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_第1页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_第2页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_第3页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_第4页
生物安全和职业防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职业防护

卢先雷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规: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章: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的毒种保存、使用和感染动物模型的暂行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规范:

各地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者操作对象环境重硬件,轻软件把生物安全当做科学实验之外的“行政”任务只有规定,没有执行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经血或体液传播的职业暴露经皮肤或粘膜暴露HIV、HBV、HCV感染为主传播方式:针刺或其他锐器损害病毒入皮肤抓伤、皮损、擦伤、烧伤病毒因意外溅入眼、鼻、口三种病毒不会经空气传播HBV、HCV和HIV职业感染的相对危险性病毒HBVHCVHIV健康工作者的血清阳转率(%)3-351-280.12-0.4每ml血中病毒颗粒数102-10810-10610-103针头刺伤的传播概率6-300.75-100-3美国CDC全球卫生保健人员被针刺伤

病种 传染力 流行率

(中国)

HBV 30%

14%HCV 6%

4.1%HIV 0.3%

<0.1%健康工作者HIV感染的职业危险暴露类型经皮损粘膜经皮损和粘膜未知皮肤报告数量截至99年6月475210单次HIV暴露的危险性(%)0.30.03<0.03HIV职业暴露平均感染率皮肤破损0.33%(0.2-0.5%)粘膜接触0.09%(0.06-0.5%)增加HIV感染的危险因素接触血液量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危险越高受损伤口越深,危险性越高造成伤口的器械上有明显的血迹器械曾插入静脉或动脉内(采血的针头)所接触的患者在事故后60天内死于AIDS,与该患者接触的医务工作者感染HIV的危险因素大大增加直接接触HIV培养物时所接触的病人处于急性感染与发病期时CD4越低,VL(病毒载量)越高,感染危险越高某市发生HIV职业暴露的调查疾控中心

医院

妇产科

护士

检验科要求做的几个要素组成生物安全组织体系生物安全危害评估,明确危害防护等级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包含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健康监护、应急处置预案四川省可感染人类病原微生物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备案管理规定(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我评估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上报备案人员培训,合格颁上岗证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现场检查实验室感染取决于病原微生物自身性质:毒力、感染量、侵入途径感染对象状况:免疫状况(性别、种族、年龄、怀孕、免疫耐受、免疫抑制、疾病等)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力度(生物安全):安全操作技术、安全设备、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构造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剂量科萨奇病毒大肠杆菌吐拉热弗朗西斯菌蓝氏贾第鞭毛虫A2型流感病毒疟原虫麻疹病毒结核杆菌1型天花病毒Q热立克次体伤寒沙门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福氏志贺菌梅毒螺旋体委内瑞拉脑炎病毒霍乱弧菌吸入吸入吸入食入静脉食入吸入吸入食入吸入食入经皮肤食入食入经皮肤皮下食入实验室主要生物危害途径眼部溅入吸入食入皮肤穿透实验室感染传播链及其控制手段容器中的病原体泄漏预防接种感染途径/感染剂量传播个人防护装备易感宿主规程/设备潜伏期传染病监测危害评估的原则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不同的实验活动病原微生物危害程度分类主要依据

微生物的致病性。致病性越强,导致的疾病越严重,其等级越高

微生物的传播方式和宿主范围。它们可能会受到当地人群已有的免疫水平、宿主群体的密度和流动、适宜媒介的存在以及环境卫生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预防措施。包括:通过接种疫苗或给予抗血清的预防(被动免疫);卫生措施,例如食品和饮水的卫生;动物宿主或节肢动物媒介的控制

当地所具备的有效治疗措施。包括:被动免疫、暴露后接种疫苗以及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和化学治疗药物,还应考虑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第三类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第四类

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不同的实验活动的危害对于同一病原微生物而言,从事不同的实验活动,操作者接触微生物的数量、浓度、可能的感染途径是不同的,一旦暴露,其后果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的实验活动均应进行危害评估,以指导操作者采取合适的生物安全防护

根据以上实际情况,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及免疫学病原体筛检的防护标准应该是病原体危害程度分类实验活动BSL级别各类肠道致病菌3类(霍乱弧菌属2类)BSL-2各类呼吸道致病菌3类(结核杆菌属2类)BSL-2各类条件致病菌3类BSL-2乙型肝炎病毒3类BSL-2丙型肝炎病毒3类BSL-2爱滋病病毒2类BSL-2梅毒螺旋体3类BSL-2

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体系

恰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级别BSL-1BSL-2必须强调对污染的针头或利器的使用要非常谨慎。对易于通过气溶胶途径传播的微生物、具有增加工作人员暴露气溶胶或高度飞溅物的程序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微生物操作必需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基础之上,增加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安全离心机罩帽、防溅罩或面罩等。BSL-2标准的BSL-2实验室除了满足BSL-1的要求以外,在门上增加了生物危险标志、II级生物安全柜。按国标(GB19489-2004),还要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洗眼器良好的实验室操作技术(SOP)实验室操作与技术工作时进出受约束或受限制禁止吃、喝、吸烟禁止用口移液将溅洒和气溶胶减到最少每天对工作面消毒将废物消毒保持对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控制实验室操作与技术:采用机械式移液装置

实验室操作与技术:洗手实验室操作与技术:微生物实验室的准入安全设备(初级屏障)防护服实验室工作外套手套安全设备(初级屏障)人员防护设备面部保护眼部保护安全设备(初级屏障)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