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再现方法的诞生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创作比较研究_第1页
人物再现方法的诞生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创作比较研究_第2页
人物再现方法的诞生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创作比较研究_第3页
人物再现方法的诞生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创作比较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物再现方法的诞生莎士比亚与巴尔扎克创作比较研究

“人物再现法”是巴亚尔在创作民间喜剧时使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方法。关于这一方法的源头,1985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教程》中说:“‘人物再现法’是《人间喜剧》的重要艺术特点之一,有独创意义。”1980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五十五讲》中说:“巴尔扎克第一次有意识地、并且首创地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人物再现’手法。”1985年广西人民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中称巴尔扎克“创造了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再现的手法”。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则认为巴尔扎克“别开生面地采用人物再现的手法”。显而易见,这几部书都认为“人物再现”方法是巴尔扎克创造的,其源头在《人间喜剧》。对此,笔者想抒发点儿粗浅见解。首先,请看这几部书对“人物再现”方法的阐释。《外国文学教程》中说,巴尔扎克使“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之中,让这几部作品在内容的某些方面产生‘连锁反应’,同时,这一人物在每部作品中都有一段经历,几部作品联系起来就表现了这个人物性格发展的全过程。”《外国文学五十五讲》则对这一方法直接注释道:“即这部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在其它小说里再次出现的方法,作者让他们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反复出现,以达到更完整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外国文学》中说:“让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重复出现,即在多部小说中写他们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以上阐释,“人物再现”方法要求符合四点:(一)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反复出现,亦即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中反复出现;(二)人物的反复出现,要能够使不同作品在内容上互相联系,互相照应,以更完整地反映社会生活;(三)这些再现人物的作品,要能够显示所再现的人物的思想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四)作家是有意识地再现人物的。现在,我们以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典型福斯塔夫为例,说明莎士比亚作品中人物的反复出现,同样是符合“人物再现”方法以上四点要求的,从而说明创造这一方法的不是巴尔扎克,而是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剧中,福斯塔夫先后出现在四部剧里。这一人物首次出现是在《亨利四世》上篇,后又在《亨利四世》下篇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出场。这一人物的终结是在《亨利五世》中。尽管该剧福斯塔夫并未亲自出场,但作者通过剧中人物之口交待了他的行为和结局。这四部剧中,福斯塔夫先后经历了两个朝代。亨利四世时,他是太子哈尔的朋友,生活的环境是都城伦敦,出入的是皇宫。亨利五世时,他被亨利五世(即原来的太子哈尔)驱逐出去,生活在偏僻的温莎小城,出入的是市民府第和小客店。福斯塔夫的反复出现,使这四部剧的内容联结起来,完整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面貌。在《亨利四世》上篇、《亨利四世》下篇和《温莎的风浪娘儿们》中,福斯塔夫是做为核心人物出现的。前两个剧中,他依仗太子哈尔的宠爱,引诱哈尔放荡胡为,一伙人吃喝玩乐、偷窃、抢劫、战争中盗用军款、贪生怕死等等。这两个剧以福斯塔夫的活动为线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和不道德,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政治形势和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温莎的风流娘儿们》通过再现福斯塔夫,作者把描写笔锋从上层社会转到下层社会,从都城转到偏远的小城镇。同时,在题材上把描写转到爱情、婚姻和家庭方面。这部剧真实地、细腻地反映出下层社会生活现状。恩格斯曾称赞说:“单是《风流娘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性。”此外,这四部剧通过表现福斯塔夫由得宠到失宠,再到悲死的命运,形象地反映了封建骑士阶层由得势到失势,再到穷途末路的历史进程。这四部剧还通过再现福斯塔夫,描写了亨利五世登位前后的行为变化。亨利四世时,他听从福斯塔夫的诱惑和摆布,胡作非为。后来,他翻然悔悟,痛改前非,一变而为贤明君王。他一登上王位,立即把自己的“朋友”贬谪到荒僻的温莎地方,永远不准到都城来。莎士比亚通过描写亨利五世由“浪子”到理想君王的过程,表现了自己希望通过“道德净化”改造人和社会的理想与“拥君爱民”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正是莎士比亚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在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的性格是发展着、变化着的。四部剧显示了这一人物思想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做为封建骑士阶层的代表人物,在《亨利四世》上、下篇中,福斯塔夫是一个怯懦、狡猾、吹牛拍马、厚颜无耻的人物形象。这时,他只有依附王室,靠媚态取宠才能生活下去。随着朝代的变更,他终于被主子一脚踢开。在《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福斯塔夫的性格进一步发展。他失宠遭贬,非但未改邪归正,反而变得贪婪、好色而又非常滑稽,成了一个无知可笑的蠢人。最后,他只有在《亨利五世》里死去。雨果曾说,福斯塔夫“这一人物的发展越来越坏。”普希金也说,莎士比亚的人物是“有生命的、充满着多种情欲、多种缺陷的人”,并且是“在观众面前,不同的环境发展了他们的多样的和多面的性格”如果说,只有有意识地再现人物才能称之为“人物再现”方法,那么,福斯塔夫的反复出现无疑是莎士比亚有意识地安排的。在《亨利四世》下篇的“收场白”中,莎士比亚向观众交待得非常清楚:“要是你们的胃口还没有对肥肉生厌,我们的卑微的著者将要把本剧的故事继续搬演下去,让约翰爵士(即福斯塔夫)继续登场……”,并且说:“照我所知道的,福斯塔夫将要出汗而死,除非你们无情的批判早已把他杀死。”于是,便有了《亨利五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这一人物的活动和结局。阿克尼斯特总结莎士比亚的创作说:“在他的作品中,一切具有内在的调和,一切都服从于一定的艺术目的,而这一目的非常广泛:完满的描写生活的图画,全面地反映各种人物,揭露每一个人物的内心。”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反复出现的不仅福斯塔夫一个。四部剧中的一些次要人物,诸如夏禄法官、巴道夫、毕斯托尔、尼姆、快嘴桂嫂和侍童等也都是反复出现的。这些人物是当时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代表。四部剧中,这些人物的活动围绕福斯塔夫等主要人物展开。莎士比亚让这些社会地位不同的人物反复出现,与福斯塔夫一道更完整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综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说,就我们所知道的,创造“人物再现”方法的不是巴尔扎克,而是早于他二百多年前的莎士比亚。既然巴尔扎克后于莎士比亚运用“人物再现”方法,那么,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是偶然地相同,还是有意识地继承呢?这里,笔者认为:二者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马克思与恩格斯都曾经称赞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创作,向前经过莫里哀、拉伯雷,一直可以追溯到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十分崇拜莎士比亚,非常喜爱莎士比亚的作品。1830年,大作家雨果的剧作《欧那尼》在法兰西剧院首演成功。出人意料,巴尔扎克写出《欧那尼或者卡斯提的荣誉》进行批评。他在评论“雨果先生是散文家高于诗人,诗人高于剧作家”的同时,盛赞莎士比亚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查理三世》是表现个性的“范例”,“创造地表现了人类的生活”、“绘出了它的全部的细致的变化”巴尔扎克是著名的小说家,然而,他的文学活动却是从研究剧本和创作剧本开始的。巴尔扎克的处女作不是小说,而是在1820年写出的悲剧剧本《克伦威尔》。尽管后来他改弦更张,但莎士比亚戏剧的思想、艺术和技巧等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小说创作。莎士比亚剧中运用的“人物再现”方法,可以说是这种影响在艺术和技巧方面的一种表现。巴尔扎克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思想方面和艺术方面的,其中对莎士比亚的学习是最为显著的。我们只要把二人的作品比较一下,就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有诸多相似之处。《高老头》的情节酷似《李尔王》。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把国土平分给两个女儿,栖身女儿门下,结果招嫌而被驱逐。李尔荒郊受尽磨难,终于悔悟,对两个女儿深恶痛绝。巴尔扎克的人物高老头,也是像李尔一样出于对女儿的痴爱,把财产一分为二作为女儿的陪嫁,自己住进女儿们家里,后来遭白眼而被赶进小客店。高老头继续被两个女儿挤榨,资财耗尽,临死对女儿们发出诅咒。两部作品不同的是,巴尔扎克把高老头对女儿的爱写得更痴、更深,悔悟更迟,结局也更悲惨。《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十分相象。这两个资产者同样刻薄自己的亲生女儿,同样蛮横地干涉女儿的爱情,同样具有狡黠、阴险、毒辣的性格特点。不同的是,做为吝啬鬼的典型,葛朗台比夏洛克更甚。仅此两例,就足以看出巴尔扎克学习借鉴莎士比亚,在艺术和技巧方面更成功、更娴熟。在作品内容方面,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中对“黄金”的批判思想,巴尔扎克藉以对法国“七月王朝”统治下的金钱世界进行猛烈抨击。福斯塔夫的“大鱼吞食小鱼”理论和《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中的“大的拣着小的吃”的思想,成为巴尔扎克能够在《纽沁根银行》中揭露资本家残酷掠夺,并且慨叹银行“把它自己的子孙都吃掉”的思想基础。列举这些例子,不是说巴尔扎克在机械地照搬莎士比亚,而是说在继承,并且继承中有创造和发展。我们说,正是由于莎士比亚作品是“人物再现”方法的“源”,巴尔扎克的作品是这一方法的“流”,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