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断句的方法_第1页
文言断句的方法_第2页
文言断句的方法_第3页
文言断句的方法_第4页
文言断句的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011年湖南题)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o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明确: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明确: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例2: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明确: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例2: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明确: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方法二:借助动词断句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动词断句。古人对话时,

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明确: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例4: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明确: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亡,走失)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将,动词,带领)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方法三:借助虚词断句

“夫、惟、盖、凡、窃、请、其、岂、敬、故”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

“乎、耳、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

“之、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就有助于断句。

“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这些是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例5: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例5: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明确: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虚词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

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方法四:借助修辞断句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如:“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例6: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

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例6: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

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明确: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方法五: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文言中有一些特殊的固定结构,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这些句式可以作为我们断句的切入点,还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

“如……

何”(如太行王屋何?)等,根据这些结

构也可断句。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结构(词组),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

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开。一些专有

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等,中间也不能

断开。方法六:借助形容词、名词的重叠来断句相同词语紧相连,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说来,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点断,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等。练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练习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断句: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练习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

练习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

断句: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

2.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shū)粟蛟蜃(shèn)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所去者小也。顺大道而行者,救天下者也;尽规矩而进者,全礼义者也。权济(救助)天下,而君臣立,上下正,然后礼义生焉;力不能济于用,而君臣上下之不正,虽抱空器(意为空有君、臣的名位),奚所施设(措施、建树)?是以佐盟津之师(此指辅佐周武王讨伐殷代最后一个帝王纣。武王伐纣时曾与各路诸侯会师于盟津,因称此军队为盟津之师),焚山绝流者也;扣马而谏(武王伐纣时,伯夷、叔齐曾阻止武王的马匹前进,劝阻武王不要以臣子的身份去讨伐君主。扣:拉住,牵住。谏:劝谏),计菽粟而顾钓网者也。于戏(呜呼)!断句: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顾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翻译】虎豹为害伤人就要焚毁山林,不能顾及平民在山林中种的豆麦;蛟龙为害伤人就要堵绝河流,不能顾及渔人在河流中下的钓钩鱼网。这是因为所保全的重大而所丢失的微小呀。顺着正义的道路前进是挽救天下,完全遵循礼法而行事只是顾全礼义。权衡事情的利弊,施行有利于天下的大事,那么国君臣子都能各守本位各尽其责,然后礼义自然也就实现了。不权衡利害,使尽力气而不能对国家有利,国君臣子全朝上下不能各尽其责,即使空有国君或臣子的名义,又有什么作为呢?所以辅助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是焚毁山林、堵绝河流这样的大事,扭住武王的马匹,劝阻武王死守君臣礼法不去讨伐帝王,是计算豆麦顾及钓网的小事呀。可叹啊!

【品析】本文提出从根本上、从大局上辨别利害、决定行止而不拘泥于狭隘的礼法,这是很有见地的;《辨害》运用以小喻大的说理方法,以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理引出“全者大”“去者小”的取舍准则,再推广扩大到国家大事的利害行为上,说理而又具有论辩性。全文以焚山绝流之事始,以焚山绝流之比终,前呼后应,组织严密而完整。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陆游家训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断句: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需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4.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断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欧阳修诲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断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玉不琢磨,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6.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林逋论学问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断句: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只要听师长的论说,还必须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只要了解方法,还必须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问清搞懂学习中的疑难。既然是一个人就不能不学习,既然学习就不可以不问题。)2012年高考真题演练(北京卷)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头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取材于《战国策.秦策》)12、【答案】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湖北卷)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翻译】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湖南卷)9.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A项出自必修四《苏武传》课后第三题,意思是:“您过去凭着单车出使到拥有强兵的敌国,逢上时运不佳,竟至伏剑自刎也不在乎;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差点死在北方的荒野。壮年时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B项出自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后第四题,意思是:“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故正确的断法是“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土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原题就是加标点。C项出自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第三题,意思是秦穆公对于晋国来说,相处很长时间了,他们之间的信义也很深了,交情也很厚了,一但沉迷于烛之武说的利益,抛弃晋国就像擤鼻涕吐唾沫,从郑国又得到了什么呢?D项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这是对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和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孟子见梁惠王》的延伸阅读,强调民本思想,意思是“谋划这个(问题)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一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办法):深挖这护城河,筑牢这城墙,与百姓共同守卫城池、国家,百姓宁可献出生命也不逃离,那么这就可以行得通了。”(浙江卷)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