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罪犯重新犯罪风险评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目前的《监狱法》没有为罪犯引入“双重罪犯风险”制度和“监狱风险评估”制度。作者认为,修改《监狱法》应增加这两个制度。另一方面,从世界各国的角度来看,许多国家的监狱法将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为犯罪前的重要内容。监狱依法评估犯罪轻新犯罪。另一方面,建立监狱分类制度和犯罪分类制度,防止监狱内的犯罪风险,以及有助于监狱内罪犯的教育和转型。我们需要在监狱内建立评估罪犯内在风险的制度,以确定法律适用于监狱中风险的罪犯的具体监督手段。这也有利于维护监狱的秩序。“罪犯重新犯罪风险评估”和“监狱内风险评估”两种制度的建立,需要实施罪犯人身危险性评估制度。罪犯的人身危险评估,实际上分为入监前、出监后的“社会危险性评估”和在监期间的“人身危险评估”。监狱有必要建立入监时的“人身危险评估”制度,以此落实监狱分类、罪犯分类制度,《监狱法》在修订时也应当增加这一内容。同时,关于罪犯刑罚执行完毕后、出监前的“重新犯罪风险评估”即“社会危险性”评估,我国《刑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相关法律已有部分规定。例如,《刑法》中关于假释制度规定了评估要求,《反恐怖主义法》对于涉恐罪犯已经增设了罪犯出监前的风险评估制度和应对措施。今后应当全面扩大到对所有罪犯在出监前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即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一、国外对罪犯风险评估的研究在罪犯人身危险评估体系建设上,目前《监狱法》存在明显的空白点,具体的实践探索也显得颇为不足。从国外情况看,发达国家高度重视罪犯危险性评估尤其是心理因素对罪犯再犯的作用,并开发出一系列的量化评估工具,已成为很多国家未雨绸缪的通行做法。例如,美国弗吉尼亚州的《罪犯危险评估表》,威斯康星州、宾夕法尼亚州的《危险评价工具》,加拿大的《监督等级调查表》《重新犯罪统计信息表》,英国的《罪犯评估系统》,瑞士联邦危险评估工具,等等。例如,美国联邦监狱的风险和需求评估工具,意在衡量罪犯的犯罪成因、风险因素和特定需求,追求降低未来犯罪活动的可能性。评估工具通常包括一系列工作事项,帮助指导与罪犯的面谈,以便收集经研究表明与累犯风险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数据。在访谈过程中收集的数据通常会得到官方记录核查的补充,比如犯罪记录核查。风险和需求评估工具会生成一个总分,将犯罪人归入风险类别(通常为低级别、中等级别或高级别)。风险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可以预测犯罪行为的风险;干预水平应与犯罪人的风险水平相匹配。高风险的罪犯应该被安排在更加严密的管控之中,而低风险的罪犯则可以予以相对较少的管控甚至根本不需要管控。再如,英国罪犯危险评估体系,建立了《罪犯评估系统》。在英国监狱局第0900号指令中《罪犯的分类与分配》规定了罪犯的安全分级与再分级内容。罪犯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英国罪犯管理服务机构的核心任务。一般而言,刑事司法系统将罪犯风险定义为:1.再次犯罪的风险-罪犯/囚犯会再次犯罪吗?在特定的时间尺度内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多少?2.重新定罪的风险-违法者/囚犯是否触犯法例,在特定的时间尺度(通常为两年)内被拘捕及重新定罪?这与再犯风险不同,因为犯罪者可能会再犯,但不会被逮捕或定罪。3.伤害风险-罪犯/囚犯是否触犯有害罪行,特别是严重伤害罪行。风险评估必须考虑可能性和影响/损害之间的相互作用。结合这两个维度的风险评估模型如下表所示(在这个模型中,Impact被更改为harm,关注的是对人的可能危害而不是对财产的危害)。二、关于罪犯的人身危险评估(一)至今为止,我国尚无统一权威的罪犯危险性评估工具和操作规程。各地监狱管理部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部分省市监狱管理机构已经自行研究开发了一些评估工具和标准。但是,尚未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评估的精准度、科学性究竟如何,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因此,在遴选低度戒备监狱罪犯时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部分省市正在积极探索和试用验证研究罪犯危险性评估工具和操作规程,力求建立一个高准确性的评估体系。但鉴于罪犯危险性评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靠地方某个部门难度较大,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大量样本进行测验,建立统一的国家量表测试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评估流程体系等,真正实现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的科学评估模式。(二)目前罪犯风险评估制度在法律中的规定:《反恐怖主义法》中的教育安置制度。实际上,我国已经对于部分罪犯建立了法定的风险评估制度。具体而言,《反恐怖主义法》第30条建立了“安置教育制度”。对于恐怖活动罪犯,在恐怖分子服刑完毕之后,经评估有再犯恐怖活动犯罪风险的,依法进行“安置教育”,但是,不是在监狱中关押和继续服刑。《反恐怖主义法》中规定的“安置教育制度”,是对于恐怖活动罪犯和极端主义罪犯,且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进行风险评估后的处置措施:1.被适用“安置教育制度”的原因:经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即高风险再犯恐怖活动犯罪的可能。2.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的5项标准根据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服刑期间的表现,释放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等,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同时,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应当听取有关基层组织和原办案机关的意见。3.评估的机构和时间:由执行刑罚的监狱、看守所,在刑满释放前对于涉恐的罪犯进行社会危险性评估。4.评估结果: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裁决是否适用安置教育措施。经评估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监狱、看守所应当向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安置教育建议,并将建议书副本抄送同级人民检察院。5.安置教育措施的决定和解除:中级人民法院。对于确有社会危险性的,中级人民法院应当在罪犯刑满释放前,作出责令其在刑满释放后接受安置教育的决定。6.危险性评估的动态化。每年要进行年度的危险性评估,认为罪犯不再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由中级人民法院裁定解除安置教育制度。(三)建立罪犯风险评估制度体系的必要性。笔者认为,在形成建立监狱分级制度和罪犯分类制度的共识和整体考虑之内,建立罪犯风险评估制度体系,是应有的题中之义。对于服刑罪犯进行分级分类关押的依据,是罪犯的人身危险性;同时,罪犯重新犯罪率的高低,不仅是监狱管理场所改造罪犯成效的重要指标,也是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指标,如果罪犯改造效果不佳,罪犯之间极易形成交叉感染,且重新犯罪的手段将会更加残忍、后果也会更加严重。建立罪犯的“重新犯罪风险评估制度”,既是罪犯出狱前的重要内容,也是监狱对于罪犯狱内改造风险进行判断的重要内容。《反恐怖主义法》建立了对于恐怖主义罪犯、极端主义罪犯的风险评估制度,同时建立了以此为依据的“安置教育制度”,是一个良好的尝试。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罪犯的人身危险评估,实际上是监狱管理和罪犯改造教育得以贯彻落实的基本条件之一。例如,《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1/2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也就是说,适用假释的基本条件,是“不致再危害社会”,也就是经评估没有人身危险性,但是,这里强调的是教育改造的效果和出狱后的人身危险性。但是,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却没有实体建立。在未来修订《监狱法》时,通过增设专门条款,将已经在部分犯罪类型范围内实施的风险评估制度,扩大到所有的犯罪类型,保障监狱分级制度和罪犯分类制度的落实,具有现实必要性。因此,建议在《监狱法》修订时增加“监狱依法对罪犯重新犯罪风险和监狱内风险进行评估”的制度。同时,对于实施严重暴力犯罪等罪犯,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时,经评估具有高风险再犯可能性的,是否建立与用于防范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的“安置教育制度”相类似的“保安处分”制度,也应当纳入考虑的范围,不能明知罪犯即将刑满释放但是仍然具有高风险再犯可能的情况,仍然无计可施,只能释放,任由其再次实施犯罪。三、回归后,轻刑犯监狱的功能主要在于监狱分类、罪犯分类和罪犯人身危险评估的统一从域外立法实践来看,各国对于监狱分类制度、罪犯分类制度、人身危险评估制度等监狱管理制度,对应的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与性质并不全然相同。但是,三者属于一体化的逻辑关系,是一个普遍共识。(一)监狱分类、罪犯分类、罪犯人身危险评估三者之间的制度逻辑关系。监狱分类制度与罪犯分类制度,属于一枚硬币的两面。因此,监狱分类与罪犯分类的制度建设工作可视为同一类工作内容。再进一步讲,罪犯的危险性分类,又需要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包括再犯罪风险评估)结果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因此,在监狱分类分级的基础上,同时必须考虑罪犯分类和人身危险评估的问题。目前,虽然多数监狱在罪犯收押中考虑了罪犯所判的刑期,被判10年以上的往往收押在重刑犯监狱,被判10年以下的收押在轻刑犯监狱。但是,在监狱管理实践中,轻刑犯监狱收押有重刑犯,而重刑犯监狱也收押有轻刑犯。正因如此,监狱警戒水平都有提升的要求,都存在警力紧张的问题。对于具有危险倾向的罪犯,难以实现过硬的防范,而对于轻刑犯、过失犯,管理又存在防范“过剩”问题。因此,监狱分类、罪犯分类、罪犯人身危险评估三种制度之间,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关系,必须同步推进。(二)监狱分类、罪犯分类、罪犯人身危险评估三个制度的建立方式。目前,我国缺乏法定的监狱分类、罪犯分类和统一权威有效的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监狱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探索,存在着监狱分类、罪犯分类和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制度的具体尝试和做法,也形成了监狱分类、罪犯分类的规划和推进举措,目前的试点实践也在进行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关于监狱分类、罪犯分类和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制度的建立方式,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监狱分类制度和罪犯分类制度。美国一些州在监狱立法中规定了监狱分类问题,英国等国也在监狱法中规定了罪犯分类的问题,具有丰富的域外立法经验,也有经过长期的实践运行检验。监狱分类是为了分类关押罪犯,是为了落实罪犯分类。因此,监狱分类与罪犯分类的法定要求与原则性规定,可以在《监狱法》今后修订时明确予以规定。2.人身危险评估制度。人身危险评估制度,是为了解决罪犯分类,进行落实监狱分类制度。从各国具体做法来看,英国的人身危险评估制度的内容最为详尽、分类最为细致,借鉴英国的做法,我国监狱管理可以根据传统的、相对粗放但是长期实行的罪犯分类群体(未成年犯、成年男犯、成年女犯),进一步设计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制度,对于罪犯根据危险性程度进行细分。罪犯人身危险评估制度的法定要求与原则性规定,可以在《监狱法》今后修订时予以明确规定。四、关于罪犯刑满释放之前的人身危险评估人身危险评估制度,作为一个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纳的制度,应当尽快建立。但是,这一制度的效应,不应当仅仅限于罪犯入狱前的评估,不应当仅仅限于罪犯改造和监狱管理,仅仅用于罪犯分类和监狱分类。人身危险评估制度,应当考虑适用于刑事司法的全环节和全流程。(一)目前在侦查(调查)和审查起诉环节的应用。根据社会危险性评估(人身危险评估),判断羁押必要性。目前人身危险性因素已经存在于侦查(调查)环节的羁押必要性、审查起诉环节的羁押必要性的考虑之中,2018年10月26日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此予以强化:“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也就是说,适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即逮捕的基本条件,是考虑社会危险性,也就是经评估没有社会危险性。但是,目前缺乏评估的标准和程序。(二)人身危险评估在法院量刑环节的应用。由局部向全面的扩展。今后,人身危险性因素应当适时进入法院量刑环节。类似的做法在国外已有成例,例如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州和瑞士,犯罪人人身危险评估体系,已经纳入法官的量刑考量环节中,《瑞士刑法典》(SwissCriminalCode)在第3编第1章第3节中规定了量刑过程中对人身危险性的考量(但并未涉及罪犯风险评估、监狱分类的问题)。在我国,目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危险评估,已经进入法院量刑环节,但只是局部地存在于个别制度之中:1.属于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法律规定,实际上早已经进入法院的量刑环节。例如,《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实际上是关于人身危险性的评估。2.法定的适用缓刑的必要条件。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也就是说,适用缓刑的基本条件,是不致再危害社会,也就是经评估没有人身危险性。但是,评估的标准和程序,却没有实体建立,目前无客观依据或标准,主要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因此,为保证量刑标准的科学性和宣告缓刑决定的准确性,人身危险评估制度有必要全面进入法院的量刑环节。(三)人身危险性因素应当适时进入罪犯的出狱评价环节,支持配套的出狱后监控措施。罪犯刑罚执行完毕之后,释放出狱。但是,出狱前是否应当进行“人身危险评估”?应当全面和充分地予以考虑。对于罪犯出狱前的“人身危险评估”,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已经有部分规定,但是不全面。目前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1.能否适用假释的评估,实际上属于罪犯出狱前的人身危险评估。具体而言,《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也就是说,适用假释的基本条件,是“不致再危害社会”,也就是经评估没有社会危险性(即人身危险评估),但是,这里强调的是教育改造的效果和出狱后的社会危险性。2.对于恐怖活动罪犯的出狱前评估:社会危险性评估。《反恐怖主义法》对于涉恐罪犯建立了法定的风险评估制度。《反恐怖主义法》第30条规定,对于恐怖活动罪犯,在恐怖分子服刑完毕之后,经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养护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外包合同范例
- 代理旗舰店合同范本
- 农户种植水稻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移动招聘考试真题
- 个人债权抵押合同范本
- 2024年西安工业大学专任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企业签订劳务合同范本
- 供热站拆除合同范本
- 兼职技术总工合同范本
- 小学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水果拼盘-(14张)ppt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文《传统节日》PPT课件
- 北京市城市建设节约用地标准
- 开学第一课我们开学啦主题班会PPT课件(带内容)
- 电源线检验报告RVV
- 体育训练队队规
- 八字命理漫画版
- 电梯工程开工报告(直梯)(共1页)
- 五年级第二学期体育知识结构图
- 复件德力西质量奖自评报告2战略
- 自主改善的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