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_第1页
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_第2页
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_第3页
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_第4页
医院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医院

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手册(2021版)

一、新冠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冠防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身

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按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八版)》《医疗机构

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要求,根据医院实际,制定

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新冠防控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病例,有效

防控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提

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置和转诊,防止医务人

员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早期排查、发现新冠感染病例。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

确保新冠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

蔓延扩散。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依法管理、协调指挥、

加强培训、快速反应、尽早上报、规范诊疗。

三、组织管理

组建新冠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区疾病

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冠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和领导,相关重大问

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并成立医疗专家

组和应急分队、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等组织。

L新冠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2.新冠感染疫情防控专家小组

3.消毒隔离组

4.流调组

5.后勤保障组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本预案将根据疫

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

康委、市(区)卫生健康委对新冠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

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

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各科室对缺少

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要尽快填平补齐,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于可

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根据医院应急值班安排,实行领导带班和24

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

切不可擅离职守。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保障应急

工作通畅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包括医院出入口预检

分诊、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所有出入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

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防控应对措施和发生疑似新冠病例后的应急流

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施分层、分级处理原则,逐级处理。在门诊通风良好的醒目

位置设立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做好门(急)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

登记报告工作,填写《发热患者登记簿》,必要时对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

员进行登记。

(二)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院区实行封闭式

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利用各种

信息化手段,建立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线上沟通渠道,争取其亲属的理解

支持;及时对外公布院内的防控形态,以免造成患者及亲属的恐慌。疫情

期间禁止探视,禁止探视人员进入住院部,实施“一人一陪”以免交叉感

染。

(三)病例发现与报告。按照《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方案(第八版)》

附件2,开展新冠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在新冠监测和日常诊疗

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冠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四)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21

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以及有无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五)医院各病区备好隔离房间。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干咳、

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住院病例应立即转入隔离病房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同时同一房间的其他患者相对集中隔离观察,开展进一步排查。

(六)原则上对于病情不紧急、不严重的患者不安排入院。对于核酸

结果未出的急需住院的患者安排至过渡病房单间治疗,医务人员做好个人

防护。

(七)发热病人闭环转至发热门诊并做好交接。发现疑似及确诊病例

应按政府规定程序转入定点医院隔离治疗,并做好转运人员的个人防护和

车辆消毒。

(八)封闭医院侧门,留医院正门作为唯一进出口,入口处设立临时

预检分诊和智能道闸,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必须经过扫安康码或社保卡、

身份证,测体温,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登记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诊区就诊。

限制就诊陪同人数。

二、新冠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关于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新冠疫情防控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切实强化责任、完善措施、

推动落实,现将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门诊患者入院管理

1、进入医院的各类人员必须经智能道闸扫“安康(行程)码”或社

保卡、身份证、接受体温监测,正确佩戴口罩方可通行。

2、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预检分诊医务人员对所有来院就诊的患

者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并登记相关信息。

3、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

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隔离和转运。

4、对所有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返回人员和发热门诊、隔离病房、

新冠核酸采集和检测的医务人员,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理和服务人员,

进口冷链搬运、加工、运输人员、国际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快捷通

道”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消除疫情输入隐患。

二、加强住院患者陪护、探视的管理

1、住院患者入院前须签署新冠防控协议书,开展一患一陪属,并佩

戴陪属腕带(无腕带者者一律劝离医院)。

2、各科室要加强病房管理,门诊就诊及探视人员不准进入病区。

3、各科室护理单元要做好陪属体温检测、健康状况和信息登记、陪

属腕带发放等工作。

三、强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1、口腔科、内镜室、喉镜检查患者需提供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2、所有住院患者及其陪属必须进行核酸检测或提供3天内核酸检测

阴性证明,在本轮疫情结束前,住院和陪护期间每周开展1次核酸检测,

首次核酸检测后,后续检测可采取1:5混检技术,减轻群众负担。

3、院内核酸检测采样点统一设在入口东侧活动板房内。采样时间

是:7:30〜12:00,13:30〜18:00。

4、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检测工作,对于急诊患者(包括门诊和住

院病人)的核酸检测,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

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愿

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在20小时内反馈检测结果。

四、加强全院职工防控工作管理

1、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

(1)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

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落实标准预防的

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

(2)额外预防实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正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

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

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

2、对于核酸采样、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急诊和核酸检测等工作人

员每隔1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其他科室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和外包服务人员每周开展2次核酸抽检,每次间隔2天以上。

3、落实疫情防控人员排班制度,进行24小时值守。

4、全院职工须按部门、科室建立体温监测档案,做好疫情防控内部

管理工作。

五、加强清消毒管理

诊疗用品与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严

格按照新型冠状病毒常态化疫情防控消毒方法推荐方案执行。

三、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本院新冠感染(以下简称新冠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最大限度降低感染发生,现修订形成《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修订版)》。

本制度适用于各科室,预检分诊、发热门诊。

一、防控策略

(一)内外同防。实施以“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基

础的感染防控措施。凡是进入本院的人员严格执行检测体温,检查口罩佩

戴情况。对住院患者做好健康监测,出现新冠感染疑似症状及时发现处置。

(二)医患同防。本院全体工作人员、患者及其陪同人员均应当做好

个人防护,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做好额

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三)人物同防。做好医患双方人员防护和感染风险预警,相关科室

需要对本院的环境、物品、外来物资,加强风险防控。总务部门应加强对

保洁外包公司的管理,落实好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措施,加强重点

部门环境及重点人群接触后环境的清洁消毒。

(四)“三防”融合。即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

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科学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

施设备的“器防二将“三防”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中,降低医院感染的

发生率。

三、基本要求

(一)完善防控制度、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各科室要严格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的通知》等要求,根据新冠病原学特点,结合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

群以及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完善感染防控制度和预警机制,优化工作流程,

制订应急预案并实施演练。

(二)加强预检分诊工作的开展

相关科室应当优化体温检测、核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预检分诊内容和流程,提升预检分诊能力。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流行病

学问诊,早期识别新冠感染临床症状。对发热门诊患者、门急诊疑似新冠

感染患者,要进行核酸检测,必要时可进行血常规、胸部CT、抗体检测等

检验检查。在排除新冠感染前,各科室将患者隔离安置于指定缓冲病房内,

不得允许其随意离开。

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本院工作人员新型

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根据疫情流行态势和防控需要,随

时加强上述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必要时可选择开展血常规、胸部CT、抗

体检测。

如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应当及时报告新冠疫情防控指挥

部,由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指挥。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

各科室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应结合本科室特点,加强对本科室人

员进行新冠防控的知识培训I。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新冠感染的防控知识、

方法与技能。

(四)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建立行为屏障。

各科室应加强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的执行,标准预防是保护医患双方

安全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手卫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呼吸卫生和

咳嗽礼仪、诊疗设备及环境清洁消毒、患者安置、安全注射、医用织物洗

涤和医疗废物管理等。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

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也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物资保障、人员培训

等因素密切相关。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

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

综合防控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

医务人员应当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暴露患者血液体液后、

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五个时刻采取手卫生措施。手卫生措施

包括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等,如有可见污物,应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

清洗双手;如无可见污物,宜使用对新冠病毒有效的含乙醇等成分的手消

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各科室应当定期检查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并做记录。医务人员应根据暴露风险和开展的诊疗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医

用外科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手套、隔离衣或防护服等个

人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同时,应指导、监督患者及其

陪同人员,以及其他进入医疗机构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3.正确实施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各科室负责人应检查本科室内所有

人员口罩的佩戴情况,凡是进入的人员均应当佩戴合格的医用口罩,不应

佩戴有呼气阀的口罩,患者接受诊疗时非必要不摘除口罩。在不影响正常

诊疗工作前提下,应保持至少1米的社交距离。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

或肘窝遮掩口鼻,手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即刻实施手卫生。

4.加强清洁消毒管理。各科室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2012),《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368-2012),做好诊疗

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等)、医疗器械、患者用物等的清洁消毒。

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应即用即弃;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在每次使用后

进行规范清洁消毒,有条件的科室宜专人专用。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

风,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可选择机械通风或空气消毒措施,合理配置新风

系统、回风系统和排风系统,建立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使用清

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并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尤其

是高频接触部位进行规范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

行规范处理。患者出院后规范实施终末消毒。

5.合理安置患者。各科室应根据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传播方式和

特定人员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对不同类型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易感者采

取合理的分区分类安置措施,降低不同风险人员因暴露导致交叉感染机会。

6.规范医用织物和医疗废物管理。各科室在执行床单被罩洗涤处置执

行《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救治过程中产

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

物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五)加强人员管控,减少人群聚集。

门急诊应加强对就诊及等候区域的管理,优化就诊流程,避免人群聚

集。发现新冠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时,对其本人及密切接触者及时采取规

范的隔离控制措施。

各科室应对新入院患者和陪护落实“应检尽检”要求,合理使用过渡

病室,通过采取核酸检测筛查和隔离安置等措施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严格

陪护及探视管理,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

线和活动范围。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合理确

定病床使用比例,病床间距不小于0.8米,禁止加床。住院患者在病情允

许的前提下,应当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六)关爱医务人员,实施健康监测。

各科室应当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和安排班次,优先保障发热门诊等重点

部门的诊疗需求,医务人员相对固定,缩短可能暴露的时间,避免医务人

员过度疲劳。提供营养膳食,保障医务人员充分休息。做好医务人员疫苗

接种工作,落实''应接尽接”要求。根据岗位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合理

确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频次,开展体温和呼吸道症状等主动健康监测,发

现异常及时报告。对参与相关诊疗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必要时,可集中

封闭管理,并根据疫情流行情况和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需要时可合理

开展胸部CT、血常规、抗体检测等检验检查。

(七)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控。

建立完善基于临床症状或症候群的感染病例、感染聚集事件的预警报

告机制。发现确诊或疑似新冠感染患者时,应按要求及时报告,做好相应

处置。加强本科室内感染暴发的监测预警,发现疑似感染暴发时应依据相

关标准和流程,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规范报告处置。

规范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各类抗微生物药物使用指征。

提高抗微生物药物使用前和调整用药前病原学检测标本送检率。各科室对

接诊的发热或/和具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明确病原学诊断前,慎用抗微

生物药物、退热药物等,防止不合理用药掩盖症状。

(A)加强患者教育,开展健康宣教。

各科室应对患者及陪同人员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感染防控知

识,指导正确实施手卫生、呼吸卫生和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避

免人群聚集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治疗期或康复期的患者早期运

动、合理运动,但应避免剧烈或动作幅度过大的运动。

四、重点科室、部门技术要求

(-)急诊。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规定路线引导发热或/和有呼吸道症状且无

法明确排除新冠感染的患者至发热门诊就诊。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转诊、

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加强人员管控,规范设置等候区域并加强管理,避免人群聚集。

(二)接受诊疗措施时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

集、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

1.当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应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必要

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

2.诊室通风良好,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或动态空气消毒措施。

3.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

诊疗不同患者应合理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4.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

际情况,可先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三)血液透析中心(室)。

1.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根据疫情形势定期进行新冠病毒

核酸检测,进入诊疗区需测温、查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问询。患

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规范佩戴口罩。陪护人员应相对固定。

2.加强预检、候诊、接诊等区域的管理,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候诊面

积、合理安排功能空间,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

(四)普通病区(房)。

1.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

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过渡病室不需按“三区两通道”设置。

2.过渡病室宜设置独立卫生间,通风良好,标识明确,应有防护用品

穿脱空间。应单人单间安置患者。

3.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及流程,病区(房)内发现新冠感染疑似或确诊

患者时,即刻启动相关应急预案,按规范要求实施及时有效隔离、救治和

转诊。

(五)XX区发热门诊。

1.XX区发热门诊的建筑布局、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应符合呼吸道传

染病防控标准和规范,配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

3.留观患者应单人单间隔离安置。

4.污染区内应配有独立包装的个人防护用品(见附件4)和职业暴露

应急处置箱,以供应急情况下使用。

5.进入发热门诊的工作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本

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和防控需要,可选

择增加血常规、抗体检测和胸部CT检查。在XX区发热门诊的人员应实行

全闭环管理,固定通勤车辆和驻地,住宿应单人单间。

(七)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

严格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规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相关操作,

实验室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四、传染病上报制度

为了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

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新冠防控方案

(第八版)》等相关法规和规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单位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

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首诊医生负责制,按要求规范填

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防保科。

3、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限:甲类传染病2小时;乙丙类传染病24小时。

4、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和乙类传染病中的新型冠状病毒、

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

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防保科必须立即电

话报告院部,应于2小时内向医院领导及上级卫生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

内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首诊医生于2小时内上

报《传染病报告卡》。

5、出现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时,应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方式报

告疫情。

6、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非典型、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

乙型脑炎、登革热、甲型hlnl流感、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

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

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卫

健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按国家要求纳入甲类管理。)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

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7、各科室均建立传染病登记薄,对所有入院传染病人进行详细登记,

按照规定及时上报。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

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由防保科负责本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

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8、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

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

及时补报。

9、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遵循标准预防和额外预防原则,认真执行

隔离防护措施,注意医务人员和病员的双向保护。

10、医务人员上班时应当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

医疗操作可能感染的风险选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接触病员前后要执行

手卫生,操作中接触血液或体液,必须戴手套。

11、医务人员应按要求使用流动水洗手,保持手部皮肤清洁,必要时

使用消毒剂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12、本单位任何人不得瞒报、漏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五、预检分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进入诊室或临时分诊区内必须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或

医用防护口罩、帽子,戴面屏或护目镜、必要时加穿隔离衣。

二、诊室或临时分诊区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用品和手卫生设施,

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医护人员操作中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必要时戴手套;

三、严格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

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

提供外科口罩。

四、发热患者隔离留观室内注意保暖的同时加强开窗通风,每日开窗

通风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

消毒,每日2次,消毒时间与方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通风不良或无法开

窗通风时,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消毒时

间与方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

五、物体表面、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4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

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分钟。发热患者离开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遇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用

后的抹布、拖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清洗干燥

后备用。

六、护目镜和面屏:可重复使用的使用后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

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七、病人用物处理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患者用后及时清洁

消毒。

(一)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500mg/L含消毒剂或75%酒精浸

泡30分钟,清洁干燥保存;听诊器、血压计使用前后用500mg/L含氯消

毒剂或75%酒精彻底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遇污染应进行清洗消毒,晾干

备用。

(二)推车、担架等物品使用后清洁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

拭,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备用,不耐腐蚀的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八、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均应按医疗废物进行处置,执行医院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利器入利器盒其余废物置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中,有效封口,贴上标签,外表面可疑污染时需加套医疗废物袋,严防渗

漏。

九、终末消毒

如遇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即刻对隔离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六、核酸采样点医院感染防控制度

一、采样点选择与要求

1.新冠病毒采样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采样点应当为

相对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

卫生设施或免洗手消毒装置,采样过程要做到‘'一人一室(区)”。室外

采样点要根据人员数量合理安排采样空间,统筹设置等待区。尽可能保证

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

2.室内空气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每天2次消毒,每次1小时,桌

面、台面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乙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4

次,如有污染随时消毒。

3.采样点环境标本每日1次抽采,由采样点人员负责采集。

二、人员管理

1.从事标本采集的技术人员应当经过生物安全、监测技术培训并合格,

熟悉标本采集方法,熟练掌握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

行采样,按要求做好标本信息记录,确保标本质量符合要求、标本及相关

信息可追溯。

2.采样时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服/隔离衣、医用防护口

罩、防护面屏、双层手套、工作鞋、防水靴套。如果接触了患者鼻咽分泌

物,应及时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3.等待人群应佩戴口罩,在等待采样时应远离采样区,被采样人员逐

一进入采样区,全程应确保被采样人员不与采样工作人员之外的任何人员

有近距离接触。

三、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1.标本的采集、运送、存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

测工作手册》的要求执行。

2.标本运送与消毒管理

(1)包装:标本采集后用75%乙醇对标本容器外表面进行擦拭或喷

洒消毒,然后放入带有生物安全警示标识的专用标本自封袋中包装,并对

自封袋外表面用75%乙醇进行消毒,然后置于专用密闭转运箱,并对转运

箱外表面用75%乙醇消毒。

(2)运送:由经过生物安全培训的专人运送至实验室,运送人员应

佩戴帽子、一次性外科口罩、手套,转运期间保持转运箱平稳,避免剧烈

震荡、颠簸。

(3)接收:实验室接收人员用75%乙醇对转运箱消毒后方可打开,

再用75%乙醇或对自封袋进行消毒,自封袋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取出标

本,详细核对标本信息,做好交接登记。

四、手卫生及皮肤黏膜污染的处理

1.手卫生。参与采样点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措施,可

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

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消毒。标本采集人员,采集完一个患者后,

应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消毒,手套有明显污染时应立即更换手套,防止

交叉感染。工作完成后,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卫生手消毒。

2.皮肤、粘膜。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使用清水

清洗干净;粘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

六、医疗废物的处置

采样结束后,采样人员写好封贴(感染性医疗废物标贴),填写采样

点、送交日期,将医疗废物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鹅颈结封口,分层封

扎,做好标识。医疗废物应做到日产日清或达到装量3/4时封口。

七、环境消毒

1.采样点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紫外辐射照度应

会70pW/cm2,照射时间大于或等于1小时。

2.地面和室内的物品,桌、椅等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液。每日4次消毒。

3.地面、墙壁或上述物体表面受到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或发生分泌

物等物质溅污时,应及时用消毒湿巾或一次性吸水材料(如吸水纸、纱布

等)沾取有效氯含量2000mg/L的消毒液去除可见液体污染物后,采用

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或擦拭,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七、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指导原则》、《医

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

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及医院感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障医务人员的职

业健康,制定以下制度:

一、科室感控人员应定期对科内人员进行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及相关

技术的培训。

二、科室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标准预防原则:认定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要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

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

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从医

务人员传至患者,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接触隔

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三、科室人员采取相应的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

他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必须洗手;遇到以下情况必须立即洗

手:接触两个患者之间;摘除手套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患者。

2、在新冠感染的疫情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均执行二级防护,

穿工作服、防护服、鞋套、戴一次性帽子、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乳

胶手套进行诊疗工作。

3、正确处理患者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

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或污染其他患者、重复使用的医疗设

备患者使用后应及时消毒灭菌。

4、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

被针头、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须

重新套上时应用器械不用手。针头不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

进行其他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或其他锐利物品应置于

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于工作处。需重复使用的

尖锐器械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处理部门。

5、正确处置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及院内制定的医疗废

物处置方案进行分类、包装、运送、交接及记录。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指引

1、预防是职业暴露的最佳处置方法,目前主要是物理预防措施,包

括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咳嗽礼仪、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通风、早期

发现和隔离患者。新冠尚缺乏暴露前预防措施(如疫苗)和暴露后预防措

施(如预防性使用药物和血清抗体阻断发病等)。

2、根据暴露风险评估选择恰当的处置方式,呼吸道暴露风险最高,

血液体液暴露、皮肤暴露风险较低,血液体液暴露须同时考虑经血传播疾

病风险。

3、呼吸道暴露处置

(1)常见呼吸道暴露: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呼吸道防护措施损坏

时(如口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

范要求的口罩)与新冠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手接触

口鼻等。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用规范实施手卫生后的手捂住口罩或紧急

加一层口罩等)。

(2)、呼吸道暴露后的处置措施

1)发生呼吸道暴露后应尽快脱离暴露现场或立即佩戴合格口罩脱离

暴露现场。

2)脱离暴露现场后尽快向疫情防控指挥部上报,仍未佩戴口罩者尽

快佩戴合格口罩

3)医疗机构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暴露风险评估,若暴露源患者

被确定为新冠病毒感染者则感染风险较高;暴露时所处环境为隔离病房、

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室,且有新冠病毒感染者存在时感染风险较高,否则

风险较低。

4)医院为高风险暴露者指定隔离地点实施单间隔离,暴露者应佩戴

口罩。

5)高风险暴露者单间隔离14天,禁止离开隔离区,期间若被诊断为

新冠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则转送至定点医疗机构。

6)暴露源患者诊断尚未明确的应尽快明确诊断,若暴露源患者排除

新冠病毒感染,暴露者科解除隔离。

4、血液体液暴露时的紧急处置

(1)、发生血体液喷溅污染皮肤时,即刻至潜在污染区用清水彻底清

洗干净,用75%酒精或碘伏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清洗干净。护目镜或防护

面屏或口罩被污染时,即刻至潜在污染区及时更换;污染眼部时,即刻至

潜在污染区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防护服、隔离衣、手套等被污染时,及

时至缓冲间更换。

(2)、发生针刺伤时,先就近脱去手套,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柔挤压

受伤手指挤出受伤部位血液,流动水冲洗,75%酒精或碘伏消毒刺伤部位,

戴清洁手套,然后按血液体液暴露常规处理。

5、处置结束后及时填写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尤其是暴露原因,

认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八、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为评估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暴露后的风险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

理,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制订我院新冠病毒

呼吸道职业暴露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发生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后,应根据《新冠病毒呼

吸道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处理;

二、进行紧急处理后,当事人应立即将呼吸道职业暴露发生情况报告

科室负责人(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报告防保科;

三、防保科接到报告后通知院内专家会诊组,由院内专家会诊组对本

院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进行定性,判断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是否

成立,对呼吸道职业暴露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提出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

暴露的后续处理措施;

四、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件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

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注:本制度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2016《经空气传播

疾病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关于印发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

方案的通知》及《医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

制定。

九、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为评估医务人员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后的风险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

的处理,降低新冠感染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参照原卫生部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十三条、«T511-2016经空气传播疾病医院感

染预防与控制规范》、《应对秋冬季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及《医疗

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制订我院新冠病毒感染

呼吸道暴露应急预案。

一、呼吸道暴露定义

呼吸道暴露是指缺乏呼吸道防护措施、呼吸道防护措施损坏时(如口

罩松动、脱落等)、使用无效呼吸道防护措施(如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口罩)与新冠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手接触口鼻等。

二、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应急管理部门及职责

(一)呼吸道职业暴露应急管理部门

1、防保科为呼吸道职业暴露的管理部门。

2、应急管理部门由防保科、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院办、检验

科、总务科等部门组成。

(二)各部门职责

1、院内专家会诊组人员由防保科、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等部门

专家组成。

职责:(1)对本院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进行定性,判断新冠病毒

呼吸道职业暴露是否成立。

(2)对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估。

(3)提出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处理措施。

(4)对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者进行心理干预。

2、防保科

(1)全面负责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的各项协调及管理工作。

(2)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

(3)建立医务人员新冠病毒呼吸道职业暴露个人档案。

(4)对呼吸道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总结、分析原因,并提出有

效的预防措施。

3、院感办

(1)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新冠病毒感染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

(2)定期对各部门新冠病毒感染职业安全防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指导开展职业暴露后预防处理工作。

(3)建议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

4、医务部监督指导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新冠病毒感染职业安全防护。

5、护理部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新冠病毒感染职业安全防护。

6、院办根据专家意见确定隔离地点,对需隔离的暴露者准备隔离病

房,协调后勤总务科配备相关物资。

7、检验科完成对接触者和接触源的核酸检测,结果及时通知医务科、

防保科及专家组。

8、总务科保障暴露者院内隔离区域的正常运行。

三、呼吸道暴露后的处理

(一)现场处理呼吸道暴露的紧急处理措施

(1)发生呼吸道暴露后应尽快脱离暴露现场,按照规范要求脱卸防

护用品。

(2)根据情况可用清水、0.1%过氧化氢溶液、碘伏等清洁消毒口腔

或/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

(3)脱离暴露现场后尽快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

报告防保科。

(4)防保科应尽快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包括确认是否需要

隔离医学观察、预防用药、心里疏导等。

(5)高风险暴露者按密接人员管理,隔离医学观察14天。

(6)及时填写新冠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尤其是暴露原因,认

真总结分析,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二)后续处理

1、如果需要影像学检查,暴露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由防保科工作

人员协调相关部门进行检查。

2、防保科做好跟踪随访,并做好相关记录。

四、隔离

1、发生暴露者,自己要有隔离意识,请立即限制与其他人的接触,

禁止在医院内随意走动。

2、隔离时间:从报告当时即开始隔离。

3、职业暴露隔离地点:呼吸道暴露的上报疾控部门安排隔离地点。

4、14天隔离期满,如需解除隔离须由专组会诊后确定。

十、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交叉感染,根据《医

疗机构内新冠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及《关于建立医疗机

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常态化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特制订本制度。

1.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含实习生、进修生、工勤人员、外包服务人员)

进入医院必须扫安康码,以便留存相关健康资料。

2.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的体温监测工作,每日2

次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及时向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尽快进行病原学及相

关检查,尽早发现感染隐患。如有瞒报或异常刻意不报者,医院将进行追

责处理。

3.各科室工作人员要按规定每周一、周四进行核酸检测,主动完成新

冠疫苗接种。

4.各部门根据部门特点,合理调配人员,科学安排班次,保持工作人

员合理休息,不鼓励带病上岗。

5.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异常情况登记表(附件)包括:体温、健康码、

核酸结果、发热、咳嗽等症状。

6.各科室发现工作人员疑似“新冠”感染,必须立即隔离、上报,并

及时进行检测,组织专家会诊,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为感染的工作人员创

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如确诊为新冠感染,应当严格落实有关工作要求,立

即报告。

注:部门内工作人员健康异常情况,具体有:

、流行病学史:

1.近14天内有发热、咳嗽、呼吸道流感症状;

2.本人或家人有与新冠感染者接触史;

3.本人或家人有新冠感染史;

4.14天内家庭成员有发热、咳嗽、呼吸道流感症状。

二、健康码:红码或黄码。

三、核酸:阳性。

四、血常规、影像学结果异常(注明具体情况)。

十一、新冠疫情常态化感染防控巡查整改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新冠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确保各项

措施有效落实,精准、实时监督和指导各部门医务人员防护工作,避免发

生新冠职业暴露,督导本院各病区(房)、科室做好感染防控工作,最大

限度确保医务人员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根据《关于建立健全医疗机构

感染预防与控制常态化工作机制的通知》皖卫医秘[20211232号文件要求,

特制定本院感控巡查整改制度。

一、日检查:各科室院感小组成员每日对本科室的院感防控工作进行

检查。

二、周抽查:院感科每周对全院各部门进行抽查,每月完成全院督查

工作,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将存在问题进行汇总上报,并纳入绩效管理。

三、月检查:医院主要负责人牵头,院感办、医务科、护理部、总务

科等部门成员对照《新冠常态化感染防控检查评分表》(附件1),认真进

行医院感染管理检查工作,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指导,详细记录存

在问题及具体责任人。

四、月例会:医院主要领导每个月组织召开院感防控例会,认真听取

工作汇报,及时查摆感控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研究有效解决措施并确

保落实。

五、进一步树立感染防控的底线红线思维。认真查找感染防控存在的

短板漏洞,抓细抓实各项感染防控举措。

六、严格落实检查责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发挥专业组织作用,切

实加强院内感染防控管理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隐患漏洞,持续质量改进。

十二、手卫生管理制度

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制定本院手卫生管理制度。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

消毒的总称。科室人员必须加强无菌观念预防医院感染,掌握手卫生知识

和手卫生方法,保证手卫生和手消毒的效果。

1.各科室院感小组负责本科室工作人员、患者、陪护的手卫生管理工

作。2.总务科、设备科应根据需要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如:手卫

生操作流程图、非手触式水龙头、外科洗手专用洗手池、合格的手清洁剂

与手消毒剂、干手纸巾及生活垃圾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3.

院感办和临床各科每年要开展手卫生知识的全员培训I,使医务人员掌握手

卫生和手消毒指征、正确的手卫生操作流程,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4.清洁剂的选择:使用固体肥皂应保持干燥,容器清洁,宜使用皂液。

皂液可采用原容器一次性使用,避免二次污染。重点部门应使用皂液。5.

医务人员应掌握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指征:(1)接触

患者前。(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3)暴露患者

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

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4)接触患者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6.医务人员在下

列情况应洗手:(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2)

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4)

下列情况时医务人员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5)接触传染病患

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6)直

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7.医务人员应掌握手消毒指征:(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

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

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8.外科手消毒的原则:(1)先洗手,后消毒。(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

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9.外科洗手方法与要求:(1)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

指甲长度不超过指尖。(2)取适量的洗手液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并认真揉搓。清洁双手时,可使用清洁指甲用品清洁指甲下的污垢和使用

揉搓用品清洁手部皮肤的皱褶处。(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l/3o

(4)使用干手用品擦干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10.手消毒剂的选择:(1)选用的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

GB27950的要求,

证件齐全,并提供消毒产品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等。(2)在选用前感控

科专职人员应对产品的证件进行审核。(3)应选择对皮肤刺激性小、多次

使用对皮肤无伤害、有较好护肤性的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

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

手消毒剂。(4)应有产品使用详细的注意事项,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5)手消毒剂应使用一次性包装,避免造成二次污染。11•手套的使用:

戴手套可阻止细菌传播和防止手部严重污染。下列情况应戴手套:(1)侵

入性操作,接触无菌部位,接触非完整皮肤、黏膜,具有接触血、体液、

分泌物、排泄物危险,处理锐器与污染物品时。(2)手套应作为一次性使

用物品使用,在接触病人或进行治疗之前,完成后脱手套,在护理不同病

人之间或在同一病人不同护理活动之间更换手套。(3)用后手套一定作为

医疗废物处理,脱手套后要洗手去污。(4)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

触病人的黏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清洁手套。(5)工作人员进行手术时、

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时、进行进入体腔的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无菌手套。

12.洗手后应正确进行手的干燥,如用干手纸、消毒小毛巾等。

13.洗手池每日清洁,定期消毒。每天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

消毒。14.配备指甲刀等清洁指甲用品,外科刷手刷刷毛应柔软,一用一

灭菌,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

15.卫生手消毒时按七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

清洗双手所有的皮肤,尤其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做到彻底清洗,

提高洗手的依从性。

16.检测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会不定期本科人员进行手消毒

效果的抽样监测,科室人员应积极配合。科室人员当怀疑暴发流行与医务

人员手消毒有关时,应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同

时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手消毒效果应达到以

下标准: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W10cfu/cm2;外科手消毒,

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W5cfu/cm2。不得监测出致病微生物。

十三、隔离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进入室内必须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

护口罩、帽子、手套、必要时戴面屏或护目镜、鞋套或靴套。

二、病室内应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用品和手卫生设施。医护人员操

作中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必要时戴手套;

三、严格遵循《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

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

提供外科口罩。

四、隔离病房注意保暖的同时加强开窗通风,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4

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

次,空气消毒机消毒时间与方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紫外线照射时间大于

1小时。通风不良或无法开窗通风时,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进行空

气消毒,每日2次,消毒时间与方法参照厂家使用说明。

五、物体表面、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4次,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

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分钟。发热患者离开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并记

录。遇污染时,先去除污染再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用后的抹布、拖布,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作用30分钟,清洗干

燥后备用。

六、护目镜和面屏:可重复使用的使用后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

剂浸泡30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七、病人用物处理

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患者用后及时清洁

消毒。

(一)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1000mg/L含消毒剂或75%酒精

浸泡30分钟,清洁干燥保存;听诊器、血压计使用前后用1000mg/L含氯

消毒剂或75%酒精彻底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遇污染应进行清洗消毒,晾

干备用。

(二)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使用双层感染性废物袋封扎交

洗涤公司。

(三)呼吸治疗装置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

(四)推车、担架等物品使用后清洁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

擦拭,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净备用,不耐腐蚀的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八、医疗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物及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均应按医疗废

物进行处置,执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利器入利器盒其余废物置

于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中,有效封口,贴上标签,外表面可疑污染时需加

套医疗废物袋,严防渗漏。

九、尸体处理

疑似或确诊患者死亡的,对尸体应当及时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用

3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5%过氧乙酸棉球或纱布填塞患者口、

鼻、耳、肛门等所有开放通道;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

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患者留观期间使用的个人物品经消毒

后方可随患者或家属带回家。

十、终末消毒

如遇疑似或确诊患者应即刻对隔离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并记录。

十四、新冠疫情常杰化防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疗废物安全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严格遵循国家颁布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包装

物、容器标准和标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及《新冠感染的疫情期间医

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通知》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制定以下制度:

一、科室按应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具体操作如下: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

装物、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的包装物或者容器。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

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

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药物性废物可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标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管理,

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械报废时,应当交由

专门机构处置。

7、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危

险废物,应当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

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

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

水处理系统。

9、诊疗新冠感染的患者及疑似患者发热门诊和病区(房)产生的废

弃物,包括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均应当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

二、医疗废物包装、收集要求:

1、医疗废物收集桶应为脚踏式并带盖,禁止混入生活垃圾,医疗废

物桶贴有明显标。

2、医疗废物达到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3/4时,应当有效封口,确保

封口严密。

3、锐器应存于专用锐器盒中,避免扎伤,利器盒为一次性使用。

4、感染性隔离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

盛装,采用鹅颈结式封口,分层封扎。

5、治疗室外使用后产生的医疗废物严禁进入治疗室存放。

6、分类收集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防护服等物品时,严禁挤压。

7、每个包装袋、利器盒应当系有或粘贴中文标签,标签内容包括:

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部门、产生日期、类别、并在特别说明中标注“新

冠感染的”或者简写为“新冠”。

8、盛装医疗废物的包装袋和利器盒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

应当增加一层包装袋。

9、收治新冠感染的患者及疑似患者发热门诊和病区(房)的潜在污

染区和污染区产生的医疗废物,在离开污染区前应对包装袋表面采用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消毒(注意喷洒均匀)或在其外面加套一层

医疗废物包装袋;清洁区产生的医疗废物按照常规的医疗废物处置。

10、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

不得取出O

11、禁止在非收集、非暂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

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12、医疗废物中含病原体的标本和相关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在

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13、医疗废物日产日清,由医院专人、定时、定线、使用密封容器进

行收集、运送,科室人员和收集人员进行当面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表,资

料保存3年。

三、医疗废物的运送贮存

1、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袋或者利器盒的标识、

标签以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运送时应当防止造成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或

利器盒的破损,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避免医疗废物泄露和扩散。

2、医疗废物转运人员每天运送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可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