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十地经论》看地论师的佛学思想传统
南北朝中后期的地宗教师主要研究十地经,这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影响到后世的天台宗、三绝宗、华严宗、显宗、法宗、净土宗等佛教教派的形成。这个学派主要在中国北方地区活动,尤其是在东魏、北齐时期的首都邺城。中国古代的邺城,位于现在河北省最南端的临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现在被当地人称为“六朝古都”本文主要依据道宣所著《续高僧传》,叙述北朝邺城地论师的活动与思想,藉此分析印度佛典的传译与讲习在僧团内部形成的师承关系,并探讨这种师承关系对佛教中心的确立与佛教宗派的形成产生的影响。一、共同的法与法,从对于流支的统一到两人之分歧地论师的出现与《十地经论》(以下简称《十地》)现存《十地》译本附有崔光的序文,内称北魏永平元年至四年(508-511),菩提流支(道希)、勒那摩提(宝意)主持翻译,佛陀扇多担任传语,僧俗十余人在洛阳“太极紫庭”,历时四年,译成十二卷《十地经论》。然而,关于《十地》的译者、翻译地点,素有多种异说,有观点甚至认为当时存在《十地》的其他译本。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一“慧光传”说:“会佛陀任少林寺主,勒那初译《十地》,至后合翻,事在别传。”法藏《华严经传记》卷二因袭旧说:“会佛陀、勒那初译《十地》,光乃命章开释,独最其功。”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十月迁都洛阳,少林寺是因随军南迁的佛陀禅师而建,其之落成是在此后。又据海云《大法师行记》,勒那摩提是在太和二十二年(498)向慧光传授《十地》费长房所著《历代三宝纪》卷九记载,勒那摩提“正始五年(508)来在洛阳殿内译。初菩提流支助传,后以相争,因各别译”上述这些说法的模糊之处是,菩提流支、勒那摩提,谁是主译?是否存在“别翻”?依据各种僧传史料,菩提流支的语言功底较好,勒那摩提的理解能力较强;勒那先到中国介绍《十地》,流支则又晚于勒那去世,因此,现在的通行本,完全有可能是在流支的主导下厘定两人翻译的结果。前文提到的种种异说,其背后最关键之处是,他们俩人的翻译是否存在根本的差异?最离奇的说法是,在洛阳翻译《十地》时,菩提流支在紫极殿翻译,勒那摩提在太极殿翻译,彼此不许沟通,最后两个译本对勘,仅有一字之差。菩提流支、勒那摩提都是中国佛教史上卓有贡献的人物。菩提流支,北天竺人,北魏宣武帝永平初年来到洛阳,住永宁寺,后随东魏移居邺城,最后不知所终。从洛阳到邺城,期间二十余年,流支译有经论39部127卷,主要传播印度瑜伽行派的经典与思想,包括《金刚经》、《弥勒菩萨所问经》、《胜思惟梵天所问经》、《深密解脱经》、《入楞伽经》、《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十地经论》、《法华经论》、《宝积经论》、《金刚仙论》等勒那摩提,中天竺人,比菩提流支稍早一些来华,译出经典6部24卷其实,勒那、流支两人的经历有很多交集。像《十地经论》、《法华经论》、《宝积经论》和《宝性论》,在经录里两人都有各自的译本。而且两人分头翻译《宝积经论》的情形与传译《十地经论》十分相似。然而,在《续高僧传》里,勒那摩提被附记在菩提流支传,并没有单独的传记。在道宣的笔下,菩提流支“洞善方言,兼工咒术”,无人能比,勒那摩提则是不善语言,却有很高的悟性。两人因天资上的差异,在翻译《十地》时难免会有分歧。所幸勒那的弟子慧光通晓梵语,且早已熟悉《十地》的内容。他凭借优秀的语言功底,“通其两诤”,协调勒那与流支的分歧,又能“取捨由悟,纲领存焉”(《续高僧传》“慧光传”)。慧光对两位译师的取舍,有自己的理解,但其基本立场源自勒那摩提所精通的《华严经》,并综合其所擅长的《四分律》等佛典。慧光十三岁出家,其弟子群星灿烂,活跃在北方的政治中心,邺城与嵩洛地区。慧光一系的佛学,在当时成了显学。他所擅长的律学、华严学,最终得到发扬光大。相对而言,道宠出家前是北朝大儒熊安生的高足,俗名张宾,才艺俱佳,但并无多少佛法的基础。他向流支请益佛法,原是出于好奇:传闻流支与勒那对《十地》的翻译仅有一字之差。若是勒那在世,料想道宠亦会前往求证。道宠得到流支的真传以后,“随闻出疏”,热心传播《十地》,名震邺都。但在他的传记里,除了这部佛典,再没有记载其他的学佛经历。差不多而立之年才出家的道宠,后来得到自己出家前的门生、当时已经发达的魏收、邢子才、杨休之等的巨额供养。在他的门下,能够传道的学生据说多达千余人。这个僧团的追随者很多,但他们的思想并没有明确的立场,以至于并没有涌现多少史上留名的高僧。而且,最有声望的学生并没有在京城立足,而是去了山西的并州道宠一系的佛学,可依据其门人的经历略有所知。志念,被视为道宠之后最有代表性的北道系地论师。在他的传记里,道宣说他先随“道场”这种学风上的差异,并非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所为,而是反映出慧光、道宠等具有不同的佛学结构和知识背景。以往的传世文献往往直接说明他们之间的思想差异,这种知识结构的差异并没有得到重视。道宣《续高僧传》将他们的分歧概括为两点:“当现两说”、“四宗五宗”(“道宠传”)。四宗、五宗,是说地论师内部有不同的判教主张,但差异并不很大。他们在佛学上最主要的差异是“当现两说”,即所谓“当常”或“现常”。玄奘《谢高昌王表》说,“远人来译,音训不同,去圣时遥,义类差舛,遂使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诤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匠决。”当常与现常之争,即是佛性始起和本有之辩,在佛教徒看来是修行的终极问题,也是南北朝《涅槃经》研究留给他们的话题。数百年间,论者莫衷一是。以“当现”概括这场争议,说明地论师所处的佛学背景,是《涅槃经》普遍流行的时代,这在他们的佛学结构里有明显的表现。他们都很重视《涅槃经》,在众生成佛的框架之内讨论菩萨十地的问题。地论师从北魏到初唐,代不乏人。这些僧人当时并没有传宗定祖的做法,往往学无常师。但是在此过程中,依据不同的师承关系,出现了数个颇有影响的僧团。二、光统律师的主要病员是法与僧团。光法学的直接或间接地传配,传承并在这一学北魏永熙三年(534)冬十月,高欢立清河王子善(时年11岁)为帝,改元“天平”,从洛阳迁都于邺,始立东魏,改相州为司州。在此背景下,邺城成为东魏的新都,旧都洛阳的高僧纷纷迁来,当地的佛教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邺城迅速成为中国北方佛教中心,“宇内英杰,咸归厥邦”。当时,“都下大寺略计四千,见(现)住僧尼仅将八万。讲席相距,二百有余。在众常听出过一万。”南道系地论宗,严格来讲应该始自慧光,算为第一代。这位关键人物,在当时很有影响,在洛阳和邺城都是政府依赖的僧官。他精研律学,弘扬《四分律》,史称“光统律师”。他的弟子很多,人才辈出,著名的主要包括:法上(495-580)、道凭(488-559)、昙遵(480-564?)、僧范(476-555)、慧顺(487-558?)、灵询(482-550?)、僧达(475-556)、道慎(515-579)、安廪(507-583)、昙衍(503-558)、昙隐、洪理、道云、道晖等。其中有十位弟子备受推仰,尤其是以法上、道凭最为优秀,算为第二代。法上担任魏、齐两代僧统;道凭慧解过人,有“凭师法相,上公文句,一代希宝”之誉。法上的主要弟子有慧远(523-592)、法存、融智等,道凭门下有灵裕(518-608),昙遵门下有昙迁(542-607),这些慧光的再传弟子算为第三代。净影慧远北道系地论宗传自菩提流支,流支门下弟子道宠名扬邺下,算是第一代。道宠的学生主要有志念、僧休、法继、诞礼公元534年东魏定都邺城,公元550年北齐取代东魏,其间是邺城佛教的繁盛时期。北齐承光元年(577)正月,北周破邺灭北齐,又以司州为相州,开始禁传佛教。北周末年,杨坚毁邺城,迁州治于安阳,邺城佛教的影响力从此一落千丈。据最新的考古报告,2012年邺城考古队在邺南城遗址北吴庄清理石造像埋藏坑,出土石造像2895件,造像碎片数千件,时代主要是在东魏、北齐时期,而北魏及唐代造像并不多下文将主要依据《续高僧传》考察地论师在邺城的活动。这一时期的地论师,可被简约为五大群体:慧光僧团(慧光及其门人,包括部分再传弟子)、道宠僧团(包括他的再传弟子)、法上僧团、慧远僧团和灵裕僧团。严格说来,邺城时期的慧远还没有自己的势力,但因其以后的卓越影响,在此一并列入。1.慧顺,道凭人慧光,定州长卢人,十三岁随父到洛阳,跟从佛陀扇多受三归,后来列席勒那、流支传译《十地经论》的译场。初在洛阳,任国僧都;后被召入邺都,任国统慧光门下弟子各有擅长:法上、道凭、僧范等传承地论学;洪理、道晖、道云等传承四分律学。还有的弟子去了南方,如僧达受梁武帝崇敬,曾讲《华严》、《十地》;安廪入陈地,宣讲《大集经》。诸多弟子中,法上的影响力最广泛,综理东魏、北齐佛教近四十年,声誉甚至远及高句丽国。道凭,平恩人,十二岁出家,初诵《维摩》,后学《涅槃》,复究《成实》。继闻慧光弘扬戒律,因往听讲,停留十年,后住邺西宝山寺,敷讲《地论》、《涅槃》、《华严》、《四分》。在道宣的笔下,慧光说法,道凭最能契合,所谓“慧光道凭蹑迹通轨”。道凭的门人中最著名的是灵裕。僧范,平乡人,俗名李洪范,博览群书,世有高名。二十九岁听讲《涅槃》,因此前往邺城出家,又往洛阳学习《法华》、《华严》,在慧光门下受业,尝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等经,卒于邺东大觉寺。昙遵,河北人,两度出家,后投慧光门下,七十余岁被推为“国都”,后转为“统”,卒于邺下。他的门人昙迁,最初精研《华严》、《十地》和《楞伽》等,后遇北周武帝毁佛,南渡扬州,住道场寺,讨论唯识义旨,接触《摄大乘论》,遂以摄论为宗,成为北地摄论宗的开创者。慧顺,俗姓崔,《十地经论》序文作者、侍中崔光之弟,年二十五在洛阳依慧光出家,擅讲《十地》、《地持》、《华严》、《维摩》,并立疏记,终于邺下总持寺。灵询,渔阳人,少年入道,学习《成实》、《涅槃》,后随慧光学习十余年,撰有《维摩疏记》。东魏迁邺,灵询游历燕赵,曾任国都,魏末任并州僧统,齐初卒于晋阳。道慎,高阳人,十四岁出家,入洛阳从慧光学《十地》,专于《涅槃》,曾任国都,善于辩对,卒于邺城定国寺。僧达,上谷人,十五岁出家,倾心律学,到洛阳依勒那摩提学习《十地》。勒那圆寂以后,又从慧光学习,擅讲《华严》、《四分》、《十地》、《地持》。到南方讲法以后,又应请回到北方邺城,住于专为他修造的洪谷寺、定寇寺,颇有神通,道宣将之编入“习禅”篇。2.《十地道宠》北道系出众的人才远不及南道系,道宠之后仅志念、神素、道杰等数人,事迹稍显,在《续高僧传》有传。道宠,原先学儒,当时与李洪范齐名,后来归心佛法。菩提流支授以《十地》,受教三年,后能随闻作疏。在他多达千余人的弟子里,以志念为最。志念,冀州信都人,受具足戒后,到邺城问道。在依道宠学习《十地》以前,还曾学习《大智度论》,后来还跟时有“毗昙孔子”之称的慧嵩3.融智、麻黄、必修传说法上,朝歌人,十二岁出家,十五岁就能开讲《法华》,后来专究《涅槃》,在慧光门下受具足戒,撰有《十地论义疏》、《大乘义章》等。他到邺都时,年已四十岁。应魏大将军高澄之请,住相州定国寺、邺西合水寺(修定寺)。当时北方佛教臻于鼎盛,僧传里说,法上所部僧尼二百余万。北周灭北齐后灭佛,法上易服隐于俗中,依旧修习净业。法上的弟子有法存、融智、慧远等,其中融智擅讲《涅槃》及《十地》,慧远后来则是佛门领袖,影响还在乃师之上。融智的事迹,附见于《续高僧传》“靖嵩传”。据说,融智常讲《涅槃》及《十地》,学徒五百,靖嵩因此随学。数年之后,北周武帝灭佛,靖嵩到南方避难,在建业遇到真谛的弟子法泰,学习新译《摄大乘论》、《俱舍论》等,从而改为摄论宗。4.慧远《隋书经籍志》在法上的弟子里,慧远的成就最大。慧远,敦煌人,十三岁出家,二十岁依法上为和上、慧顺为阇黎,受具足戒。先跟慧光弟子昙隐学习五年《四分律》,后来随侍法上七年。据说,慧远“七夏在邺,创讲《十地》,一举荣问,众倾余席。”(“慧远传”)北周灭北齐,在邺聚集众僧议废佛教,慧远抗声争辩,后来隐居,诵《法华》、《维摩》等经。隋文帝开皇七年(587),敕召入关,圆寂于开皇十二年(592),年七十岁。慧远学识渊博,注解《十地》、《地持》、《华严》、《涅槃》、《维摩》、《胜鬘》等经,又造《大乘义章》。陈寅恪特别推崇这部《大乘义章》,誉之为“六朝佛教之总汇”,“或胜于《大乘法苑义林章》、《宗镜录》二书也”,把慧远推为“综贯包罗数百年间南北两朝诸家宗派学说异同之人”。不过,《续高僧传》卷十二说:“自迁之殁后,《十地》一部,绝闻关壤。”也就是说,慧迁之后,《十地》在关中地区近乎绝响,影响式微。相反,《摄论》在长安“弥见弘演”(“明诞传”),学人渐渐先读《摄论》,再学《地论》(“道璨传”)。5.南道系慧光僧团的传承灵裕,定州人,二十岁时,前往邺都跟随道凭学习《地论》,也曾从学于法上。他还精于《华严》和《涅槃》,著有《十地论疏》。灵裕弟子很多,包括青彡渊、惠休、道昂、灵智、昙荣、道辩等。他的法脉在隋唐之际相当兴旺,演化出华严宗。青彡渊擅讲《华严》、《地持》、《涅槃》、《十地》,弟子有法琳、法侃、智正、普安等。智正,定州安喜人,十一岁出家,开皇十年(590)和昙迁同到长安,常讲《华严》、《摄论》、《楞伽》、《胜鬘》、《唯识》等经论,著有《华严疏》十卷,他的弟子有智现、智俨。这位智俨(602-668),即是华严宗实际创立者贤首法藏的师父,被尊为华严二祖。综合上述,南道系慧光僧团内部可以分出两大传承:(1)“法上—慧远”僧团,担任僧官,社会影响广泛,继承慧光在体制内的衣钵,并在慧远的努力下,其佛学思想成为南道派的主流;此外,“法上—融智—靖嵩”的法脉当时亦有影响;(2)“道凭—灵裕”僧团,隐修民间,不慕京华,其后学渐成华严宗,大放异彩。慧光一系僧人的影响,大多是在邺城—嵩洛—长安,在不同时期均依附当时的政治中心,与主流社会关系密切,僧团内部人才济济,事迹昭彰。北道系“道宠—志念”僧团,后来主要是在山西并州一带活动,远离全国政治中心,依附地方势力。他们的信众虽多,但大多钻研名相,隐而不显。无论是南道系还是北道系,其活动区域基本是在北方四大佛教中心之间流动,即:嵩洛—邺城—长安—并州。从他们的流动轨迹来看,南道系是在全国政治中心之间平移,不断地在京城之间活动,始终能与政治权贵、知识精英为伍,有较强的宗教性;北道系僧人则往往偏好研究,学术色彩较浓,他们所依附的政治力量一旦失势,则只能不断下潜民间,既有可能继续潜心治学,也有可能蜕变为没有任何学术诉求的纯粹信仰。当然,公元6世纪的北方地论师,也有可能溢出上述四大佛教中心。个别僧人越过政治上南北分治的壁垒,流向南方,最后往往改为摄论师。当时著名的摄论师昙迁、靖嵩,论其师承,最初源于南道系地论师,但都在南渡以后改宗。这也说明,北道系地论师后来大多转为摄论师,这并不具有佛学理论上的必然性,更多的是反映了南方佛学对北方的影响。下潜民间的北道系,其流动性要比南道系大,吸收新思想的机会比南道系多,动力也会更强一些。三、主体的知识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在兴盛的年代,地论师也只是广义的地论师,仅表明他们之间存在以《十地》为纽带的师承关系。其实,地论师中很多人并不专精《十地》,有的虽然熟悉该论,但可能更擅长其他佛典。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当全面,彼此之间并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在邺城,流风所及,其他僧人也有可能钻研《十地》。以下主要依据《续高僧传》,统计这些僧人所学的佛典及其讲经和著述的情况,藉此反映当时邺城流传的主要佛典,以及地论师的佛学知识结构。1.是地论师的知识结构。在比较的以上罗列的佛学结构,其依据仅为《续高僧传》,相关信息并不完整。不过仅就此表而论,南道系与北道系的区别已很明显:(1)南道系普遍重视讲经,北道系则重视讲论。以现在大学的情况类比,北道系重视佛学理论研究,南道系则喜欢教学上课。直到隋、初唐,重论的僧人通常要学“《智论》、《十地》、《地持》、《成实》、《毘昙》”(参见《续高僧传》卷十一“道宗传”)。(2)除了南北二道共同推崇的《十地》,南道系最重视《华严》、《涅槃》、《地持》、《胜鬘》,爱讲《维摩诘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地论师对《法华经》并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特别推崇《法华经》的天台宗创始人慧思,要到南方去发展。而且,隋代设立的“五众”中也没有《法华经》的位置。因此,地论师的知识结构相当丰富,他们的思想并不仅限于《十地经论》,还深受当时流行的《涅槃经》或《大智度论》、有部毗昙的影响,后期的地论师甚至还受到《摄论》的影响。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净影慧远。现在通常都把慧远视为地论宗名匠,继承法上法脉,实则慧运兼究《涅槃》、《摄论》及《三论》。在他身上,兼有多种佛学传统。特别是到晚年,慧远颇为关注《摄论》。现代佛教学者韩镜清甚至把他列为“《起信论》师”,这个观点引起学者的争议。不过,慧远及其门人高度重视《涅槃经》,却是确凿无疑的。这种佛学兴趣与知识结构,可以参照当时在长安的昙延(516-588)。昙延,蒲州桑泉(山西临晋)人,年十六岁,闻妙法师讲《涅槃》而剃度出家。后来还听《华严》、《大智度论》、《十地》、《地持》、《佛性》、《宝性》等诸部,北周武帝赐任国统。昙延著有《涅槃义疏》十五卷、《宝性论疏》、《胜鬘经疏》等,今多不传,仅存《涅槃义疏》片断与《起信论义疏》上卷(《续高僧传》卷八)。隋文帝按照戒定慧三学的思路,依次设立涅槃众、地论众(含《华严经》)、大论众(主要指《大智度论》,包括《大品般若经》)、讲律众、禅门众。这种安排,明显是尊重北朝地论师的佛学传统。实际上,地论师的佛学结构是北朝佛学的集大成。在南北朝初期,有部毗昙受到空前的重视;同时,罗什译传的龙树思想广泛传播。南方较重视“三论”,北方还兼重《大智度论》。直到北齐,僧人讲起学问之事,还常以《大智度论》为首。作为两者的过渡,《成实论》在南北朝备受关注,《涅槃经》则在南北朝实际上居于主导地位,始终最受重视。不过在北方,由《十地经论》所代表的《华严》系统成为北朝佛教的特色。道宣在《续高僧传》“慧藏传”里提到,当时大家心目里的学经次第,是“《智论》、《十地》、《华严》、《般若》等经论”。这个次第基本反映出了南道系地论师的知识结构,而北道系还要增加毗昙学的内容,无论是小乘有部或大乘毗昙。2.“法相唯识学”替代“华严宗”依据《续高僧传》的记载,在邺都生活的僧人,很多也爱学习《十地》。这部僧传还记载,一些传承并不清楚的僧人也在弘传《十地》,他们主要分布在隋、初唐,往往同时宣扬《摄大乘论》,我们不妨把他们称为地论师以外的“十地”学者。作为地论师佛学结构的对比项,下文将首先列出数位邺城僧人的佛学结构,他们游学邺都,传记里有他们学习或讲解《十地》的记载;其次将再从《续高僧传》摘出北方僧人学习《十地》的情况。依据上文所列两表可知,邺城的僧人弘传《十地》,通常会结合《大智度论》和《毗昙》,而隋、初唐僧人弘传《十地》,常与《华严》和《摄论》有关。这就反映出邺城较多地保留罗什(344-413,或说350-409)的佛学传统,而到隋、初唐,真谛(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六章 自然资源课件
- 铁路专用线路基、防护、挡墙、桥涵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新戊二醇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 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护理
- 防溺水防汛期安全教育
- 健康知识调查
- 2024年房地产经纪人工作计划模版(2篇)
- 加油加气站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篇)
- 2024年学生会竞选干事演讲稿例文(4篇)
- 2024年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稿范文(2篇)
- 眼视光学专业解析
- 超声科室发展规划方案
- 微信小程序的品牌营销渠道与策略研究
- 2024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件 生产应用无机工业流程题的解法及策略(共96张)
- 作业岗位风险评估报告
- 二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神奇的影子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小班社会《小熊你好》课件
- 生物信息学前沿探索
- 《电解与库仑分析法》课件
- 某三甲医院后勤保障管理制度汇编2023版
- 2024年护士工作总结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