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我国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
保护消费者利益几乎是所有国家反垄断法联合发布的目的。许多国家在反垄断法中规定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内容,中国的反垄断法也是如此。在同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消费者法中,消费者的概念得到直接的规定,而反垄断法却没有对消费者的范畴和内涵进行规定,这使得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很容易被误认为就是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消费者。那么,消费者在两法中的内涵和范围是否完全一致?如果完全一致,两法对一个主体进行重叠保护便是多余。消费者在反垄断法中到底具有怎样独特的内涵和范畴,这一问题值得研究。明晰反垄断法上消费者的内涵和范畴对于反垄断法更好地规制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的特殊性被根由于反垄断法没有对消费者的内涵进行规定,一直以来,对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的理解停留在消费者法中的消费者的层面上,导致消费者在反垄断法上的特殊性被忽略了。事实上,两法中的消费者内涵并不相同。(一)保护个体消费者的法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法)是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法。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消费者法中,都有关于消费者的较明确的界定。国际标准化组织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在1978年5月的首届年会上便将消费者定义为“以个人消费为目的而购买或使用商品或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第一,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必须要具有为生活需要的目的。各国消费者法都十分强调消费者的目的性,以个人消费或生活需要消费为目的是消费者法上消费者的重要特征。以生产为目的进行消费的消费者,在消费者法上被划归到经营者的范畴。第二,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仅限于自然人。消费者法只保护个体消费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在市场交易中,经营者往往不是个人而是组织,而消费者却是个人,两者的力量对比非常悬殊,在面对经营者侵犯消费者权益时,处于弱势的个人往往无力与之抗衡。而作为消费的组织有足够的能力与交易对方对抗,不存在处于普遍意义上的弱势地位或权益被损害而很难救济的问题。其次,个人购买商品或服务一般采取口头合同的形式,很难形成强有力的救济基础。而作为消费的组织在交易时往往会与相对方签订书面消费合同,一旦出现与合同不符合的情况,直接通过合同法就可以调整。再次,个人消费往往金额较小,一旦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害,要对其进行司法救济,会花费很高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即使胜诉获得赔偿也不足以补偿所耗费的损失。而非自然人消费者通常进行交易的标的额很大,不存在得不偿失的问题,因此其不需要受到消费者法的特殊保护。第三,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必须要有实际的消费活动。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要有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三种行为之一,没有三种行为中的任何一种表明一个人根本没有进入到实际的消费关系中,没有经营者与之对应也无所谓消费者权利受到实际损害,当然也就不受消费者法的保护。换言之,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是指具体的、实在的消费者。一个人去购买或使用某种商品,接受某种服务,其身份和信息是可查的。消费者法赋予消费者的多种权利是每一个具体的消费者在存在消费行为的时候都具有的。当其消费者权利受到直接损害时,可以根据消费者法,作为当事人到法院进行民事诉讼。总之,消费者保护法只保护整个消费者群体中的符合上述特征的消费者,不会也不能保护非以生活需要为目的的自然人和非自然人,以及未实际进行消费活动的人。因此,消费者保护法所保护的消费者实际上非常有限,可以将消费者法所保护的消费者称为狭义的消费者。(二)消费者的实然状态反垄断法保护消费者权益,属于广义上的消费者保护法理制度,也有学者称之为第三个层次的间接起到保护消费者作用的法律首先,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的整体性、抽象性与实然性并存,以整体抽象为主要状态。在反垄断法上提到消费者的时候,往往很少指现实中具体的消费者个体,更多的是抽象意义上的消费者整体,不特指某一个人。相比较消费者法中进入实然状态的个别的消费者而言,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总体上处于一种抑制状态。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对消费者利益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后果也是从整个消费者群体的角度来评价的。所以,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具有抽象性和整体性。当然,抽象状态是反垄断法上消费者的主要状态,但也不能忽略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也具有实然状态。当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进入到消费关系中,会发生消费者法与反垄断法的竞合,此时,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便是实然状态的消费者。其次,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不问是否有消费行为。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不需要有具体的消费行为,不需要消费者一定去购买、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只要符合消费利益被垄断行为所侵害甚至只是可能会被侵害这一点,就可以成为反垄断法所保护的对象。经营者只要做出一项垄断行为,存在危害消费者利益的危险就可以被反垄断法规制,而在消费者法上,只要没有任何具体消费者购买、使用产品或接受了该经营者的服务并因此而遭受损害,其行为就不受消费者法的调整。再次,反垄断法不考察消费者的目的。消费者的目的性在反垄断法上没有意义,反垄断法并不区分消费者为何而消费。虽然可能目的性不同的消费者受到垄断行为影响的程度各有不同,但是,反垄断法并不去衡量不同目的的消费者之间受损害的程度的差异。依消费者的利益是否会被损害或者是否存在被损害的危险就足以判断一个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需要被禁止。最后,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包括非自然人消费者。由于非自然人消费者不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弱者的立法价值目标而被排除在狭义消费者之外,但在反垄断法中,非自然人消费者当然应被保护。面对单独的经营者,作为相对人的法人或非法人组织有能力与之抗衡,但是面对垄断行为时,非自然人消费者的能力必然不可能与垄断实施者抗衡,否则该行为也不会成为垄断行为,也不需要国家通过法律来限制垄断行为。另外,垄断行为也会导致非自然人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增加,损害非自然人消费者的利益。如果只考量对自然人消费者的影响来解释禁止垄断行为的理由是片面的,不充分的,非自然人消费者利益的损害对衡量垄断行为的影响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俄罗斯《关于自然垄断的俄罗斯联邦第147-FZ号法(2001年)》第三条关于“基本术语的定义”中规定:本法所指的“消费者”是指获得自然垄断实体生产(销售)的商品的个体或法律实体综上,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与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内涵,而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只是属于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的一部分。二、经济学上的消费者消费者在不同学科中的内涵也不同。生物学意义上的消费者为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代表着不能生产、只能通过消耗其他生物来达到自我存活的生物。经济学上提到消费者的时候,通常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或组织,即凡是在消费领域中,为生产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质资料的人,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可将经济学上的消费者称为广义的消费者,即包括为生产消费的人和为生活消费的人。可见,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的范围明显要比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广。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除了包含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为什么还包括非个人的组织消费?这一问题需要解析垄断行为的关系结构。(一)所涉主体的启示反垄断法上消费者的范围可以从垄断行为所牵涉的主体中找到启示。不同的垄断行为牵涉的主体不同,为了明确地展示牵涉其中的主体,需分析每种垄断行为的结构。1.由下游权力主体的利益构成横向垄断协议和纵向垄断协议的结构也是不同的。横向垄断协议是生产者或经营者与处于同一经济环节的竞争者彼此联合起来,其损害的是下游一系列主体的利益。比如图1中,横向垄断协议直接损害的是最直接的交易相对人,即图中购买者的利益,购买者将这种不利益一层层传递下去之后最终会影响到消费者2.场支配地位的影响对于经营者集中予以禁止或附加限制条件,其主要理由是因形成市场支配地位可能会通过控制原材料市场或产品价格,造成既有市场竞争者经营状况的恶化,和(或)产生潜在竞争者的市场准入构成障碍,进而使购买者利益或潜在消费者利益受损(见图2)。3.剥削型滥用侵害消费者利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因行为性质不同,侵害的利益也不同。妨碍型滥用侵害竞争者(潜在)利益,如拒绝交易、掠夺性定价等;剥削型滥用则侵害购买者利益,进而侵害消费者(包括潜在消费者)的利益,如不公平价格、独家交易等。因此其图示分别有两种(见图3)。4.垄断行为的主体对于转型国家反垄断法上规定的行政垄断行为,因该行为可能侵害既有竞争者的利益,如利用行政权力限制产品在地区间自由流转、限制市场准入,也可能侵害购买者的利益,如利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够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因此其图示与经营者集中图示基本一致。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垄断行为涉及四类主体:垄断行为实施者,包括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及参与垄断行为的竞争者;未参与垄断的垄断行为实施者的竞争者,包括潜在竞争者;购买者,包括潜在购买者;消费者,包括潜在消费者。(二)法解释:消费者利益购买者是以上四类主体中较为“陌生”的一个,各国反垄断法中都没有出现“购买者”的字样。但在具体的反垄断法律关系中,购买者是非常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垄断行为针对的主要主体。购买者就是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体或组织,是介于垄断行为实施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群体。垄断行为实施者实施垄断行为的危害一般不会立刻就损害最终消费者,而是由与其具有直接交易关系的下游相对人承担,这些下游相对人就是购买者。比如,批发商是上游生产商的购买者,零售商又是批发商的购买者。如果购买者完全独立于竞争者,也独立于最终的消费者,那么,购买者在反垄断法上便没有任何地位,也不起任何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限制转售价格直接侵害的是购买者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应该包含购买者。理由如下:首先,从上图可以看出,垄断行为直接侵害的客体是购买者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尤其是购买者利益。一般来说,发生在上游的纵向限制,购买者是垄断行为的直接危害对象,消费者是间接危害对象,所以保护(潜在)购买者和(潜在)消费者的利益不受损害是垄断行为被禁止的原因。如果不将购买者纳入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的范畴,垄断行为被禁止的理由便解释不通。其次,对购买者的立法技术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法律中明确规定“购买者”,为其留有法律上的一席之地;另一种是在竞争法中并没有任何购买者的字样出现。采取第一种立法方式的国家如爱沙尼亚《竞争法》(2011年)第二十二条将“购买者、销售者和最终消费者的利益”作为对市场集中评估的内容之一。美国反垄断法在反垄断诉讼中原告资格上确立了“间接购买者原则”再次,购买者既然是受害者,其就可以充当是否为垄断行为的评判标准。在反垄断法中,有两个基本标准:竞争者标准和消费者标准。购买者不是竞争者,就应该归属到消费者中。最后,购买者符合反垄断法上消费者的特点。购买者也往往是以整体的抽象的状态出现在反垄断法上的,评价上游的垄断行为是否会对下游的购买者产生不利影响,也不是就某个具体的购买者而言的,而是从抽象的购买者整体出发的。这和反垄断法中的消费者身份特点相一致。购买者其实就是广义的消费者中的生产消费者,其购买目的不是为了生活消费而是为了转售。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包含了生活消费者,又包含了生产消费者,由此可见,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与经济学上广义的消费者是一致的。三、政府需要使用消费者的方法虽然反垄断法上的消费者与消费者法上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内涵和范围,但是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表现为统一形式,即“消费者”一词,还是容易造成混淆。而且不是所有国家在反垄断法立法中都使用“消费者”这一概念。加拿大竞争法第七章之一关于应审查的事项第74条虚假陈述的对象没有使用“消费者”,而是使用“公众”据此,笔者以为,需要反垄断法在法条中明确规定本法上消费者的内涵。方法上,要么借鉴俄罗斯竞争法的立法模式,用一个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