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中的形象——人物形象学习目标:一、明确诗歌人物形象的分类二、规范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板三、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回顾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形象炼字/句语言风格语言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手法思想情感观点态度内容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表现什么理解诗歌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形象一:抒情主人公(诗人自我形象)
(偏重抒情诗)形象二:刻画的人物形象(他人形象)
(偏重叙事诗)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偏重写景抒情诗)景物形象主要是咏物诗诗歌形象(注:每首诗都有自我形象,但不一定有他人形象)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自我形象(主观形象),即作者自己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人形象(客观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如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从容自适的渔夫形象。这首词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诗人借表现渔父生活来表现诗人隐居生活的乐趣。知识梳理二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人形象(客观形象),即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它是作者表情达意的寄托。英姿勃发,年少有为,儒雅风流,又取得丰功伟绩的英武的周瑜形象。用小乔烘托周瑜年少有为的英雄形象;“羽扇纶巾”是肖像描写,表现周瑜的儒雅风度;“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神态描写,表现周瑜在战场之上的指挥若定,从容不迫。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知识梳理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2020·全国卷Ⅲ)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3.(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5.(2014年上海卷)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设问方式审题要点题干中有“形象”字样,其包含诗中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概括或分析的是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二四知人论世
关注背景,结合情感进行分析。
侧面描写
他人的反应(评论)、对比衬托、环境衬托、物象衬托(梅兰竹菊)、借典自况、对比,或对他人的隐晦的讽刺、揭露、批判。正面描写抓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或细节描写等,概括形象特征。主要事件
通用分析诗歌描述的事件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一三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诗人自我形象一:知人论世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当年”,指1172年(乾道八年),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
结合注释:沧洲,隐者所居之地报国
抗金例题分析当年万里觅封侯①,匹马戍②梁州③。
诗人自我形象二:分析事件、景物或人物描写关河梦断④何处,尘暗旧貂裘⑤。
注释:①觅封侯:借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侯”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②戍(shù):守边。③梁州:治所在南郑。④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梦断:梦醒。⑤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
译文:回想当年为了建功立业驰骋万里,单枪匹马奔赴边境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一醒不知身在何处?唯有曾穿过的貂裘,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征战沙场
抗金英雄被闲置不用手法:今昔对比
虚实结合例题分析
胡①未灭,鬓②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洲。
诗人自我形象二:分析事件、景物或人物描写注释:①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②鬓:鬓发。秋:秋霜,比喻年老鬓白。③天山:在中国西北部,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译文:胡人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任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例题分析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一:概括形象。简洁鲜明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外表状态、身份类属、处境际遇、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志趣追求等),即用一句话“盖帽”;示例: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人自我形象例题分析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二:结合全诗中的文句具体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诗句通过……手法,记叙、描述了……)示例:诗句通过今昔对比手法,回忆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例题分析诗人自我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三:形象的意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示例: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题分析诗人自我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①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歌通过今昔对比,回忆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例题分析诗人自我形象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最爱东山晴后雪①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参考答案:本诗歌描述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概括形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具体分析)通过动作与心理描写,表达诗人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形象意义)诗人自我形象课堂练习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常见诗人形象梳理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如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常见诗人形象梳理心忧社稷、忧国忧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春望》
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常见诗人形象梳理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常见诗人形象梳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知识分子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常见诗人形象梳理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文人形象
这些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却不被重用、慷慨愤世的情感,形象鲜明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常见诗人形象梳理羁旅行役、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常见诗人形象梳理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例题讲解:诗中人物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一:知人论世
《上邪》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情歌,是女主人公忠贞爱情的自誓之词。爱情例题一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
注释:①上邪(yé):上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知:结为知己,即相亲相爱。命:古与“令”字通,使。衰:衰减、断绝。
译文:上天呀!我渴望与你相知相惜,长存此心永不褪减。热烈追求
例题一例题讲解:诗中人物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
注释:陵(líng):山峰,山头。竭:干涸。
震震:形容雷声。雨(yù)雪:降雪。雨,名词活用作动词。天地合:天与地合二为一。乃敢:才敢。敢,委婉用语。
译文:除非巍巍群山消逝不见,除非滔滔江水干涸枯竭。除非凛凛寒冬雷声翻滚,除非炎炎酷暑白雪纷飞,除非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我才敢将对你的情意抛弃决绝!忠贞不渝例题讲解:诗中人物例题一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一:概括形象。简洁鲜明地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外表状态、身份类属、处境际遇、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志趣追求等),即用一句话“盖帽”;示例:本诗塑造了一个对意中人热烈追求,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例题讲解:诗中人物例题一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二:结合全诗中的文句具体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特点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示例:她发誓要山为平地,江水枯竭,夏天天降大雪,天地合在一起,才和爱人分别。例题讲解:诗中人物例题一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试简要分析诗中的女子形象。答题思路:概括—具析(明法)—传情(揭意)步骤三:形象的意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示例:表现出人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对忠贞不渝爱情的向往。例题讲解:诗中人物例题一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过关检测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位因为丈夫远出久而未归,因为思念日益憔悴的思妇形象;(形象概括)诗歌的前两句写出妻子因为丈夫外出,内心空虚,无心劳作。后两句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思妇因为日夜的思念,容颜憔悴,宛如那圆圆的明月,在逐渐的减弱其清辉,渐变为缺月。(具体分析)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形象意义)测试一赋得自君之出矣【张九龄】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过关检测【解析】“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首句“自君之出矣”拈用成句,表明了一个时间概念,至于夫君离家多久,诗中没有明说,但次句“不复理残机”意味深长:首先,织机残破失修,暗示男主人离家已久,女主人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其次,君出机残,景象残旧,渲染了夫君离家后的落寞冷清气氛;再次,机上布织来织去始终未完成,说明女主人心神不定,无心织布。以上概括叙述事件,接着,诗人用比兴手法描绘女主人公的心灵深处的活动:“思君如满月”用皎皎明月象征思妇的纯洁忠贞;“夜夜减清辉”借月相变化描摹思妇的消瘦形象,比喻美妙贴切,想象新颖独特,既含蓄婉转,又真挚动人,使整首诗显得清新可爱,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测试一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过关检测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在寒冷、寂静的环境中,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寒地冻,专心钓鱼,形体孤独,性格显得清高孤傲。(形象的特征)这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形象的意义)测试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过关检测知人论世: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他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测试二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试简要分析诗中“蓑笠翁”的形象。过关检测【解析】(1)环境——寒冷凄凉象诗人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道出了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2)诗人——孤独寂寞“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中“孤”、“独”表达了作者的孤独。(3)精神——顽强不屈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再现。测试二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注释:①第四桥:又称甘泉桥,在江苏吴江县。②擘:剥。③柔橹:轻柔的摇橹声。过关检测测试三
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情。【参考答案】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洒脱、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并没有茕茕孑立的凄凉之感,而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孹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注释:①第四桥:又称甘泉桥,在江苏吴江县。②擘:剥。③柔橹:轻柔的摇橹声。过关检测测试三
【解析】第一句:旁若无人,傲岸不羁,虽然是“孤樽”,却无寂寞感。第二句:荻花、洲渚、平林和明月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秋夜图。第三句:在一江秋色中徘徊而自得其乐。第四句:轻软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这首诗的开头显得突兀,出人意外,诗人暗用晋人毕卓“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的典故,为自己画了一幅旁若无人,傲岸不羁的自画像,显得十分潇洒,虽然是“孤樽”,却无“独酌无相亲”的寂寞感。第二句写景,将近处的荻花、洲渚,远处的平林和天上的明月,构成了一幅幽静的秋夜图,洗炼而又简洁。第三句令人想起苏轼《赤壁赋》中的一段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末句轻软的橹声犹如人在呢喃自语,既反衬出深夜的寂静,夜色的幽美,也表现出诗人自己心情的轻松愉悦。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第三、四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过关检测参考答案:这两句是诗人眼中所见之景。透过这种情景,可以看到一个久久伫立在江边,目送朋友扬帆远去,直到帆影在天边消失仍然极力远眺,对远去的朋友依依不舍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个形象,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测试四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第三、四两句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过关检测【详解】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后两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帆影已经消失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测试四真题练习真题1(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真题练习真题1(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解析】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真题练习真题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解析】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