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_第1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_第2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_第3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_第4页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10篇)

你有了解过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案吗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1

教学内容:

角的计算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在独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减计算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测量∠1的度数并说说你是怎样量角的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角的计算。揭示课题:角的计算。

新课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书写格式。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数只要用∠1的度数加上∠2的度数。

练习:书P73/1练习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1+∠2,∠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1=30度,求∠2=

(1)请你们试着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AOB是由∠1和∠2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数只要用∠AOB的度数减去∠1的度数。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1=700,求:∠2=

已知

已知∠3=∠1+∠2,∠3=800,∠2=500,求∠1=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法计算。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2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3。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画指定度数角的方法。

难点:对准相应的刻度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画出下面的角,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30°、90°

2.你能画出任意度数的角吗

教师引出课题。

(板书:画角)

二、自主探究

教学例3。出示例3。

1.怎样画一个60°的角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相互发表意见,并动手试一试。

指名说一说画角的方法、步骤。

2.用课件演示画角的.方法和步骤,师生共同归纳:

板书:

(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一点,再画一条射线。

(4)让学生试着画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两处都标了60°,这个点应点在哪里呢为什么

学生在画角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学生明确:如果与量角器0°刻度线重合的那条边向右就在内圈60°刻度处点上点;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处点上点。

3.画一个100°的角。

指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独立画一画,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43页“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用量角器画出这些角,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谁画得好。

2.教材“练习七”第5题。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数写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画出与∠1和∠2同样大的角。画完后,同桌互相验证,看谁画得标准。

3.教材“练习七”第6题。

小组内议一议,再说一说这些角用三角尺怎样画的。教师归纳,再让学生独立拼一拼、画一画,然后用量角器检验。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思】:

让学生通过自学,动手操作,主动去发现找到画角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了角的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感受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会计算乘除混和运算式题,能解决一些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将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乘除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有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读书,咱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说一说每步的算理。

4.怎样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说一说综合算式中每步运算求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说综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进而使学生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试一试

出示式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结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4

【教学内容】教材第75~78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重点难点】

学会制作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谈话导入

介绍上海世博会。

2、出示书73页的统计图和照片。

介绍:世界五大城市申办20_年世博会,最终我国上海获得了胜出。这是大家欢庆的场面。

(1这是第一轮投票的情况(出示统计表)

20_年世界博览会申办城市第一轮得票情况统计表

20_年12月

申办城市波兰

弗洛兹瓦夫俄罗斯

莫斯科韩国

丽水墨西哥

克雷塔鲁中国

上海

所得票数21228636

提问:有哪五个城市参加申办投票哪个国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页统计图。

提问: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国上海在第一轮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这幅统计图与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优点

说明:整理出的数据除了可以制成统计表之外,还可以制成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还有利于分析和研究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⒈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提问:这个统计图包括哪些部分

引导学生从上向下有序地观察:包括图名、日期、单位、竖轴、横轴。

提:纵轴上又有哪些内容。

⒉教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根据图纸的大小,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射线,即横轴与纵轴。

(2)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3)在纵轴上,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数量。

(4)标上统计图名称、日期、单位。

3、提: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哪个国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国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5

【教案内容】:

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教学调整☆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与分析,了解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意义,感受近似数和精确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借助数线,较直观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分类感受精确数和近似数。

1、观看一段国庆60周年阅兵视频,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师:这么大的场面中一定蕴涵着许多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些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让学生默读其中的数字两遍,初步感知数据。

3、仔细观察这些数,有没有什么共同特点,能不能把它们分一分类

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可能会按数据的大小来分,一些按单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个为单位的,20万、2万是以万为单位的。或者学生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

师:为什么将60、169、56分为一类,66、20万、2万分为一类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可能会说是准确的数,估出来的数。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60、169、56这样准确的数、不多不少正好的数,是精确数;而66、20万、2万是大概的,大约的,差不多的,与实际数接近的数,是近似数。

4、读一读以下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吗

小明身高130,2cm,就说约130cm;小红从家里到学校走了395米,就说大约走了400米。

5、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精确数来表示,哪些事物的数量一般用近似数来表示了解近似数的作用。

师:有些情况下,我们没有必要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围就足够了,这时用近似数来表示就比较方便。看来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相当广泛的。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国庆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过分类,帮助学生在比较和辨别中体会哪些是实际的、精确的,哪些数是模糊、大约的,从而认识精确数和近似数;又通过列举活动,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数在实际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借助数线,直观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道理。

1、师: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但报道中称“近2万平方米”,这里的“2万”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8000接近2万,所以用2万来表示。

2、结合直观的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

师:18000介于整万数1万和2万之间,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变成0后向万位进1,就得到了近似数“2万”。

介绍18000约等于2万,用“≈”表示,写作:18000≈2万全班读一读。

3、在数线上标出11000,120__,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这几个数,请学生尝试分别说出它们的近似数及想法。

师:15000这个数约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觉得1万可以,2万也可以,因外它刚好在中间。

师:15000离1万和离2万的距离是一样的,但为了方便记录,我们认为规定15000≈2万。

课件上将约等于1万和约等于2万的数进行对比,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

师:请同学们对比两组数据,仔细观察,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以15000为分界线,11000,120__,13000,14000接近1万,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万。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千万上的数,当千位上的数是1、2、3、4时,近似数是1万,当千位上的数是5、6、7、8、9时,近似数是2万。

教师借机在黑板上板书:0、1、2、3、4舍;5、6、7、8、9入,介绍“四舍五入”法。

【设计意图:结合数线图,分析“18000平方米”称为“近2万平方米”的原因。数与形结合,将四舍五入的本质清晰地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合作学习,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在下图中找到这个数的大致位置,说一说“约20万人”,这个数是怎样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学习时,每人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在学习卡上。3

、组织简单、清晰的语言准备全班汇报。

教师巡视,了解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数线图上标出,发现233482接近20万,;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万;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万位上的数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万后面的尾数“33482”舍去变成5个0,得到近似数20万。

请多组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要说得有道理,给予鼓励。

3、教师小结: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关键看万位。

4、如果将233482四舍五人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数分别是多少,怎样得到的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帮助直观感知求近似数的方法。

5、引导学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经历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巩固练习

1、读一读下面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一题)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与分析,找出精确数和近似数,加深认识,并感受到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华山是我国的五岳之一,海拔约2155米,在下图上标一标,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约是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有些学生在数线上找点时会遇到困难,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通过数线进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数。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学生认真看要求,仔细数数位。特别对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万位重点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三道练习题,加深对近似数的认识,感受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用所学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经历了探索求近似数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同时知道近似数的书写格式。希望同学们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板书设计:

近似数

0、1、2、3、4舍18000≈2023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2300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相交与垂直的基本概念,掌握互相垂直、垂足、垂线等内容,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的知识要点,掌握作垂线的基本技能。

2、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领悟相交与垂直的内涵,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抽象概念。让学生感知、实践作垂线的方法。

3、通过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数学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建立抽象的互相垂直的概念,让学生掌握作垂线的技能。

一、导入

老师拍摄了一些漂亮的照片,大家想看吗这些直线都有一个特点,它们都(相交)。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相交的线,相交的两条直线会组成角,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与相交有关。

二、新授

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得出角,大家想动手玩玩吗(要求)同桌合作摆小棒,摆好后把两根小棒相交得出的角在中画出来。然后汇报

2、观察一下这些直线,相交后线与线之间形成了(角)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你有什么方法证明自己摆的角是直角吗

(生:用量角器量一量、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用30度和60度角拼、用书的角去比……)。(课件示范用三角尺直角去量)

这三组直线都相交成什么角(板书:成直角)它是由几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板书:两条直线相交)

3、揭示概念

像这样,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是看什么(相交成直角)

4、质疑:对于互相垂直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互相”是什么意思

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不能)必须有另一根小棒与它垂直

我们以图①为例,为了区别它们,在直线上取一点。我们不能说线段OA是垂直的。

应该是OA垂直于OB,还可以说OB也垂直于OA。记作:OA⊥OB

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叫做垂足。

两条直线相互垂直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5、进一步认识概念

(1)让学生举出见过的物品中哪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2)判断并指出下列图形哪几个图的哪两条直线是相互垂直的为什么

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3)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一折,使两条折痕相互垂直。

学生试折,再汇报。(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折。)

6、变换形式,强化概念

(1)说一说正方体的哪几条边是相互垂直的。

(2)我说你摆:课本21面练一练第1题。

(3)看一看:课本21面练一练第2题。

三、应用------画垂线。

1、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和直线对齐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另一条直线。)

2、过直线上一点作垂线。

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平移三角尺使已知点A与三角尺的另一条边也重合,沿三角尺的另一条边(过A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

方法同2,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

4、实践感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四、解决问题

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内容,解决上课引入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小明到公路边的最短路线。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8

教学内容: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202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案模板篇10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