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1.gif)
![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2.gif)
![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3.gif)
![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4.gif)
![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aadfef8850ad8717f3d96910c9026f7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汉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张玉(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1)摘要:西汉时期的河间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以整理天下文献古籍为己任,形成了以其为首的河间学术中心,对中国儒学的传承发展、封建社会的教育以及沧州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做出了卓越贡献。关键词:献王刘德河间学术中心影响刘德,西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立为河间王,都乐城(今献县河城街村南)。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年)春正月,病逝。在位二十六年以整理天下文献古籍为己任,形成了以其为首的河间学术中心,对中国儒学的传承发展、封建社会的教育以及沧州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做出了卓越贡献。一、河间学术中心形成的原因1、宽松的时代背景汉初,为总结秦亡教训,汉高祖特命陆贾研究秦朝灭亡原因,陆贾在《新语。无为》篇中指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为不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因此,汉初统治者认识到要“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凡事简易,禁网疏阔。”[「P3623),于是奉行以“无为”为特征的黄老学说。惠帝的丞相曹参,“其治要用黄老术”,“孝文本好刑名之言”,[「P3592)崇尚清静无为。“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3](P1975页)汉景帝也“不任儒”[2]推崇黄老之学,“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庭中。”[4](P2312)。因此,西汉前期奉行以“无为”为特征的黄老学说,实行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政策,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体现在经济上是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促进了生产复苏和经济繁荣。体现在对地方郡国统治上是诸侯王实力不断增强。西汉初年在剪除异姓诸侯王后,“惩戒亡秦孤立之败”[5XP393)分封一批同姓诸侯王,做为藩辅,拱卫中央。这些受封为诸侯王的皇室子弟,虽然受到中央一定的节制,但仍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仅拥有很多封地,而且拥有封地的统治权可以征收封地内的土地、山川、市井之税。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诸侯王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加。至于河间王刘德经济实力如何,史书无记载,但从国家规定的“山川园池市井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6](P1418)以及刘德为学者修建日华宫、君子馆的史实可见一斑。无为而治的统治政策对思想界的直接影响就是形成了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诸侯王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承先秦养士之风,广纳宾客,先后形成了以楚元王刘交为首的楚学术中心,以梁孝王为首的梁文学中心,以淮南王为首的淮南学术中心和以河间王刘德为首的河间学术中心。2、儒学的积极入世观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的宗旨是整理天下典籍,弘扬儒家文化。河间学术中心的形成与儒学本身积极的入世观也是分不开的。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把道德当作人的本质属性,强调人的道德觉悟。《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P1728)同时强调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担当道义,对社会国家做出一定贡献。孟子不仅以禹稷为例说明人人都应该关心天下治乱,关心人民疾苦,而且认为人们要担当道义,平治天下。甚至自负的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8]《孟子•公孙丑下》总之,儒家主张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培养完善的价值,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这是一种参天地化育、积极入世的哲学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学也进一步完善发展。但在秦汉之际却连遭厄运,先是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血腥摧残;其后楚汉之争,项羽入咸阳,“大火三日不灭”,儒家典籍又遭致命打击,儒学久被压抑和摧残。一些儒学大师饱读经书、学富五车,却空怀抱负,无以施展才华。他们渴望重见天日,担当道义,《史记。儒林列传》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于是孔甲为陈涉博士,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适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2](P3116)可见当时儒者被压抑的心情以及渴望复兴儒学的焦躁情绪。一旦时机成熟、条件允许,其积极的入世精神就会体现出来。汉惠帝四年(前191年)废秦挟书之律,宽松的学术迹象已经显现。但“亦未尊录,谓之余事而已,则我先王之道,焰焰不息者无几矣。”[9]征集天下图书的任务远未完成,儒学之士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搜集天下群书、招纳学者整理古籍经典的举动,为大批以天下为己任、具有积极入世思想的儒学大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实现儒学复兴的愿望。3、河间王刘德的卓越见识河间学术中心的形成与献王刘德的喜好、追求与卓越见识是分不开的。刘德身为皇亲国戚却不浮华,他“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9]“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10](P1070)严谨治学,实事求是,专心致力于搜集天下遗书,招揽人才,对所征集图书典籍,进行“聚残补缺,较实取正”[9]的研究整理工作。这与当时“列国诸侯苟不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则裒奸聚猾,僭逆亡图”,[9]形成鲜明对比。汉武帝即位后,“献王来朝,献雅乐,对三雍宫及诏策所问三十余事。其对推道术而言,得事之中,文约指明。[11](P2411)显示了渊博的知识与才华。刘德来朝时在武帝元光五年(前136)冬十月。《史记•五宗世家》裴骃集解引《汉名臣奏》:“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这次对策的内容,在《汉书•艺文志》书目中有《河间献王对上下三雍宫》三篇,今已失传。《汉书。艺文志》另载有《河间周制十八篇》书目,颜师古在其下注曰:“似河间献王所述也。”[12](P1725)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高度评价河间王刘德说“且夫观其人所好,足以知其心,王宫贵人不好奢靡而喜书者,固鲜矣。不好浮辩而乐正道,知之明,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百无一二焉。”[9]刘德不仅酷爱经书学问,研究儒家道术,而且在政治上坚决维护汉朝中央集权制,主张统一。立为河间王的第二年,公元前154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刘德以太傅卫绾领河间国将士出征南下,助周亚夫平定叛乱,卫绾也因功拜为中尉,继做太子刘彻(后为汉武帝)的太傅,官至丞相。刘德在河间王任上的作为,证实了他不仅是一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大师,也是一位深谋远虑、具有政治眼光的诸侯王。刘德对儒家学说不懈的追求,渊博的知识、卓越的见识以及儒雅的风度是吸引天下俊雄众儒的原因之一。同时,河间地处燕齐交汇处,距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相去不甚太远,受稷下学宫游学遗风影响,献王刘德举六艺号召天下,“天下俊雄众儒皆归之”,以刘德为首的河间学术中心最终形成。二、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的成就1、广开献书之路,多方征集图书汉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刘德被封为河间王后,“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所得皆古文先秦旧书,故得书多,与汉朝等”[11](P2410)刘德征集天下图书的数量很多,与朝廷藏书不差上下,而且“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11](P2410)这些是纯正的儒家经典著作,保留了原始儒学的风格。相对于诸儒口授的今文经学,其原始性、可信性更强,史学价值也更高。今天人们看到的《诗经》,就是当时整理、由毛苌传授的。这在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7]P1701)的十几年前,河间王刘德已经广开献书之路,多方征集图书,使屡遭焚毁摧残的先秦典籍得以重新汇集保存,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P1701)2、招纳文人学士,整理文献典籍刘德极力搜求天下遗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收藏,更重要的是将其“聚残补缺,较实取正,”审定整理。他“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11](P2410)这在经历了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以及汉初重黄老之学,儒学备受冷落和压抑后,首次以官方名义倡导儒学,因此“山东诸儒皆从其游”,[11](P2410)在刘德尽心打造的河间国学术中心这一平台上,尽心竭力整理搜集来的图书典籍。如号称“小毛公”的毛苌,《汉书。儒林传》云:“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12](P3614)毛苌所传《毛诗》虽未得到西汉统治者的重视,但其历史化的解诗方式和浓厚的教化理论阐释,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到了东汉终被立为学官,并流传一千多年。而盛行于汉代、曾被立为学官的《齐诗》、《鲁诗》、《韩诗》却渐渐衰落了。河间学术中心在刘德任河间王的二十六年间,搜集整理了大量儒学著作。“河间献王采礼乐古事,稍稍增辑,至五百余篇。”[11](P1035)仅“礼乐古事”方面的书籍,就达“五百余篇”,足见整理图书的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规模之大。3、设馆招徒讲学,传播发展儒学在图书征集、整理的过程中,河间王刘德更注重传播儒家学说。为了使学者有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更好的研究整理图书,他不惜重金,“筑日华宫,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自奉养甚薄,不逾宾客”。[13]日华宫遗址在今天泊头市阎家铺村,关于日华宫,清人多时珍曾作《日华宫赋》“日华宫崔嵬兮,瀛郡之南。贤王缔造兮,碧瓦如山。王则博雅兮,唯古是贪„„文人考订兮,厌饫沉甜。古学倡炽兮,近搜远探。王每燕乐兮,掀髯而谈。宜世之历教贤王兮,必首屈以指曰汉之河间。”[14]赞颂了河间学术中心人才云集、探讨学问的盛况以及河间王刘德博雅好古、厚待人才的情怀。刘德不仅为学者筑造了日华宫,还在国都北面建造了君子馆(今河间市君子馆村),以利儒学大师切磋学问,传授生徒。清人张星鉴作《河间献王君子馆砖记》,称大兴人刘子重曾得到河间献王所建君子馆砖。在今天河间诗经斋还保存着刻有“君子”字样的两块汉代青灰砖。已故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在“君子”砖拓片旁题字:“汉君子砖河间出土,昔李响泉先生谓河间献王筑君子馆之遗物也。著《君子留真情》行世,亦考古之佳话也。”[15](P67)为刘德建造君子馆之佐证。在日华宫、君子馆,儒学大师们一边校勘、注释经书,一边招徒讲学,直到今天,作为毛苌讲学的遗址,河间“诗经村”一名流传至今。到了东汉,古文经学已深入人心,连今文经学大家也不能漠视,如郑众、贾逵、马融、郑玄等或传授、或注释《毛诗》,以建构自己完整的学术体系。三、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对后世的影响刘德任河间王26年,对史籍的整理作出了巨大贡献,且“温仁恭俭,笃敬爱下,明知深察,惠于鲧寡。”刘德去世后,大行令上奏汉武帝,以“聪明睿智,谥为献王” [1](P2411)虽然,随着河间献王刘德的病逝,河间学术中心渐渐衰落了,但其搜集整理儒家经典、招纳聚集儒学大师的卓越业绩,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学发展、礼乐文化、学校教育以及地方历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为儒学复兴造势。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治五经博士,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正式确立为国家正统官学。其功绩虽与董仲舒之策有关,但在此前的二十年间,河间学术中心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工作,已为儒学复兴造成一定声势。2、所献雅乐构成中国礼乐文化重要部分。《汉书。礼乐志》记载“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天子下大乐宫,常存肄之,岁时以备数,然不常御,常御及郊庙皆非雅声。然诗乐施于后嗣,犹得有所祖述。”[11](P1070)河间献王向汉武帝所献雅乐,在大乐宫经常演练,以备年节大典时演奏。虽不被汉武帝看重,却成为后世诗乐之祖,是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搜集整理的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教材。在汉代及以后一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中央太学、郡县学校,还是地方上的庠序;无论魏晋时的九品中正选举制度,还是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都离不开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搜集整理的儒家经典。正如司马光所云:“微献王,六艺其遂翳乎!故其功烈,至今赖之”。[9]4、 对沧州地域历史文化的积淀影响至深。在沧州这块土地上,两千年前,献王刘德与河间学术中心为振兴传统文化,搜集整理文献典籍。这里学者云集,人才济济,切磋学问,书声朗朗,学术气氛浓厚,遗落民间的古文旧书被逐一校勘整理。河间学术中心的出现,即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张扬,这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人民影响至深.浓厚的文化氛围,造就了一代代文人学者,隋代有儒学大师刘炫,唐代有五言诗人刘长卿清代有四库馆臣纪晓岚,现代有著名学者张岱年。而《诗经》远近传播,流传千年。《诗经》中的每首诗都是能演唱的,在当时都是流行的歌曲,“风”就是在民间传唱的民歌。当年毛苌在民间传诗,吟唱《诗经》的唱腔,一代一代地被当地人口口相传下来,被称为“歌诗”。《嘉靖河间府志》列举了“汉古歌”、“唐古歌”、“宋古歌”、“元古歌”等传系条目,说明歌诗之风代有流传;河间歌诗是一种古老的集民间文学、音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诗经》以口头形式在民间千百年来传承不断的独特载体。一部《诗经》,行别营村的裘孝信老人大概能唱出来四分之一,他说:“其实这些唱腔是完全照背下来的,小时候读私塾,老师翻开《诗经》就让我们跟着他唱,谁背不出来就会挨打。”可见《诗经》的传承方式千百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招工合同范本
- 党政岗位聘用合同范本
- 公司民事诉讼代理合同范本
- 先导吊车出售合同范本
- 个人公司借款合同范本
- 产品测试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房子流转合同范本
- 会展场地合同范例
- 企业贷款用途合同范本
- 中介介绍分红合同范本
-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月份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工厂厂区道路拆除实施方案
- 公寓管家培训课件
- 25版六年级寒假特色作业
- 车站值班员(中级)职业鉴定题库(含答案)
- 浙江省杭州市9+1高中联盟2025届高三一诊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作文教学计划
- 中学生劳动安全课件
-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营销策略与方案
- 《应收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