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_第1页
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_第2页
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_第3页
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_第4页
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事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从请求权

无权占用他人财产,依法向申请人返还。但在实际情况中,物可能在占有人处已被损坏,而占有人亦可能因物而获得利益,或为物支出了费用。德国法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门构造,并在性质上将其认定为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从请求权。物权性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与债权性的从请求权被统称为“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EBV)”我国在《物权法》中也设有自己的“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本文拟在立法例比较的基础上尝试对中国法上“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中从请求权的性质进行定位,探讨其与民法中其他规则间的关系和独立存在的必要性,最后对其立法上的完善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所有人享有关系规则”的不同立法示例(一)地方法律规定1.非善意的占有人《德国民法典》将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和其从请求权统一规定在物权编第二章所有权部分(第985条及其以下),其中,第985条规定了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而紧随其后(第987条以下)分别规定了收益返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费用补偿请求权。对于无权占有人,根据其主观状态的不同进行了详细划分:善意占有人为取得占有时(未能构成善意取得情况下)不知或因轻过失而不知其无占有之权利,且未被起诉之占有人。而非善意占有人则包括在占有取得时明知或因重大过失而不知其为无权占有者、自诉讼系属发生后的诉讼占有人(第990条第1款第1句)、占有取得后获悉其无占有之权者(第990条第1款第2句)。对于通过禁止之私力或犯罪行为取得占有者,称为侵权占有人。在各请求权的具体适用中,可以明显发现一种“阶梯式”的递进关系首先,善意(且未受起诉)之占有人,对于物的毁损与灭失即使有过错也不承担责任(第993条第1款后半句),享有必要费用及有益费用的偿还请求权,对其已收取之收益无须返还,只有当占有人无偿取得占有(第988条)或过度收取孳息时(第993条第1款前半句),负有按不当得利将其收取之孳息返还给所有人的义务。非善意的占有人与诉讼占有人,对因其过错而致物之损毁灭失者,承担赔偿责任(第989、990条),对于已收取之收益须全部予以返还,且应补偿已不存在孳息之价值,补偿因其过错而未收取之收益(第987条、第990条)。该类占有人仅在成立为所有权人利益之无因管理时享有必要费用的请求权。侵权占有人则对包括意外事故在内的所有物之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第992、823、249、848条)。既须赔偿所有的属于所有权收益归属内容、为所有权人可能收取之收益,同时还须返还那些对所有人来说可能无法收取,而他却已收取的收益。其费用偿还请求权与非善意占有人情况一致。2.在善意期间享有合理的利益分享,在恶意瑞士法上将“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称为“占有人的责任”对于物的收益问题,第938条并没有规定请求权基础,而是设计为善意占有人的用益权,即善意占有人享有占有推定的效力,在善意期间享有与有权占有人一致的使用、收益物上利益的权利,而恶意占有人须偿还物的收益,并对因延误未收取的孳息负赔偿责任。对于物的毁损责任,善意占有人在善意期间无须承担赔偿责任(第938条),且可以转让甚至毁损该物。而恶意占有人,则需对因扣留物而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第940条第一款前半句)。对于无权占有人的费用求偿权,瑞士民法在第647条(c-e)将费用分为必要费用、有益费用和奢侈费用(“必要的更新或改建”、“为收益目的进行的更新或改建”、“为物的美观或舒适而更新或改建”)3.台湾法上的规定台湾地区民法上亦有所谓“占有人与恢复请求人的权利义务”对于物的收益问题,其“民法”第952条规定:“善意占有人于推定其为适法所有人之权利范围内,得为占有物之使用、收益”。因此善意占有人对其收取的孳息无论消费与否皆无须返还,且其“民法”对无偿取得善意占有人未作德国法上的限制(要求依不当得利返还),旨在对善意占有人特为优惠对于物灭失、毁损的赔偿问题,台湾法与德国法相比增加了对善意占有人的问责和对恶意占有人责任的适当限制,即善意占有人在因物之灭失或毁损受有利益时即须承担赔偿责任(第953条),而恶意占有人只有在“可归责于自己之事由”致物毁损、灭失时负赔偿之责。对于费用支出的偿还问题,善意占有人可请求偿还因保存占有物所支出之必要费用,但已就占有物取得孳息时,则不得请求偿(第954条)。对于有益费用,善意占有人“于其占有物现存之增加价值限度内,得向回复请求人,请求偿还”(第955条)。而恶意占有人,对于必要费用只得依关于无因管理之规定请求返还。(二)善意占有人的损害赔偿与费用求偿中国法在对“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设计上有自己的特色之处。首先,在立法结构上,与比较法上皆不同,立法者将原物返还请求权直接规定在了《物权法》总则中,而将其从请求权置于占有编里。其次,在从请求权的适用上同样只区分善意、恶意,但并未如台湾法一样规定两者之间的转换问题。对于占有物的毁损、灭失问题,第242条规定了恶意占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即善意占有人不须承担赔偿责任),而第244条在进一步肯定恶意占有人赔偿责任的同时,对242条作出了例外规定,即无权占有人(不分善恶意)应将代位物返还予权利人,此点与台湾法相类似。对于收益返还问题和占有人的费用求偿问题,立法者则进行了与比较法皆不同的创设,将其一并置于第243条中,在规定善、恶意占有人皆须返还原物及孳息的同时,又肯定了善意占有人的保管费用请求权。通过对大陆法系传统立法例的考察,可以看出对“所有人-占有人关系”的构造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以德国为代表,将主请求权与从请求权统一置于所有权编,并对从请求权进行了复杂精细的规定,从而在法律推演上滴水不漏;第二种则为瑞士、台湾、日本所采,即将主、从请求权分别在所有权和占有部分进行规制,结构上更为明快,同时在内容规定上较德国简要,更注重法律上的实际运用。我国在对此的立法上虽有自身特色之处,但就从请求权的规定来看更接近于简明的第二种模式。二、“从诉讼中受益”的法律性质的定义根据德国法的思维方式,用益返还、费用补偿和损害赔偿责任都是一种间接的状态责任(一)关于占有主体的部分理解首先,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权利主体为所有权人和部分他物权人,此点并无争议。但在从请求权中,费用偿还请求权为无权占有人的权利,而用益返还请求权在瑞士法中也被反向构造为善意占有人的用益权(而并非请求权基础)。因此,从请求权中至少有一项权利的行使主体实为无权占有人,也就是主请求权中的相对人,二者自难谓主从关系。其次,如前所述,在第二种构造模式中,从请求权是被规定在占有部分的,那么至少在文义上,是否可以将其权利主体理解为具有占有权的人即可而不限于物权人?毕竟在很多情况下,物被他人无权占有(即产生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状态)时,基于债务关系的占有权人自身并不能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但不论是对物造成损害还是因维护物产生支出,占有权人(如承租人)才是直接的受害(益)者,为了防止真正的物权人怠于行使其权利或义务,理应将占有回复关系的一方当事人扩大到占有权人。对此,王泽鉴先生也认为“恢复请求权人,不限于所有人,凡基于物权或债权关系,得请求恢复其物的占有,皆属之”(二)从请求权的来源从民法对于主从权利的基本原则和立法中的规定来看,权利的从属性要求从权利依附于主权利,与其共命运。而在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中,通说认为作为主权利的所有物返还请求权不可以独立于所有权而被单独让与,只能随着原权的移转在原权取得人处产生一个新的物上请求权(即权利的原始取得)须注意的是,瑞士法在对于从请求权的行使作了与德国法不同的解释,即并不要求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状态必须存在,只要所有物返还请求权的条件曾经成立过,即使是在物已经灭失(此时返还请求权失其所指而不复存在)或被返还、或权利人自愿放弃其返还请求权的情况下,权利人同样享有第940规定的请求权,从而又否定了从请求权的从属性特征(三)请求权返还请求权实际上,针对所有人和无权占有人之间的问题,自罗马法时期起就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应对方法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所谓的“从请求权”,在权利主体上与其主请求权不具有同一性,又和民法关于“主从权利”的应然模式不符,实质上是规定在物权法上的债权性请求权,故采大陆学者观点,将其定位于“返还请求权之相关请求权”三、主从关系的确定通过上文结论可知,所有人与占有人间的“主从请求权”只有行使上的关联性,而非法律意义上的主从关系。由此不免有进一步地疑问,即能否可以通过现有的其他规则来替代“相关请求权”的全部功能,抑或将其作为债法的特殊规则对待?换言之,“相关请求权”有无独立规制于《物权法》上的必要?对此,同样要结合比较法进行分析。(一)争议中的争议关系1.占有合同的约定无明确的制度设计根据《物权法》第241条规定:“基于合同关系等产生的占有,有关不动产或者动产的使用、收益、违约责任等,按照合同约定;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可见当占有人为有权占有时,原物返还请求权无法行使,自然无其“相关请求权”的使用余地。但德国法上尚有例外解释,即在合同未对费用赔偿请求权作出约定时,可以《德国民法典》第994条以下的规范填补漏洞(Lückenerfüllung)2.占有恢复请求权与原代债权的竞合合同期满后,自然产生合同法上的返还规则,如《合同法》第235条规定承租人在租赁合同期满应返还租赁物。同时由于占有人因合同期满转化为无权占有人,所有人亦可行使原物返还请求权及其相关请求权,从而构成两者的竞合。而当合同涉及第三人关系时(如承租人转租),由于合同具有相对性不能直接对第三人发生效力,此时直接适用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还可达到填补责任漏洞的效果。3.不得使现存利益返还与受损人分离德国法上认为,合同可构成法律上保有某物的原因关系,合同无效则意味着原因关系的消灭,此时法律旨在调整双方利益分配,由受益人将现存利益返还与受损人,无利益存在时,则不用返还,因此适用不当得利既已足够,至于占有人能否取得孳息则是由保护善意占有人的法律来规定。两者同时存在时,则讨论竞合问题须注意的是,我国还在《合同法》第58条前段对此问题进行了规定,即“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此处“财产”在解释上应包括原物与孳息,从而与《物权法》243条前段规定竞合。(二)相关请求权说德国通说认为,为了使优待善意占有人的立法目标不至于落空,相对于侵权法上的规则,第987条以下规定在构成要件上虽与其有竞合,但在适用上具有优先排他性,而仅当出现所谓“无权他主占有人超越占有权(Fremdbesitzerexze)”时,为防止评价上的明显不公(即上文提到的契约优先说),应适用侵权法的规则承担损害赔偿义务我国通说认为,对于原物返还请求权,由于在构成上不以过错为要件,诉讼时效也与侵权请求权不同,故有其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但对其“相关请求权”中的第242、244条,有学者认为应作为《物权法》第37条损害赔偿请求权的特别规定加以对待,且皆属于侵权法上的损害赔偿请求权,否则在无权占有场合适用“所有权占有人关系规则”,有权占有场合适用侵权行为法规则,分裂适用法律,较为复杂,不宜把握,而统一按侵权行为法处理个案并无不妥笔者认为,“相关请求权”之所以被单独规制,无非在于其蕴含的利益衡量中有对侵权法规则的否定,在此意义上看,将其解释为物权法第37条的特别规定在实质上与前者并无二致。更何况在《物权法》已经设计一套“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情况下,将其另作解释无疑才是真正的“分裂适用法律”。(三)取得所有权成立给付型不当得利《德国民法典》第812条将不当得利分为“无合法原因而受领他人的给付”和“以其他方式由他人负担费用而受到利益”两种情况,学说上分别以“给付型不当得利”和“侵害型不当得利”冠之,同时在立法上亦有不当得利的附属规则(即关于用益、赔偿问题)的规范。因合同的瑕疵而产生回复关系,即成立给付型不当得利,此又牵涉到对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区分问题。德国由于采“物权形式主义”且承认物权行为的无因性,所以仅合同(债权行为)无效或被撤销时,物权给付行为的效果并不受影响,占有人取得所有权而成立给付型不当得利,此时原权利人只能依不当得利规则请求返还原物及孳息。而若仅物权行为瑕疵时,则因物权未发生变动而存在有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的排他适用。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当出现所谓“同一瑕疵”情况即物权和债权行为皆因同一项瑕疵(如出卖人为禁治产人)而无效时,受让人因对原物成立善意的无权占有,而可适用“相关请求权”无须返还孳息,此时与第一种情况相比较,可见占有人在取得所有权时的地位较无权占有时还不利,显不合理,因此通说认为此时善意占有人的保护规定不能排除不当得利规则的适用,“无权的善意占有人至少应当和取得所有权的不当得利人承担一致的返还范围”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且在传统学说上并不承认物权行为。因此当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所有权并不发生变动,此时存在所有人占有人关系和给付型不当得利的适用。而根据《民通意见》第131条规定的“不当得利受益人应当返还原物和原物所生孳息”,结合《物权法》243条前段规定,可见与德国不同,我国法上不当得利请求权与孳息返还请求权无论从文义、立法目的、立法计划还是返还范围上都一致,从而“不存在谁优先谁,谁排除谁的对立关系,而为一种竞合关系,当事人可以选择适用”而根据243条后半段的规定,善意占有人可请求必要费用的返还,但恶意占有人不享有此请求权,所以当权利人因占有人的行为(非履行行为)获有利益,即构成(侵害型)不当得利而负有返还义务时,与前者形成竞合关系,而被后者排除适用。进一步看,由于传统的不当得利规则偏向得利人一方,即返还标准为“利益大于损害,以损害为准;利益小于损害,以利益为准”(四)排除无因管理的适用我国《物权法》第243条中只确定了“善意占有人的保管费用”,但善意占有人在主观上并无为他人管理的意思,不可能再成立无因管理;而恶意占有人在比较法上虽可构成不正当无因管理和不法管理而与“相关请求权”竞合,但由于我国法中并不承认恶意占有人的费用请求权,应视为直接排除无因管理的适用。由上文分析可看出,德国法上为实现所有人与占有人间的利益平衡,体现对善意占有人的优待,在“相关请求权”与其他请求权相竞合时确立了一项基本原则———即第987条以下规则的排他适用性,而仅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有所例外。而我国《物权法》上的规定虽与比较法有诸多不同,而在部分情形的确与其他请求权相重叠,但在很多情况下仍有优先排他适用的效力,甚至能起到“填补责任漏洞”的效果。因此,“相关请求权”不仅在性质上与原物返还请求权关系密切,也确有其他请求权所不能替代的方面,有其独立规制于《物权法》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四、以特权与克减所有人的绝对性权利比较法上之所以另设“所有人-占有人关系规则”,最大意义便在于赋予善意占有人以特权而克减所有人的绝对性权利,以实现两者利益上的平衡。因此,在我国已确立物权请求权体系并继受此规则的情况下,更重要的任务应当是如何完善规则,与体系相协调,使“相关请求权”更好地实现其本质上的立法价值。(一)诉讼阶段的规制在对占有人的分类上,我国虽也区分了善意、恶意,但未像德国法那样进一步划分出诉讼占有人和侵权占有人。笔者认为,由于前者可以在诉讼阶段强化对物权的保护,有借鉴的必要,而后者实质上是对恶意程度的细分,虽然使适用更为精准但无疑也导致了实际操作上的复杂性,放在侵权法中规制即可。因此,在确保不破坏现有体系并符合实践需要的情况下,可借鉴台湾“民法”中关于善、恶意转化的规定,即善意占有人在“确知其无占有本权”和“本权诉讼败诉”(第959条)时转化为恶意占有人,同时无须另设侵权占有人。(二)《物权法》第973条规定的“因使用”限定为善意占有人首先,依242条的规定,意在表示善意占有人无须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又在损害原因前加上“因使用”的限制,是将其理解为“非因使用”而致物损害时,即使是善意占有人也须负责,抑或是此时善、恶意占有人都无须负责?无论作何种解释,都无法体现对善意占有人的特殊保护,因此除去“因使用”的限定更为合理。其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