件2),结合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项目的建设满足雷山县的发展要求及用电量的增长需求,所发电能以10kv电压等级入网运行。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规定的鼓励类项目,也不属于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第十四条提到:“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水电发展要求。2、选址可行性黄里电站位于雷山县北面、乌松河河段上,距雷山县城7.5km,地处县内西江镇。厂房距西江镇镇区中心约8.4km。电站发电厂房地理位置为东经108°8'33.88",北纬26°25'59.84"。该流域属山地地形,乌松河流域内海拨870m至978m之间,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流域内山地岭谷起伏较大,河谷深切,山坡陡峭,河水急湍,植被较好,项目附近有乡道和省道相连,交通便利,电力与通讯条件优越。本工程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珍惜野生动物,无珍惜野生植物,流域范围内无国家一、二级水生野生动物,未发现文物古迹,无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因素制约。黄里电站库区内在校核洪水位线以下,没有房屋设施,故在其淹没范围以内,主要是农田、荒地与河滩地。淹没补偿:考虑荒地、河滩地均属难以开发的未利用土地,因此不考虑淹没补偿。工程淹没补偿主要是林地补偿。根据当地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给相关村民合理的支付赔偿金。综上,本项目选址可行。3、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引水式发电站,以发电为主,无其它利用要求。电站的运行方式以基荷为主,完成后最大坝高为9.0m,坝顶长35.0m。正常蓄水位1000.0m,设计洪水位1001.80m,校核洪水位1002.50m,总库容1000m3,装机容量250kw,装机引用流量为0.461m3/a,保证出力85.4kw。多年平均发电量53万kW·h,本项目任务以发电为主,所发电能经变压器升压为10kv后入网运行。4、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原生植被破坏严重,以次生植被为主。评价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局部地区存在轻度重力侵蚀,主要为面蚀,虽然山高坡陡,但植被较好,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为主。乌松河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种类为主,偶见蓝藻门和绿藻门浮游植物种类,物种较为单一。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均低,有少量的鱼类生存(主要为鲤鱼、鲫鱼、鲇鱼、青鱼)。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乌松河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除粪大肠菌群严重超标外,其余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标准;本项目所在地的噪声主要是设备运行噪声,厂界能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此项目施工期建设已结束,环评仅对施工期作回顾性评价,分析施工期废水、废气、废渣有无对外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1)水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人员均为附近村寨的村民,在施工场地不设施工营地,施工期间主要产生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废水经临时修建的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机械冲洗等(循环使用)不外排,对乌松河水质无明显影响。施工结束后隔油沉淀池拆除,场地恢复后,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环境遗留问题。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主要为盥洗废水(洗手)和排泄物。盥洗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不外排。员工排泄物由修建的临时旱厕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作周边农田肥料。未对环境造成影响,无施工期遗留的环境问题。(2)大气污染影响及防治措施扬尘: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石方的挖掘、建筑材料的现场搬运、施工垃圾的清理、车辆运输等产生的动力扬尘以及建材和施工垃圾的现场堆放产生风力扬尘。本项目施工期间采取了以下措施:尽量减少建筑材料露天堆放,露天堆放时尽量减少裸露地面、保证堆场表面和裸露地面有一定的含水率;施工场地定期洒水,有效降低风力扬尘;进入施工场地的车辆低速行驶、运送易产生扬尘物料的车辆实行密闭运输,有效降低动力扬尘。由于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的影响是暂时、局部的,经施工期加强管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且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无环境遗留问题。汽车尾气和燃油废气:施工过程机械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汽车尾气和燃油废气,主要成分为CO、SO2、NOX等,汽车尾气和燃油废气产生量少,属无组织排放。由于施工场地较空旷,加之周边绿色植被的吸收和阻隔,产生的废气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污染影响,废气的影响随着施工期结束而消失,无遗留的环境问题。(3)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施工期噪声来源于施工开挖、混凝土搅拌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汽车运输等。施工噪声源强在80dB~105dB之间,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项目施工期间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高噪声设备安装消声器、隔声屏障等措施削减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项目施工期间本着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原则,施工噪声未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施工噪声随施工结束而消失,据了解,本项目施工期间无噪声超标居民投诉问题。(4)固体废物污染及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包括施工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和建筑垃圾:本项目土石方开挖量3516m3,回填量3516m3,挖填方场内平衡,无弃渣,因此本项目不设置弃渣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建筑垃圾(包装袋、包装箱、碎木块、钢筋头等),进行分类收集,充分利用可利用部分,做到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不可回收利用部分运至相关部门指定地点集中处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均得到妥善处理,未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无遗留的环境问题。生活垃圾:本项目施工期间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至黄里村垃圾收集点,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无遗留的环境问题。生态影响及防治措施施工活动开挖扰动地表,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但本项目施工范围小,工期较短,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强施工区的管理,征地范围以外的林木严禁砍伐,严禁捕杀野生动物。(2)施工结束后,首先对区内施工临时设施进行清理,包括拆除临时建筑物,清除砼地面等。施工区需疏松被碾压后密实的土壤,洼地覆土平整、采取植被恢复措施等;并结合考虑园林美化措施,以提高景观要求;输水管敷设采用半填半挖的方式,对开挖地表及时进行整理、植被恢复,以减少水土流失;对临时性占地尽量缩短时间,及时恢复新建功能;终上所述,施工期采取的治理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经过相应的措施有效治理后对环境影响较小,不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环境遗留问题。6、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1)对水文情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1)库区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黄里电站引水工程,形成新的水库库容小,库区河段的水位、水面积等水文情势发生变化较小,没有明显改变黄里电站上游的水文情势。2)下游水文情势预测黄里电站属引水式发电,电站引水将导致乌松河引水坝下游至电站退水口350m河段减流,本项目在坝体上设置了生态放水口,保证0.026m3/s的最小生态环境水量的下放,避免坝址下游河段出现脱水现象,以保护减脱水段生态环境。3)对河道生态环境水量的影响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评函[2006]4号)及《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文件的指导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根据对乌松河河道天然情况下的用水状况进行调查,多年平均流量的10%完全能够满足下游用水要求,黄里电站坝址处的多年平均流量为0.26m3/s,则下放生态环境用水为0.026m3/s。(2)泥沙淤积对环境的影响水库泥沙冲淤计算应考虑施工期、初期蓄水期及正常运行期的泥沙冲淤情况,但由于电站施工期、初蓄期时间相对较短,径流含沙量小等原因,淤积量可以忽略不计。本次计算仅考虑水库正常运行期的泥沙冲淤情况。由于乌松河流域岩溶发育,流域内洼地、伏流广布,乌松河流域内植被较好,人为活动较少,区域水土流失及泥沙冲积不严重。经类比估算,黄里电站水库正常蓄水位以下总库容为1000m3,每年淤沙量约为0.25t左右,为了保证进水口不淤,项目坝体内设有冲沙底孔,并要求水库在汛期打开冲沙底孔排沙,保证水库运行正常。水库下游河床组成大部分为岩石,细颗粒泥沙很少,水库下泄洪水的挟沙能力变化不大,加上下游河床有粒径较坚固的岩石组成,形成粗颗粒自然保护层,水流冲刷不易向深处发展,随着水库运行年限的增加,水库拦沙率的降低,下游河道冲淤也逐渐达到平衡状态。因此,水库下游河床受建库影响小,水位变化可忽略不计。(3)对水温的影响本项目水库的水深只有9.0m,不会产生温跃层,因此对水温不产生影响。(4)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措施电站职工2人,职工不在电厂内食宿,仅设有值班室供职工值班休息使用,值班期间产生的污水主要为盥洗废水和如厕废水,经厂区旱厕收集后用于周边农田旱地沤肥,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因此营运期间项目废水对河流水质几乎无影响。(5)对局地气候的影响黄里电站由于不形成大的水库,拦河坝上游汇水面积较小,对局地气候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根据近年来雷山县内已建引水式电站的气候效应类比分析,减水河段河谷地区未见明显变化,预计该水电站的河道减水对当地气候几乎无影响。(6)对声环境的影响本项目位于厂房内的2台水轮发电机组产生最大综合噪声为86dB(A),经厂房隔声及减振安装后,厂界噪声值约为60dB(A)。本项目最近的噪声敏感点位于发电厂房西面400m的黄里村村民,经厂房墙体隔声、安装基础减震措施和距离衰减后,厂界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因此,本项目建设对区域声环境影响甚微。(7)固体废物污染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值班人员生活垃圾。黄里电站工作人数为2人,产生的垃圾量为0.72t/a(按一年360个工作日算)。生活垃圾统一收集,送至黄里村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不在厂区暂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电站机械定期检修维护产生少量的废机油和含油棉纱,均为危险废物,由于产生量较少,每次检修完后由检修人员用专用容器分别收集后带回交由有相关资质单位处置,不在电厂内暂存,对环境影响较小。采用上述措施后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固废及危废对环境影响较小。(8)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本水电站运行期间主要是车辆进出产生的尾气和扬尘,由于平时车辆进出很少,产生的尾气和扬尘量小,在厂区进出口贴警示牌,提醒车辆进厂减速行驶,减少扬尘和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9)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乌松河在本项目坝址以下至黄里河汇入口处河段长约0.85km,两岸多数为山林和荒地,有少量的田土分布,由于存在地高水低的情况,两岸农作物灌溉不能完全利用乌松河水资源,项目区域农灌和人畜饮用水大都利用山上的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