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五校联考八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化学反应中不发生改变且能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原理的是下列①~⑥中的(
)
①物质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原子种类;
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A.① B.②③ C.④⑤⑥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C.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C3.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装置来制取CO2,其中在制取时不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
)A. B.
C. D.4.“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疫情期间勤洗手、讲卫生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B.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时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救治
C.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疫情期间出门戴口罩,适当开窗通风5.下列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A.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6.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几种单质 B.一种单质可以由几种元素组成
C.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完全相同 D.同种单质的性质完全相同8.少量的水滴到正在燃烧的煤炭上,反而会窜出很高的火苗,因为发生了这样的反应:H2O+CA.反应中H2O发生了氧化反应 B.生成物均为气体
C.碳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9.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
)
反应①:2H2O2=MnO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用于冶炼金属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化合反应
B.②和③是反应物或者是生成物
C.④可能是反应物也可能是生成物也可能是催化剂
D.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不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
12.用下列四套实验装置制取CO2气体,由于装置错误导致可能收集不到CO2A. B.
C. D.13.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当2.8gA与一定量A.7:11 B.22:9 C.2:3 D.22:1114.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15.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2C+O2=点燃2CO;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可能不同
B.碳、一氧化碳都可用作燃料
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一定条件下CO能转化为CO2,但16.R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R+3O2=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17.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是氧气
B.A中氮元素化合价呈−3价
C.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1:1:1:1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18.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A.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
B.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
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
19.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A.生成了16gCaO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24.3g
C.20.在密闭容器中,6.0g某纯净物与22.4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个数比为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为27:44
B.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0分)21.从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金刚石、石墨中选择,用化学用语填空: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______;
(2)可用作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_;
(3)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气体是______;
(4)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是______;
(5)只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__22.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碳酸钙是______主要成分,其由______、______构成。
(2)二氧化碳灭火原因______。
(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______。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______。
(6)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7)用一种物质的溶液,可将①H2和CO2;②O2和CO223.写出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采用的合理方法的化学方程式。
(1)Fe中混有少量Fe2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O2中混有少量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4.掌握物质变化规律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通常情况下,A为黑色粉末状固体,B、C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D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在实验室常用含D的物质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单质E是组成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反应④和⑤中某些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名称是______,C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3)反应的四、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25.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A装置可以作为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反应原理是______,如果选择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通入;F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CO2,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若用来制取O2,则只能选择五、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6.图1是课本上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小芳同学提出,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因此她用图2装置继续探究二氧化碳产生的原因,达到科学的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1)打开弹簧夹,使氮气通入硬质玻璃管,目的是______。
(2)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对硬质玻璃管中的固体加热,但需要一个金属网罩,其作用是______,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_。
(3)当导管口不再冒出气泡后,先______,后______,目的是______。
【实验结论】
(4)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实验成功,实验结论是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27.氧化铁和炭粉的混合物35.6g加热后恰好完全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气体全部被吸收,可得到白色沉淀30g,试求原混合物中氧化铁和炭粉各多少克?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是④原子种类,⑤原子数目,⑥原子质量;发生改变的是①物质的种类,②分子种类;可能发生改变的是③分子数目。
故选:C。
本题涉及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改变,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但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要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和“两个可能改变”
(1)六个一定不变:反应物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
(2)两个一定改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2.【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碳单质,C60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故A说法不正确;
B、碳和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故B说法正确;
C、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不正确;
D、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与CO2反应,吸收热量,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
A、根据碳单质的构成分析;
B、根据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不同碳单质的结构和性质分析;
D、根据在高温条件下碳与CO3.【答案】B
【解析】解:A、图中装置,可通过控制试管中的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错误。
B、图中装置,大理石放塑料片上,加入稀盐酸后,酸和固体不能分离,无法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正确。
C、关闭止水夹,U型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漏斗中,固液分离;打开止水夹后,固液接触,反应进行;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错误。
D、图中装置,可以通过上下移动粗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能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故选项错误。
故选:B。
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要能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可利用止水夹关闭后,容器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容器中,固液分离,达到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的目的,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应具备的条件(控制固体药品与液体的接触)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疫情期间勤洗手、讲卫生切断传播途径,这是预防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选项说法正确;
B.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轻度时应呼吸大量新鲜空气,严重的要立即送到医院救治,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含量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浓度大时甚至会使人窒息死亡,选项说法错误;
D.疫情期间出门戴口罩,适当开窗通风可以有效预防疾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预防疾病传播的措施来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来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来分析;
D.根据预防疾病的做法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5.【答案】C
【解析】解:A、由两者化学式的意义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CO难溶于水,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能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具有可燃性,可作气体燃料,具有还原性,还可用于冶炼金属,但CO不可用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A、根据CO2与CO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根据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A、在一密闭的容器中,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1个氧分子参加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则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选项图示正确;
B、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气体的质量增加,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C、碳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最终碳完全反应,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至0,故选项图示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密闭的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示错误。
故选:A。
7.【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属于易错题,在D选项中,虽然同种单质是指的同一种物质,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解答】
A、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例如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有:C60、C90、C240等.故A正确;
B、一种单质只能由一种元素组成.故B错误;
C、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性质不一定相同,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它们的性质不同.故C错误;
D、同种单质的性质不一定完全相同.例如碳单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而高温时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前后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8.【答案】A
【解析】解:A、H2O+C− 高温 H2+CO,水提供了氧,H2O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成物是一氧化碳和氢气,均为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夺取了水中的氧元素,碳在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故选项说法正确。9.【答案】C
【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氧气生成,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的反应条件是常温,且需要催化剂,反应②反应条件是加热,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①和反应②均符合“一变多”的特点,都属于分解反应,而不是都是化合反应,故C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高锰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则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后②和③的质量增加,故②和③为生成物,①的质量减少,则①为反应物,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反应前后②和③的质量增加,②和③为生成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图像可知,④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为0,故反应结束时①的质量一定不等于②和③的质量之和,应是参加反应的①的质量等于生成的②和③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12.【答案】C
【解析】解:A、装置A可以用于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装置B中小试管起液封的作用,可以收集到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C、装置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中跑掉了,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D、装置D比较好,用注射器加液体药品,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能收集到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要注意装置的连接是否严密,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3.【答案】B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
A+3B=2C+2D
7
24
2.8g
x
724=2.8gx
x=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则生成C的质量为2.8g+9.6g−3.6g=8.8g,则C与14.【答案】B
【解析】解:A、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故A错误;
B、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由于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比不一定是1:1,所以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故B正确;
C、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总和,但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故C错误;
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也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A、根据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进行分析;
B、根据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分析;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进行分析;15.【答案】D
【解析】解:A、C+O2=点燃CO2,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16×2)=3:8,2C+O2=点燃2CO,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2×2):(16×16.【答案】C
【解析】解:①由题意“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和化学方程式可知,R中一定有C、H元素;
②水和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而参与反应的物质就有氧气,故只根据化学方程式判定R中是否一定有O元素,由于氧原子数反应后是8个,而氧气只提供6个,从而确定该物质中一定有氧.
故选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及构成各物质的粒子个数比,利用反应中的各种原子的个数关系是本题解答的一个重点.
17.【答案】C
【解析】解:A、由图可知,每个B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B是氧气,故A正确;
B、A为氨气,氨气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氮元素显−3价,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4:3:2:6,故C不正确;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4):(18×6)=14:27,故D正确。18.【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解:A、只要一氧化碳存在就可以满足不同的现象要求,二氧化碳只能说可能存在,故A错误;
B、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中必须存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故B错误;
C、一氧化碳单独存在也可以满足本题的现象要求,故C错误;
D、氧化铜变色了,一定存在还原性气体,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必须存在其一,故D正确。
故选:D。
氢气能够使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水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能使黑色粉末变红色,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会使石灰水变浑浊,但不能使氧化铜变色。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实验现象的综合分析,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19.【答案】C
【解析】解:A、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加热一定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6.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0%,则钙元素的质量为16.0g×50.0%=8.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与原来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相同,则原碳酸钙的质量为8.0g÷(4040+12+16×3×100%)=20.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0g−16.0g=4.0g,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高温CaO+CO2↑
56
44
x
4.0g
5644=x4.0g
x≈5.1g,即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5.1g,而不是16g,故A判断错误;
B、由20.【答案】B
【解析】解:A、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个数比为2:3,则生成的CO2和H2O质量比=(44×2):(18×3)=44:27,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CO2和H2O质量和=纯净物和氧气的质量和=6.0g+22.4g=28.4g,则生成的CO221.【答案】H2
C
CO2
CO
【解析】解:(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有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单质;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单质是氢气,其化学式为H2。
(2)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作切割大理石,其化学式为C。
(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会变红,其化学式为CO2。
(4)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可以还原金属氧化物为金属单质,氢气不是氧化物,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为CO。
(5)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满足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条件,只能用排水法,说明不能用排空气法,还要满足能与空气中物质反应或者密度与空气接近,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密度和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其化学式为CO。
(6)石墨具有润滑性好的性质,可作润滑剂,其化学式为C。
故答案为:
(1)H2;
(222.【答案】4
二
大理石(或石灰石等)
Ca2+
CO32−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常温下,碳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子构成不同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干冰【解析】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碳是6号元素,故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4,故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碳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故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碳酸钙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
(3)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
(4)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组成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5)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6)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可用于人工降雨;
(7)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氧气和氮气均与氢氧化钙不反应,故可用氢氧化钙将三组气体分别鉴别,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8)碳酸氢铵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H2SO4=(NH4)2SO4+2CO2↑+2H2O。
故答案为:(1)423.【答案】Fe2O3+3CO=【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高温2Fe+3CO2(合理即可)。
(2)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3)在空气中加热混合物,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点燃24.【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钒铁行业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重防腐涂料行业需求分析与发展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航空运输货物保险行业市场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纯银首饰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天津市建筑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工程审计专业模拟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生命教育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维场景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学院《智能驾驶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车位买卖合同模板电子版
- 关于投资协议书范本5篇
-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知识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25年上海市各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打包16套无答案)
- 2024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课件
- 《圆柱与圆锥-圆柱的表面积》(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8语期末】芜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2025年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人社局招聘雇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痴呆患者护理课件
- 铁路安全警示教育课件
- 《人工智能基础》课件-AI的前世今生:她从哪里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